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朝廷(乾隆三部曲第二部-出书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马上朝廷(乾隆三部曲第二部-出书版)-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尝敬读圣祖实录,备载前后南巡,恭侍皇太后銮舆,群黎扶老携幼,夹道欢迎,交颂天家孝德,心甚慕焉。……既询谋佥同,应依议允从所请。
  但因明年秋幸五台,经太原,历嵩洛赵魏,回銮已涉冬令,南巡之举当在辛未年春,正皇太后六旬万寿之年。并对南巡时间的确定,向导人员的派出,费用的开支,以及沿途的准备,一并给予指示:
  向导人员,朕酌量先期简派前往。清跸所至,简约仪卫,一切出自内府,无烦有司供亿。至行营宿顿,不过偶一经临,既暂停亦不逾旬日。前岁山左过求华丽,多耗物力,朕甚弗取,曾经降旨申饬……
  至名山古迹,南省尤多,亦只扫除清洁,足备临观而已,无事崇饰。倘有倾圯,随宜补葺,悉动用官项,且有吉庆所奏淮商愿捐之项可以报销……其民间张灯结彩,圣祖尝以为戒,载在方册,宜共恪遵,其慎勿以华侈相尚,所司当通行晓谕。(18)
  南巡一事决定之后,派向导大臣兆惠(正黄旗护军统领)、努三(正蓝旗护军统领),驰驿前往直隶、山东、江南、浙江四省,会同总督、巡抚等共同勘察巡行路线及沿途应设的行营、尖营(中伙),计往返旱路一千四百四十二里,计二十八站,水路一千二百九十四里,计十七站。共二千七百三十六里,四十五站。往返共五千八百四十里,分为九十七站,平均每天行走六十里左右。“所有分派营盘、中伙、道路、桥梁,皆仰体圣意筹画,不扰民间坟茔,不伐树木,不拆毁房屋。路虽稍觉绕道,惟取易于修葺,期于公私有益”。
  半年后复派向导大臣再次查看,密将面奉谕旨备细宣示。沿途道路桥梁各项俱应听从民便,不必过于开广,经由街市只须打扫洁净,不可动民房寸椽片瓦。凡有应行修建工程与预备什物,事事委员动支公项撙节办理。
  并就于南巡预备事宜的开支报销,(19)御舟、布城和蒙古帐房,沿途安设台站,筹办车辆,随从官兵及需用马匹,(20)需用船只数目,派拨河兵三千名供行舟揽纤,南巡中祀典、礼仪,(21)皇帝出巡的仪杖执事等事宜,作出安排。
  南巡中马匹、船只和车辆是必备条件。首次南巡,随行大臣三十二人,侍卫章京官员六百一十一人,拜唐阿兵丁二千五百五十九名。大臣每人给马五匹,侍卫官员每人三匹,护军每人二匹,其余人员每二人给马三匹,共用马六千六百九十匹,这些马匹乃从京师走到江苏宿迁顺河集,大队在此改乘船只,马匹留驻,因此江苏和浙江两省另要各备马四千匹左右,总共动用马计近一万五千匹,御用船只有安福舻一只,翔风艇一只,湖船二只,扑拉船一只,由管理漕粮的仓场衙门监造,装饰极为精美,平时贮存于天津船坞,专供南巡使用。其他人员,大臣每人给船一至二只,侍卫二三人一只,兵丁八九人一只,共用船四百四十一只。
