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哥马利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蒙哥马利传- 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2 月 20 日晚 10 时 30 分,艾森豪威尔从总部挂电话命令蒙哥马利立即 负责统领突出地带北翼所有的美国部队。这个命令把美国的两个集团军(辛
普森的第 9 集团军和霍奇斯的第 1 集团军)置于蒙哥马利的指挥之下。
第二天上午,蒙哥马利向前来开会的登普西和克里勒下达命令之后, 于中午飞往美国第 1 集团军总部,并要辛普森前去见他。蒙哥马利发现突出
地带北翼情况混乱,于是马上采取措施:把英国部队置于第 9 集团军统辖之 下,和美军共同作战,并要该集团军接管第 1 集团军的某些阵地;在美军预
备队组成之前,把英军配置在第 1 和第 9 集团军后面,充当预备梯队。经过 这番处置,情况渐趋稳定,最后终于恢复正常。
尽管德军的进攻取得了出敌不意的效果,但它的反攻计划在战役的头 几天就开始落空了。12 月 18 日,希特勒对原先的企图作了重大修改,取消
了原定从亚深以北地域向西实施突击的计划。12 月 19 日,艾森豪威尔在凡 尔登召开会议,决定对敌人进攻集团的两翼实施反突击,集中全部力量粉碎
德军在阿登山脉的反攻。12 月 21 日,盟军转入反攻,巴顿的第 3 集团军从
南面向突出部发起强大进攻。但一开始由于缺乏航空兵支援,进展缓慢。12 月 23 日,天气好转,掌握绝对制空权的盟国空军开始对德军采取积极行动。
12 月 23 日以后,美军部队加速推进。12 月 26 日,其先头部队同被围困在 巴斯托涅的第 101 空降师会合。
由于盟军指挥部采取了紧急措施,德军已无法向安特卫普发动进攻。12 月 28 日,希特勒在大本营讨论阿登战役的会议上,承认进攻已经失败。
由于美军在阿登战役的最初几天未进行认真的抵抗就开始毫无秩序地 退却,而且在有些地段,这种退却变成了狼狈的溃逃。因此,英国报纸对艾
森豪威尔大加抨击。这种情况使蒙哥马利非常不安,于是他给首相打报告说, 他打算向英美记者谈谈这次战役,以表明盟军如何一致响应号召,如何一致
合作共事,扭转了这一颇为棘手的局面。首相认为他的建议很有价值,同意 了他的意见。
于是,蒙哥马利于 1945 年 1 月 7 日在战斗中召开记者招待会。对此, 报道很多,他在会上的讲话,也被各报广为引用和发表。德国人迅速而又巧
妙地辑录了他的讲话内容,把它改写成为一篇带有反美倾向的报道,并由当 时掌握在戈培尔手中的阿纳姆电台广播。布莱德雷总部的监听站把它误认为
是英国广播公司播送的,于是这篇精心歪曲了的讲话稿便引起了轩然大波, 对盟国的团结造成了灾难性影响。
蒙哥马利召开记者招待会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他的讲话确有容易引起 误解的地方,因为在他的讲话中有这样一段:“接着战局开始恶化。但盟国
部队齐心协力对付这一危急局面,大家都把狭隘的国家民族观念撇在一旁, 艾森豪威尔将军命令我指挥整个北部战线。我调用了英国集团军群全部可用
的力量??最后,英国部队猛地一举投入战斗。目前,英军各师正在美军第
