《娱乐女教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娱乐女教皇- 第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部电影的精髓和其中精妙的手法。

    让我们再重复一遍成秋屏导演的那句话:电影最重要的是讲述故事,而一切的画面镜头都必须为讲故事服务。

    记住这句话。然后让我们来看《华夏之周旋传奇》这部电影。先,它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抛开电影名对我们的干扰,实际上我们会现一个细节。这部电影的表面主角是周旋,说的是她的所见所思所想,但如果从整部电影描绘的主次和深度来说,《华夏之周旋传奇》的主角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社会,是华夏这个国家。整部电影的故事并不是周旋的人生,而是一个民族的抗争和复兴。

    找准主角之后,之前镜头描绘的一种偏移就找到了解释。我们会认为成秋屏导演在这部电影里出现了自我矛盾的情况。是基于我们将故事定位在周旋身上,将她作为主角看待的缘故。但是当我们现这部电影的主角实际上就是华夏本身的时候,很多镜头语言的独到之处就能够被我们所现。

    我们再回来看那三个给人印象极为深刻。在未来也必定会在影史上留名的经典镜头。

    第一个镜头,以周旋为主角的角度来描述,这就是她加入游行的镜头。但是如果将主角放在华夏上面的话,那么这个镜头的实际内容就是“觉醒”。这个镜头,讲述的是一个国家在经历了迷茫之后逐渐找到了自己的道路,组成国家的人开始逐渐领会到国家的需要,开始有了转变。从宏观上来说,这就好像是一个人的身体中,大脑出了命令。当然,非常巧妙的是,成秋屏导演采用了一种以小见大结合以小衬大的拍摄手法来表现她想要表现的故事。

    以小见大很简单,谁都知道这一次游行不会是个例,而是全国到处都在生这样的“觉醒”。如果让一般的导演来拍摄,他们多半会选择拍摄周旋走入游行队伍,被感染到举起拳头喊出口号,然后或许是直接拍摄其他地区的游行情况,或许是周旋去参加其他的运动。这是大众思路,没问题,但是其表现力远远不如成秋屏导演采用的这个画面。通过拍摄人们不断汇集进入游行人群中的画面,很容易就让人想到,还会有无数人从外围不断汇集起来,最终这个队伍会越来越大。而整个国家,觉醒者越来越多,而未来所有人都会觉醒。这就是以小见大。

    而所谓的以小衬大,属于生造词汇。要分析的话,就会现在这个镜头的一开始,是放在周旋这个线索身上的,她就是这个所谓的“小”,在经过电影前半部分有意无意的描绘之后,所有人都知道她是与众不同的,是杰出的。但是当她进入游行队伍之后,镜头立刻转换,直接选用高空拍摄,这个时候,周旋在人群中就被模糊了,可以说是泯然众人。这里的镜头语言有很深刻的含义——这是属于无数人的大势,在这样的大势之下,个人无论有多么辉煌,永远是微不足道的!

    我们再来看第二个镜头,南京大屠杀之后周旋所见的场景。这个镜头成秋屏导演可以说是明目张胆地直接将周旋这个线索要丢在一边了。如果不是镜头一开始的摇晃和抹泪的动作,很多观众都难以意识到自己现在就站在周旋的视角吧?不过,也正是在见到惨状之后的魔方人的动作的镜头拍摄,才让观众们产生了强烈的代入感,真正体会到周旋的心情,或者说,是体会到身为华夏这个国家的一份子的国民的心情。进入这种状态之后,即使观众们并没有真正理解电影主角是谁,却在欣赏角度方面站到了导演所希望的立场上。这样一来,就好像是讲述一个故事的时候,听众分外认真,说是没有意义,本质上却还是在为故事服务。

    晃动的镜头过后之前,是惨象,我称呼这个镜头为“涅槃”。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根据调查,这个镜头之下百分之九十七的观众一没有产生悲凉的感觉,二没有产生恶心的感觉,绝大部分的观众的感受是“压抑的愤怒”。大家都站在了华夏人的立场上,希望能够雪耻。而这样的心态就是电影中华夏这个主角的状态,脱离了软弱和迷茫,要奋起,要涅槃。

    如果把华夏看做一个人,电影到这里讲述了他从低潮的茫然到立志,紧接着自然是奋斗和成功了。第三个镜头,实际上是一组镜头中的最后一个。

    成秋屏导演拍摄的这个结局,最令人有感触的是两点,结尾开头那里,周旋叫出的“中国”这两个字。说来不知道大家是否和我一样,在看过这部电影之后,谁要是提起这两个字,我就有一种不自觉地鼻头酸五味陈杂不知如何宣泄自己内心感情的状态。这两个字伺机上就是一种对于主角华夏的经历的高度概括,从受欺辱到奋斗成功,即使只是读出两个字,却有了采用剪辑回顾画面的效果。这是一个采用台词塑造独特的镜头语言的手法。而紧接着,伴随周旋的歌声,真正的闪回开始,这是对之前那两字的阐释。是最后功成名就的盖棺定论。直到最后,不再是回顾,而是周旋站在无数墓碑前的那个镜头。

