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窝里的科技强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山窝里的科技强国- 第3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坐镇中部战区的科涅夫立即派出了四个步兵师的兵力前往空降师降落地点,试图阻拦和纠缠住空降师向南推进!在得知只有一个空降师兵力的情况下随后又增派了三个师的兵力前往作战,试图一举消灭孤军深入的这一个空降师。不过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在科涅夫派出这些部队去试图歼灭那一个空降师后,在阿拉木图市以西十五公里外又空降了小一个师的空降兵。正当科涅夫开始察觉情况不妙时,离阿拉木图三百公里外的东面扎尔肯特一带出现中国陆军部队,从这里进攻的部队番号上看,是隶属于第十一集团军的部队。

三面夹击的态势让科涅夫感到非常的不安,中国人的第一集团军已经拿下了阿克斗卡,这使得从北面获得增援的希望变得非常渺茫。科涅夫知道,一旦中国人沿着铁路线一路疾驰,从那里到卡普哈盖镇就只有四百公里,而且还是铁路线和公路线均有的良好交通条件。而从西面获得到苏联后方支援的幻想也被那小一个师的空降军给掐灭;在接到从东部发来的紧急情况,科涅夫也只有苦笑着向掐断向西铁路和公路的那小一个师的空降兵们发动进攻,以试图打通和后方的联系。不过让科涅夫感到为难的是三面受敌的情况下,又能有多少部队能抽调出来去向西打通中国空降兵们所组成的防线?答案是只有四个大多临时招募来的新兵轻步兵师。虽然兵力对比双方部队的比例是六比一,但是任谁都知道,驱赶这些才刚脱下平民衣服穿上士兵衣服的新兵有多么不可靠。

而第三集团军此时已突破斋桑泊一带,虽然第三集团军的对手打算用清坚壁野的手段逼迫有着血腥屠夫之称的冯军座挥动屠刀斩向当地群众,不过科涅夫似乎忘记了,也似乎太高看苏联在这一带的影响力,斋桑泊一带原本就和中国关系一直有着一衣带水的民间血脉关导,即便是十九世纪中叶以后,哈萨克斯坦全境处于俄罗斯统治之下,而哈萨克人聚居的东部的区也就是斋桑泊一带仍旧归属于中国。在部队中配备的翻泽士兵的帮助下,第三集团军的官兵很快的便向一些未能及时被苏军强制拉走的百姓手中购买到足够的牲口,不是用抢夺的,也不是用苏联货币的。为了保证购买顺利和确保军队形象第四战区让进攻部队在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流接触时都给部队配发了糖果和茶叶以及部分缺需生活物品,这些东西都是可以直接拿来以物易物的硬通货,而且也都是当地百姓日常生活中所缺需的产品。

特别是茶叶,特殊的饮食习惯使得这些人需要在茶叶中获取补充宝贵的维生素,在中国军需官手中的那一块块上好的方茶在当地人的眼中就是一块块比黄金更重要的生活必须品。再加上军队购买价格公道,买卖和气,有了第一次良好的开端消息便会比无线电波还要快速的在草原上散开,中国军队的良好形象在百姓心中一点一滴的开始重新建立。

西进的上中下三路军队中,除了从最下端南方进攻的第十一军是在西北组建征募的兵源之外,其他两路军队中都在连一级部队配备了三名以上的西北本土士兵,为的就是能在西进作战中起到向导和语言翻译的作用。虽然如果再深入苏联境内,这些从新疆、甘肃等地所招募的士兵将失去更多的作用,但是这已经足够了,能在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几个关键的交通咽喉建立起深入挺进的桥头堡,那么剩下的就是让坦克一路向西在平原上驰骋飞进。

空降战斗二十一个小时后,科涅夫放弃了重新打通西部交通动脉的打算,因为此时自北向南作战的第一集团军的一个坦克旅三个师凭借着自身的机动力已经和那一个师的空降军会师,重型武装部队在野外和苏联轻步兵作战是个什么后果,想都不用想便能知道答案和结果。卡普哈盖镇的防御仅仅支撑了四个小时后便已中国军队的胜利而告终,自此阿拉木图以北的最后屏障被攻克,向西的铁路和公路交通仍旧被中国空降师给牢牢掌握着,东面第十一集团军的一个军正稳扎稳打的向西推进,而向南由于地形的缘故阿拉木图没有交通线路,阿拉木图现在可以说已经是一个兵临城下的孤城。

面对如此困境,科湿夫在最后下达了一个殊死抵抗的命令后便乘坐专机向西离开了阿拉木图,避开北部中国的空军拦截转飞热兹卡兹甘后,飞抵阿斯纳塔继续坐镇指挥哈萨克斯坦的战役。不过科涅夫在抵达最新的指挥部后向喀山的苏联革命最高委员会发去详细报告,报告上明确的阐述了在哈萨克斯坦境内这一周以来所发生的快速变化,其中特别强调了中国西进的三路军队中,有目前已知的中国三支王牌部队,中国人在这里动用了这样实力强大的部队,那说明中国人对这里是势在必得,情况非常不容乐观。