  南巡途经直隶、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每到一站,地方官要带领兵丁前来接驾,当地百姓要跪在道旁欢迎,还有外府外县各乡各镇前来观光的百姓,“不下数十万人”。尤其是沿途经由的大城市,因南巡突然增加许多临时户口,都必须保证供应。官府在南巡之前,先截留江浙两省漕粮几十万石保证地方粮食充足,又命各省铸币局增铸铜钱数万串,以备买卖货物兑换使用。为避免物价上涨,沿途地方官预备大量米面蔬菜柴炭等物,于巡幸队伍驻营地一里之外,设立买卖街。水路则于清江浦、扬州、镇江、苏州、嘉兴、杭州等城预先装船运去大量物资,“可为数日之需”。各地方除此之外,还要备办大量黑豆草料,供马骡吃得膘肥体壮,以供乘用。皇帝在南巡途中,要专门从京师带茶房用乳牛七十五头,膳房用羊一千只,预先送往宿迁、镇江等地,不足使用又源源后继运送。在直隶境内用香山静宜园泉水,至德州入山东境用济南珍珠泉水,过红花埠入江苏境后用镇江金山泉水,到浙江则用杭州虎跑泉水。
  每次南巡还要调发大量民夫役力。跸路经行之处,要修整道路,御道标准是帮宽三尺,中心正路一丈六尺,均要求坚实平整。凡石桥石板,都要用黄土铺垫,所经道路,一律泼清水去尘土。水路河道狭窄之处要加宽,障碍要拆除,必要时甚至拆桥让路。御舟共用纤夫三千六百名,分为三班,一律穿戴整齐。途中供休息的尖营、茶棚、凉棚、替换下来的马匹等项,都要大量民夫备办看管。(22)
  乾隆十六年正月,皇上奉太后自京师启銮,首次南巡。车驾一行经直隶、山东南下,前往目的地江浙,上谕:
  朕命驾时巡,周览风俗,观民察吏,惟日兢兢,三吴尤素所念也。粤自我皇祖圣祖仁皇帝,巡幸东南,先后六举,历今四十余年。盛典昭垂,衢谣在耳……(23)
  表现了心中的“江南情结”,和“法祖省方”的意念。因此免乾隆元年至十三年江苏积欠地丁银二百二十八万余两、安徽积欠地丁银三十万五千余两;复因浙江节年以来并无积欠,蠲免本年应征地丁银三十万两。
  又谕:南巡江浙,经过地方(直隶、青齐)。虽一应供顿,俱令动支公项;而安营除道,未免有需民力。著将直属所过州县本年应征额赋,蠲免十分之三。自是南巡皆如之。
  仿康熙帝历次南巡频加试额旧例,命江苏、安徽、浙江三省本年岁试文童,府学及州县大学增取五名、中学增取四名、小学增取三名。
  正月,车驾发京师。
  《乾隆南巡图》
  第一卷 启跸京师
  图卷展开,首先赫然入目的是宏伟壮丽的北京正阳门箭楼和城楼。正阳门前护城河上横架着雕栏玉砌的汉白玉石桥。桥前宽阔的大街上,一座朱碧辉煌的牌坊耸立在当中,牌楼的坊额上楷书大字“正阳桥”,这就是前门大街五牌楼。
  这时从正阳门中,数十名骑在马上手擎豹尾枪和腰挎弓矢仪刀的侍卫走了出来,过了护城河,跟随前面的大队沿西河沿大街向西行进。其后两面殿后的黄龙大纛旗,在领侍卫内大臣、司纛侍卫长和建纛亲军的护卫下,正走在正阳门前的石桥上。
  五牌楼迤南的大街上,一道蓝布围幛拦街遮断。围幛以外,一些官民人等正在此回避。
