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煮清王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水煮清王朝- 第1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人争论着什么。虽然是以一对三,可是,于成龙却丝毫不在乎,并且越战越勇!

  “大帅,加筑堤防是没有用的!……今年降水多,夏汛只会比去年更强!这大堤一旦垮下来,洪水就势不可挡,再在后面多筑一条堤坝也没有什么用!下官以为,现在最为紧要的,就是赶快移走清江一带的百姓,除了堤上留人,其他地方,都必须全部清空!等到夏汛一来,实在撑不住的话,就决堤泄洪!……”陈潢的脸被河风吹得刀刻一般,满是皱纹,古铜一样黝黑,只有一双眼睛显得炯炯有神。马德觉得,这个人比起自己初见时更老了,只是,却比当初见面的时候多了几分活力。

  “陈大人!皇上既命你我来守此地,则此地百姓土地,一丝一缕、一粥一饭,责任皆在于你我。我本来在河堤上栽树以固,你来之后,强令一棵不留,全部拔除,我听了。你又要人重修那些分水坝、减水坝,我也应了。可是,这回我绝不能听你的!……清江一县,十几个乡,十数万百姓啊!一旦决堤泄洪,他们这一年就完了!就算洪水退了,那积水都不知道要何年何月才能排清……陈大人,到时候,你说,我们如何去面对那嗷嗷待哺的十几万张嘴!……”对陈潢的话,身穿灰土布长袍的于成龙不知道听没听进去,可是,反对的意思却极为明显。

  “大帅,你是为了百姓,难道天一兄所言所讲,就是在害百姓不成?你也知道清江地处低洼,就算不决口泄洪,那里的大堤也未必能保住。而且,清江泄洪,还可以保住更加危险,也更加重要的萧家渡,那里可有咱们还没有完工的减水坝!……”彭学仁在旁说道,由于嗓子有些哑,他的话就像是在吼一样。

  “不行!就是不行……减水坝毁了明年可以再修,可老百姓的肚子里没有饭却不能等!……清江,绝不能泄洪!”于成龙斩钉截铁地说道。

  “大帅,你太固执了!……减水坝若成,则萧家渡以下,河水便可分流,以后也不会再像现在这么紧张。减水坝若毁,明年再筑,我们还得再让清江的百姓累上一年,你知不知道?而且,如果一直这样,年复一年,你知不知道要浪费多少河银,多少功夫?”陈潢叫道。

  “陈大人,你的减水坝有用没用我们都不知道,可清江的老百姓不能拿来当你的赌注!他们没那个身家来陪你……一旦泄洪,你知道他们有多少人会死?有多少人得背井离乡?你还记不记得?前几年的时候,清江大堤溃决,一月之间饿死了一百多名百姓,真个儿天罡地煞俱全,老百姓险些把衙门口都拆了!……”于成龙也大声说道。

  “你……”陈潢一指于成龙,却是说不出话来!于成龙的固执是无可比拟的,他和彭学仁、封志仁三人也已经不是第一天领教了,可是,却仍然每每被气得七窍生烟。三人愤然转身,结果,恰好看到正瞪着两只眼睛看着他们的马德。

  ……

  “马大人……”陈潢三人没管于成龙,直接把马德请到了彭学仁的郑州河道衙门!他们在花园口的住处太过于简陋,当然不能用来待客。

  “三位跟于总督相处的好像还不怎么样啊……”马德端着差人送上一茶抿了一小口,笑嘻嘻的对三人说道。

  “唉……”彭学仁苦笑一下,说道:“于成龙并非坏人。其实,我们这次回来,他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对我们抱有成见了!嘿嘿,他以前可是把我们当成养尊处优,只会弹琴下棋,尚好空谈却不懂民间疾苦的一群清客、幕僚呢!天可怜见,我彭某人这辈子可都没摸过琴弦!”

  “那是他知道河工不是他想得那么简单了!以前自以为读了两本古书,便可以对河务指手划脚,等他接了河务呢?哼,亏损他居然想得出植树固堤这种蠢主意来!树根虽然有固堤的效果,但汛期来时多有风雨,黄河两岸堤土松软,树干一摇,大堤便容易裂缝决口,这种事他居然也没有想到……要不是我们死命拉着,拼了老命逼他把树都拔了,恐怕等不到今年,去年黄河就垮了!”封志仁当勒辅的幕僚最久,对于成龙当日弹劾勒辅朝明珠行贿的事情一直记在心里,他也是最看不惯于成龙的人之一。

  “封大人,听你这么说,黄河大堤好像很危险似的……”马德问道。

  “没错,于成龙拓堤缓流,自以为妙计!可是,大水一到,便可漫延千里,光是放缓水流又能减少大堤多少压力?而且,黄河不比其他河流,水流愈缓,泥沙淤积愈多,如此大堤只能不住修高,这么一来,堤土一节节总是无法长实……尤其是,若长此以往,黄河必成一条地上‘悬河’,势必将更加难以治服啊……”陈潢叹道。

  “于成龙总该也知道这些吧……”

  “知道是知道,可是……”彭学仁摇摇头,接着说道:“咱们这位于大帅一直就认为治河就要遵循古法,加宽河道,堵塞决口。恨不得一下子就把黄河千年水患,根除的干干净净!我们的这些方法,至少也要个八九年的时间才能完工,才能见一些成效,他又怎么可能听得进去?”

