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考研日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大考研日记-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深层动因或许就在于此。

下午到图书城,买了一套自考系列的中文复习书。考研中文系三门专业课中有一门大综合,考察中文专业基础课程掌握程度,题型为填空和选择,大部分题目虽然比较简单,但考察面甚广,因而很多考生在此落马。对于跨专业报考的考生来说,的确需要基础知识习题书,自考系列的此类书籍就是不错的选择,那些最基本的考点常常是考生容易忽略的地方,强化练习必不可少。

《人大复印资料》是一套不错的中文参考杂志,考研者可从中清理学术思路。但其价格对于学生来讲又确实有些昂贵,仅《文学》每期就15元,这样一年下来要有180元。光盘版每科一年竟然要220元,还要加上100元的刻录费。看来非我等学生所能消费,还是到图书馆检索比较合适,我宁愿用一天的时间把它的全部资料从网上扒下来(图书馆机房可以免费检索《人大复印资料》),互联网上似乎有某高校图书馆的网站可以免费查询《人大复印资料》。

备考期间阅读别人的论文评论是开拓自己学术思维的必要条件。网络以及图书馆的期刊都要好好加以利用。除按照每日计划复习之外,我更多的时间,在图书馆四楼的期刊室度过,我翻阅了几乎全部的《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对于初入门径者而言,从别人的文学评论中获取思路,是在短期内迅速提高个人应试能力的好办法之一。但这种有些投机性质的方法,对于时间充裕的学术研究者来说,是并不值得提倡的,只能是备考阶段的非常技巧而已。

生活在回忆中10月16日

今日阳光灿烂。

有朋友说,《生活在别处》远没有吴晓东的讲述优美。显然,任何一种美感在亲历之后常常会有不如想象中完美的感受。于是,生活在回忆中或生活在想象中就成为我一直强调的生活方式。

《雷雨》中周朴园与年轻的侍萍被迫分离之后,家中依然保留了老家具和昔日二人世界的陈设,一切都成为周朴园回忆的载体和凭借。触景生情,触景伤情。

忽然想起老家具。

旧时的家具大多为手工制作,举手投足的生活气息便浸透在这家具中。今天以现代工业技术大规模复制出来的家具,会不会因少了匠人的亲触,多了机器工业的冰冷,而不能寄托太多情感?

想象和记忆。

大仲马在对于葡萄园和古堡的回忆中,完成《基督山伯爵》;何其芳冥思着遥远的国土,写下诗意的《画梦录》;在《梦之谷》,萧乾追忆一段擦肩而过的恋情……

为什么我总是如此长久地停留在记忆和想象中,难道是为了抵御当下封闭的寂寞?

报名考研的日子没有我11月8日

后天就是考研报名的日子,我不能参加………专科毕业要工作两年以后才能报考!

直到今天,我才真正了解自己当初决定考研的懵懂,我并不了解专科考研到底需要怎样的条件,甚至心存幻想以为一切都可以努力改变,即使是一些固定的规则。现实,在很多时候都是不容许更改的,那么,当初的考研决定难道只是为了给自己一个逃避就业压力的借口,还是我只想确定一个目标来充实自己,却不去想那目标实现的可能?或许在很早之前,我已经知道事情出现转机的可能微乎其微,但我仍然心存幻想,虽说虚无,却足以支撑我度过那段无情的岁月。

生活从来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我们有多少痛苦和快乐,它都不急不慢地走过,仿佛这一路上的风景与它无关,宠辱不惊。

龙永图在一个关于WTO的演讲中提到,入世之后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一切都要按规则办事。国人在一个混乱的世界中生活太久了,当一切归为按部就班的时候,因此而带来的不适显而易见。事实证明,规则的举动注定要付出代价,交通违章的代价是被警告或罚款,而我的代价是一年的光阴逝去,惨重得多。

熟悉我的亲朋,对于这种延期的举动一定比我在落实这个消息之后要更加惊讶,似乎这其中有一个弥天的秘密一样,可是他们却不知道我面具背后的尴尬。而尴尬的背后,是一颗奋发图强的种子在萌发,一个生机勃勃的希望在飞扬。

愚人的成功是诸多艰辛之后的必然11月9日

当考研必然要面临成功或失败两种结局的时候,对于失败结果的未雨绸缪显得尤为必要:一来靠对最差结局的规划来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二来倘若考研真的失败,我还能有后路可以退。于是,我报考了人大的网络教育。虽然我知道即使顺利读下来,这也并不是一个荣耀的学历,但“聊胜于无”的心态使我最终还是决定让自己多一种可能的结局。

