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赫斯谈艺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博尔赫斯谈艺录-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或者莎士比亚的无限期的经久不衰,在 叔本华和贝克莱的作品是经久不衰的。 我重说一遍,古典作品并不是一部必须具有某种优点的书籍;而 是一部世世代代的人出于不同理由,以先期的热情和神秘的忠诚阅读 的书。
王永年译
年底的今天下午认为
①彭斯 ,苏格兰诗人,主要用苏格兰方言写作,著名抒情诗有《一朵红 红的 玫瑰》、 《高原 玛丽》、 往昔的 时光》 等, 《 通俗流 畅, 流传 极广。 ②特威德河,苏格兰和英格兰之间的河流 ,注入北海。
? 邓巴( ,苏格兰诗人、圣芳济会修士。 著名诗篇有《荆棘与玫 瑰》、 《七项大罪的舞蹈》、 《哀诗人》等。
③ 威
威尔基
科林斯《月亮宝石》
年,一位生活在贫困中的天才作家在费城发表了《莫格街 谋杀案》。这是文学史上的第一部侦探小说。这位作家就是埃德加
爱伦
坡。他的作品对文学界产生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作品本身的成
就。这篇小说的发表确立了侦探小说写作的基本原则:扑朔迷离,似 乎难以侦破的命案;坐在办公室里,运用自己的想像力和逻辑推理将 案情查明的侦探;以及侦探的某位身份不明的朋友所提供的案情。小 说中的侦探名叫奥古斯特 杜宾,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演变成了歇洛 加博里 科林斯写的《白衣女 克 福尔摩斯。大约过了二十多年,出版了法国人埃米尔 欧 的小说《勒鲁日案件》和英国人威尔基
人》与《月亮宝石》。对这两部小说,应该在文学史上给予最充分的 尊重。切斯特顿认为这两本书超过了当代最受欢迎的同类小说。斯温 伯恩曾怀着极大的热情改变了英语国家的音乐,他说,《月亮宝石》 是一部经典之作。菲茨杰拉尔德是欧玛尔 奥斯汀的作品中, 他更喜欢《月亮宝石》。 威尔基 科林斯是位写作大师,他善于构造跌宕起伏的情节,扣 人心弦的险情和出人意料的结局,通过小说中的人物之口,他将故事 情节逐步展开。这种写作方法可以制造各种看法之间强烈的、往往还 海亚姆作品的出色的翻译 者 (同 时也几乎 是创造者 ) 。 他指 出, 在《 月亮宝石 》、 菲尔 丁和简
① 埃 米 尔
加博里欧
,法国侦探小说家,《勒鲁日案件》是 坡” 。
年问
世的系列侦探小说,塑造了勒考克侦探。加博里欧被誉为“法国的爱伦
带有讽刺意义的对立。它可能起源于
世纪的书信体小说,而且对
勃朗宁的著名诗歌《指环和书》也具有影响。在这首诗中,十个人相 继叙说着同一件事。事实本身不变,但对事实的解释却各不相同。同 时,我们还不应该忘记福克纳和离我们更远的勃朗宁作品的译者芥

在写作方法上所做的开拓性的探索。 《月亮宝石》描写的情节是令人难忘的,同样令人难忘的,是出