  “那今年黄河有可能有大范围的决口吗?”马德又问道。他来郑州,倒是有一大半的原因是想问一下这个问题。陈潢的那个预言既捆着自己,也捆着他这个举荐人呢。

  “不知道!今年于成龙听从我等的建议,在一些关键的地方都做了补救,而且,又带领沿河百姓把堤防又加固了一层,黄河大决口的可能性小了很多。不过,不到最后,谁也不知道结果!……”封志仁摇头答道。

  “那你们……”我倒不怕。康熙刚把我推上安徽巡抚的位子,不会这么快就把我捋下来,可你们就不同了呀,如果这次黄河大决口不来,你们的日子恐怕就不好过了哟!马德暗暗想着,没把话说出来。

  “我们明白马大人您是关心我们三个!这没什么……其实,就算天一兄的预测不准,那于成龙也不会傻到让人来找我们的麻烦的!这治河,他毕竟也受过其中的苦了,去年他就为堤上栽树的事情上书请罪,顺便还为我们请了功,相信皇上也不会为了这事太过于为难我们!”彭学仁的言语中对马德有着一丝感激。

  “那就好!想来于成龙也不会真的为了意义之争让三位再走一趟宁古塔……”马德说道。

  “还是不要说这些事了!马大人是要去安徽上任,志仁兄你也曾随勒中丞在安徽为官,还是为马大人指点一下需要的注意的事情,也省得马大人到时候走了弯路!……”陈潢转移动话题道。因为在宁古塔呆过一段日子,知道马德的脾气,所以,他也放得开,想到什么说什么。

  “对对对,天一先生说得对!封大人,你可得帮我一个忙,我现在可是对前途感到十分渺茫啊!……”听陈潢这么一说,马德立即朝封志仁打拱作揖,求教道。

  “马大人这是说笑话了!以你的聪明才智,岂会没有办法对付得了安徽的事情?……不过,说说也好!这安徽也确实不是什么容易管治的地方,麻烦太多了,尤其是有五大难症……”封志仁先捧了马德一句,接着,就开始说起了正题。

第三卷 物华天宝 

第一百四十八章 凤阳·宁古塔

  安徽,凤阳!

  知府李鳞刚刚吃完饭,正在自己的衙门里拿着牙签剔着牙,怡然自得地哼着小曲,就突然得报:池州知府和庐州知府来拜!

  “两个知府?我又不认识他们,来找我干吗?”李鳞咬着牙签,问向了自己的贴身跟班兼“狗头小军师”,狗儿!

  “我怎么知道?爷,我可是一直都跟着你的,你不认识,我自然也不认识了……”狗儿正在跟李鳞剩下的半只烧鸡做对,挥舞着沾满了油腥的两只手,说道。

  “你个没用的东西,少吃点儿,当心撑死……”挥手拿牙签敲了敲狗儿的脑袋,李鳞又叫道:“去去去,把那俩知府先让到客厅,再快去把师爷请来,妈的,要见人,总不能连名儿都不知道吧?那样的话,老子岂不是丢死个人!……”

  “知道了……,”拎起那半片肥鸡,狗儿一边朝外面走,一边说道:“爷,其实,你怕啥呀?反正你丢脸又不是第一次了,上一次你跑到臬台衙门,乱端茶碗,结果把人家施世纶施大人差点儿当客人送出去的事情,现在全安徽省都知道……再丢一次人也没什么!”

  “你个小兔崽子,再胡说,老子明天就让你啃地瓜去!”把牙签朝狗儿一扔,李鳞叫道。

  “那我就拿地瓜烤着吃,嘿嘿嘿……”狗儿嘻笑着撒腿就跑!

  ……

  “府尊,池州知府名叫陈以刚,字长荃,咱们凤阳府的天长县人;庐州知府张纯修,字子敏,号见阳,又号敬斋,直隶人。他们两位都与您平级,不过,那张纯修是旗人,隶属汉军正白旗,您待会儿见到他的时候,还是不要太散漫了……”李鳞有钱,所以,请的师爷是正宗绍兴硬牌子出身,名叫黄贡德。

