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分类诠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老子道德经(分类诠释)-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谋者,秉本执要,以一持万,无须筹码算具;善于关闭者,澹泊寡欲,不设不施,无须栓梢却不可开;善于束结者,正己正人,民心浑朴,无须绳索却不可解。 
此五者,皆言不造不施,因物之性,不以形名制物。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注释】常:经常,总是。善:善于。弃:遗弃,废弃。
圣人之教,泽如春风,惠如时雨。其政不烦,其刑不渎,高风所及,薄俗以淳。四十九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此即圣人常善救人,常善救物之法。六十二章:〃人之不善,可弃之有〃,即此所谓无弃人,无弃物。盖圣人之要,莫如以道自正,其于人之善者与不善者,初不必分别之,歧视之。如此,则善与不善者皆化于道,而同归于善。
王弼说:〃圣人不立形名以检物,不造进向以殊弃不肖,辅万物之自然而不为始,故曰无弃人也。不尚贤能,则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则民不为盗;不见可欲,则民心不乱。常使民心无欲无惑,则无弃人矣。〃

是谓袭明。
【注释】袭:因承,承袭。
这些作法可谓是承袭了大道之明智。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注释】资:资材、资财。
善人与不善人皆是人。孟子说:〃性相近,习相远。〃不善人只是因贪欲蒙蔽了本性之善而生过,老子认为其天生本性的淳朴仍然可复,而应该予以觉悟,所以善人是不善人可效法之师,不善人既是善人可引以为戒的前车之鉴,又是善人可道化之材资。
【漫谈】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并说:“侍於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注释】迷:迷惑,糊涂。资:借鉴,资材。
此乃孔子所谓有教无类之意。孔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君子隐恶扬善,使天下之人物,共包涵于化育之中。以善济善,而天下之善扬,以善化恶,而天下之恶亦隐。
范应元说:〃以先知觉后知,以先觉觉后觉。师固当贵,资固常爱。故善人之道,如阳和陶物,公而无私,薰然融怡,使人自得之也。一旦洞悟,则默契玄同之真,了无贵爱之迹,此自古至今,不传之传也,是道也。及其至也,虽智者亦有所不晓,此乃谓道之要妙也。〃


意译

 善于行事者,顺应物性,遵循规律,无主观妄为之迹;
 善于言辞者,正心诚意,言事中节,无有疵漏偏差;
 善于筹谋者,秉本执要,以一持万,无须筹码算具;
 善于关闭者,澹泊寡欲,不设不施,无须栓梢却不可开;
 善于束结者,隐恶扬善,正己正人,以致于民心浑朴,无须绳索却不可解。 
 因此,圣人总是辅万物之自然,善于挽救人,所以无有被鄙弃之人;
 总是能物尽其用,所以无被废弃之物。这些作法可谓是承袭了大道之明智。
 所以,善人是不善人可效法之师,不善人是善人可道化之资。
 不尊贵可效法之师,不爱惜可道化之资,虽自以为明智,其实是大糊涂。
 这是精深奥妙的道理。





 原七十九章 和大怨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 
【注释】和:和解,调和。大怨:深重的怨恨。安:哪里。为:算是,算得上。善:好,妥当。
报答怨尤应当以〃道〃至诚不移之德,若以怨报怨,必成大怨。尔时虽和之,其伤不复,必然还有残余之怨,怎么能算是妥善呢?不若无树怨为好。
范应元说:〃为政以德,则民自无怨。苟不以德,而绥强多欲,取之不以度,使之不以时,则民怨。及至有祸乱大作,方且抚而绥和释之,则亦必有余怨矣,安可以为善?不若无树怨之为善也。〃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注释】执:执有。契:借据,借钱物者向借予者写下的凭证。责:索取,要求偿还。
司:掌管,掌有。彻:租税。
古时,凡贷人者执左契,贷于人者执右契。贷人者可执左契以责贷于人者令其偿还。有德者执左契而不逼索于人,无德者就象收税人一样严厉刻薄。不逼索于人则怨无由生,严厉刻薄贪得无厌则大怨至。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注释】天道:指自然法则。无亲:没有亲疏之别,没有偏爱。
天道至公至平,它并不偏爱任何人。善人之所以得助,只是因他的行为符合道,虽然他的为善并非为求名,但名却归之,虽不为求利,然而利也归之,这些都是因他自己所作所为而得到的必然结果。所以祸之至,乃是人自得之;福之来,也是人自为之。