第18节: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明天,我要到人大参加网络教育工商管理专业专升本的入学考试。在一切都是不确定的时候,应该给自己更多的选择,如同多种股票的同时买入,此消彼长,维持平衡;这也是为了给自己在未来的日子增添更强的竞争资本,复合型人才需求是趋势,物质社会需要经济头脑,由此看来,学历的作用倒在其次了。

女友要考国际关系在职研究生,报名也是在明天,也许我可以帮她先排队,减少她一些等待的焦虑,也让自己预习在一年后的这个日子报名的感觉,而这演习多少有些令人心酸。但生活的历程就像一条蜿蜒前进的正弦曲线,此时低谷已过,一种昂扬向上的趋势不可阻挡!

所有的紧张和忙碌都是必要的,从来没有轻松的取胜,除非天才,而我不是天才。但天才的成功充满偶然,愚人的成功则是诸多艰辛之后的必然。我是后者。

身体是考研的本钱11月13日

本来一直都有去健身的打算,却担心学习时间紧张,迟迟不肯下定决心。当感冒发烧终于侵袭到我的身体时,我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的体质出了问题。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难受数日无心读书之后,我必须改变这种几乎没有任何锻炼的生活方式(每天唯一的运动就是从宿舍到图书馆,到食堂,到三角地,再到宿舍的循环往复)。

北大二体在距离图书馆不远的西侧,健身房虽然简陋并局促,却也足够一个羸弱的身躯强壮自己了。拿学生证购买健身卡,每个小时1。5元,但负责收费的老师似乎是随机出现的。第一个小时划完卡之后,直到我离开却没有再出现。如果这是有规律的话,倒是可以利用一下:男生最看重胸大肌凸起的强壮感,杠铃不可少;腹肌的轮廓从仰卧起坐中产生;臂力的增强需要组合器材的协助……从下午四点半到六点钟,第一次正式健身在大汗淋漓中结束。这时候到食堂吃饭,一杯可乐是必须的了,食量也明显大了许多。

晚上回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说:锻炼应循序渐进,而且应当每隔一天锻炼一次,并非天天锻炼就好。看来在前期要适当减少一些运动量了,而且可以不必每天都去健身房。贵在坚持似乎在健身方面更是如此,我希望自己是可以的。

零乱生活………我的大学11月25日

中午的时候在三角地邂逅大学同学,依然亲切却有些陌生。各奔东西后的忙碌,憔悴了每个人的容颜。在生活景况发生本质提升之前,我们都不愿讲述自己的故事。沿着年轮回溯而上,过去的许多时光,并不能因为今日的忧伤而一笔勾销。

“你走了之后没几天,邓丽君也和我们说再见,张爱玲在秋天度过了她最后一夜,英国少了一位黛安娜王妃……世界不断地改变,改变,我的心思却不愿离开从前。时间不停地走远,走远,我的记忆却停在1995年。”就是从这首有点另类的歌曲《改变1995》,我才知道台湾歌坛还有这样一位和罗大佑齐名的歌手………黄舒骏。

1995年的确发生了很多事情,但与个体的我,似乎没有太多关系。那时候我还在读高中,被升学的压力所窒息。有老师说,考不上大学,就没有金钱和女人,于是,很多人为各种庸俗但却是最现实的目标所刺激,起早贪黑。同桌告诉我,他的目标是李嘉诚的财富和像周慧敏似的美人。周慧敏是当时所有高中男生的梦中情人,那时候没有范晓萱和赵薇……虽然我本能地厌倦那死板的考试,也要强迫自己不去关心任何与高考无关的事情,除了电脑游戏,那是我高中三年唯一的快乐。那个美丽的语文老师从来不告诉我们课本以外的东西,所以,我不知道张爱玲还有那么有带有传奇韵味的小说和将琐碎的生活诗意化的散文……我对文学的了解除了语文课本和《故事会》之外,几乎空白。

1997年7月,我高中毕业。

(一)初涉燕园

来到北大的时候,我几乎是一张单纯的白纸,最确切地形容那个时段的我的一个词是:懵懂。那时候的圆明园校区还在一片废墟之中,刚进大门的平房被推倒在地,推土机肆意蹂躏,粗重的喘息扬起漫天尘土。我就这样走在模糊的树影下,呼吸着土地的尘烟走进了这个与圆明园一墙之隔的院落,开始我踌躇满志的跋涉。虽然宿舍狭窄,校区拥挤,但我依然没有丝毫气馁和不满。现在我一直惊诧于自己那个时候的平静和随遇而安。但这种心态转瞬即逝,几个月后,我开始以一种消极的不合作来抵抗现实。

