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钢铁风暴 小说作者: 搞个锤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抗战之钢铁风暴 小说作者: 搞个锤子- 第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兵一将, 政令不过局束在兰州附近三四县而已。” 邵力子苦笑一声道。

    “ 邵主席过于自谦了, 藏某一路行来, 兰州附近民众对于邵主席最近之政举颇为赞赏。 自奉天大战之后, 东东北大学失去了原来的支柱,冯庸大学亦难以为继。 近四千师生流离失所。 所幸黄司令与姜军长是有远见之人, 宁愿让军队节衣缩食, 也要挤出经费让两所学校继续维持下去, 现在重建学校的经费虽然已经有了着落, 然四处战乱,数千学子无立锥之地, 即便是到了平津一带亦直面日军炮火威胁之下, 终难免颠跛流离之苦。 西北虽然贫苦, 然相比东北, 华北一带亦算平静。 藏某与黄司令, 姜军长反复商量, 数遍西北, 也唯有邵主席有能力施以援手, 还望邵主席为东北数千学子计, 为东北实业计, 不吝支持。 ” 藏式毅起身又对邵力子施礼恳请道。

    “ 奉久兄, 黄司令, 姜军长有意在兰州重建东北大学?”

    邵力子无比动容地说道, 他是文人, 对于大学的投入也远较一般人更清楚, 东北大学之前便以规模宏大闻名全国。单是建校资金怎么也得三四百万上下, 建成学校之后, 一年便要消耗至少一百几十万元。 这些钱对于以前的东北来说, 自然不算多。 但对于一家失去地盘的势力,军队来说, 还能有如此行径, 怎么不让人为之心折? 这样的消耗足以让这支军队维持相当长的时间了。

    “准确来说, 是将东北大学, 冯庸大学合并, 一起重建。说起来藏某一把年纪, 倒也从未如此佩服过一个年轻人, 当初少帅舍弃东北, 各地方军队纷纷噤若寒蝉, 出走奉天。 藏某也一度心灰意冷, 是姜军长无数次身先士卒, 与日本人拼杀在一线。 也是姜军长数日夜未曾合眼, 东奔西走, 拉扯援军, 与日军浴血厮杀。 而后上万日军兵临奉天城外, 奉天兵微将寡,局势一度危如累卵。数千学生纷纷要求投军参战, 也是姜军长力排众议,孤军奋战, 也不让一个学生上战场, 只为给民族教育界留下一些成果不被夭折。 后进之辈尚且有如此赤子之心, 藏某岂能不为东北保留最后一丝元气奔波。 ” 藏式毅颇为感慨地说道。

    “好好好, 难得藏省长不辞寒苦, 奔波数千里, 更难得姜军长, 黄司令一介军人却如此深明大义。 邵某岂有推辞之理! ” 听到热血处, 邵力子亦拍案而起。不过很快邵力子又不无担忧地说道,“ 重建东北大学,耗资甚巨, 如果再加上奉天那边奔波过来的实业, 这般财富必然让人垂涎三尺, 邵某虽有心相助, 一旦祸起, 可未必能维持局面。”

    “这点邵主席尽管放心, 若有宵小之徒, 姜军长手下近十万大军能力敌日军, 自然也能铲除这些民族败类。” 藏式毅语气坚定地说道, 亲眼见识过奉天大战, 藏式毅对姜立手底下带出来的这支军队充满了信心,这是一支在士气, 战力上全面超越往日东北军的新军。

    “如此, 也好。”邵力子想了一下, 他这个靠南京才当上甘肃省主席的人一旦与南京之外的力量走得太近是什么结果邵力子很清楚, 恐怕很快他的新调令便会过来, 不过也无所谓了, 他现在也就外表光鲜而已, 顶着个甘肃省主席的头衔, 手下无军, 政令不出兰州, 能有个什么用? 还不如趁着在位置上做点实事。 更何况马家军在西北一支独大, 相当排外, 南京就未必不乐意看到马家军与姜立全面起冲突的机会。 左右双方是要打起来的, 从心底邵力子自然是更偏袒姜立这一方。

