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玩具(帝国重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玩具(帝国重器)- 第5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都是意义重大。

    比如说长春光机所的高精度光栅,这东西重要性丝毫不下于光刻机,更是光刻机核心能力照准系统的核心技术。没有光栅测量,就谈不上高精度加工。而农业普查卫星上的面阵ccd想要能够准确的对地球进行扫描,更加离不开光栅提供的精确测距能力。

    说道光电,那就必须要提到激光。就不说激光核聚变了,单是半导体激光最普遍的一个应用,光盘读取的光头,这就是多么巨大的一个市场?上面如今一股脑的将长春光机所给塞了过来,那么以后长春光机所就又多了一个可以化缘的婆婆了。

    新科未来开发光刻机,光电通信、光电探测,光电存储和光电转换材料,哪个领域都要倚重这两个国内最大牌的光机所。这么多需要合作的项目,难道胡总能眼巴巴的看着这两个光机所吃不饱、饿肚子?

    恐怕未来两个光机所的待遇,就要直追新科科学院本部嫡系了。黄秘书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吃了大亏,说不定刚才已经给两个光机所的领导打过电话,连庆功宴的酒席都订好了。

    不过对此胡文海倒是乐见其成,新科与两个光机所合作,这是真正的双赢。

    “行了,黄秘书就别太耿耿于怀。”胡文海摆摆手,亲自给他倒了杯水:“我们新科的大门也不是那么好进的,核心机构的人员哪个国家没有进行过政审?除了亚像素技术,我们实验室里敏感的项目多了去了。只要保密规则执行到位,就不用担心有泄密的问题发生。”

    黄秘书捧着胡文海递过来的水杯,站在那里愣了半晌,这才长叹一声:“真要哪天新科的实验室里跑出个外星人来,我觉得都没有什么好吃惊的了……”

    “书归正转吧。”胡文海拍了拍他,哈哈大笑:“外星人没有,我们新科倒是有研究的未来人,你想不想看看?”

    胡文海招手,让黄秘书几人重新落座,然后他自己才再坐了下来。

    “现在这颗卫星项目可不仅是航天系统的事情,还关系到我们新科的国家实验室转正,那我就多说几句。”

    胡文海端正了坐姿,以学术探讨的姿态说道:“分辨率的问题可以说是解决了,但另一个问题因此就产生了。分辨率提高五倍,数据传输的带宽可就不够了,除非你们能够容忍接收时间也延长五倍。”

    航工部科技委的钱书记苦笑,连连摇头:“别说是延长五倍了,我们连原本需要的时长都无法接受。我国又不像美苏两国,没有可靠的能够覆盖全球的地面站。要说通过测量船进行数据接力,这个也不现实。我们的卫星信号传输经年累月,远望号却不可能经年累月的在海上飘着。这样一来,能够传输信号的时间窗口就相当有限了。”

    “没错,我国国土虽然也算幅员辽阔,但却没有苏联那么大的经度跨度。卫星绕地球一次,通信时间可能还不足传输一座城市的卫星图像。要将地球完全扫描一次,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了。即使我们能建造足够多的远望号放在海上飘着,但测量船本身的性质安全性完全无法保证。一旦有事态发生,我们及其容易丢失卫星侦察能力。”

    胡文海说完看向钱书记,摊开手说道:“所以,我们这个计划单纯发射普查卫星是不够的。要想形成可用的侦察能力,必须组建我们自己的星链。只需要三颗同步轨道通信中继卫星,我们就能拥有全天候的数据传输能力了。”

    “同步轨道?三颗!”钱书记脸上眉头皱的能夹死苍蝇,犹豫再三:“如果按照航工部的计划,每两年发射两颗同步轨道卫星,组建中继卫星网络的三颗星就需要三年。我们目前采用的东方红二号甲同步轨道卫星,寿命上不尽如人意,传输速率也不行,必须重新研发。”

    中国在1984年发射了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东方红二号。然后在1986年、1988年和1990年以每双数年发射两次的频率发射了六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均是东方红二号甲通信卫星。这种卫星的设计寿命是四年半,对于组网就需要三年的星链显然是不太合适的。

    虽然在使用过程中,东方红二号甲有超期服役的可能。但对于军事用途来说,是不可能把希望寄托在这个上面的。

    而如果另行研发寿命更长、转发带宽更大的卫星,又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即使按照原历史上东方红三号卫星的研制时间料敌从宽来算,再快也要到1995年才能拿出成果。

    等到1995年研发完成,再用三年时间组网。到天链投入使用,就得是1998年了。那时候数码照相技术早就突飞猛进,各国的战略部署隐蔽能力升级之后,恐怕是什么都看不见了。

