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克里姆林宫四年时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普京:克里姆林宫四年时光- 第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巴基斯坦、埃及和其他很有影响力的穆斯林国家的领导会面。普京随后又从马来西亚前往泰国,在10月19日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发言。此次会议期间,普京再次会见了美国总统布什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几天之后,普京又在吉尔吉斯的投资论坛上发言,并为设在坎特的俄罗斯空军基地揭幕。对于普京来说,如此集中的外交活动密度还从未有过。   
  临近选举(16)   
  从弗拉基米尔·普京承担俄罗斯联邦总统职责的那一天算起,至今已经过了4年。这个时间不是很长,可俄罗斯和整个世界在这期间发生了众多的重要事件。这4年期间,俄罗斯几乎在所有方面都大大地朝前迈进了一步,这让我们对俄罗斯的光明未来充满了希望和自信。未来的俄罗斯不会再是用导弹威胁所有人的孤立的超级大国,但它也不会是美国和所有西方国家或者某个国家的“小合作伙伴”,等待俄罗斯人民的也不是那个从1917年起就承诺要建立的“美好未来”。 
  今天,罗斯人民没有轻松的道路和轻松的抉择。罗斯人民自己应该在2004年3月做出其中一个重要抉择。 
  转折,但不知转向何方? 
  代后记 
  在《普京——克里姆林宫四年时光》一书已经组版、校正,但还没有付梓印刷的时候,俄罗斯国内又发生了一些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事件。在本书中,作者不能不对其进行预测性分析。俄罗斯的首富、国内最大的石油公司总裁米哈伊尔·霍多尔科夫斯基被捕,查禁“尤科斯”的控股股票额,总统办公厅主任亚历山大·沃洛申的辞职和对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的任命,弗拉基米尔·普京总统的一系列重要声明及讲话……当然,所有这些都算不上是剧变,因为这不是新政策的实施,也不预示着俄罗斯新时期的来临,但这的确是普京总统四年前确定的发展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 
  这些事件中的大部分是在预料中的,只是本以为要经过几个月,没有想到会来得这么快。俄罗斯国家杜马选举之前,弗拉基米尔·普京总统已受到挑衅,他不能不对此做出果断的回应。我认为已没有必要对上述章节进行修改,但应该将一些新发生的事件补充进去。这些事件的作用既不能夸大,也不容小觑。 
  2003年11月12日 
  寡头的被捕 
  2003年10月25日是个星期六。当日凌晨,一架图…134飞机因为需要加油而降落在新西伯利亚的托尔玛切瓦机场。这架飞机是由“尤科斯”石油公司向莫斯科子午线航空公司租赁的,机上坐着该公司的头面人物、总裁米哈伊尔·霍多尔科夫斯基。俄罗斯这位首富是从下诺夫哥罗德市飞来的,随乘人员有他的助手和保镖。然而,这架飞机被挤在机场的一个偏僻角落,驶向它的不是燃料车,而是两辆装有防护玻璃的大巴。大巴驶近飞机,一辆停在飞机的舷梯处,另一辆停在机尾。身着迷彩服的武装人员包围了整架飞机。前舱的门被撞开,随后是一声喝令:“联邦安全局。坐在原地,不许动。检查证件!”没有人反抗。指挥这次行动的军官径直走向霍多尔科夫斯基并宣布:“我们收到命令,您得跟我们走。”霍多尔科夫斯基起身回答:“好,走吧。” 
  霍多尔科夫斯基被押解到另一架早已等候在那里的飞机上。这是一架深夜里由莫斯科抵达的飞机。不到一小时,这架飞机就升空朝着西面飞去。这一天,在位于莫斯科“技术”胡同的总检察院调查局,霍多尔科夫斯基接受了简短、实际上就是走形式的询问后,和他的律师一起被带到了莫斯科巴斯曼法院。对霍多尔科夫斯基的起诉书长达50页,涉及刑法的7项内容。法院没有深入调查这些指控的实质内容,所以诉讼过程没有持续很长时间,主要话题是调查期间如何控制被告人。指控检察官认为,霍多尔科夫斯基拥有出国护照,还有数量可观的财产,他有可能隐身国外,还能对证人施加压力,所以坚持对霍多尔科夫斯基采取羁押措施。 
  法官同意俄罗斯总检察院提出的对霍多尔科夫斯基实施拘禁的提议,核准霍多尔科夫斯基的拘禁期限至2003年12月30日。当晚8点,霍多尔科夫斯基被安置在莫斯科有名的“水兵的静谧”一号调查隔离室。霍多尔科夫斯基出现在隔离室之前,那里的一切已经准备就绪。正如次日俄罗斯司法部副部长尤里·加里宁所言:“没有理由为被起诉的霍多尔科夫斯基创造特殊的条件。”一天以后,俄罗斯媒体得到消息,霍多尔科夫斯基将与其他三个犯罪嫌疑人关在同一个囚室,但他可以使用单独的洗手间,这位俄罗斯最富有的商人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配备冰箱与电视,甚至订阅一份杂志和一份报纸,接受监外送来的食品,其他方面则必须遵守监狱的规定。这正如古老的俄罗斯谚语所言:“没有人能保证自己永不乞讨、永不坐牢。” 