现在书中的那些生动活泼、栩栩如生的人物。例如贝特里奇,他曾经 一遍又一遍地阅读《鲁滨孙飘流记 经质但却充满爱心的罗莎娜 印象。 诗人 艾略特曾说过,当代任何一位小说家都可以从科林斯 那里学到如何吸引读者的艺术,只要小说这一形式还存在,就应该探 讨设计各种情节的可能性。现代冒险小说正危险地重复着同一种套 路:第一章,一个人所共知的管家发现了一件人所共知的罪恶行径; 小说的最后一章,当读者们发现了人所共知的罪犯之后,“私人侦探” 也发现了人所共知的罪犯。而威尔基 科林斯所运用的写作手法却是 坡也更喜欢采用短篇。为 变化无穷的。事实上,侦探小说更多采用的文学形式是短篇,而不是 长篇。侦探小说的创立者切斯特顿和爱伦 了避免使自己笔下的人物成为某种简单套路或结构中的一部分,科林 斯创造了那些有血有肉、令人信服的人物。 科林斯的父亲是一位风景画家,名叫威廉 里的长子, 年出生在伦敦,卒于 科林斯。科林斯是家 年。他的作品题材多样, 又如仁慈的阿伯怀特,有点神 斯伯曼,卫理公会的巫婆克拉克小姐,
以及英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位私人侦探卡福,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
情节明了却绝不简单,从不拖沓和纷乱。他生前当过律师、演员,也 抽过鸦片,是狄更斯的密友,两人还曾经合作过。
①即 日本 小说 家芥川 龙之 介 ( 泛涉猎欧美文学。
,自幼受日本古典文学熏陶,上中学后又广
读者如果有兴趣,可以查阅爱里斯写的传记(《威尔基
斯》 ,
科林
《狄更斯书信集》以及艾略特和斯温伯恩的论文集。
威尔基
科林斯《月亮宝石》, 豪

博尔赫斯作序 ,埃
梅塞出版社,
,布宜诺斯艾利斯。 王银福译
弗兰茨
卡夫卡《变形记》
卡夫卡于
年出生在布拉格市犹太区。他体弱多病,生性阴 年终被暴君般地压制。
郁,父亲从心眼儿里总对他瞧不上眼,
(他本人曾经公开宣称,他的所有作品都来源于他们父子之间的冲突, 来源于他对父母、对未来子女的合法支配权的顽强不屈的思考;这种 权利悲天悯人,神秘莫测;苛求不断,无休无止。)关于他的青年时 代,我们知道两件事情:一次失败的爱情以及对旅行小说的喜好。大 学毕业后,他在一家保险公司工作了一段时期。这份差使,使他不幸 染上肺病:卡夫卡时不时地在蒂罗尔 、喀尔巴阡山以及埃尔兹奇伯 格山 的疗养院里打发他的后半生。 世 ;
年,他的处女作《审判》问 年,著名中篇小说《变形记》出版;
年,由十四个短
篇幻想小说或者说十四场短暂的梦魇组成的《乡村医生》发表。 战争的压力在这几本书里得到了展示。这种压力残酷的特点是强 迫人们装出满怀幸福、情绪激昂的模样……轴心国在被围困、被打败
后 ,于
年投降。当然,这种包围还远未结束,而受难者之一,
卡夫卡。
便是弗兰茨
年,他在柏林和一位哈西德教派③的姑娘
多拉 迪曼特安了家。 执行人马克斯
年夏,由于战争期间和战后物品匮乏,
他病情恶化,在维也纳附近一家疗养院里与世长辞。他的朋友和遗嘱 布罗德没有听从亡友生前表示的严禁公开手稿的嘱
①蒂罗尔,奥地利西部一个州。 埃尔兹奇伯格山,捷克境内一座矿山
③哈西德教派,
与德国接壤。
世纪在德国兴起的犹太教派,带有神秘主义和苦行主义特征。
咐,反而大量地公之于众。正是由于这一有违友托的明智举动,我们 才得以全面了解本世纪最为奇特的作品之一。
弗兰茨
卡夫卡的作品,贯穿有两种观念(更确切地说,两种迷
恋)。其一,是从属性;其二,便是无限性。他几乎所有的小说都刻 画过达官要人,而这种达官显要都是无限的。他第一部长篇小说的主