意译

 和解大的怨恨,必然还有残余的怨恨,怎么能算是妥善呢?
 因此,圣人执借据却不逼索于人。
 有德者就象执借据而不逼索一样,施德不求报,得理能让人。
 无德者就象收税人一样严厉刻薄。
 自然法则不分亲疏,总是把善果报应善人。





 原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已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注释】信:是凭据、根据的意思。信言:诚实的话。美:华丽、漂亮,粉饰、美化。
信实之言不苛意追求辞藻华美,苛意追求辞藻华美之言不信实。老子言道论德并非是主观的凭空而谈,而是〃言有宗,事有君〃的,是实践经验的哲学总结。所以,有根有据的言论没必要用华丽的辞藻来进行粉饰,但它揭示的却是真理;主观、唯心的言论缺乏科学依据,无论对它进行怎样的粉饰美化,也经不起实践的检验。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注释】善:善良。辩:辩说、巧说、巧辩、诡辩。
善良之人不文过饰非无理狡辩,文过饰非无理狡辩之人不善良。
【漫谈】孔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现在电视上时而转播的辩论会,胜负不以所辩道理之曲直为依,而以辩者的口才和辩论的技巧为据,理歪而辩狡者胜,理正而辩讷者负。如果这只是为了训练、评比口才,采用些生活小知识为试也无可厚非,但若是用些类似伦理道德等大是大非的问题为试,并让广大人民观瞻,其作法就令人不敢恭维了。这样作的社会效果如何?文化导向到底要将我们的人民导向何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注释】知者:真正知〃道〃者。 博:博杂。
善有元,事有会,天下途殊而同归,百虑而一致,知其元而众善举矣。故不待多学而知之。《黄帝内经》云:〃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易.系辞》云:〃天下何思何虑?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韩康伯说:〃少则多,多则惑,途虽殊,其归则同,虑虽百,其致不二。苟识其要,不在博求,一以贯之,不虑而尽矣。〃
所以,知〃道〃者,能秉要执本以一持万,不眉毛胡子一把抓;眉毛胡子一把抓者可谓不知〃道〃。苏辙说:〃能一以贯之,则无所用博;博学而日益者,未必知道也。圣人抱一而已,他无所积也。然施其所能以为人,推其所有以与人,人有限而己无尽,然后知一之为贵也。〃
【漫谈】大宰尚问於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孔子闻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已愈多。
【注释】积:积藏,此指私留。有:富有。
圣人不积留主观成见,而唯〃道〃是从。将自己掌握的〃道〃之德,在实行〃道治〃中,能恩惠与人民,自己的德就会愈加富有;将自己理解的〃道〃理,能让更多的人得到理解,自己的理解便会愈加充实。范应元说:〃圣人虚心应物,故无积。物有限而道无穷,故用之愈有愈多。〃
张之纯说:〃为人设施德化,则己愈有德。与人之生长之资,则己生气满怀。〃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注释】人道之当然而不可违者,古人所谓义;天道之本然而不可争者,古人所谓命。《吕氏春秋.恃君览》说:〃命也者,不知其所以然而然者也。人事智巧以举错者,不得与焉。〃天地虽大,其化均;万物虽多,其治一。圣人法天而行,无为为之,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自然的规律,是有利于万物生发而不加伤害;圣人的行为准则,是顺应客观规律而不与之竞争。
【漫谈】〃无为而治〃,并非就是说人对于自然界、对于国家、对于社会一点不作为,而只是说要尊重自然法则、要尊重百姓愿望,不要与其相争,不去做那些不符合自然现实、不利于民众百姓生产生活的事情。不要把自己当做救世主,强行为民众设计道德伦理、生活目标、理想主义、互助组合、社会模式等等。要相信民众能够自己管理自己,民众自己能够有所作为。