科涅夫的报告虽然得到了斯大林和其他人的高度重视,但是却有心无力,现在的苏联就象是一个两头挑满重物中间轻的扁担,东西两头都集结了苏联庞大的武装,虽然东部已经开始溃败,但是西部却还可以保持住良好的抵御态势。虽然就和科涅夫报告里所阐述的那样,哈萨克斯坦一旦陷落,中国人攻占鄂木斯克,那么就相当于中国人将这根扁担从中间打断,那苏联将变成东西两头各自为政的可怕局面。

不过科涅夫并不知道,很多苏联官员也都不知道,哈萨克斯坦的地理位置虽然重要,但是在现在却还是基本处于一个半游牧畜牧业为主要经济的地区,很多人想不通,中国的最高领导人段国学要这片土地来做什么?

其实段国学要哈萨克斯坦原因很简单,第一个是哈萨克斯坦是中亚通向中东的必经之地,同时也是通往西进中秋明油田的关键地方,有这两条就已经足够段国学出兵的理由。而且不仅是秋明油田这个现在苏联人还未知的这个超级大油田,就连哈萨克斯坦本身土地里就有着丰富的石油资源,还有煤、铁、铜、铅以及丰富的天然气资源,钨矿储量更是占据世界前三位中的一席。不过更让斯大林等一些高级官员所心寒的是,一旦哈萨克斯坦被攻陷,那么苏联的原子弹计划将受到非常大的影响,失去了占全球铀矿储藏量百分之十五的哈萨克斯坦,苏联的核计划将受到最为致命的打击。

苏联的核计划,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却也是一直处于高度机密中快速研制的进程,苏联在受到德国进攻时,最优先撤离的便是在乌克兰、白俄罗斯一带分布的各种与核研究有关的机构和设施;在经过战略转移和迁徙后,苏联的核物理研究即便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两座城市被攻陷后也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同时通过在美国的高级间谍,斯大林也略微知道美国人同样在进行着核物理研究,只是进度上要比苏联快上很多。

而中国出兵哈萨克斯坦虽然让斯大林感到愤怒,但却也无能为力,东西两线的战斗已经让苏联的国防力量捉襟见肘,实在是没有能力再开辟第三个战场来抵御中国人西进的脚步。不过深知哈萨克斯坦对于苏联现在意味着什么的斯大林做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决定,那就是将派遣到铀矿采集区的所有部队以及工作人员疯狂开采已知的铀矿,并用最为优先的运输方式向苏联西部运送矿石,为的就是试图在中国人占领这里之前获得到足够的铀矿储备,以免出现研究出核弹却无原料生产的尴尬局面。要知道自从科学界推演证明了核物理爆炸所能产生的恐怖威力后,铀矿就已经被各国高度敏感的取消了国际交易,各国情报机构对每一吨铀矿的开采和运送最终地都有着严格的检查和控制,就是从源头上断绝其他势力获得这种无上大杀器的可能性。

斯大林知道哈萨克斯坦土的上的铀矿对苏联意味着什么,中国人已经大军兵临城下,既然已明确知道无力再继续占据着这里,那么就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抢夺铀矿以保证苏联核弹研究,斯大林相信,只要苏联能研究出核弹,那么苏联就还有再翻身的机会,也许不只是翻身,甚至能将苏联站在世界武力最高峰的巅峰之上。

第四百二十四章 迷雾迷敌

“这多重压力解压,现在只剩下个战果大小的压力,短短的几十个小时,怎么看都有两世为人的感觉啊……”好好的休息了一天,第二战区总司令银续来回到了自己的作战岗位上,虽然经过一天的休息,但是银续来的精神仍旧有些萎靡,想来是长期的亢奋状态透支的后果。

“司令,你这么说挺形象的。想罗科索夫斯基当初上来就狂咬的时候,我们被别着手脚打,那就象是有力使不出的感觉;现在终于开始扬眉吐气,是不是该向国内发回最新的战报,要知道那些随军记者们可都写了一大版一大版的文章 等着发稿。”

“不急,这些稿件的发布必须仍旧按照以前那样经由中宣部和总指挥授意后才能发布,还是老样子,先让他们发回去给报社,什么时候印刷刊登不是我们的工作,我们的工作就是将现在的仗打的更好。近卫师长春团现在在哪个位置?”银续来没有太多的理会宣传上的事,而是询问到最新的战局情况。

“长春团已经突进到鄂嫩河一带,现在开春解冻,苏联步兵可以徒步渡过河面。已经有很多苏联溃兵渡过了河面继续向后逃窜,我们已经派遣空军轰炸冰面阻止苏军继续逃窜。”

