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秦剑- 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她的心中早已被仇恨塞满。

现在她要一步一步复仇了。

当上君夫人只是她所有计划的第一步。

这时,大夫荀息踩着一地的黄叶,疾步匆匆的走了进来,“国君…………”

荀息正要说话,看见骊姬也站在身边,“哦,夫人也在啊!”

“夫人不是外人,但说无妨。”晋公诡诸当然明白荀息的意思,也知道骊姬在身边,荀息不想说下去,于是说道。

“国君,西河大夫差人来报,说矢国国君姜渊带领家小前来投奔晋国了。”

“嗯?矢国前来投奔,这是为何?”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矢国前来投奔,晋公诡诸还是有些吃惊。

春秋时期经常会发生某个国家的国君举家投奔他国的事情,一般情况下是因为国内发生了较大的政变或者内讧;可是当下的矢国虽然与秦国有矛盾,但总体上还算平静。突然之间却来投奔晋国,值得推敲啊!

“至于矢国为何此时来投,下臣还不清楚。不过无风不起浪,矢国此时来投,定有隐情。”荀息道。

“那依你之见,收不收留矢国?”

“收,当然要收留了;国君不但要收留矢国,而且还要以礼相待。”荀息继续建议道。

“为何?”

“因为,其一在秦晋大战时,矢国站在晋国一边,可以说是晋国的盟国,出于这层关系,晋国也应该收留矢国;其二,当下秦国势头正猛,一路向东发展,如没有其他因素影响,数年之内还会与晋国发生大的冲突。现在我们收留矢国,就等于在收留秦国的对手,其他与秦国有矛盾的国家,见我们如此善待矢国,势必会站在我们这一边,这对于晋国来说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所以国君应该收留矢国。”

对于荀息的分析,晋公诡诸默默点头。

秦国向东发展,这是挡不住的趋势,迟早有一天肯定会进犯到晋国的西河之地,到那时战争将在所难免。

收留矢国就是收留秦国的政治对手,也就是在聚集反对秦国的力量,何乐不为呢?

更何况收留矢国还能够增加自己国家的人口,这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依你之见,应该把他们放在何处为宜?”

“姜渊来了之后,放在那里并不要紧,关键在于收不收他们。既然国君已经收留了姜渊等人,至于放在那里,由国君决定。”

“那好,我们就在大阳一带划出百里之地给姜渊他们,也不失他曾经跟我们一场。”晋公诡诸慷慨的说道。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有了靠近中原的百里之地,姜渊等人一定会感激国君的大恩大德。”

离开关中的姜渊终于有了一个好的归宿。

第125章 国事家事

国事好解决。

家事很难办。

荀息走后,晋公诡诸默默的望着一片一片飘落的桐叶发呆。

骊姬建议要把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公子夷吾送往外地,这一去何年何月才能再次见面?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虽然晋公诡诸非常喜欢骊姬,也喜欢小儿子奚齐,但是也不代表他就不喜欢太子申生和重耳、夷吾。

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啊!

现在他只想把季姬和戎子赶出绛都,还不想把重耳和夷吾赶出去,毕竟来说他已经老了,春秋时期能够活到六十多岁,已经是很大的年龄了。

“爱姬,要不先把重耳和夷吾安排到外地去,至于太子申生吗?先让他辅佐寡人处理国家事务,毕竟寡人也不小了,精力实在不济。”晋公诡诸与骊姬商量道。

这话实际上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晋公诡诸要把国家事物慢慢的交给申生。

如此决定,骊姬岂能答应;在她看来太子申生才是她真正的仇人,能让他活在自己眼前吗?能让他顺利接管晋国吗?

显然不能,但是骊姬却是非常聪明的女人。

“国君,这事虽说是我们的家事,但也是国事;我一个女人本不应该掺和;刚才的话,我也只是给国君一个提醒,最终的决断,还要由国君决定。要不你可以问问朝中的大臣们,看看他们是什么意见。”骊姬真是善解人意,几句话就说倒了晋公诡诸的心里。

对啊,这时既是家事也是国事,何不问问晋国的大臣们。

其实,晋公诡诸错了,骊姬并不是他所想象的那样善解人意,她之所以如此建议,有更深一层意思,那就是通过朝议的形式来试探一下朝中大臣对自己,对儿子奚齐的态度,进而从中选出自己可以依靠的人,为自己未来更大的谋划做外援。

“好,就以爱姬之言。你切回去,我这就大殿议事,听听群臣的意见。”晋公诡诸满意的说道。

“妾身告退。”说完,骊姬带着儿子奚齐袅袅婷婷的离开。

直到她的身影消失,晋公诡诸这才对内侍道:“召集群臣,大殿议事。”

“诺……………”

其实骊姬并未走远,而是在距离大殿不远的地方停了下来。

“国君有令,所有大臣大殿议事。”得到命令的内侍边跑边喊。

快出宫门的时候,骊姬叫住了他,“小内侍,你切过来。”

“哦………,夫人叫我?”