  “旗人怎么着?了不起了?……黄师爷,你说,他们来找我干什么?”李鳞不屑的撇了撇嘴,又向黄贡德问道。

  “府尊大人,这两人跟咱们没过啥交集,小人也不太清楚他们为什么过来……不过,大概能猜到一些!”黄贡德想了想,说道。

  “能猜到那就说啊……”李鳞催促道。

  “府尊大人,这还不是因为您有个状元公的堂兄吗?”黄贡德答道。

  “你说我堂哥李蟠?不对吧……我堂哥现在还在翰林院当他的编修呢,屁大点儿的官,没什么出息,说给他再捐一个,他也不应!”李鳞不屑地说道。

  “……捐官?我的府尊大人,您什么时候听说过状元公捐官的?亏您想得出来!”黄贡德苦笑。

  “怎么不行?朝廷又没说状元不能捐官!”李鳞不以为然地说道。

  “确实,可状元公如果也捐官,咱们朝廷的脸可就没处放了,到时候,您和李蟠大人都别想有好日子过!……”黄贡德笑道。

  “好了,好了,不说这个了,这俩人不会专门为了我堂哥来找我的吧?”李鳞又问。

  “大人,您是真不懂,还是装糊涂?这还用问?……”黄贡德有些不高兴了。

  “我当然是真不懂了,要不然,我找你干吗?”看着黄贡德的表情,李鳞不解地答道。

  “您难道就没看朝廷的邸报?”黄贡德一说完就知道原因了,李鳞这家伙,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所以,从来没有看邸报的习惯。果然,他一说完,就听李鳞答道:“我前些日子一直在各县转悠,忙得要死,连顿饭都吃不踏实,哪有时间去看哪门子邸报?再说了,我又不识几个字……”

  “府尊,那您听没听说朝廷新给咱们安徽派来的巡抚是哪位?”黄贡德又问道。

  “不知道!”李鳞回答的十分干脆。

  “我的府尊大人哟,新任巡抚就是马德马大人,您那位状元公堂兄李蟠李大人的房师!”黄贡德苦笑摇头。

  “……”李鳞是一愣,接着,他一跃而起,直朝着客厅奔去!

  *******

  吉林!

  年羹尧觉得从锦州到宁古塔,比从南京到北京的路还要远得多!虽然从锦州出发没多久天气就开始转暖,可是,雪一融化,北方气候依旧寒冷,道路泥泞,又没什么大道,让这条路显得更加难走。

  “年将军,按照地图,这里应该已经到宁古塔了,怎么还没见到个人影呢?”穆尔察拿着地图凑到年羹尧身边问道。由于在锦州的时候他跟于中曾经“密谈”过一会儿,所以,年纪青青的,他就已经成了队伍里一干满洲将领里的头面人物,顺带着也成了这些家伙的代言人,连年羹尧在这一路上也对他比较客气。当然,这里面也有他比较守军纪的缘故……虽然于中把上方宝剑留给了年羹尧让那些满人兵将老实了一阵,可艰苦的行军终于使得这些人又跟年羹尧冲突了一回。结果,年羹尧请出上方宝剑连斩三人,另扣下七人待斩,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于中留下的“谣言”的准确性,强行镇压了那一次的骚动。最后,穆尔察因为比较遵守军纪和跟于中的关系,被推出来向年羹尧求情讲和,救出了那七个不懂事的家伙,队伍才得以继续顺利行进。

  “满洲本就人烟稀少,听闻宁古塔地境不小,可其中也不过数千人口,见不到人影也是应该的……”年羹尧看着周围的环境,随口答道。

  “要不要派人先去报一下信儿?让宁古塔派人来接一下。”岳钟麒又在旁边问道。

  “嗯!……去报下信儿就成了,接不接的就算了!咱们又不是没有腿,难道还走不过去?”年羹尧回头看看跟在后面的士兵,这些人都已累得气喘吁吁了,除了他的那三百本部兵马,其他人,就是那些有马骑的十几个将领也都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这让他忍不住皱了皱眉。旁边的穆尔察恰好也看到了他的这个细小的动作,急忙说道:

  “年将军,今天咱们已经连赶了快六十里了,大家是真的有些累了……”

  “我知道!”年羹尧转头向前,又说道:“传令全军就是休息!穆将军,你带两个人顺着前路去一趟宁古塔,先去告诉他们一声,就说咱们到了!省得出了什么误会……”

  “喳!”穆尔察应了一声,到队伍里点了两个精气神还可以的将领,打马而去。

  “来人!”穆尔察刚走,年羹尧又突然朝自己的亲兵喊道。

  “将军!”

  “带人探查一下周围,看有没有什么可疑的人或物……”年羹尧下令道。

  “喳!”亲兵领命,立即到年羹尧的本部人马中点了十几个人出了队伍,散向周围。

  ……

  “将军,咱们来宁古塔,这里的人应该早就知道了,见到咱们这支队伍,就应该明白是谁评了,怎么还会有什么误会?”岳钟麒在旁边听着年羹尧的话,又看到年羹尧随后派出斥候的行动,感到了不解。

  “岳兄,这宁古塔不比别处!这里的人可不简单……”年羹尧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苦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