意译

 信实之言不苛意追求辞藻华美,苛意追求辞藻华美之言不信实。
 善良之人不文过饰非无理狡辩,文过饰非无理狡辩之人不善良。
 知〃道〃者,能秉要执本以一持万,不眉毛胡子一把抓;眉毛胡子一把抓者可谓不知〃道〃。 
 圣人不积留主观成见,而唯〃道〃是从。将自己掌握的〃道〃之德,在实行〃道治〃中,恩惠与人民,自己的德就会愈加富有;将自己理解的〃道〃理,让更多的人得到理解,自己的理解便会愈加充实。
 自然的规律,是有利于万物生发而不加伤害;圣人的行为准则,是顺应客观自然而不与之竞争。





(第二节) 清心寡欲是处世养性之要

 原九章 持而盈之

 持而盈之,不若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

持而盈之,不若其已;
【注释】 持:执持,把持,持有。盈之:增盈,加满;充满且即将外溢再加增添。
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主观愿望必须符合这客观规律,行动如果不遵循这规律,而想超过这个限度,还不如就此停下来。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注释】揣:捶、磨。锐之:使之尖利。
尖锐则易挫,若再捶、磨使之更锐利,岂能保持长久?所以作任何事情,都应该掌握一个适度。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注释】金玉满堂,是形容财富众多。莫之能守,是说财富的价值应是有益于社会,如果只是私自藏有,是不能永远保守的。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注释】咎:过错,祸患。
富当援助贫困,贵当怜悯低贱。如果不是这样,反而是骄横傲慢,必然要生祸患。〃满招损,谦受益〃乃是至理名言。无论治身、治国,都不能盲从于自我主观欲念,要克制自我,去其贪妄,自觉遵循客观规律。《易谦彖》说:〃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天道、人道、鬼神之道皆厌恶满盈骄横,人富且骄,岂不是自取其害。
【漫谈】孟子曰:“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不以贫贱而移,不以富贵而淫。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功遂身退,天之道。
【注释】物极必反,过盛必衰,这是事物客观规律的必然。昼夜替代,四季轮换,功成者退乃是自然之道。人应当效法天道。自古及今,功成名遂而身不退者,祸患每及之。所以《文子.上德篇》说:〃狡兔得而猎犬烹,高鸟尽而良弓藏,功成名遂身退,天道然也。〃


意译

 把持并增盈之,不如就此罢手;
 捶尖并愈磨利,难以维持长久;
 金玉财富满堂,无人能以保守;
 富贵而且骄横,可谓祸殃自留。
 功成身退,这才符合自然法则。





 原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

 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
 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注释】五色: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这里泛指各种刺激视觉的形象。目盲:比喻眼花缭乱。五音:古代音乐的五个基本音阶,即宫、商、角、徵、羽五种声音,这里泛指刺激听觉的各种音声。五味: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这里泛指各种刺激口感的美味。爽:伤,意谓丧失味觉。
色、音、味这各种刺激感官的东西,常常能困敝、麻痹人们心灵的天性,使之陷入其中而不能自拔。庄子天地篇曰:〃失性有五:一曰,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二曰,五音乱耳,使耳不聪;三曰,五臭熏鼻,困傻中颡;四曰,五味浊口,使口爽厉;五曰,趣舍滑心,使性飞扬。此五者,皆生之害也。〃

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注释】驰骋:骑马奔驰。畋猎:围猎,意指纵情玩乐。发狂:心神狂乱。
此是比喻纵情玩乐,追求外来刺激。这种种燥动,会使人失去天性的平和虚静,以至心神狂乱,不能自抑。孔子曰:“君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