  南巡的大队人马车辆沿大路西行直到宣武门前,所经过的这一带,街巷纵横,楼舍整洁,店铺林立,百货纷陈,一处处争相招徕过往顾客的招牌匾额,显示了当时北京城的繁荣盛况。如“本商自置云贵川广苏杭各省上品杂货发贩”,“本铺定做时式朝靴缎鞋镶袜俱全”,“各色大布、时青大布”,“绉纱手帕”,“苏杭绸缎、包头汗巾”,“各色翠花”,“靴鞋老店”,等等,比比皆是。“南酒海菜、风鱼皮蛋、海参燕窝”,“干鲜果品、川广杂货、金华火腿”,“酒坊”,“奶茶”,“奶干”。“龙井毛尖、雨前松萝、花香芥片、雀舌寿眉”,“武夷六安、洞庭普洱、春茗芽茶”,“石塘名烟”,“济宁油丝、福建蒲城”,“烧酒牛烛、名烟茶叶”,还有“南纸笺帖、绫绢款扇”,“纯毫名笔”、“精裱名人字画”,一家家招牌幌子相邻相望。“整容、取耳”,“弹染、织补”也夹杂其中。“川广云贵各省道地药材发贩”、“大年堂依古炮制各种饮川丸散俱全”,“药酒膏药”。“银局”,“国宝源庄”,“堆金”、“积玉”、“聚宝”、“富有”,都分外引人注目。在一处寺庙的左右,“虔造供佛沉檀上品名香”,“虔造各种上品名香”是礼佛用品的市招,店铺的大字匾额写着“万香楼”。一座整齐的寺院门前,两边是一副对联“常霑法雨,广种福田”;“慈云普被,慧日常辉”。寺庙门额上挂有横幅:“祝国佑民”。另一处寺院大门两边的对联是“聿修厥德,长发其禅”;“法立普护,甘露长流。”
  长长的街巷里,夹杂在店铺之中也有几处住户。几家大门上都贴着对联:“风和甘雨,瑞日祥光”;“东皇推出,南极吹来”;“安之居,平为福”;“迎晓日,集新春”;“江山一统,天地同春”。这些春联充分显示了京师新年的节日喜庆气氛。路边一座衙门双门紧闭,上贴“翰林院封”的封条。说明春节期间衙门也封印、封门,欢度新年。过了宣武门前,转过菜市口,大大小小的店铺、商号迤迤逦逦直到广宁门前。
  这时高宗皇帝在前引后扈之中已到达广宁门外。他头戴黑色行冠,身穿石青色行褂、黄色行裳,足着黑色缎靴,骑一匹白色骏马,在九龙曲柄黄华盖下,面色平和,缓缓前进。
  在皇帝前面,浩浩荡荡的卤簿仪仗已排列到四十里以外的卢沟桥上。卢沟桥横跨在永定河上,两侧栏板望柱上的石狮子历历可见。桥下河面冰凌尚未解冻,一道道裂纹告诉人们仍是早春天气。桥上仪仗最前面排列着《铙歌大乐》所用的乐器:大铜角(大铜号)、小铜角(二铜号)、金口角(唢呐),云锣、龙篴(龙头装饰的横笛)、平笛、管、笙、铜鼓、金、铜点(形如铜鼓而小)、铜钹、行鼓和蒙古角。每种乐器或二、或四、或十六、或二十四,每件有一名执事人手持吹奏,一直摆列到宛平县城门口,并已进入城内,但是云气缭绕的城垣遮住了人们的视线,按照乾隆十三年改定的卤簿定制,应该依次出现的许多仪仗均未得见。
  ……画卷中卢沟桥迤南的大路上,正在清扫街道,有些人扫街,有人抬着水桶,沿街泼洒。卢沟桥头和往南的大路上,不少挎刀的官吏、士兵,或徒步,或骑马,三三两两在大路上巡逻放哨。沿街的店铺不少,店门大开,市招高悬,家家门前都摆着香案,为“圣驾南巡”焚香致礼。不少路人行色匆匆,许多车辆、骡马和骆驼都满载重负,成群结伙地向南走去。另外还有两顶轿子各由四名差役抬着南行。长新(辛)店汛和塔洼汛的衙署门前,也都摆着香案,戎服佩刀的官吏整齐的列队门前,恭候圣驾的到来。塔洼汛以南,画面上出现了一座宝塔和城楼的一角,这大概是良乡县城。城楼前面一座牌坊耸立在大路中间,许多官员、士兵,还有不少民人百姓,或手扶长杖,或牵携儿童,三三五五在牌坊四周向北张望,似乎是在等候瞻仰圣容。几个挑担的小贩夹杂在众人中间,有的放下了担子,停在路边;有的南来北去。顺着大路再向南行,在一片刚吐新芽的树林之中,又出现了一座牌坊。牌坊南面一片房舍俨然,这大概就是良乡县黄新庄行宫了。牌坊和行宫前后,三三两两的官员一面互相交谈,一面向北张望。几名差役仍在大路上和行宫前洒扫。(24)