“嗯…………”

内侍赶紧来到骊姬跟前。

“夫人有话尽管吩咐。”小内侍高兴的说道。

“等会,大殿的议事的时候,你给我认认真真的听清楚每一位臣工所说的话;议事结束,你把他们的话一一向我描述。”

“这?”小内侍愣住了,他不清楚夫人为何要听大臣们在大殿上说话的内容;更何况一般情况下内宫是不能干涉国政的,今天夫人突然要停每一位大臣的讲话。

岂不奇怪?

骊姬何等聪明,单从小内侍的表情就知道他心里的想法,“这位小哥,你今年不到二十岁吧,来宫里也有几年了吧?”

“我今年十九岁,来宫里四年了。”

骊姬白了小内侍一眼,善解人意的说道:“如果没人提携,你这一辈子可就是跑腿的下等内侍了。想不想有朝一天,也能够当上内侍总管?”

“这?”小内侍点点头,眼睛一转道:“小的明白了,保证一句不拉的把臣工的话向夫人汇报。”

骊姬微微一笑,“好……,去吧。”

小内侍连颠带跑的跑出宫去。

见内侍跑远,“孩子,娘这一辈子可就只有你一个亲人了。”骊姬抱起奚齐,神情低落的向内宫走去。

晋国大殿。

“臣等拜见国君。”

“诸位爱卿请起。”晋公诡诸道,“诸位臣工,今日召集大家前来是有两件事情要说。”

随后晋公诡诸对荀息道,“荀大夫,你把矢国的事情跟大家说说。”

于是荀息出列把矢国前来投奔的事情说与诸位臣工,顺便也把晋公诡诸的意思说了出来。

荀息说罢,晋公诡诸征询道:“对于矢国姜渊的处理,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既然国君已经做了决定,大臣们还能说些什么,更何况这件事情的处理,本来也是经过慎重考虑过得,群臣听罢,异口同声的说道,“国君英明,国君英明。”

其实,晋公诡诸也真是晋国一位非常英明的国君,在他任上晋国才开始崛起,“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这才使得晋国一跃成为春秋强国,为后来儿子重耳成为一代霸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过现在他已经老了。

虽不能说是英雄末路,但六十多岁的他对于事情的判断和决策已经大不如前了。

听着群臣的赞扬声,晋公诡诸露出满意的笑容,“既然大家都不反对,这事就这么定了。下面我们说说今天要讨论的第二件事。诸位也都知道,晋国绛都乃是一座新建城池,设施以及布设都还不完善,但就是这样一个新建的城池里,却一下子涌进了好几万的百姓和兵马。大家觉着合适吗?”

听着国君的话语,所有的臣工都是一头的雾水,他们真不知道国君这话里到底是什么意思?

众臣摇摇头,并不是他们觉着国君的问话有没有什么合适不合适的地方,而是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国君到底是什么意思。

“看来大家都认为绛都一下子涌进来如此多的百姓和将士有所不合适。既然这样,寡人有一个想法说与大家,你们也都好好考虑一下。”

“国君请讲。”

“曲沃是我先祖宗庙所在的地方,而蒲邑靠近秦国,屈邑靠近翟国,如果不派儿子们镇守那里,我放心不下。寡人决定派太子申生镇守曲沃,二子重耳镇守蒲邑,三子夷吾镇守屈邑。诸位以为如何?”



此事来的实在是太突然了。

诸位公子以及晋国的文武大臣们你望着我,我望着你;一时间都愣住了。

此前所有的事情国君事先都要同重要臣工,例如士蒍、荀息、里克、郭偃等人进行商议之后,才会拿到大殿上来讨论。可是今天这么大的事情,国君却在事前没有一点讯息,而且从国君的安排来看,他似乎已经是做好了决定。

他为什么要如此做呢?

第126章 已成定论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聪明的荀息齐齐望了一遍申生、重耳、夷吾,再想一想刚才在宫里时国君身边的骊姬。

他似乎有些明白了?于是也就不说话了。

虽然荀息基本上看出了事情的端倪,但是里克等人却未必就知道了。这并不是说里克等人就是笨人,只是他不明白国君这样安排的真实用意。

虽然国君说的很好听,但明眼人一眼就能够看出,这国君明显摆着这是要将太子等人赶出都城。

但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里克上前道,“国君,太子乃是一国之储君,此时派他出城似乎有所不妥。”

里克一说话,晋公诡诸就有些不高兴了,脸色稍稍一沉,“你说说有何不合适?”

