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玩具(帝国重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玩具(帝国重器)- 第5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弗兰克安德森施龙兹,波音总裁,从1985年起就开始担任董事长兼ceo,担任过尼克松的助理国务卿,负责过波音70、727和737的商用客机项目总经理,可以说在波音内部是难得的技术和行政双料领导者,拥有着非凡的影响力和执行力。

    在整个地球的制造业领域,他都属于绝对的权力人物。

    但就是这么一个大人物,如今却丝毫不顾形象的大发雷霆,将一干手下们训斥的垂头丧气。

    “中国采购团的客机项目你们没有拿下来,就连采购规模之前都没有摸清楚?这个项目,波音应该是有着巨大优势的,毕竟全美能够提供大型客机的也只有我们和麦道。至于麦道这些年的业绩,也不需要我来提醒诸位吧?这么好的牌面,看看你们搞成了什么样子?”

    “现在的问题是,一百六十七亿美元的采购案!”

    施龙兹手上扶着叉腰肌,另一只手指着桌子上的文件,脸上阴云密布。

    “各位,这已经不是一单生意的问题,而是波音和空客谁能活下来的问题了。”

    “麦道一旦获得这笔资金注入,竞争力将会严重威胁波音在北美市场的地位。而如果我们无法维持北美市场的地位,接下来在与空客的竞争中就会后防不稳,继而后续乏力。此消彼涨,很快空客和麦道就会掌握瓜分了欧亚大陆市场。中国,就是这盘棋的关键,波音绝对不能放任它落入麦道手中。”

    “说说吧,你们有什么办法能够阻止麦道得到这份合同?”

    施龙兹的话音落下,许久竟然没有一人发声,这在波音高层会议里简直蔚为奇观。

    往日骄傲的波音高层,何曾连个应对方案都拿不出来了?

    “菲尔,你的意见呢?”

    没有办法,施龙兹只能亲自点将。首先一个被他叫到的,就是波音商用飞机副总裁,菲尔康迪特。这是一个技术人员出身的高层,他曾经担任过波音的首席工程师和技术总监,如今还兼任着777项目的事业部总经理,麦道一旦翻身受到挑战最严重的就是他的领域。

    “现在事情很明显……”

    菲尔康迪特沉吟片刻,愁眉不展:“问题并不在没有方向,我们的方向很明确。要阻止麦道得到中方订单,只需要做一件事情,那就是阻止麦道与格鲁曼合并。”

    “然而问题是,我们对此几乎无能为力。”他说到这里犹豫了一下,抿了抿嘴,小心的观察了一番其他人的表情,这才接着说道:“在我看来,唯一的办法,就是抢在格鲁曼之前,波音首先收购麦道。”

    这是菲尔康迪特长久以来一直在推进的计划了,只是对于波音来说,现在收购麦道难度和成本都太高了。只有在1994年以后,也就是在菲尔康迪特成为波音总裁之后,波音才真正着手推进这一设想。并且波音正是在菲尔康迪特的手中,真正走上了独步世界的道路。

    不过此时,在波音内部支持他收购麦道提议的势力,还非常有限。

    果不其然,当他拿出这个提议,会议室里一众高层几乎没有几个不是摇头叹气的。

    会议室里低沉的讨论声响了片刻,得出的结论明显不利于菲尔康迪特的提案实行。就在这时,会议室里众人忽然安静下来,纷纷向着会议室的角落望去。

    原来是会议桌上离得稍远的一个年轻人,忽然举起了手来。当施龙兹点头指向他,这人略有些兴奋的站起身来,跃跃欲试的说道:“既然格鲁曼收购麦道,是有中国人的影响在这里。我们能不能通过官方手段,以威胁国家安全的名义,阻止这一收购协议?”

    会议室里一片安静,这次连讨论的声音都没有了。按理说,这个计划是非常有可能的,尤其是胡解放本人都亲自出现在格鲁曼收购麦道的谈判现场,这种事情根本是瞒不住人的。

    而如果说中国人没有什么“阴谋”在里面,拿一百六十七亿美元去支持格鲁曼,中国人都是活雷锋吗?显然不可能。只要智商正常的人稍一分析,就能看得出来,格鲁曼肯定与中国人达成了某种分享协议。

    以格鲁曼军工企业的背景来看,最可能被牺牲的,就是麦道的民航客机业务了。

    可以想见,格鲁曼收购麦道之后,麦道的大型客机制造技术向中国泄露是八九不离十的事情。

    用这一条理由去反对格鲁曼收购麦道,可以说是事半功倍。稍微用些手段,让国会站出来反对这项合并并不会太难。何况美国国内除了麦道,五角大楼和诺斯罗普等势力,也不会乐于见到格鲁曼收购麦道成功。

    但就是这么一个显而易见的方案,在麦道的高层会议上,除了一个年轻人以外,却没有人明确的提出来。

    是波音高层都尸位素餐?连这么简单的策略都想不出来吗?