“很好,让长春团的部队沿河岸来回进行攻击扩大战果并阻止更多的苏军渡河。不过已经渡河的苏军你们有派部队前去追击吗?”银续来很满意自己的作战参谋在自己不在的时候的判断和指挥。

“有!我们在上游保留了一处冰面供我们的部队通过河面继续追击,但是现在油料和弹药的消耗是我们最大的困难,除了长春团能保证一定额度的空投补给,其他的追击部队基本上已经成为了步兵,弹药也只有一个基数。”有喜就有忧,好消息后面肯定有着坏消息。

“空军那边还能不能再增加空投。”银续来眉头拧在一起紧盯着地图。

“很困难。现在由于距离拉远,直升机的运载量已经很小,而运输机又不多,空投的物资实在有限。而且……而且据气象部门预计,在未来四十八小时后,天气情况将变得恶化,飞机将无法能够起飞作战……”作战参谋如实的汇报着。

“也就是说在四十八小时内,我们必须想办法向前线追击部队投放最基本的补给。”银续来接过了话头,作为高级指挥官,他当然知道天气情况对战斗进程所带来的影响。

“空军那边我来想办法,你紧盯着地面部队的变化,督促鄂嫩河以东的部队尽快歼灭还未渡河的苏军部队,已渡河追击部队注意弹药的消耗和就地收集作战物资,没有了自动步枪和坦克汽车,这仗我们照样打。”

“是!!”

西南,这个中国政治和经济以及业的核心区,中国最高领导人段国学正在和新闻宣传部领导人黄智忠以及一干政治巨头们商量着什么。

“总指挥,现在第二战区已经解套,正向着大红高涨的趋势变化,第四战区的战斗又顺风顺水,您还压着消息不全面放开,这对国民和我们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有些不利吧……”黄智忠拿着最新出版的几份国家新闻喉舌报纸上的内容向段国学诉苦,在这些报纸上,刊登的主要内容并不是各战区的胜利,而是刊登着各地民生的主要变化和经济发展局势。从报纸上看,人们无法能够想象得到,在中国的北、西、南三个方向上,中国已经获得到了多大的土地和战略优势,人民群众似乎在这样的刻意引导下更关注着身边一点一滴的生活改变。

“那你认为刊登这些战役胜利会给人民群众带来多大的好处?”段国学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黄智忠。

“如果总指挥你从这块来说我也不好反驳,毕竟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不是我们中国现在又打了多大的胜仗,大家还是更关心自己的腰包是否更鼓了一点,吃的更饱更好了一点。”黄智忠听到段国学反问的重点后有些泄气。手中的报纸重新放回到了桌面上,而报纸的标题上,“塑料大棚成功引进河南河北山东三省试点推广成功,三个农业大省今后冬休时节仍旧可以出产各种瓜果蔬菜,脱贫致富指日可待!”的头条消息赫然在目,而随报刊一同刊发的照片中,在试点地里的塑料大棚里,农民们正兴高采烈的摘取着反季节的蔬菜,身后那一堆堆的蔬菜让照片里的所有人眉开眼笑。

“智忠,总指挥就是低调的人,他这么做肯定是有着他自己的用意。”李德林作为一名政客,看的自然要比黄智忠要远一些。

“德林太抬举我了,其实也没什么,我们和苏联作战打的再凶,只要我们不说、不报,那样就能更加迷惑美英法这些列强。因为面对失败,苏联人肯定不会公开自己失败的事实,毕竟作为一个政府是需要脸面和形象的,苏联人越是诋毁贬低我们中国,可一旦战败就是告诉世人自己的无能,他们不会公开战斗的事实真相和真实情况,只会遮遮掩掩的公开部分战斗结果。这样两方都有心不公开的最终结果就是除了我们两国之外,其他国家很难获知真正的真实情况。等贝尔加湖一带的难民和美英法间谍跑到海岸边传递回具体的情况,黄花菜都凉完了……”段国学的解释让大家轻笑起来。

“总指挥的用意就是试图迷惑所有世界列强们,迷惑他们让他们仍旧陷入中国的孱弱论和他们自大的心态中去。这一招以前我还抱以怀疑的态度,虽然培录的反间谍情报做的很好,但是我们这么庞大的工业区,这么巨大的变化难道所有间谍都是瞎子吗?他们根本不用太多的进行情报刺探就可以略微估计出我们的工业产能和工业实力,这些情报难道就不能引起列强们的警觉吗?到现在,答案让我感到哭笑不得。在美国、英国、法国等国的舆论以及国会议员,甚至是参议员们中间,仍旧有在用一百年前的老眼光在看我们,甚至到现在仍旧有人认为我们中国还是一百年前留辫子、裹小脚的愚昧封建文化国度。”阳桂平有些哭笑不得的阐述着自己的观点,他的话语让大家不住的频频点头。这些东西并不是空穴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