1 集团军右翼奋勇作战。这样,你们就可以看到英军正在受到沉重打击的美 军左右两翼作战。”这些话似乎在暗示:是他把自己的师团投入拦阻阵地,
保持镇静而清醒的头脑,在美国人的北侧保持一个坚不可摧的壁垒,在默兹 河西岸建立起一道坚固的屏障,保证了阿登战役的胜利。
令人奇怪的是,蒙哥马利竟会在 1 月 7 日自讨苦吃地搞这样一个记者 招待会,因为仅仅一个星期以前,由于他不断向艾森豪威尔施加压力,要求
实施“单一冲击”战略,任命单一的地面部队指挥官,他自己的军事生涯受 到了极其严重的考验。1944 年 12 月 30 日,马歇尔电告艾森豪威尔说:“在
任何情况下都不得作出任何性质的让步。你不仅得到我们的完全信任,而且, 如果你作出这一让步,将会在国内引起极大的愤慨??”这就是最后的定论,
与艾森豪威尔常常力图使蒙哥马利认识到的没有什么两样。此时此刻,艾森 豪威尔的忍耐已经到了最大限度,他的一帮顾问们也竭力唆使他和蒙哥马利
一刀两断,于是他在给马歇尔的一份电报中便使用了“有我无他”(指蒙哥 马利)的话语。德·甘冈了解到这种情况后,急忙赶到凡尔赛,求得一点回
旋、喘息的时间,然后又冒着漫天大雪飞到他的上司身旁,说服已经茫然不 知所措的蒙哥马利给艾森豪威尔写了一封语气柔和的信,在一切行将失去的
时候挽回了局势。
一切都暂时地平息下去了。然而,随着冬天的日子一天天过去,愈来 愈清楚的是艾森豪威尔的“宽大正面”战略收效甚微,美军和英军沿着莱茵
河或在其附近的小规模零星战斗也没有多大进展。盟军参谋机构进行了多次 深入细致的讨论,最后在 1945 年 1 月末在马耳他举行了最高级会议,达成
了一项妥协方案。双方都作出了让步,艾森豪威尔的意图于 2 月 1 日在马耳 他得到了批准。他说:“您们请联合参谋长委员会放心,我将在北面立即夺
取莱茵河渡口,这一作战是完全可行的,无须等到封锁整个莱茵河后再进行。 而且,在渡过莱茵河之后,我将在北侧用最大力量向前推进,一旦南方局势
允许我集结所需的部队,并且不会因此招致过大的风险,我将实施我的决 心。”这是蒙哥马利所能得到的最好结果,也许比他应得到的还多一些。
这样,就为英联邦军队在西北欧的倒数第二次大规模作战行动——“诚 实”作战行动打开了道路。正是:战略不同难协调,盟军北进战果少。欲知
后事如何,请看下章分解。

第十八章 最后一战

盟军强渡莱茵河,向前挺进困难多; 谈判桌上巧施压,德军投降战幕落。 蒙哥马利在进行欧洲最后一战之前,还进行了“诚实”作战。“诚实”
作战是由加拿大集团军从帝国森林向南发动的一次攻势,目标是攻克莱茵河 以西的全部地区。
2 月 8 日,蒙哥马利向奈梅根以东的帝国森林发起“诚实”作战行动, 加拿大集团军依托莱茵河向南进击,直至克桑滕—芬洛一线。2 月 23 日, 美国第
9 集团军进行“手榴弹”作战行动,夺取了控制罗尔河谷的水坝之后, 向北压过去,以实现同加拿大集团军的连接。
“诚实”是一次非常激烈的作战行动,它的另一个名字是“帝国森林” 之战。
在“诚实”作战行动的卫个月中,加拿大集团军虽然遭到 1。5 万人的 伤亡,但蒙哥马利及其部队却达到了目的。希特勒再次犯下了致命的错误,
强令其部队背水抵抗。
到 1945 年 3 月初,“诚实”作战行动和“手榴弹”作战行动打垮了德 军 19 个师,使之伤亡达 90000
人。莱茵河西岸的德军已被扫清,向东挺进 的大道已经打通。
