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煮清王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水煮清王朝- 第2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马赶往西安。在路上,他就向在西安的手下发出了命令,减少在陕西各地的粮食销售,并且,准备囤积,等他到达西安之后现具体布置。

  可是,王谦受却没有料到,他才刚到西安。还没来得及休息一下,更加还没来得及召见属下地那些掌柜,就有人找上了门来。

  ……

   “你说什么?谁来了?”王谦受听着左二把的禀报,满脸地不可相信。

  “东家,那……那确实很像!”左二把凭着弹腿功夫也算是走遍天下,见识过的人不少,此时却也是额头见汗。

  “看来,这回真的是有事了!走,咱们快快迎接!”王谦受顾不得在那里乱猜,急急地往屋外就走。左二把在后面擦了擦汗。也迈开大步跟了上去。

  “哈哈。这位想必就是王先生!在下久闻王先生大名,早欲前来一见,今日得遂所愿。实是不胜荣幸!”

  王谦受住的是自家在西安的别院,地方不小,也不算大。他从后院走到前厅,一露面就看到一个身材不高,略显矮胖的人正站在大厅的中央,目不转睛地看着挂在墙上地一幅“松鹤延年图”,而这个人身边,又都站着几个衣着华丽的大汉,各自都有一番不小的气势。或许是听到了他的脚步声,那个正在看画的人转过头来看了他一眼。大概确定下来之后,突然朝他拱手笑了起来。

  “不敢不敢,草民王谦受,拜迎飞军门!草民迎接来迟,还望飞军门莫要怪罪。”王谦受双手连摇,接着两腿一屈,“扑通”一下就跪倒在那个矮胖子的面前。

  “哈哈哈,王先生多礼了!快快请起!”矮胖子,也就是安远大将军飞扬古。一个迈步走到王谦受面前,将他搀了起来。

  “不知……”王谦受战战兢兢地看了一眼飞扬古,又看了看飞扬古身后那些明显不是善类的大汉,努力平静了一下自己的心跳,方才小心地问道:,“不知飞军门大驾钧临,可……可是有需要王某效力之处?”

  “哈哈哈,人都说晋商精明过人,看来此言确实不假。不敢瞒王先生,飞某此来,确实是有事相求!”

  飞扬古明显过度的客气话让王谦受一阵心惊肉跳!不怕贼,不怕匪,就怕官兵来绕嘴!虽然他们兄弟也曾经跟官兵做不过少生意,可是,哪一回也没有飞扬古这个级别的人物出过面啊!尤其是,这回飞扬古还这么地客气!……

  “飞军门有话尽请说,只要我王家能帮得上忙地,必然不敢有违!”王谦受躬身说道。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他其实已经想了许多。飞扬古是什么地位?大清国第一大将。

  这么一个人物亲自上门,就是把王家掏空了,他们也不敢说什么。而根据以往的经验,如果表现地十分合作,能鼎力相助的话,朝廷到后面一般还会给予一定的补偿。就像他们当初刚开始做生意的时候,倾家荡产给清廷找马助战,结果不仅嬴得了康熙的嘉许,还得以跟军队大做生意,发了大财。现在飞扬古上门,再加上他先前所听到的消息,十有八九可能是有什么大战。如果他们此次能再助朝廷一臂之力,应当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麻烦,相反,说不定还会有大大的好处。

  “王先生果然够爽快!”飞扬古的一名跟班站了出来,大力地拍了拍王谦受肩膀,笑道:“王先生,我们大将军此次前来,其实也没什么大事,只是想让你们帮着运一批粮草!”

  “粮草?”果然不出所料。王谦受心里突然一喜,又对飞扬古拱手问道:“不知飞军门需要多少粮草?草民必然会全力以赴,为大军筹集!”

  “呵呵,王先生你还没弄明白!虽然大军确实需要粮草,可是,在下此次前来,并不是想让王先生去帮忙筹集,而是……运输!”飞扬古听完王谦受的话,摇了摇头,笑着说道。

  “运输?”王谦受先是一愣,接着“恍然大悟”,“原来飞军门您早就已经把粮草准备好了。草民真是愚昧!……那不知这批粮草现在何处?您又需要草民何时将之运到西安?”

  “呵呵,王先生还是没有明白。”飞扬古一笑,“在下此来,并不是想让王先生将粮草运到西安,而是想求王先生能出动商队,帮忙将粮草先行运到……青海!”

  “什么?”王谦受顿时呆住!