  毫无疑问,拘捕霍多尔科夫斯基具有警示他人的性质,这是俄罗斯强力部门自2003年6月开始的系列调查、拘捕行动的极点。众所周知,当时被捕的不仅有因涉嫌雇佣杀人罪而受到指控的“尤科斯”保安部门负责人阿列克谢·皮丘金,还有霍多尔科夫斯基的副手和挚友——普拉东·列别杰夫(也是亿万富翁)。他被指控侵吞、诈骗与逃税。“尤科斯”集团的另一人物——列昂尼德·涅乌兹林的神经经不起这样巨大的刺激,这位不久前才刚刚当选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校长的前俄罗斯犹太协会负责人(“尤科斯”公司答应每年向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提供1000万美元的资金援助),还没有来得及在人文大学的学生、学者面前露面就飞往国外,他已申请以色列的国籍,并寻求在那里政治避难。 
  在此之前,霍多尔科夫斯基曾两次飞往国外,一次是去联邦德国,另一次是去美国。他在那里多次反驳针对他的所有指控,并发表声明:无论在什么条件下,他都不会离开自己热爱的俄罗斯,他不仅有意继续自己的商业活动,还有意在适当的时候涉足政界。   
  临近选举(17)   
  当时检察院一次又一次地重申,他们有许多问题需要霍多尔科夫斯基做出回答,霍多尔科夫斯基很快就会受到传讯。检察院还公开声称可能对霍多尔科夫斯基进行一系列严重的犯罪指控。许多观察家认为,这可以看作是对霍多尔科夫斯基的暗示,要他仿效别列佐夫斯基、古辛斯基和涅乌兹林离开俄罗斯。但石油大亨租赁图…134飞机不是为了飞往伦敦或者特拉维夫,而是为了在俄罗斯进行大规模的舆论宣传。“尤科斯”这位当家人说:“我不打算藏起来,如果检察院有要求,我准备随时在那里出现。”10月15~23日,霍多尔科夫斯基完成了他在奥尔拉、别尔格勒、利别茨克、达姆波夫、沃隆涅什、萨兰斯克、萨马拉、萨拉托夫的演讲和游说,他与当地的州长、政界及商界人士举行了多次会晤,将大笔资金捐助给地方高等学府的大学生,与地方报纸、电视台总编们进行非公开的会面。这次行程类似于实力雄厚的大政治家在大选前举行的巡回演说。 
  正当霍多尔科夫斯基的宣传之旅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俄罗斯总检察院向“尤科斯”公司总部发出传票,要求“俄罗斯公民霍多尔科夫斯基”以证人的身份接受传唤。霍多尔科夫斯基需要在10月24日(星期五)12点之前出现在检察员卡里莫夫面前。但亿万富翁的律师们告知检察员,他们的客户正在外地出差,无法按期到检察部门接受问讯。 
  对“尤科斯”公司首脑的挑衅性行为只能做如下解释:他得到了某些身居要职人物的承诺,并寄希望于他们的支持。只有两个人能对这位寡头做出这种不受侵扰的保证——俄政府总理米哈伊尔·卡西亚诺夫与总统办公厅主任亚历山大·沃洛申。克林姆林宫在这个问题上的分歧显而易见,在广受欢迎的《莫斯科新闻报》上刊登对鲍里斯·叶利钦的长篇专访也非偶然,该报在9月初已被“尤科斯”集团收购。俄罗斯前总统说他非常关注国内的局势,与政府首脑及总统都保持经常性的联系。 
  面对公然的挑衅,弗拉基米尔·普京不能不做出相应的回答。所以,他决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采取行动,而且态度非常强硬,明显有敲山震虎的成分。霍多尔科夫斯基的一切活动都受到监控。为了拘捕他,政府成立了一个不仅包括检察机关,而且还包括所有强力部门代表参与的特别行动组。只有拥有特别授权,并且拥有独立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而且在政界德高望重的人,才能领导这个特别行动组。这个人当然必须是总统熟悉的,他还必须承诺,无论什么情况都不违反俄罗斯的法律准则。需要指出的是,藐视国家的利益与需求的行为是不被容许的、危险的。 
  关于霍多尔科夫斯基的部分相关资料 
  1987年,24岁的莫斯科伏龙芝区共青团书记米哈伊尔·霍多尔科夫斯基参加了共青团商业组织,并领导共青团创业基金与苏联青年科技创新中心。1989年,共产党和共青团组织任命霍多尔科夫斯基为苏联第一家商业银行——科技进步创新银行负责人。1990年,苏联政府总理尼古拉·雷日科夫任命霍多尔科夫斯基为“梅纳捷普”集团跨银行部总经理,随后是“梅纳捷普”下属金融信贷联合企业的总经理。1991年初,这位年轻的苏联共产党员成为“梅纳捷普”董事会主席,掌管着莫斯科及其他苏联城市的许多金融企业和大量的国家预算资金(1年以后,这个国家已不复存在)。 
  苏联共产党解散,而苏联共青团较之更早瓦解。1992年的金融动荡使许多商人、千百万的公民,甚至上百、上千的大型企业破产。但许多银行与银行家却正好相反,他们在此过程中大发横财。他们不急于向得不到多少拥护、无能的布尔布利斯…盖达尔政府提供支持,俄罗斯总统鲍里斯·叶利钦也没有受到“俄罗斯新贵”的青睐,更毋庸说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鲁斯兰·哈斯布拉托夫。那时,流入这些银行家腰包的钱财数额巨大,他们该与谁分享这笔财产呢? 