到 3 月 10 日,美第 9 集团军和第 21 集团军群已在莱茵河西岸从诺伊 斯到奈梅根一线摆开阵势,河上所有桥梁均已被摧毁。与此同时,美第回集
团军于 3 月 7 日完整地拿下了雷马根的铁路桥,并立即在东岸建立了桥头堡。 到 3 月的第三个星期,盟军已在南起瑞士北至北海这条漫长的战线上,全部
逼近莱茵河。
关于“地面部队指挥”的问题,蒙哥马利和艾森豪威尔已在 1944 年 12 月 31 日的通信中达成了谅解,得到了较好的解决:艾森豪威尔亲自指挥两
个集团军群,但将美第 9 集团军置于蒙哥马利的指挥之下,并把主攻方向放 在北线;一旦与布莱德雷就两个集团军群的作战地境线出现分歧,蒙哥马利
有最后决定权。
但是,这个问题在 1945 年 2 月又再次提出,而且是由首相提出来的。 伦敦当时认为,陆军元帅亚历山大可以分担艾森豪威尔指挥地面部队的责
任,而特德则不能。 丘吉尔和布鲁克曾私下征求蒙哥马利的意见,蒙哥马利回答说,如果
亚历山大参加最高统帅部,一定会在报界和美国将领间引起一场风波。然而, 伦敦方面的意见还是向艾森豪威尔提了出来。
于是,艾森豪威尔要蒙哥马利在他们的两个总部之间的合适地点碰头。
2 月 4 日,他们在蒙哥马利过去的作战指挥所宗霍温见面。艾森豪威尔要蒙 哥马利谈谈对目前指挥系统的意见。蒙哥马利说,他对目前的指挥体系感到
满意。艾森豪威尔听后非常高兴。
3 月 1 日,艾森豪威尔再度访问蒙哥马利,把他所知道的一切关于“不 要”特德而“要”亚历山大的事,统统告诉了蒙哥马利,并要他谈谈自己的
看法。蒙哥马利说:
“一、盟军已渡过了惊涛骇浪的困难时刻。 二、而今已风平浪静,战争结束的曙光就在眼前。 三、若目前任命亚历山大为最高副统帅,会使美国方面某些人士牢骚
满腹,又会刮起一阵风暴,把原来那些分歧又都重新提出来。 四、为了把事情办好,应不惜一切代价,堵塞产生分歧的源头。我们
快要取得对德作战的胜利了,亚历山大还是留在意大利为好,让特德以最高 副统帅的身份把这场战争进行到底。”
艾森豪威尔完全同意蒙哥马利的见解。
3 月 2 日,首相丘吉尔来到蒙哥马利的指挥部,于是蒙哥马利向他汇报 了他同艾森豪威尔谈话的经过。首相听后不怎么高兴,立即到艾森豪威尔那 里去了。3
月 11 日,首相致函蒙哥马利称:“事情已经结束。”
盟军全线逼近莱茵河后,便准备强渡莱茵河。蒙哥马利为第 21 集团军 群强渡莱茵河进行了精心的筹划。在开始制定渡河初步计划时,蒙哥马利就
是把渡河作为最终打败德国人的开端来计划的。一向以小心谨慎著称的蒙哥 马利,此次尤其如此。
其原因是:第一,如果要渡河,他决心做到不仅确有把握渡过去,而 且还要大大向前推进。第二,除了他那时时萦回于脑际的从北面直捣柏林的
想法外,他还有一些政治因素需要考虑。英国的目标是确立其在德国北部的 存在,解放荷兰、丹麦和斯堪的纳维亚,在俄国人向西渗透之前占领波罗的
海沿岸的重要港口。所以,他不仅要确保成功地渡过莱茵河,而且还要保证 部队跟得上,站得住,这样才能把英国讨价还价的筹码(即其部队)放到棋
盘的正确位置上。
为了确保强渡莱茵河万无一失,蒙哥马利把欺骗的技巧运用到无与伦 比的境地。
他做到了在伪装的掩护下,将大量人员、装备运到暴露的沿河一线而 不被发现。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在阿拉曼所用过的办法的重演:让敌人知道