第三卷 物华天宝 

第三百零一章 准备

  “康熙三十二年,蒙古准葛尔部大汗葛尔丹,丧心病狂,率大军先破喀尔喀,再侵入东蒙,陷乌兰布通,十五万蒙古铁骑,距京师仅七百里,意图染指中原。结果,吾皇神武,亲率大军击溃之,并追击万里。

  葛尔丹自知逃生无望,于四面楚歌之境自尽而亡……吾皇念葛尔丹也算是个英雄,又兼西疆不稳,遂大赦其麾下西蒙古诸部,并不以叛逆之罪加之。然而,未料到那策妄阿拉布坦居然也是狼子野心。趁葛尔丹率军寇东大败之际,不仅夺了伊犁,收容了葛尔丹残部之后,居然也开始对我大清张牙舞爪。先是于康熙四十年兵临哈密,挑衅朝廷,后又于两年前趁着青厄鲁特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可汗病逝,其孙拉藏汗镇守拉萨,与西藏第巴(宰相)桑结互斗之机,遣麾下大策零敦多攻入青海,进占西宁,越过甘肃,直接威胁我关中天府之地。此等猖狂之辈,吾皇早欲破之,只是数年来朝中一直多事,故而未能有所行动。”

  飞扬古晃悠悠地走了两步,转头微笑着看了一眼正恭敬地听着他的话的王谦受,又接着说道:“王先生,听闻你王家产业最近开始囤积粮草,是不是已经从哪里得知朝廷意图用兵的消息呢?”

  “……我!”王谦受心中猛得一跳!飞扬古居然一直在注意着王家!这……该说这是荣幸,亦或是不幸?只是,以飞扬古的地位,注意他们做什么?他们又没招惹这位大将军!

  “蒙古骑兵,善长一击不中,远飓千里。其势如风,如火,所以,若想对敌。一般只有两个办法。一,以十倍之兵,四面合围,铁壁之下,层层挤压,让他无法迂回,遁无可遁,逃无可逃;二,就是跟他们一样快,一样狠!并且,还要先下手为强!……”

  飞扬古没有理会王谦受,又自顾自的往下说:

  “我朝兵马百万,莫说区区阿拉布坦,便是葛尔丹复生,也没有任何反抗的可能。只是,数十万大军,一日所耗便非同小可,何况还是远征准葛尔?所以。皇上与众将便定下了轻骑直取之计!以抚远大将军萨布素牵制阿拉布坦大军。我陕西绿营骑兵则攻入青海,先破敦多,再越过青海。居高临下,直扑准葛尔所部老巢伊犁!……此计当然是好计。只是,这需要做成一点,那就是要‘快’!必须在阿拉布坦反应过来之前,攻克伊犁。要不然,就极有可能不得不与数万蒙古骑兵沙场硬拼。……本来嘛,陕甘绿营兵马是我朝精锐,所部骑兵也不逊于蒙古骑兵,只是,硬碰硬的打斗。伤亡也必然很大。而且,我们派去攻打伊犁的军队也不可能有这么多的骑兵。所以,只有够快,才有成功的希望!可是,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若想够快,就不能受到辎重的拖累,可我朝廷大军又必然不能学蒙古人那样以战养战,一路抢掠!那样地话。很有可能会使得青海的厄鲁特蒙古部对朝廷离心,不利于朝廷彻底掌控那里。所以,在下听说王先生来到西安之后,便特意前来拜见,希望王先生能帮朝廷一个忙!”

  说到这里,飞扬古对王谦受抱拳行了一礼。

  “飞军门您,您可千万不要这样!”王谦受急忙闪身躲开!他年龄还不是很大,还没活够呢!

  “王先生可愿助朝廷一臂之力?”飞扬古又问道。

  “这……飞军门,您都说到这地步了,我不答应行吗?”王谦受苦着脸答道。朝廷打算如何用兵都让飞扬古给说了出来,莫说他一个王谦受,就是全体的晋商加起来,面对这种情况,如果牙缝里敢崩出半个“不”字,飞扬古也肯定是管杀不管埋。这摆明了是坑人,可你明知道前面有坑,还就得去受着,想跑都跑不掉。

  “哈哈哈,王先生果然识时务,看来也算是个俊杰啊!啊?哈哈哈……”刚刚那个插嘴的华服大汉听到王谦受的话,在旁仰天大笑。

  “额伦特,不得对王先生无礼!”飞扬古皱眉斥道。

  “额伦特?这名字很熟啊!他,他不就是那个……西安将军?”王谦受看了一眼那个华服大汉,心里更加郁闷。飞扬古一个就够压人的了,别说他们王家,就是全体晋商在这儿都顶不住。居然还带着一个八旗驻防将军,这摆明了是想害人来的嘛!真是的,对付他一个小小商人,用地着这么大阵仗吗?不过……话又说回来,这好像还挺衬自己的面子的嘛!王谦受惊惶过后,居然有了一丝美滋滋的感觉。

  “不就是一个小商人么?那于中到底是什么打算?居然还让飞扬古带老子一起过来,随便派个军校来不就成了?这飞扬古也是,居然也不嫌掉份儿!……真是有病!”额伦特不敢跟飞扬古顶牛,受到斥责之后,立即退到了一边,只是在心里暗暗嘀咕。

  “王先生,属下粗莽,失礼了!”飞扬古见额伦特退下之后,又朝王谦受抱拳道。

   “不敢不敢!”王谦受连忙还礼,“能为朝廷解忧,也是我等臣民之福,额伦特将军其实是过奖了。只是,此事实在是有些麻烦。您也知道青海那地方不好走……所以,草民想先问一下飞军门,这粮草有多少?需要运往青海何处地方?又如何存储?”