    听闻邵力子答应, 藏式毅松了口气, 向邵力子再三道谢后, 放下了心头大石, 藏式毅如同虚脱了一般瘫在椅子上,享受这丢掉重负之后难得的轻松。 一路西行, 看管着几十万人, 辎重, 器械。 压在藏式毅身上的担子不比打一场大战更轻松。 他还正值春秋鼎盛之迹, 也不由感到吃力, 要是五六十岁的老头子, 恐怕非得被活活累死不可。 这下好了, 东北大学找到了落脚之地, 那些办实业的机械, 除了一部分跟着姜立去宁夏, 还有一些相当重要的恐怕都要迁到兰州来。 原本打算是去陕北的, 藏式毅也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兰州, 眼下既然有了更好的选择, 未来的兵工厂等重工业自然也就选择安放在兰州附近了。 眼下他能做的都能做了, 剩下的就看姜立的了,只要打败了马家军,甘肃便也是唾手可得!(未完待续。。)

 160章 四马拒姜战贺兰1

    “ 都是来打45军的, 凭什么你马鸿宾当马家军的司令官, 我这个副司令还要听你的号令?” 马麟才赶到银川便听到马鸿宾要当联军司令官, 一路紧赶慢赶, 刚到会议室里, 马麟便将鞭子扔在桌上, 一屁股坐下来大声说道。

    “ 凭什么, 就凭宁夏出的人比青海的多, 我这里出了两万多人,你才带过来一万多人。 宁夏出的物资也将近是你的一倍。”

    马鸿宾不客气地说道, 虽然同为马家军, 不过发展到第二代, 涉及到利益之争, 往日的情份早就淡了。 宁马与青马的矛盾由来已久。 就是各自内部, 也少有消停的时候。 比如说青马, 马麟与他的亲侄子马步芳也是矛盾重重。 几个月前, 要不是马麟在兰州坐视雷中军扣押他, 马鸿宾现在还是甘肃省主席, 哪里会像现在这般灰溜溜地逃回甘肃, 还导致他十分敬重的叔叔马福祥在南京因此气病。 看到马麟 马鸿宾便来气, 要不是这次姜立的45军大举压境, 两人才尿不到一个壶里去。

    “也不知是谁被赶出了甘肃。”马麟撇了撇嘴说道。

    “你……”被揭了伤疤, 马鸿宾一张黑脸变得狰狞, 好在他本来人就黑, 否则现在已经是一副猪肝色。 马鸿宾拍着桌子怒道,“ 我不知道你是来抵抗45军, 还是来拆台的, 要是不想打。 趁早滚蛋。 我明天就投了45军。你也作好让45军入主青海的准备。 别以为我稀罕, 大不了一拍两散。”

    “好了好了, 两位族叔别生气, 宁马和青马平时虽然相互别劲, 但不管怎么样, 这西北还是咱们马家军的, 要是让45军入宁, 入青。 以后咱们马家可就得看人脸色了。 现在是齐心协力共御外敌的时候, 就不必为这些事做些意气之争了。” 马步青在中间劝道。“咱们兵力本来就比姜立的45军少, 要是再不齐心, 这仗也不用打, 直接投降得了。”

    说到这里, 马麟与马鸿宾同时闭了嘴, 马步青说得对, 呕气归呕气, 但在强敌的威胁下, 现在只能坐下来商量对策。 平时彼此不对付, 好歹在各自的地盘上都说一不二。 谁都不愿意土皇帝的日子过惯了,突然头顶上来了个要看脸色的干爹。