  所以不足为奇,霍多尔科夫斯基及其亲信那时已开始考虑如何建立一个符合他们利益的新国家的问题。他们对自己的目的毫不隐讳。在1992年出版的由霍多尔科夫斯基及涅乌兹林合著的《操纵金钱的人》一书中可读到这样的自白:“几个月前我们还认为不影响我们这些商人利益的政权是最好的。就这一点来说,戈尔巴乔夫政府是最理想的。在当时那个阶段,这已足够。现在,当商人阶级的力量在积蓄,而且已成为不可遏制的发展进程的时候,我们对政权的态度开始改变。政府对我们采取的中立态度已不能使我们满足。现在需要遵循‘谁有钱,谁说了算’的新原则……我们商人不需要被收买的政府,我们将促成个人利益与我们的目标一致的那些人以民主选举的方式掌握权力。这样的政权不仅能得到我们的拥护,也能得到我们的经济支持。如果(现在的政权)不能胜任,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步骤,让那些与商人志同道合的人上台。” 
  此书作者当时虽不是亿万富翁,但已是百万富翁,其发展思路很清楚。那些依靠非法手段成为百万富翁的人怀有胆怯心理。霍多尔科夫斯基和涅乌兹林在书中写道:“在做任何事之前,我们都无法摆脱这样的龌龊感觉:门即将开启,我们听到有人说,‘商人?请进监牢吧!’最富有经验的律师也无法保证我们能顺利离开被告席,因为被告与法官都将以法律为准绳采取相应的行动。”   
  临近选举(18)   
  1993~1994年间,霍多尔科夫斯基已成为20多家银行的主人,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梅纳捷普”。此外,他还掌管上百家工业企业及公司。霍多尔科夫斯基曾对一位记者说过:“我们不会给贸易额少于5000万美元的公司投资。” 到1994年年底时,许多西方的报纸、杂志,包括著名的《福布斯》杂志都以惊叹的口吻竞相报道这位年轻的“脸黝黑的商业巨头——俄罗斯最富有的一个人。他坐在地板上铺有乌苏里虎皮的奢华办公室里,管理着自己庞大的联合企业”。那时,媒体已将霍多尔科夫斯基与约翰·洛克菲勒、安德鲁·卡耐基,甚至阿兰·卡本尼相提并论。 
  1996年的质押拍卖着实让米哈伊尔·霍多尔科夫斯基肥了一把。1995~1996年质押拍卖的实质尽人皆知,但其主要倡导者和组织者阿纳托利·丘拜斯对此并没有做出全面解释。他说:“应该看到俄罗斯的2003年与1995年存在很大差别,这是处于不同的世界与不同条件下的两段时期。在质押拍卖中完成的惟一任务是促成产生大的资本家,以防止社会主义重归俄罗斯。这个任务95%是政治性的,只有5%是经济性的。它是借助于质押拍卖完成的。从传统经济学的角度对此实施过程提出异议是合理的。但在超短的时间内,通过质押拍卖,大规模的私有制的确在国内得以建立。” 
  质押拍卖中的赢家当时本来就已是俄罗斯最有实力、最富有的私有者。在把国有财产中最诱人的部分送给这些人的时候,叶利钦、丘拜斯、切尔诺梅尔金也买到了这些国内主要银行家的驯服与支持。对这场交易提出质疑的出发点,不仅仅是传统的资本主义资本规律,1995~1996年间的俄罗斯立法也因此受到践踏。在质押拍卖中“梅纳捷普”获得的主要利益是完成了对“尤科斯”石油公司的控股。但当时霍多尔科夫斯基首先被看作是银行家,是俄罗斯在很短时间里形成的“七大银行”鼎立局面中最有影响力的银行活动家。我不得不回顾更早的一件事:当一位电视主持人问霍多尔科夫斯基,为什么他会成为银行家时,他脱口而出“钱,它是那么的美好!” 在传记作家所写的有关霍多尔科夫斯基的嗜好中,我们了解到他是名牌车和开快车的强烈爱好者(与勃列日涅夫一样),他还是俄罗斯最大的顶级品质钱夹的收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