    当然不是。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然而世间万物都是有联系的。正如胡解放从中铁建投入手解决了客机采购的问题,格鲁曼收购麦道的中国人问题,关键也不是在航空领域本身。

    想想看,胡解放手里五十亿美元经过美华银行放大,能够撬动一百六十七亿美元的资金规模。1991年的一百六十七亿,这比二十年后的一千亿美元含金量都要大那么一些了。

    那么再想想,中国采购团手里攥着的,是一笔五百亿美元的采购资金。

    虽然华尔街刚被胡总坑了一把,但生意就是生意,美国金融财团们绝不会吝于为中国人提供抵押贷款服务的。有这五百亿美元打底,能撬动多大的采购规模?

    美国工业集团和金融财团,早就为了这些合同疯狂了。

    这tm的是一场资本的狂欢盛宴。

    波音满打满算也就是三百多亿的市值,几十年攒下来的老底。在工业领域里确实是很了不起了,但它也惹不起众怒。

    什么是众怒?在中国大爷们遍洒金钱的时候,你波音跳出来制造“*****”,这就是了。

    波音这么搞,是要与整个美国的工业和金融资本为敌啊!

    所以说,波音即使明知事实如此,但却根本不敢提这一茬。只能是在格鲁曼和麦道的框架内,睁眼说瞎话的寻找解决方案。

    这就好像是刻舟求剑、缘木求鱼,难度太大了。

    波音会议室里众人你看我、我看你,沉默了许久。

    施龙兹不得不咳嗽了一下,敲了敲桌子,牙疼似的哼了三秒钟。

    “菲尔,你把地球仪拿来,要不我们再研究一下收购的方案……”

    “破坏格鲁曼的收购行动,我们需要收购麦道至少30%的股份,再联合麦道董事会中倾向于我方的股东,这样才能在董事会上阻止麦道与格鲁曼合并。”

    麦道被并入格鲁曼,必然会有一部分投资者的利益受损。大股东牺牲小股东利益,这是资本市场上千载不变的恒定定律。

    麦道一旦并入格鲁曼,再拿到中国的世纪订单,股价妥妥的要升到天上去。有了这样的前景,大股东必然不会轻易放弃自己手中的股份。

    然而格鲁曼收购麦道,肯定要将麦道的相当一部分股份握到自己手中。这部分股份的来源,就只能是那些相对弱小的股东了。总之威逼利诱或者谎言欺骗,用各种手段将他们手里的股份套出来就是了。

    麦道这种公司有大量的类似小股东,这些都是波音潜在的合作者。

    关于这部分数据,菲尔康迪特当然不用现找个地球仪出来,相关资料早已经在他的脑子里了。

    “现在的局势对我方非常不利,必须采取溢价收购策略。这部分股份需要至少一百二十亿的资金。即使波音暂时采取全球收缩策略,抽调各子公司、分公司的利润,以及采用股权置换等方式,我们的流动资金缺口仍然很大。”

    “大概需要筹备多少?”施龙兹问道。

    菲尔康迪特沉吟片刻,犹豫的报出了一个数字。

    “还需要五十亿美元。”

    五十亿,这哪怕对波音来说,也绝不是一个小数字了。想要在短时间内筹集这笔资金,将会非常考验施龙兹的能力。

    但作为波音总裁,施龙兹本身的能力当然称得上是出众。需要冒险的时候,这位总裁并不会有丝毫迟疑。

    很快,他就下定了决心。

    “中国人这五百亿是怎么回事,我想大家心里都非常清楚。这是保护费,是他们对世界霸主必须的尊重,他们没有第二条路可选择。”

    嗯,施龙兹聪明的没有提这笔钱是从哪来的。本来就是美帝养的狗身上割下来的肉,回头给你这个主人分一块,这狗就算是白杀了。

    一看就知道,施龙兹你这浓眉大眼的不是当狗粉的料啊!

    不过谁在乎这笔钱是从哪来的呢?资本无国界,落到兜里的利润才是最重要的。从这一点来说,施龙兹这话倒也不算错,很符合美帝的一贯风格。

    剪自己人羊毛的事情,未来美国还会发生很多次。工业转移,金融剪工业羊毛。次贷危机,金融剪中产阶级羊毛。难民和白左的生意,干脆就是要剪美国普通人的羊毛了。

    我凭自己本事剪的羊毛,凭什么要愧疚呢?对吧?