  二月初,御舟渡黄河,阅天妃闸,阅高家堰。过淮安,见城北一带,内外皆水,虽有土堤为之防,而人烟凑集之区,虑河水异涨,命筑淮安城北石堤。
  驻跸扬州高旻寺行宫。以两淮盐商踊跃报捐,命将两淮纲盐、食盐于定额外,每引赏加十斤,不在原定成本之内,俾得永沾实惠。(25)
  一路之上,遣官祭金龙四大王庙、河渎、淮渎、江渎之神,祭江神、海神。随驻跸金山江天寺行宫,游焦山。祭先师孔子。遣官祭周泰伯祠(御书泰伯祠匾曰“三让高踪”)、先贤言子祠(御书曰“道启东南”)、宋臣范仲淹祠(曰“学醇业广”)、韩世忠祠(曰“中兴伟略”)。二月下旬,驻跸苏州府行宫。(26)接见准噶尔使臣额尔钦等(本年十一月得知准噶尔内乱,几年后遂有平准之役)。谕三吴士庶,各敦本业,力屏浮华。遣官祭吴越王钱谬祠(赐祠匾曰“忠顺贻庥”)、唐臣陆贽祠(御书曰“内相经纶”)、宋臣岳飞祠(曰“伟烈纯忠”)。明臣于谦祠(曰“丹心抗节”),御书紫阳书院匾(曰“白鹿遗规”),遣官祭历代帝王庙。
  《乾隆南巡图》
  第六卷 驻跸姑苏
  一片水乡景色中,江南运河在春树掩映里从中流过。运河中一艘高悬黄龙旗的巨舟缓缓东行,两岸各有一队河兵,在校尉督率下弓背拉纤。巨舟船头有六名护卫侍立,船舱格窗紧闭,后舱楼上有二侍女凭窗眺望。这艘巨舟当是“孝圣宪皇后”所乘皇太后御舟。御舟后面十来艘大小不等的船只满载官员、侍从人等在后面跟进。
  前方不远处是长州县南望亭镇。运河北岸一座结彩的牌坊高矗,牌坊上楷书“万国欢腾”几个大字。牌坊下设有香案,案上香焚烛燃。河南岸设有一座高大的戏台,台上五名装扮成的仙女正翩翩起舞。她们上演的似是“群仙祝寿”。二三十位身着“品服”的“命妇”整齐地跪列河岸,恭迎太后的临幸。许多百姓也跪在岸边恭候,还有些人则立在远处朝这边观望。一道蓝布的帷幕跨过小桥,沿河岸竖立。这是告诉过往的官民人等到此回避。
  ……画卷继续展开,一座高大的单拱石桥横跨在古运河上,这应该就是枫桥了。这座古桥,伴随着寒山寺的钟声早已声名远播,流传千载。
  过了枫桥,运河边上出现了一座瞭望台,台高两层,可以缘梯而上,旗杆上面小旗迎风飘动。这里似是铁岭关。
  村舍中又有几处亭台,两岸有不少官员,或在交谈,或在游览水乡的景物。一些年老的乡民和幼童,也在岸边朝河中上游观望。沿着运河东行,再过一座石桥,这可能是下津桥,东边一座七级宝塔高高地矗立在山丘之上。这就是虎丘山上的云岩寺宝塔了。
  画卷沿着山塘河展开已接近苏州府城,过了渡僧桥,远望城楼耸立,已进入苏州最繁华的阊门闹市区了。阊门内外,外城河畔,街巷纵横,楼舍密布,行人如蚁,店铺林立。“本斋专做宫绢花笺”、“各种纸张简帖雅扇”,“本店自制各色绸缎布疋丝棉茧绸”、“纱缎老店绫罗纱绢”、“斜纹布庄”、“大成广记”、“日升隆记”……“本店自制苏松勚着”、“加染真青鲜明五色”、“各种大布一概俱全”。一家家绸缎布疋争新竞艳。“什锦火锅、徽苏大菜(楼上)”、“河鲀大面、加味馄饨(楼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