班主任说你愿意做班干部吗?我不置可否,却在组织班委的时候悄悄地回了家。由于我计算机基础较好,老师让我做了这一科的课代表,我无可奈何地成为班委会的一员。北大党校是为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开办的,班主任说你们都可以参加。我是全班少数几个没有报名的人。班主任问我为什么没有参加,说很容易通过的,况且要想入党必须参加党校学习。我说,我还没有达到入党的资格。我的消极让班主任很恼火,我不以为然。

一次班委会主题是开展班干部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前面几个人在说了一些无关痛痒的对于班长的评价之后,轮到了我。沉默无法阻挡周围的目光,于是我说:“人人都戴着虚伪的面具,冠冕堂皇的话谁都会说,但我不想,所以我拒绝做出任何评价。”班会的主题随之更改,开始讨论人情的冷漠与世故。

群体生活没有乐趣,我必须给自己一个忙碌的理由。于是,我几乎每个周末都会揣上公交月票,到北京各大博物馆参观。北京城到处都在建设,只有博物馆依然简陋。徜徉于北京的大街小巷,我如匆匆过客,寻找生活的全部意义。我与博物馆中那些冷冰冰的展物并没有太多共鸣,因而每次参观也只是一种忙碌表现而已。

第一次见到三角地的时候,我几乎不敢相信,这么简陋的一个地方,就是大名鼎鼎的北大信息与自由思想的集散地?虽然我没有预先想象它的样子,却有一种无法言表的心理落差。后来证明,自由思想早已无法存在,失去了展示与共鸣的活跃思想,日渐萎缩。

三角地的海报,只要说有报告演讲,不管是什么人讲什么内容,我都会如约而至,就像约会一个心仪已久的女子,从未迟到。从京剧、健美、音乐到文学、政治、经济,在游览了北大所有风景之后,听讲座似乎是深入北大历史岩层的唯一途径。我参加了至今北大最为热烈的刘墉的演讲会,目睹了健美教练马华的魔鬼身材和青春活力,倾听了季羡林娓娓道来的中国文化,了解了何祚庥院士对伪科学的不懈斗争……

这种孜孜不倦奔波于讲座的状况持续了一年之后,我有些疲惫。宿舍同学和对面女生宿舍建立了联谊关系,我们两个宿舍开始每周聚餐一次。十几个人的热闹有些嘈杂,却远比一个人孤独要好得多。我静坐于桌子的角落,看觥筹交错,听变调歌声,却如置身人群之外。班里组织了几次集体活动,香山游览、紫竹院公园烧烤、植物园春游,我都没有参加。因为我没有找到一个足够说服自己的理由加入到群体行动的行列。

第19节:初涉燕园

为了打发时间,我开始写文章投稿。我喜欢写字,却不爱阅读,这让我的写作常常陷入素材缺乏的尴尬,于是只好杜撰一些若有若无的故事,去博得编辑的青睐。有杂志不断寄来,有稿费不断寄来,我找到了表达自己的最好方式。而最能够说明写作所带来的好处,莫过于在一次同学生日聚会上的冲突中,对方认出我就是那个写文章不错的家伙,竟然化干戈为玉帛。一种形而上的行为有了形而下的作用,令我受宠若惊。

此后,晚会节目的策划、主持,文艺演出小品剧本的撰写,班会发言等,都少不了我的参加。我开始发觉集体生活的快乐,我开始融入这个大家庭。但此时距离毕业已经不远了。

自己有些苍白的大学生活行将结束的时候,我惋惜时光的流逝和所学的浅薄。如果说,我这几年还有什么收获的话,那就是在北大团委一年的工作中,得二三知己;还有在我的生命陷入最低潮的困顿时期,遇到了她。缘分天空下的相遇,改变了我,也改变了她的生活,之后漫漫的日子也因此而不寂寞。冬去春来,未来的一切都会与这个女子有关。

(二)到园子里看秋天

圆明园的东门距离我所居住的圆明园校区只有几十米,所以,无聊闲暇的时候,我们总会到这座见证历史沧桑的园子里,读书或静静地坐一会儿。熟悉了地形之后,我们发现了进园的捷径………从一个铁栏杆旁钻过,从此我们就再也没有买过门票。

进东门不远就是著名的西洋楼遗址,如今已是满目疮痍。破碎的大理石柱子四散倒落在地上,只有几根比较完好的孤零零地矗立在乱石中,依稀可见当年的壮丽。鬼斧神工的小山凉亭,曲径通幽的竹林石巷,恢宏大气的结构布局,处处显示出皇家园林的气派与风范。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朱自清笔下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春色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