    胡文海亚像素技术争取来的这个技术时间差,那就算是要打水漂了。

    “不,就用东方红二号。”胡文海摇头,坚定的说道:“一年内连续发射三颗东方红二号组网完成,到1995年再发射三颗东方红三号替代。这样到2003年,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开发真正合用的天链系统。”

    钱书记连连摇头:“成本太高了,航工部没有这个计划!隔一年打两发,这是我们的极限了。”

    “别急嘛,这个钱不要你们航工部一家出。”胡文海笑了起来:“如果新科集团掏一部分呢?甚至我们可以拿出一大部分,只要卫星按照我的要求进行定制。”

    “新科出钱?这算怎么回事,不可行的。”钱书记叹了声气,无奈的说道:“我知道胡总不在乎钱,你一心为国的心情我也理解。不过你们又不是国企,这种国防计划政府支出,绝对没有让私营企业买单的道理。”

    胡文海点点头,过往他资助国家项目也从来没有直接给钱的道理。必须是有来有往,这才是相处长久之道。不仅是他不能开这个口子,国家也绝不能开这个口子。就像禁止军队经商一样,政府、军队,公权力必须有正规合理的渠道取得资源。拿人手软、吃人嘴短,国家机关拿了私人的钱,那到时候有事情究竟听谁的?

    “我也没说是白给,这不是有要求的么。”胡文海笑了起来:“这次海湾战争,美国人除了有侦察卫星以外,还有一个来自太空的明星,难道钱书记给忘了?”

    “胡总是说gps吧?不错,这次gps系统的表现,丝毫不输给美国的侦察卫星。”

    “对,就是gps。”胡文海点头,接着说道:“苏联也有类似的格洛纳斯计划,都是通过卫星信号对地面进行定位,可见这个系统是有着相当价值和可行性的。”

    “美国人的gps计划是24颗星,在中、高轨道运行。但类似的原理,实际上也可以用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吧?相比美国人的24颗星,三星系统的定位或许没有那么精确,单星成本要高的多,但它组网的时间却是最短的。”

    “我们今年或者明年发射三星,立刻就能组网运作。相比中继卫星图像传输需要的带宽,卫星导航信号需要的带宽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两年内,我们要实现五颗同步轨道卫星的发射任务,那么基本上就能追上美国人的进度。”

    胡文海伸出一根手指,然后又伸出一根手指,认真的说道:“这是一期工程,在通信中继卫星和备份星中加入广播导航信号的功能,基本实现对地球定位的功能。到二期工程,我们在中层轨道的卫星覆盖亚洲,提供足够精度的导航信号。到第三阶段,整个导航系统应该有四十到五十颗星,能够为地球上每一个角落提供精确的导航服务。”

    “五十颗星!”钱书记目瞪口呆,有些不敢相信:“胡总知道这是多大一笔钱吗?美国的gps有国家买单,军队才用得起。美国人开发gps,那也是为了提高他们军队的战斗力。即使我们搞成了这个系统,你拿着它有什么用?这不是亏钱的买卖吗?”

    “哈?”

    这下可是轮到胡文海跟着钱书记大眼对小眼了。

    gps会亏钱?开什么玩笑,这分明是一本万利的生意好吗?美国人生产的gps芯片,简直就像印钞机一样便利。而导航市场又是个准入门槛极高、领先优势极大的领域。原历史上gps先发制人,哪怕后来北斗、伽利略也跟了上来,但市场占有率就是本国都岌岌可危。

    这一次,胡文海可不会犯这个错误。不管效果如何,哪怕是打价格战,先把gps的民用市场怼了再说。我赚不到钱,你gps也别想赚钱。就像互联网经济一样,守住了市场,早晚有变现的一天。如果要gps统一了市场,那就想qq之于即时通信,再也没人能撼动它了。

    胡文海撇了撇嘴,哼道:“五发长征三号,需要多少钱?十亿美元够不够?只要航工部把卫星打上去,两年,我把这笔钱赚回来。”

第七百四十二章 百倍回报() 
黄秘书和航工部、国防科工委的人已经离开了很久,航天方面的方案双方算是勉强达成了一个意向性的合作框架。

    数字传输的农业普查卫星以及天链系统,整个工程的投入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国家虽然能拿出这笔钱来,但航天系统未来几年无疑会被它占据相当大的一块预算,以至于其他项目必然会受到影响。

    想要在航天开发领域不受到太大冲击,就需要引入其他的资金来源,以及想方设法让航天系统的成果进行市场转化。

    而说到市场转化,显然目前国内没有比胡文海更可靠的权威了。

    经过会客室里的一番“磋商”,航天系统和黄秘书等一行人,心中说不上是忐忑还是佩服的离开了。对于市场转化的问题,胡文海提出的解决方案,实在是让人别开生面。

    以农业普查卫星得到的卫星图像为例,这东西正常思路来说,除了军事用途和政府部门的决策支持,好像也没有什么能够放到市场上转化为民用的可能吧?