人公卡尔
罗斯曼,是一个贫苦的德国少年,他在一个错综复杂的大
陆上闯路谋生,末了,俄克拉荷马自然大剧院接纳了他;而这家剧院 无比的大,人口稠密,决不亚于地球,提前展现了天堂的美景(这是 极具个人色彩的特点:即便上了天堂仙境,人们在幸福之余,总还要 遭受各种轻微的磨难)。第二部长篇小说的主人公约瑟夫
,被一
场不公正的审判压得越来越透不过气来,他没有办法把人们控告他的 罪行弄个水落石出,也无法面对那个理应作出合理判决的无形的法 庭,末了,后者竟不经审议,将其身首异处。 是作家第三部也是最 后一部长篇小说的主角。他是一名土地测量员,被召唤去一座城堡, 但他怎么也进不去,直到咽气也得不到城堡统治当局的认可。在作家 的短篇小说里,这种无休无止的耽搁同样贯穿始终,其中有一篇讲, 由于有人在信使途中作梗阻挠,圣旨永远也下达不了;另一篇说,有 一个人至死也访问不了近在咫尺的小镇子;还有一篇则说(《日常的 困惑》)有两位街坊,怎么也聚会不到一起。其中最令人难以忘怀的 一篇 (《中国长城建造时》, ,其无限可说是层出不穷的:为了 遏制无限远的军队的侵犯,一位时空无限久远的皇帝下旨千秋万代无 休无止地围着他广阔无垠的帝国建造一道无边无际的城墙。 批评界很惋惜卡夫卡这三部长篇小说没有多少间歇的篇章,但他
①维吉尔在临终前曾嘱托友人销毁其未完成的(埃涅阿斯纪》,该书不无神秘地以 (他忿忿地前往冥府)中断,朋友们像后来马克斯 布罗德那样, 没有从命。凡此两例,其实说明人们是尊重死者内心秘密的本意的。如果死者真的要销毁自 己的作品,他本人就可办到;可他却委托别人去做,目的是摆脱责任,而不是要人照办他的 吩咐。另外,卡夫卡还本想写一部表现幸福祥和的作品,而不是他的率真坦诚启示他写出的 原注 那类格调统一的梦魇。
们也承认这些篇章并不是必不可少的。依我看来,这种埋怨其实表明 对卡夫卡的艺术缺乏了解。这几部“没有终结的”长篇小说的动人之 处恰恰诞生自翻来覆去地阻挠他们彼此类似的主人公们无穷无尽的障
碍!弗兰茨
卡夫卡没有终结他的长篇小说,因为首要的是让它们无 点之前,必须先到达中点
;而在到达
法终结。芝诺的第一条、也是最明确的一条悖论①,大家还记得罢? 运动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在到达 到达 点之前,又必须先到达中点 在 点之前……这位希
腊哲人没有把所有的点全都举出来,弗兰茨 则足矣。
卡夫卡也大可不必将所
有的故事全盘抛出,只需我们懂得,这些故事犹如地狱般无底无垠, 在德国国内以及在德国境外,已经有人准备从神学方面来对他的 作品加以阐释。这虽不是任意而为之(众所周知,卡夫卡是帕斯卡和 克尔恺郭尔的信徒),但也并非十分有用的。欣赏卡夫卡的作品(正 如欣赏其他许多作品一样),完全可以在一切阐释之前享受到,而不 必有所依赖。 卡夫卡最毋庸置辩的长处是创造了难以忍受的情境。他只需短短 数行,就能勾勒出一幅永远的图画。比方说,“那牲口从主人手里夺 过皮鞭,抽打自己,末了变成了主人,可他不明白的是,那只是皮鞭 新 打 的一 个 结 所引 发 的 幻觉 ”要 不然, 是:豹 群闯 入 神 庙, 起 。 就 “ 喝 圣杯里的葡萄酒来;此事五次三番地反复发生,后来人们预料将来仍 要发生,并将参加神庙的典礼。”在卡夫卡的作品里,艺术加工不如 构思创意受到器重。男子汉,在他的作品里,仅仅只有一个:过日子