    施龙兹目光在会议室里每一个人脸上掠过,沉默了片刻,这才接着说道。

    “民航客机,是中国人采购清单里性价比比较高的选项了。五十亿首付,一百六十七亿的总价,这意味着什么我想各位董事应该都非常清楚。这笔钱,是中国人必然要拿出来的,不是给麦道就是给波音。阻止了麦道被并入格鲁曼,波音就是中国人唯一的选择。”

    “我恳请各位董事和背后的投资人,能够在关键时刻再帮助波音一次。一百二十亿美元换取麦道的30%股份,这或许不是一笔合算的生意。但这能让波音得到中国人这笔订单,那么各位损失的利益就都能收回来,并且还会有更多的利益进账。究竟如何计算,我想不需要我说的更详细了。”

    “可如果让麦道顺利并入格鲁曼,得到这笔一百六十七亿美元的订单。未来十年,波音都不得不在北美,面临麦道激烈的竞争。到时候各位董事和投资者的利益,将会受到什么样的威胁,我想也不需要我说得更详细了。”

    “怎么做出这个选择,我相信各位的智慧。”

第七百一十章 麦奸() 
波音就像是被抽了一鞭子的陀螺,骤然的迅速运转了起来。

    谁都知道,波音未来十年是吃香喝辣还是咬牙奋斗,恐怕全看这一次能否阻止麦道被格鲁曼收购了。

    对于波音这样的大企业来说,中层、底层的管理人员,甚至是一线的工人归属感都是很高的。关系到自己的饭碗这种大事,执行力度当然不同凡响。

    从各分支机构和子公司抽调的资金迅速汇集起来,被施龙兹动员起来的投资人和股东们在权衡利弊之后,也开始着手准备资金追加投资,用于支持波音对麦道的收购计划。

    波音的准备工作,经过一连串的信息披露,迅速在股市上掀起了一阵上升行情。

    波音如果能够成功收购麦道,因此获得的优势是相当明显的。消化了麦道的生产能力,彻底将北美市场掌握在手中,波音因此将完全凌驾于空客之上,成为商业飞机市场上当之无愧的no。1。

    一些机构和投资者受此影响,趋于看好波音未来的发展,于是开始增加在波音股票上的投资力度。

    这样的结果有好有坏,上市公司必须公开执行策略的要求,让格鲁曼和麦道迅速警觉了起来。而另一方面,上涨的股价让波音对麦道股东股份置换的吸引力骤然增加了。

    在麦道内部也并非全然是支持格鲁曼收购的,毕竟从麦道如今的状况来看,一些人认为它需要的不仅是资金和市场,同样还需要进行体制和技术的革新。

    说白了,麦道的股东里并不缺乏所谓的“麦奸”,论调和公知们其实也差不多。

    麦道从与波音并驾齐驱到屈居第三,商业飞机市场上的大面积溃败,在内部一些人看来很有点“定体问”的倾向。

    看看人家波音737和747卖的多好?而我们麦道呢?本来就是麦克唐纳和道格拉斯两个loser抱团取暖而已嘛,打不过人家高富帅波音也很正常。

    如今有这么一个机会,重新投胎做了波音的人,当然应该好好抓住。

    至于说中国人的订单?麦道如果和波音合并了,中国人还有选择的余地吗?左右都是烂在锅里的肉,扔给航空业的希望波音不是对美国更加有利吗?

    怀着这样的想法,麦道内部对于波音表现出的收购意向,就绝对不能说是铁板一块了。

    正相反,怀着对中国人干涉麦道这样美国大企业的反感,很有些人支持波音收购麦道这一方案。

    毕竟相较于麦道被格鲁曼收购,可以预见美国的航空制造业主动权将丧失相当一部分,被一贯看不起的中国人所掌握。而波音一旦拿下麦道,则美国人在航空领域的优势,世界上再也没有人能够撼动。

    主动权这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谁也不能否认它的重要性。

    波音虽然不能明着宣扬“zhongguo威胁论”,但并不影响它借此去炒作一些概念,获得业内和投资者、相关政府部门的权力和资金支持。

    当波音打出保卫美国在航空制造业权力的大旗,明里暗里的各种支持就多了起来。

    麦道内部的股东们也不都是活在真空里,除了麦道的股份,谁家里还没有点其他的生意和其他企业的股份?更别说一些投资机构,决策往往更要受到行业大背景的影响。

    波音凭借自身高涨的股价,短时间内对麦道的收购就有了相当的进展。一些麦道的小股东,欢天喜地的用自己手里的麦道股份,换取了溢价50%到100%的波音股份。摇身一变,从岌岌可危的麦道这艘破船跳到了如日中天的波音这艘航空母舰上面。

    有了开始的几个良好示范,紧接着波音又拿下了数个更大的投资者股份。波音持有的麦道股份,迅速的突破了10%这个界限,对格鲁曼收购麦道造成了真正的威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