    胡文海对此给出的方案,让人目瞪口呆。

    谁说市场化就是要转化民用的?目光也不要光盯着国内的一亩三分地嘛。全世界满打满算,能打卫星上天的国家有多少?能奢侈到隔三差五更新自家卫星图像库的国家又有几个?

    绝大多数国家,在卫星数据上并不是不需要,而是用不起!

    在卫星图像的应用领域里,除了军事用途以外,像国土资源勘查、环境监测与保护、城市规划、农作物估产、防灾减灾这些政府公共领域实际上还是很有需求的。

    但对于绝大多数国家的政府来说,为了这些地面工程能够替代的工作去专门爬一遍航天科技树,这个性价比和工业能力的要求实在是太不划算了。

    但如果中国航天系统能够把这块市场做起来呢?对于卫星图像来说,卫星的成本几乎都是沉没成本,有人买数据就是赚的。没人买数据,天上的卫星也不会因此就能少装几节电池……

    既然如此,在其他国家政府能够承受的价格内,向其提供卫星图像服务,卖出去多少都是平白赚来的。相比在地面上花费昂贵搞测绘得到的数据,卫星图像的价格完全可以卡在一个让大家都非常满意的水平上。

    而且这个生意可不光是能做一次,搞的好了,一份数据卖上两次、三次,甚至再多几次也不是不可能。

    黄秘书等人对此大为惊奇,这卫星图像除了各国对自己本土有需求,还能怎么卖了?

    胡文海对此嘿嘿冷笑,转头就反问了回去。

    美国的卫星图像,苏联会不会有需要?苏联的卫星图像,美国人会不会买?好,就算美苏两国不缺这块资源,国际上却是永远都不会缺少热点地区的。

    比如说叙利亚、埃及和约旦、利比亚以及伊拉克这些国家的卫星图像,以色列你要不要买?以色列的卫星图像,上述国家有没有需求?反过来,上述国家买了以色列具体哪些地区的图像,以色列又想不想知道?光是中东这块地区的图像,翻来覆去,卖上他四五次都不奇怪!

    再来说,如果世界上再发生一次马岛战争或者海湾战争,交战双方对卫星图像难道没有需求?英国人肯定想要阿根廷的图像吧?阿根廷如果不想自己的卫星图像泄露,那就花大价钱将我们手里的数据买断吧。这个价格,肯定不止是正常的数据交易价格了。

    而如果再来一次海湾战争,美国人不想自己部署泄露要封了中国的嘴,又得拿出一个什么价钱来?

    胡文海没说,但显然这笔生意在未来实在是很有的赚。英国佬算是完蛋了,第二次马岛战争恐怕遥遥无期。但美国人轰炸南联盟可是正当其时,到时候未必不能狠狠敲一笔竹杠。

    甚至像以色列这样的国家,要不干脆我们提供一个数据保全套餐吧?您买了之后,我们保证不向任何第三方提供制定地区的卫星图像,这套餐价格您看要多少合适?

    基本上,别国本土的卫星图片,就是捏在卫星数据服务公司手里的“人质”。要不怎么说,发财的路子都写在了刑法里呢。普通人要这么干,只能是牢底坐穿。换成国家来干这种事情,顿时就高大上了起来。

    他这一番言论,让黄秘书和一干技术官员们听的实在是有些颠覆三观。总的来说,不是大家没有这个想象力,而是刚刚改革开放没几年,大家的节操下限还没这么低。

    胡总身体力行的演示了一下,什么叫做“资本家的节操”。

    至于说要把gps定位技术应用到汽车上、应用到手机里,甚至是应用到自行车上?对于最后一个设想,哪怕是对胡文海再怎么信任,当时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表示根本无法想象。

    对于胡文海声称的上千亿美元的市场,航天系统也没人当成是一回事。钱局长和黄秘书草率的夸下海口,干脆利落的将这个“千亿美元”的市场,拱手让给了新科集团。而航天系统嘛,只是把他那个“卫星数据服务公司”的主意给笑纳了。

    如此这般划分了各自地盘之后,胡文海和黄秘书约定。未来十年时间里,截止到21世纪之前,航天系统将发射至少三颗天链卫星,实现覆盖整个东亚的北斗卫星网络。二期工程到2010年之前,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