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玩具(帝国重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玩具(帝国重器)- 第4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日元虽然不怎么值钱,但这么大一笔数字,仍然是绝大多数日本人连想都不敢想的。

    按照1990年5月的汇率换算,这些日元足以从外汇市场上兑换出三十亿零七百万美元。

    胡文海虽然并不精通金融,前世对炒股也没什么兴趣。但只要稍稍留意一下国际大事,在资本市场上钱从来都不是问题。

    只不过在不需要的时候,他选择让钱放在市场上。有需要的时候,分分钟就能从别人口袋里掏出来。

    有一定的本金,然后通过银行提供的杠杆。一块钱可以当十块钱花,这是比较保守的比例。如果他愿意冒点险,一块钱当一百块钱花也不是不可能。

    汇市、楼市、股市,基金、债券、黄金,随便什么金融市场,震荡1%,也许就是一倍的利润,震荡10%,或许就是十倍的利润。

    当然这有一个前提,这个市场必须有这么大的体量。

    一支发行一千万股的股票,每股市值十块钱,那么最多也就能投入一亿元。

    就算知道它未来会升值10%,收益最多也就是一千万而已。

    所以能够容纳胡文海手里鲸鱼吸水一般资金规模的市场,已经实在是太少了。

    现在看来,大概也就只有外汇、债券、纳斯达克和石油这四个市场,可以让他尽情的在其中畅游。

    胡文海并没有要求方剑阁将这笔钱完全兑换出来,日元在接下来二十年里仍然是很好的投资币种。到二十一世纪,日元对美元的价格将再上升三分之一以上,利润可观。

    方剑阁将手里的日元兑换了二十亿美元,然后重新投入到国际原油市场上来。

    这是一次非常考验耐心和细致的建仓过程,二十亿美元通过三家银行在香江、新加坡和伦敦分别开设账户,通过合作银行提供了三倍杠杆操作。

    方剑阁虽然是到了五月才将二十亿资金完全从日本市场撤离,但实际上早在年初就已经开始购入一部分低价的原油期货。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盛夏的七月,他手中已经在悄然间积累了将近一亿两千五百万桶原油的期货。持仓的均价是十六美元一桶,哪怕是在正常交易当中,这也是一笔能够获得丰厚利益的交易了。

    方剑阁的能力可见一斑。

    不过显然,这场石油金融战争,真正的主战场却并不在石油期货交易所里。

    胡文海向方剑阁叮嘱道:“日本接下来的十年,已经是可以预见的了。这次经济危机之后,日本不论在经济上、政治上,国际上都不会有什么存在感。他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躲回自己的洞里舔砥伤口。”

    “去美国吧,接下来的十年属于美国。到硅谷去,我会给你一个名单,你要尽一切可能将这些公司全部掌握在我们的手里。不过你不能亲自出面,用一些手段,让资金不那么容易被追查到来源。找一个可靠的美国人,组建一个投资基金。这个基金非常重要,它将关系到集团未来十年能否实现我们真正的使命。”

    “使命?”

    方剑阁还是第一次从胡文海嘴里听到这个字眼,有些讶异的问道。

    “胡总,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新科集团的成立有什么使命?”

    “你想知道?”胡文海认真的看了他一眼,正色道:“对我来说,新科并不只是一个赚钱的工具,而是通往未来的一个桥梁。”

    方剑阁沉默片刻,然后用力的点了点头:“承蒙胡总这些年的照顾,我现在也算是小有身家的亿万富翁。然而钱越多就越感觉到,我渴望着自己的生命能够有更多的追求。”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胡文海正色道:“未来十年将是中国最艰难的十年,国家必须蹈光养晦才能生存。而在韬光养晦的同时还要有所作为,那就是我们的使命了!”

    (未完待续……)

第六百零一章 使命() 
九十年代中国的状况实在是非常危险的。

    举世无敌的美帝在一旁虎视眈眈,国内因为改革经济情况不断的玩过山车。东西部、南北的发展不均衡,思想领域的一退再退,大下岗、走私和财税改革,军队经商,台海危机,韩国崛起,香江回归,东南亚金融风暴,入世谈判、贸易摩擦,使馆被炸和81192……

    国内国际环境可以说都是危若累卵,这根本原因就是中国在没有进入全球化体系之前,却成为了美国的眼中钉,而此时能够给中国当mt的苏联却已经倒下了。

    胡文海在年轻的时候,看到屡屡受委屈的中国,也是个很愤怒的愤青。

    对上面的大领导们做法非常不解,为什么人家都欺负到头上了却不反击?

    为什么外交部从来都只有“严正抗议”?