    “蛇无头不行, 若是连个统一的指挥都没有, 我看这样吧, 现在按大家出兵的比例, 还有战后的损失, 分别进行补充。 不能让一家势力去跟45军硬拼了打掉老本。 寅叔在宁夏动用的资源最多, 但战后的战利品的分配, 各部的整补寅叔也能做到大体公平, 我就支持寅叔任这个战时总指挥。”马步芳出声说道, 虽然他也是青马, 不过在青海跟他的叔叔马麟也是明争暗斗, 手底下有自己的兵, 也不怕马麟, 此时给马鸿宾卖了个好道。

    “如果是这样, 我没意见。” 形势比人强, 马麟瓮了声道。

    “既然这样, 那我就分配作战任务了。此时黄河已经封冻,45军随时可以越河进入宁夏。 45军是跟日军在奉天打过的, 是精锐, 兵力是我们两倍还多, 若是分开防御, 会被敌军各个击破, 我的安排是以宁夏省城为中心, 以石嘴子山, 平罗两地为支撑,重点防御。”

    马鸿宾将作战计划依次说出来。 此时便是马麟也点头认同了马鸿宾的安排, 马鸿宾在兰州受辱,主要是马鸿宾不谙政治, 不善交际,初进兰州时各势力还是持欢迎态度的, 正是由于马鸿宾在政治上的短板让 雷中军看到驱逐马鸿宾的希望。 不过作为一个军人, 马鸿宾在军事上还是有几分才能的, 不然也不可能将宁夏大大小小的势力或击溃, 或者赶出宁夏。 成为宁马的首脑人物。

    就在马鸿宾, 马麟, 马步青, 马步芳四马在银川商讨如何抵御45军的同时, 姜立也作完最后的布置, 先头部队已经越过黄河, 进入宁夏边缘地带。 四马拒姜之战已经一触及发!

    ……………。

    “咳咳………”一阵难受的咳嗽,身边的老伙计不时帮着拍打略显肥胖的背部 ,好半天之后, 马福祥才回过神来, 向旁边的老伙计摆了摆手笑道,“ 一转眼几十年, 咱们都老了。”

    “是啊, 想想还是西北好, 望不到边的黄土,风沙, 江南虽好, 终非久居之地啊。” 老伙气叹了口气。

    “我这身体怕是不成了。”马福祥摇了摇头。

    “老爷, 戴季陶的住处到了。” 老伙计掀开马车的帘子, 相比起小汽车,他们这些在西北戎马大半生的人还是习惯乘马外出, 此时年纪大了,不复当年之勇, 便改成了马车。

    “云亭兄, 既然身体有恙, 打个电话过来, 我登门去拜访就是了, 何必亲自过来, 要是出什么事, 我可担待不起。” 戴季陶亲自迎到门外, 对于马家军声望最高的一人, 哪怕是杂牌, 戴季陶也要慎重对待。

    “良弼兄担得起, 你事务繁忙, 哪里有空去我那里。” 马福祥又轻咳了两下说道。

    “云亭兄身体好一些了没有, 胜败乃兵家常事, 令侄在甘肃之失也算不得什么, 知耻而后勇,总有卷土重来的一天。”戴季陶安慰道, 马福祥也算是个人物,当实在甘肃督军张文健, 陆洪涛手下受过气, 一直耿耿于怀,现在两个老对手死的死, 下野的下野。 他却还能在南京据有一席之地, 也算是了得, 也为子侄马鸿宾争取到了甘肃省主席的位置, 可惜马鸿宾不谙政治,在兰州险些连命都丢了, 又狼狈撤回宁夏。 马福祥在南京白活动一场, 中间说了不少保证的话, 结果落得这般田地, 爱面子的马福祥感觉威信严重受损, 原来支撑着整个人的精气神陡然垮塌下来, 这身体也病垮了, 前前后后几个月的时间, 马福祥看上去跟老了十岁似的。