“这个?”里克本想说国君此时年岁已高,一旦有个三长两短,太子就可以顺利继承大位。可转眼一想还是不说了吧,毕竟一旦此话一出,可是要命的事情。

是想一下谁不想活到一百岁,更何况姬诡诸还是一国之君,活一万岁他都不嫌多。

“别这个哪个的,有话直说。”晋公诡诸有些不高兴的说道。

“末将是想,太子留在都城,可以为国君分忧解难,乃是好事啊。想想国君日理万机,劳心劳神,有个人帮帮,总比没人帮助要好一些。”稍稍一想,里克答道。

里克说完,士蒍出列说道,“里克将军所言有理,微臣也认为太子应该留在都城协助国君。国都新建,事情繁多,琐事复杂,总要有人替国君处理啊!”

郭偃、赵夙等人也跟着说道,“请国君三思。”

晋公诡诸望着殿下的臣子们,心里跟明镜似的;他很清楚申生这位四十多岁的太子在晋国的威望;几十年的沙场生涯,与里克、赵夙等人将领的关系非同一般。

在朝中也与郭偃、士蒍等人关系不错。

现在要把他赶出都城,还真有些困难。

但是晋公诡诸也是一代雄才大略的国君,既然已经下了要把三个儿子一起赶出都城的决心,晋公诡诸就不会那样轻易放手。

更何况你不把太子申生派出去,那么重耳、夷吾两个弟弟岂能心服;还不想着法的往回跑。

如果这两个孩子一门心思的往回跑,那么他们的母亲会死心塌地的呆在外面吗?这两个女人都呆在都城,骊姬还能当上君夫人吗?

简单一想,晋公诡诸的话音就变了,“听你们这话,好像寡人已经老的不能理政了一样,寡人有那么老吗?非要找一个人帮助自己吗?”

这明显是抵触的话语;见国君如此说话,大臣都不说话了。

这并不是说晋国的朝堂上就是一言堂,大家都不敢说话。只是晋国的这些大臣们都非常的聪明,更何况荀息、郭偃、士蒍等人都是当时的名士,他们早就从晋公诡诸的话里听出了一种决定,而且这种决定是不可改变的。

既然国君执意要将太子等人赶出都城,即便他们反对,也没有实际意义了。

反正国家是你的;

儿子也是你的;

该怎么处理,你自己看着办。

“太子,说说你的意见。”见大臣都不说话,晋公诡诸也觉着有些不合适,毕竟这些大臣可都是跟着他南征北战的天下名士,他还不想与大家把关系处的太僵,于是转过脸问身边的太子申生。

申生已经四十多岁了,他当然能够从父亲的话里听出一种决绝来,于是回道,“孩儿没有什么意见,全凭父亲决断。”

“你们的意见呢?”晋公诡诸征询重耳、夷吾的意见。

“我等也没有什么意见。”既然大哥都没有意见,他们还能说什么呢?

其实这话说了跟没说一个样,言下之意就是说,派不派我们出城是君父的意见,我们没有什么,既不支持也不反对。

朝堂之上,晋公诡诸心里明白着呢。虽然大臣都不说话,但是他们都是持反对意见的,而这三个儿子虽然嘴上没有反对,但是心里和大臣们一样,早就反对的不得了。

谁来支持自己呢?

晋公诡诸寻找着目标。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了荀息身上,大家都在反对,独独只有他没有说话。

“荀大夫,说说你的意见。”晋公诡诸把希望放在荀息身上。

荀息出列,“国君,列位大人;下臣以为国君安排各位公子镇守晋国的重要城池,乃是明智之举。”

哦…………,晋公诡诸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微笑着点头。

“如此做法有以下几点好处:一是可是巩固晋国的土地;二是防范敌人的入侵,三是可以锻炼各位公子。诸位,国君安排三位公子所前往的地方,一个是晋国原来的都城曲沃,谁都知道曲沃乃是晋国的曾经的都城,宗庙所在地;既然如此重要的地方,当今国君为何要离开,重建新都呢?那时因为那里的旧势力太多,阻挠了晋国许多大政方针的执行,故而国君才决定重建新都。”荀息说着转头面对众臣。

士蒍听着对荀息的话连连点头,应为当年晋公诡诸诛杀旧势力策略就是他出的主意。

“虽然国君已经诛杀了曲沃的旧势力,但不代表这个地方就已经安宁下来;恰恰相反,曲沃还有许多旧势力的余党,需要有人继续剿灭,否则死灰复燃,必会酿成大祸。太子前往曲沃,不但可以继续剿灭这些余党,还可以起到震慑作用,请问诸位,这有错吗?”

这倒是事情,当年晋公诡诸下令诛杀晋国公室的事情,朝堂上的诸位大臣都是亲身经历的,谁都很清楚这是怎么回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