的人
(犹太味和日耳曼味十足的词),他渴求一个地方,哪怕寒酸
到家,不管什么社会秩序;无论在宇宙,在一个部,在疯人收容所, 还是在监狱。最本质的东西是作品的本事和氛围,而不是故事的演变
①即古希腊伊利亚学派的芝诺提出的“飞矢不动”。 ②原文为拉丁文。
和心理揭示。因此,他的短篇小说要优于他的长篇。因此,我们有权 利强调,这本短篇小说集完整地衡量了一位如此奇特的作家的价值。
弗兰茨
卡夫卡《变形记》,豪

博尔赫斯翻译 并作
序 ,洛 萨 达出 版社 ,《小 纸 鸟丛 书》 , 利 斯。
,布宜诺斯艾
林一安译
① 据 年新版的《博尔赫斯七席谈》,该短篇小说集以其中一篇《变形记》题名, 博氏并非该篇的译者,但译了其他多篇小说,见《博尔赫斯七席谈》原书第一百三十七页, 阿根廷协会出版社,布宜诺斯艾利斯,
赫尔曼
梅尔维尔《巴特贝》
年冬,梅尔维尔出版了《白鲸》,一本确立他的光荣地位的 小说。故事随着书页的翻动而延伸,直至充斥天地。起初,读者只领 会到小说的主题是叉鲸手的艰苦生涯,但是随后便转向船长埃哈伯残 杀白鲸的丧心病狂,最后则是白鲸和埃哈伯的结仇与追杀,直搅得各 大洋不得安宁,遂成为宇宙的诸多象征与镜子。为了暗示这是一本象 征小说,梅尔维尔却故意对此加以否认,并强调指出:“谁也不要把 《白鲸》视作为荒诞故事,或者更糟的看做为不堪忍受的、骇人听闻 的寓言。 (《白鲸》, ” 第四十五章) “寓言” 。 这个词的通常涵义似乎迷 惑过评论家,以致他们对这类作品只限于作道德上的诠释。于是乎, 福斯特写道(《小说面面观》,第七章):“简要而具体地说, 《白鲸》的主题思想大致上就是如此:向着恶展开的一场战斗 不过它铺陈得太长, 或者说通过错误的方式。 ” 对此可以同意,但是用鲸鱼这一象征来暗示宇宙的险恶、广袤、 非人的、兽性或者令人费解的愚蠢,就失之于勉强。切斯特顿在他的 某些小说中,把无神论者的天地比之为一座没有中心的迷宫。这正是 白鲸的天地:一个宇宙(一派混沌),它不仅是明显的恶毒的 同诺斯替教派人士凭直觉感知所及的那样,而且还是非理性的 同卢克莱修六音节诗歌中所表现的那样。 《白鲸》是用一种浪漫的英语方言写成的 那是一支热情的、
如 如

①即《代笔者巴特贝》 ,梅尔维尔写于
年的短篇小说。
变换而又组合莎士比亚、托马斯 酷题材的笔调,依稀是弗兰茨
布朗和卡莱尔的创作程序的方言;
卡夫卡的先声。然而,在这两部虚构
《巴特贝》使用的则是一种平衡的甚至诙谐的语言,它那着意表现残 的作品中,潜在着一股亲缘。在第一部作品中,埃哈伯的偏执狂,搅 乱并最终毁灭了船上所有的人员;而第二部作品中的巴特贝,则以其 单纯的虚无主义感染了所有的伙伴以至于那位喋喋于过去的历史与理 想事业的迂夫子。梅尔维尔似乎还写道:“只要有一个人失却理性, 那么所有其他的人以至于整个世界亦将如此。”世界历史有过许多对 这一忧虑的肯定。 《巴特贝》原先收入于《皮亚萨故事集》(纽约与伦敦, 中。在同集的另一篇小说中还可以看到约翰 夫
弗里曼这个形象,不过
这个人物当时很难让人完全理解,直至将近半个世纪之后,亦即约瑟 康拉德出版了他的同一类型的作品之后。就我个人观察,卡夫卡 年左右由卡夫卡加以再创造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