    “不成了, 自家人知自家事, 马家军虽然是旁系, 不过这两年对中央也算是言听计从, 我那不成器的儿子还在中原剿匪, 眼下宁夏, 青海的基业却岌岌可危。 还望良弼兄向委座美言几句, 阻止姜立的45军进入宁夏, 另调他地, 给马家留最后一点底子, 马某的时间恐怕不多了, 如果能看到中央的决策,也算能死得瞑目了。” 马福祥叹了口气说道。

    “云亭兄何出此言, 莫说这些晦气话。” 不得不说马福祥的悲情牌打得十分不错, 此时戴季陶心里也有些触动, 不过也仅仅是些触动罢了, 到了他们这个层次的人, 原来的既定政治思路已经不是私人交情所能左右的了。

    “是不是晦气话我心里清楚, 马某这里还有一点积蓄, 身外之物, 生不带来, 死不带去。 能用来为子孙谋点余荫也算物有所值了。 良弼兄切勿推辞, 代马某活动一二, 向委座求个情。” 马福祥摇了摇头, 让老伙计搬了一个精致的小木箱子过来。

    “不妨跟你说, 黄显声, 姜立在南京也是下了些力气的, 这件事恐怕没那么好更改, 这, 唉, 我尽力而为吧。”戴季陶也替马福祥感到惋惜, 也算是个英雄人物, 却到了风烛残年, 恐怕每个快失势的人,都有其落魄的一面吧。

    “子寅, 少云, 我也只能为你们争取到这么多, 以后马家就靠你们两个了。” 出了戴季陶的院子, 马福祥的身体又佝偻了一些。(未完待续。。)

 161章 杨虎城行兰州

    (晕,本来想搞大章节, 结果合在一起发布, 订阅掉了几十个, 本来单章一天只有可怜的一百几十个订阅, 再掉, 只能用惨不忍睹几个字开形容了。还是分成两章吧, 感谢一路支持过来投票,订阅的书友们。 另外也请看db的书友,投一投手里的推荐票, 让锤子心里好歹有点一点安慰吧,感激不尽。 )

    兰州西面的道路年久失修, 这些年来连年军阀混战, 坑坑洼洼, 行走颇难。 远远地一队人马渐行渐近, 为首那人戴着副圆框的黑边眼镜, 身体颇为健壮的中年男子。

    “司令, 有什么事你拍份电报过来就行, 这冰天雪地的, 怎么亲自来兰州了?” 兰州的三大巨头之一的孙蔚如迎了上去。 雷马事变之后, 孙蔚如带着17师进入甘肃, 与从陇东来的军阀陈圭章同住兰州, 再加上甘肃省主席 邵力子一起被称之为兰州三巨头。

    “西北最近局势多变, 担心你在兰州把握不住啊。” 来人正是杨虎城, 说话时嘴边白气直冒,“这里天气冷, 去你府上暖一壶酒, 搞点下酒菜, 咱们边吃边谈。”

    孙蔚如笑着点头, 这个老长官起于微末, 对吃的要求不高, 有酒有肉便能对付起来。

    杨虎城脱下有些厚重的军衣, 进屋子里暖和多了。 拍了拍帽子上的雪渣子笑道,“这一路折腾, 骨头都快散架了。 以前拉风箱。打清军。 落草上山,饿的时候抓把雪对着干粮就能填肚子, 命贱得跟草一样也挨得住,现在有了身份, 这身子骨反倒有些挨不住, 你说咱们这些人是不是命格不好, 享不起这些清福? ”

    孙蔚如让人煨了个炉子, 将一口铁锅放上热着里面的东西。 上好的陕西西凤酒也随时可以下喉, 听到杨虎城的打趣, 不由说道,“司令哪里话, 现在司令不仅领着一路军, 又是陕西省主席, 就连甘肃, 现在也在司令羽翼之下 ,整个民国有几个能有司令这般富贵?”

    “多了去了, 我也是为了这事来兰州。 就是因为你以为现在甘肃是陕军的囊中之物, 若是其他人也这么认为。做出出格的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