    这个镜头同样采用了以小衬大的手法,以周旋个人来对比牺牲者,无数墓碑的存在自然让人产生了强烈的震撼,由此自觉卑微。而这个镜头,站在主角是华夏的角度来说,我只能说一句话——只有成功者才有资格含着泪微笑,回顾自己曾经经历的苦痛。

    综上所述,表面上成秋屏导演这部影片的镜头几次都违背了为故事服务的基准,但实际上,这部影片才是真正将这个守则遵循到了极致的典型。

    这一篇极为专业的影评来自于上华公司的展青衣,在刊出之后,就被诸多报社转刊。而后更进一步被人们认为是分析成秋屏这部电影的标准,有趣的是,这篇文章却遭到了不少影迷的投诉。其原因说来也好笑:

    “谁叫他提周旋念‘中国’两个字的那个情节的?我缓了好几天才好不容易舒服多了,结果看见这两个字又没忍住哭了一晚上,第二天想方设法再看了一遍电影,又让我失魂落魄了一周多……”

    嗯,影迷是顾客,顾客是上帝,谁都惹不起。成秋屏可以充耳不闻对于自己“美梦粉碎机”的绰号自豪不已,至于展青衣之类的……中枪就中吧。

    ps:提一下,之前关于那些牺牲的军人们的话语全是史实,我只挑了几条写……书评区附完整版的这些军人的故事。请自备纸巾。另,我就是那个曾经把“中国”这两个字念出口,然后刷拉一下就哭到泣不成声的人。

    欠账越来越多了但是又要去参加毕业生他们的告别晚会节目又要写这个文学那个文学的作业一堆,抹泪。

    子啊……我这是造的什么孽啊……小内八掩面嚎啕奔走。

第220章 引发剧烈思潮() 
身为普通的观众,自然是不可能像是展青衣那样去解析一部影片,他们通常都是按照自己的直觉直接给出这一部作品哪里最好看,谁演得最好的言论。资深的影评人会从一些比较独到并且一针见血的方向来分析一部电影,他们的分析通常富有趣味性,也是旁人最喜欢阅读的。

    就像罗婷,对于《华夏之周旋传奇》这部影片,她写下了一篇十分不专业,但是引起了大量影迷共鸣的影评,因此还使得她刊登这篇影评的那本杂志销量大增。

    这一篇影评是这样写的:

    “《华夏之周旋传奇》这部电影,是成秋屏导演所有电影中至今为止,唯一一部让我不愿意再去看一遍的电影。

    并不是因为这部电影不够优秀,又或者是因为电影不被我喜欢。任何导演都可能存在这样的问题,但是众所周知,成秋屏导演的作品永远都是那么难以拒绝。事实上,我难以将这部电影再看一遍的原因只有一个,而且很幼稚。那就是这部影片中的华夏和大夏太相似了,相似到我都快要以为如果历史在某个节点拐了一个弯,我们的大夏或许就会像是华夏一样遭遇那样的命运,那样悲苦的命运。

    而我决计难以接受大夏会有那样的境地。也因此,我无法再去看这部电影,甚至无力去回想这部电影中的那些细节。

    成秋屏导演的整个华夏系列,我们已经看了不少部了。我们见过盛唐诗人的传奇,见过宋朝将军的遗憾,千百年的时光在成秋屏的电影中流淌而过,但是无论如何,这些电影总是有类似的意味:盛世、传奇。或许有人说《华夏之三国演义》写的是战乱,而《华夏之广陵散》更是展现了中原的破落。但是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两部电影的线路,前者展现了智慧和战争的极致,后者对于魏晋风度的描绘。又何尝不是一种描绘盛世的笔法?即使这些剧情中存在多少并不积极的因素,隐藏在故事之下的大环境的述说,其实都是偏向于积极的。在这种镜头语言之下,所有的观众即使会为了角色的命运流转而感到难过悲痛,却绝对不会产生对于整个国家,整个时代的感同身受。

    但是《华夏之周旋传奇》这一部影片不同。我之前说。这部影片中的华夏简直就像是另一种历史上的大夏。类似的文化,类似的环境,类似的人,这一切都那么似曾相识,让人几乎无法抵抗地就彻底融入了这个虚构的世界——是的。我们都是华夏人,我们就生活在周旋的周围,我们知道这个国家曾经有多少年的辉煌。但如今,这个国家成为了任人宰割的对象,被欺凌,被压制。我们是弱国国民。