进攻点,但看不见进攻者。下述统计数字表明蒙哥马利当时所必须解决的问 题:11。8 万吨各种各样的供应物资必须秘密屯集;发起进攻前的第一周中,
662 辆坦克、4000 辆装甲运输车和 3.2 万辆其他车辆必须大部分在夜间进 入阵地;皇家海军的 36
艘登陆艇也要通过欧洲大陆的公路运来。美国集团 军屯集了不少于 13。8 万吨弹药。除此之外,为了防止在阿纳姆发生过的皇
家空军和美国陆军航空队在直接支援方面的错误,需要就 3 月 24 日上午从 英格兰飞来的英国第 6 空降师和从巴黎地区飞来的美国第 17 空降师的空降
作出复杂的安排。3 月 23 日夜间,当 3500 门大炮向莱茵河对岸轰击以掩护 蒙哥马利精心筹划的突击时,上述一切都已顺利完成,其他许多辅助工作也
进行得十分协调。当然,如果没有空中优势这一决定性因素,这种协调肯定 会遭到破坏。只有引起敌人的注意,才更容易欺骗敌人。
在横渡莱茵河前,蒙哥马利对部队的后勤状况作了一番检查,情况良 好。汽油、武器弹药和粮袜供应均极充足。部队健康状况极佳,发病率平均 每周每千人不到
6。75 人。整个冬季战役中,患战壕足病的总共才 201 起。3 月 23 日,蒙哥马利发布致集团军群全体官兵的信。当天晚上,蒙哥马利以 美第 9
集团军为右翼、英国第 2 集团军为左翼,在莱茵贝格到雷斯这一宽大 正面上强渡莱茵河。加拿大集团军则在雷斯以北的左翼执行重要任务。
3 月 23— 24 日的强渡莱茵河,是英军最后一次将堆积如山的武器装备 和成千上万的士兵投入一个以英军占优势的有限战场作战,是蒙哥马利作为
一个统帅的光辉杰作,也是那些在他指挥下忠诚战斗的部队的壮举。不知是 出于偶然的机遇,还是出于有意的安排,3 月 23 日夜间渡过莱茵河的两处
主要突击行动都是由第 51 苏格兰高地师和第 15 苏格兰师进行的。
3 月 24 日清晨,首相丘吉尔来到蒙哥马利的作战指挥所,观看这最后 一场“大表演”。对于他来说,这是一个圆满的收场,从 1940 年起他就为之
奋斗的一切现在在他的眼前实现了。丘吉尔对他的将军们总是毫不留情的, 常同他们作对,但蒙哥马利幸存下来了,而且现在能在这里请他登上一条船,
将他送到一个他一直梦想着将其毁灭的国度。
3 月 26 日,丘吉尔返回伦敦时,在蒙哥马利的纪念册上留言道:
“莱茵河及其一切要塞的防线已为第 21 集团军群越过。这些防线是屏障 德国重重大门的枢纽。它们再次证明,若无据险奋战的手段和精神,一切天
险和人为的防御设施,都是可以攻破的。
这支不久前还是主宰欧洲的军队,遭到了打击,在追兵面前溃退了, 对于来自远方、战斗出色的士兵说来,在引以为荣和忠于职守的统帅领导之
下,目标就在眼前。乘胜前进,夺取最后胜利。
温斯顿·S·丘吉尔” 蒙哥马利这位军事天才,使强渡莱茵河取得了圆满的结果。大量的人
力、物力带来了决定性胜利,而且损失极小。物资并没有浪费,兵力得到了 合理使用。到 3 月 27 日,他的几个集团军已越过了莱茵河,建立起宽 35 英
里,纵深 20 英里的桥头堡。
英国第 2 集团军伤亡 3968 人,美军伤亡 2813 人。但是,已建立的立 足点异常稳固,俘敌 1.6 万多人。就像在诺曼底一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