    为什么要让给外国人那么多的利益?

    这些愤怒最后被很多人归结到领导层的软弱上面,甚至为当时的领导人起了个“老太太”的外号,并且跟着很多人一起咒骂他。

    但是有些人的作为,往往正应了那么一句话。

    能够评价一个人的,只有“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正如张居正在推行一条鞭法,几乎得罪了全天下人一样。后来的明朝官僚们在他死后反攻倒算,彻底清除了一条鞭法的改革成绩。

    然后大明就亡国了。

    这时候人们再回头看去,这才恍然大悟。哦,原来张居正是个这么伟大的政治家!

    当年那一位领导人的所作所为,曾经也为很多人所不认可、不理解。但历史能够证明一切,当人们回首九十年代的波谲云诡,才深深的为他的智慧所折服。

    如果没有九十年代中国的忍辱负重、韬光养晦,很难想象我们要怎么迎来911之后,中国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期。

    这一位领导人,也让人庆幸的是,在他的有生之年得到了来自人民公正的评价。

    胡文海深知未来十年将是中国最艰苦的十年,更是最重要的十年。

    韬光养晦是必不可少的,但有所作为才是这句话的核心。

    没有作为,韬光养晦就不是韬光养晦,而是丧权辱国。只有韬光养晦之后能反杀回去,才能叫做韬光养晦。

    折了面子赚里子,放弃对意识形态的坚持换来经济发展,是唯一可行的方案。

    “美国在冷战中获胜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事实,接下来不论苏联如何发展,都不可能再承担‘美国敌人’的这个角色。美国人的目光将更多的放在中国身上,因此我们要麻痹美国人的警惕目光,悄悄的积攒我们的力量。”

    胡文海对方剑阁说道:“美国通过去工业化,实现了冷战的胜利。接下来就是它们收获冷战果实的十年了,中国不可能与美国进行全球竞争,只有选择遵守美国制定的游戏规则,在这个规则之下玩到最好。对此我是从来不怀疑的,但首先中国要能加入到全球化体系里面去。高富帅们不带咱们玩,一切都是白搭。”

    “我明白了。”方剑阁点了点头,长呼出一口气。

    “卧薪尝胆、韬光养晦,不得不如此啊!”他有些沉重的说道:“只有我们自己放弃意识形态上的斗争,在思想领域向资本社会投降,人家才会把发展的机会分出来给你一丁点。”

    胡文海拍了拍他的肩膀:“然而资本是从来没有国界的,一旦这个口子放开了,后面就是汹涌的洪水。全球化带来的可不仅仅只是财富,更是一个新的世界。”

    ……

    时间说起来似乎很快,但实际上在经历的人身上,某些时候简直是度日如年。

    尤其是在1990年的7月,对于陈发来说简直就像是一场梦。

    胡文海在香江的资金是由陈发来操作的,对于她来说,七亿的本金,高达二十八亿美金的石油期货躺在她手里的这批金融账户里。

    石油期货市场上每一个小数点后三位的跳动,反映到账面上都是普通人一辈子无法想象的财富。哪怕是对于陈发来说,这样的游戏也实在是太刺激了一些。

    真的很难想象,之前掌握这笔钱的方剑阁过的是个什么样的生活。

    第一次,她发现拥有财富不仅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也有可能是一场噩梦。

    随着伊拉克和科威特谈判进入到七月,似乎伊拉克和科威特之间还有着和平的希望。

    在布伦特原油的收盘价格中,这种对和平的期望反应到价格上,市场上似乎有着某种盲目的乐观。油价从二十美元以上,竟然还曾经下跌到18。2这样很有诱惑力的位置。

    然而这样的情况在七月中旬开始急转直下。

    说到底,萨达姆并非是不作死就不会死。他的命运在两伊战争结束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

    经历了八年的两伊战争,伊朗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高达一万亿美元。

    而偷鸡不成蚀把米的伊拉克究竟损失了多少,这就很难评估了。因为倒霉催的伊拉克紧接着就又被美军给揍了一顿,某些战果究竟属于谁,这就不好说了。

    但有一点至少是肯定的,到两伊战争结束,石油资源丰富、大量出口石油的伊拉克已经欠下了多达上千亿美元的外债。

    尽管如此,伊拉克仍然是一个中东地区的军事大国,拥有着很强的石油生产和供应能力。

    战后,伊拉克在欧佩克内部的地位逐步恢复和提高。为了发展经济和归还外债,萨达姆重新提出要实行“低产高价”的政策。

    限产推高油价,否则以当前这种油价模式,二十美元已经是非常高的价位。平常也就是十几美元的行情,一旦伊拉克要放开产量来还债,石油价格非得跌到地板上去不可。

    欧佩克必须限产,我伊拉克才能把石油卖上价钱这就是萨达姆的想法。

    典型的少爷身子,跑堂的命。

    这话除了美帝来说,或许欧佩克还要考虑一下,但你萨达姆算那颗葱呢……

    在七月下旬,欧佩克举行了第87届部长级会议。在当时石油价格每桶17美元的情况下,伊拉克要求把油价提高到每桶25美元!