    我从来不知道一个弱国的国民有着怎样的心态,直到观看了这部电影。放国家不断在国家利益上让步的时候,城市中歌舞升平,大众们逃避事实,爱国者愤懑不已。就好像是暴雨前的空气一样。一切是那么沉闷压抑。这种感觉几乎让人快要呼吸不上来,因为眼前能够看见的一切都是那么死寂,看似平常。却找不到一丝生气。

    这是一个已经衰落到极致的国家如何寻回其灵魂的故事,这是一个不够美好的故事,我们总看见那么多负面的东西。特务、汉奸、卖国贼、投机者。这一切都让人不愿意面对。我不愿意看见南京城中的累累尸体。我不愿意看见那些人贪生怕死,我不愿意看见普通人对于那些高尚的指指点点甚至嘲笑,因为我想我已经成为了一个华夏人,我怎么忍心看见自己的国家是这样子?

    我不能再看一遍《华夏之周旋传奇》。我不忍心!

    大夏国是世界三大强国之一,而华夏却是当时的二流国家。周旋从社会底层一步一步走到上流阶层,将她眼中所见到的一切都展露无遗。民国是怎样的一个国家?电影开始的时候,茶楼中泛黄的‘莫谈国事’隐约述说了一切。而每一天,街头叫卖的报纸上的新闻透露了太多信息。我无法想象,一个国家的国民在自己的祖国土地上居然是三等公民,异国人被视为有身份的人,能够肆意妄为,甚至于犯罪之后不会被制裁。这样的落差,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国民是如何想的?心里就好像埋下了几顿炸药,等待着某一天一点火星释放隐藏的巨大力量,但是没有火星,只有一层一层加厚的掩埋,那种感觉,让人无比憋屈,憋屈到事后我才现,我因为这样剧烈的情绪几乎把手掌心掐出了血。

    但我是相信华夏的。这个和大夏无比相似的国家,有着和我们大夏国民同样的精神。坚韧、自强、奋斗。每一个华夏人心中都有一个大国梦,强国梦,这是数千年来华夏的光辉留给他们的,在这样的梦的鼓励下,无数人都在奋斗,为了华夏的崛起。

    影片前半部分提到了很多人,有的醉生梦死,借着一点特权横行霸道。但我不知道大家是否现了另一些细节。那位在舞会上出现过的拒绝异国高薪职位,回到国家倾尽所能展华夏化工业的先生;那位美貌与智慧并重,和自己留在异国的男友分手,甘当一位不出彩的教师的女士;那位在国际上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了回到国家支援国家建设甚至冒着被异国特务机关击杀危险的教授……华夏,看似陷入了危机,在泥淖中失去了往日的光荣,却积蓄着力量。

    还有那些在战争中展现无遗的人性。有的人为了保存自己的性命逃离了责任。有的人为了一点利益出卖了国家。而有的人为了华夏而放弃了家庭,有的人为了中国而牺牲了一切他拥有的。

    成秋屏导演曾有一次提起一句诗,我想,这句诗已经彻底将这一切的高尚描绘到淋漓尽致。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如此轻描淡写,但是生死的重量有多重,又怎么是这些言语能够概括的呢?电影中未曾出现哪些英雄们凛然地牺牲的画面,我们甚至没有见到他们如何说出那些壮烈的台词,但是当电影最后一幕。那么多墓碑无言地列队,就像是军人们依然挺直了背脊站立在那里守卫着国家的样子一样——那一刻我已经彻底忘记了一切,只能无言地痛哭。就好像我就是一个华夏人,看着同胞们为了国家而牺牲,而我苟活于世,甚至没能为国家做多少事。有多少惭愧!

    直到那一刻。我终于有了一种感悟,我终于明白了华夏的灵魂。这是一个无比高贵,无比光辉的国家。它的失落仅仅是一时的。

    苍鹰有时候飞得比麻雀还要低,但是,苍鹰最终属于天空。

    我说我不能再看一遍《华夏之周旋传奇》。是因为不忍心看到那些负面的东西,不忍心看见华夏神州沉6,不忍心看见她这样被铁蹄践踏。

    但我又要说。我想再看一遍、看很多遍《华夏之周旋传奇》。我想看见华夏的人民,我的同胞们,那么努力地战斗,那么豁出去地尽自己所能改变现状,那么高尚而优雅地选择牺牲自己以维护这个国家。我总是会为了他们而流泪,并非是为了慨叹他们的牺牲,而是因为我是那么喜悦。华夏有这样的国民,我有这样的同胞。而他们的灵魂终究因此而不朽!

    这泪水并非苦涩,而是无比的骄傲,无比的欣慰。无比的坚信,坚信这个国家会有着美好的未来,会夺回她失却了的千年的荣光。会有一天再度成为那个人们记忆里的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