  “于中说的没错。这些商人果然有办法,真真是小看不得!”听完王谦受的话,飞扬古虽然只是微笑了一下,内心深处却是暗暗松了一口气。在大战之前,运粮到敌战区,以备快速行军之用!这主意乍一听起来就像是天方夜谭。可是,现在看来却已经不那么让人难以置信了。听王谦受话里没有多少为难的语气,飞扬古就知道,此事至少也有七成成功的希望。

  七成啊!就是只有三成把握,此事也值得赌上一赌!怪不得于中让他亲自来,不亲自来,这些商人未必肯干干脆脆地买帐,答应趟这次的浑水。而且。跑了这一趟,还真是长见识呢!……

  其实,攻打阿拉布坦的计划早在康熙四十年,阿拉布坦第一次派兵到哈密城挑衅地时候就已经有了。要知道,阿拉布坦地行为其实已经深深触动了康熙的心理底限。试想一下,一个自命不凡的皇帝,一个自认英明神武地天下第一人,在打败了敌人。追了敌人上万里,逼得这个人自尽身亡,正自得意不凡的时候,另一个家伙却突然窜上来接过了敌人的棒子,并且,又再一次的对他张牙舞牙,他怎么可能不怒?怎么可能就让这个家伙在那里逍遥自在?可是,康熙四十年的时候,先有台湾叛乱,又有天地会闹事。还有马德与两淮盐商大战。再连着一个废除漕运,国家与朝局都十分动荡,康熙拼了命的掌舵。所以,不得不暂时放过西边的这群狼崽子。等到了康熙四十二年,还没来得及开工,天下又是大事连绵!先是于中攻打日本,接着就是清理亏空……国库没钱了!还打个屁?可是,谁也没有想到,正当朝廷迫于连续不断的麻烦,不得不暂时停手,在那里等待机会地时刻,青海的土霸王。那个长命地固始可汗居然嗝屁了!这让康熙十分郁闷。本来,康熙一直对这个帮着葛尔丹夺取准葛尔汗位,又出兵西藏,将儿子立为西藏之王的家伙十分有“好感”,本想在平定阿拉布坦之后一起“请”这位老先生到北京好好叙一叙的,可这家伙居然就这么死了。死了就死了吧,临死也不知道留下个儿子守住基业,居然还让阿拉布坦收买内奸,里外夹攻。夺取了青海的统治权,使得准葛尔蒙古一部的势力愈加扩涨。同样,也便得清廷不得不改变先前定下的计划。

  本来,他和康熙的打算是三路齐出,分别从巴里库(新疆巴里坤),阿尔泰山以及甘肃出兵,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合围阿拉布坦。不过,由于阿拉布坦占了青海,三路大军齐出地计划不得不进行更改了。青海地域广大,尤其是连着准葛尔、甘肃、陕西、四川还有西藏,对拥有数万骑兵地阿拉布坦来说,占了这里,就是进退两便,占据了主动,而清廷就不得不加大用兵的范围了,而且,如果不是家大业大,兵力足够,恐怕还要受到更大的威胁。可是,三路大军齐出就已经需要至少十几万人马了,再加上攻打青海,至少也要动用二十万,再加上运送后勤辎重地,数目只会更加庞大。朝廷现在的财政情况虽然已经有所好转,可是,文武百官恐怕不会愿意如此花销。尤其是青海地广人稀,粮食运输尤其困难,大军所需,未必能得到及时供应。而粮草不足所代表的,极有可能就会是一场大败!康熙自然不会允许这场大败出现,朝廷上的文武百官也不会允许!所以,事情变得难上加难。面对这种情况,于中便向他提出了“闪击战”的方案。

  没有别的!整个方案都只需要一个字:快!快到让敌人根本就反应不过来!就算反应过来也无法做出防御!……这个方案,不需要二十万兵马,甚至连十万都用不了,主战的部队,都是骑兵。多路突进,快速合击,如果顺利的话,整场大战,计划是在两个月内完结,而从大战开始再到攻克伊犁,恐怕还用不了一个月。不过,这里面依然还是那个问题……粮草。

  骑兵就算再快,也不可能在攻破青海敦多的防线之后就快速推进到伊犁,他们在途中必需进行补给。水,没关系!从青海往下一直到伊犁,每一个可以供骑军补充淡水的地方都探得十分清楚。关键就是粮食!骑兵可以一次性带上十天左右地干粮,可是,如果中间没有粮食,他们就难以继续前进。尤其是青海一直游离于清廷的统治之外,不能像别的地方那样大开杀戒进行抢掠,那样的话,于朝廷所定下的将青海收于囊中的计划相违背,而且,还有可能会使得当地的蒙古人和藏人群起反抗,大大不利于整个战局。所以,只有预先准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