    美国人眼巴巴等着用低油价耗死苏联呢,你萨达姆是苏联的猴子吧?

    油价一旦升高,苏联的财政危机立刻就会缓解。

    在这次会议上,欧佩克对伊拉克的要求经过激烈的争论,最后把油价定在了21美元的位置。

    对伊拉克来说,这也算是一个还能接受的价位。

    但是很快,科威特和阿联酋在实际生产中,一致开始超配额生产。这样一来,世界石油市场立刻开始供过于求。不用说,这两个国家为了美国的利益,在伊拉克背后狠狠的捅了一刀。

    以至于在7月17日萨达姆已经必须亲自站出来公开发难,指责科威特和沙特“超产压价”,使伊拉克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萨达姆即使不想作死,在美国人看来,恐怕也要逼着他去作死了。

    何况萨达姆本人的性格,在两伊战争中早就被美国人给研究了个底掉。这位“老铁”是个什么作风,ia恐怕比他自己都要清楚吧。

    就在萨达姆命令伊拉克军队进抵科威特边界,之前高调超产的科威特立刻就怂了。

    科威特和沙特不仅不再超产,反而一付弱不禁风的“小受”模样。这对自矜有“枪”在手的伊拉克来说,简直就像是科隆大教堂广场上,新年夜里那些漂亮的异教徒妹子一样。

    怎么可能忍得住嘛!

    伊拉克在之后的谈判中果然开始狮子大开口,不仅要免除两伊战争中伊拉克对科威特的150亿美元贷款,还要割让伊科边境靠近鲁迈拉油田的一角和附近领土,并把布比延岛和沃尔拜岛租借给伊拉克99年,使伊拉克获得一个通过海湾和霍尔姆兹海峡的石油出海口。

    “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休想在谈判桌上得到。”

    打了八年战争都没在伊朗手里拿到一个出海良港,怎么可能这么容易从科威特手里拿到?

    面对贪得无厌的萨达姆,国际社会可能觉得还能再抢救一下。

    到了七月末,在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和阿盟秘书长卡利比等人的调解下,伊拉克和科威特官员31日在沙特的吉达进行了最后一次谈判。

    当伊拉克革命指挥委员会副主席易卜拉欣当着科威特王储萨阿德的面,公然宣布了如此激进的谈判要求,果不其然科威特只能表示难以同意。

    就科威特的那么一丁点国土,还要再被割让出去一块,怕不是真要没有立锥之地了。

    在萨阿德表现出拒绝的意思之后,易卜拉欣立刻便拂袖而去,终止了谈判。

    就在伊科两国高级官员握手、拥抱,假惺惺的维持着外交场合表面的和谐之时。

    两国谈判终止的第二天,伊拉克部署在科威特边境的十万军队,几乎没有面临值得一提的反抗便开进了科威特城。

    面对伊拉克的大举入侵,国际社会举世哗然。然而在美国人看来,在ia看来,在美国总统布什看来,大概真的是没有一丝一毫的惊讶吧。

    毕竟,这一幕大戏的剧本,本来就是被放在白宫坚决桌的抽屉里了啊!

    海湾战争的第一阶段,于焉落下。

第六百零二章 高通危机() 
萨达姆发动的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战争,正在国际社会上被广泛关注。

    就在伊拉克入侵的当日,美国总统布什便立刻宣布,伊拉克的军队行动对美国的国家利益“构成了真正的威胁”,并立刻冻结了伊拉克和科威特字美国的所有资产。

    这动作快的连草稿都不用打,当天入侵、当天宣布对美国国家利益“构成威胁”。

    正常情况下,至少要组建个调查组,分析一下手头情报,然后再开两个会讨论讨论吧?

    对于布什来说,显然早就已经考虑过萨达姆会入侵科威特。

    当然,萨达姆自己取死有道,确实赖不得别人。

    八月二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第二天,美国的两艘航空母舰,艾森豪威尔号和独立号就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开赴了作战区域。

    紧接着当天联合国安理会便以14票赞成,0票反对,通过了要求伊拉克撤军的660号决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