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地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朝小地主- 第2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行就好。”韩瑞松了口气,欣然说道:“既然如此,那么,就恳请李公,将此策献予朝廷吧。”

“什么?”李靖惊愕,疑虑扩大,充满了míhuò不解,本来以为,韩瑞只是想要请教自己,其中的利弊,加以完善,然后呈现给天子,也算是难得的功劳,升官恩宠不在话下,却没有想到,他却请自己为之,岂不是把功劳拱手相让,葫芦里到底在卖什么yào?

李靖仔细揣度,自己本身,已经功高盖世,引得天子猜忌,再出风头,好比火上浇油,说不定功劳未录,反受其咎,不过看韩瑞的模样,不是那种心机深沉之人,或许只是好心,却没有考虑如今的形式,办了坏事而已。

有可能,这个笨xiǎo子认为,把计策呈献上去,皇帝为赦免自己“谋反”之罪,李靖若有所思,嘴角多了抹微笑,摇头说道:“贪功之事,某不屑为之,还是你自己呈递吧。”

“xiǎo子官职卑微,呈递也没用。”韩瑞可怜兮兮道:“贸然上奏,恐怕未到御案,就给人截了下来,或者就是陛下看了,训斥我不知轻重,坏了越级奏事的规矩。”

“胡说。”李靖笑斥道:“百官疏奏,皆由机枢大臣掌管,广开言路,你呈递治国良策,朝廷大臣只会嘉许,怎么会拦你奏章,况且陛下又是雄主明君,自然明白你计策之妙,只有加官进爵的可能,岂会训斥……”

第四百八十八章庸人自扰

第四百八十八章庸人自扰

“天威难测,谁知道会不会。”韩瑞心里嘀咕,就要再劝之时,却听mén外传来阵阵敲mén的声音,心里有些奇怪,立即止声。

“常海?”李靖问道:“什么事情?”

“将军,shì御史马周求见。”常海说道,隐约有几分愤然。

皇帝将李靖“谋反”之事,jiāo给马周调查,而今他上mén,不用想,就知道怎么回事了,无论是了解情况,还是收查证据,都不受人欢迎,没有luàn棍打出,已经是常海知道关系重大,不敢恣意妄为,免得雪上加霜,给李靖增添麻烦。

李靖也不迟疑,立即说道:“有请。”

“既然如此。”韩瑞也十分识趣,连忙起身说道:“xiǎo子就不打扰李公处理正事了。”

事情的轻重缓急,李靖分得清楚,顺水推舟道:“待了结此事,再你与详谈。”

韩瑞点头,心中欣喜,看来自己今天没有白来,至少李靖心动了,或者可能不再产生隐居家中,远离政治的念头。

房mén轻开,韩瑞行礼,友好的朝常海微笑,步伐轻快走了出去,发现被乌云笼罩的阳光是那么的灿烂明媚,真是白雪飘霜,风和日丽……

望了眼韩瑞,常海回头,xiǎo声道:“将军,他的心情似乎不错。”

“他来的目的达成了,心里自然高兴。”李靖说道,喜怒不形于sè,眉máo微皱,lù出深思熟虑之意,要不要参与这事……

常海听不懂,却也没问,憨厚笑了,遵奉李靖的命令,带着几个仆役,开mén迎客。

过了片刻,马周来到客厅之中,毕恭毕敬的向李靖行礼,随行不带文书笔吏,若不是身穿正式的官袍,旁人可能会误以为,这只是一次sī人的拜访,绝对料不到,牵扯到诛族灭mén大祸的谋反之事。

李世民的心思,马周没有琢磨,或者已经琢磨透了,今天上mén拜访,不过是例行公事,在李靖没有定罪之前,仍然是朝廷的重臣,再说马周又不是那种,得意便猖狂的xiǎo人,所以态度尽管不亢不卑,却多了几分客气。

没有故意让李靖难堪,只是履行职责,向他了解某些情况,而且也不会先入为主的认为,李靖声名赫赫,肯定不会谋反,或者李靖位高权重,必有不臣之心,而是不偏坦,不徇sī,站在中立的角度,不偏不倚的的打听情况。

可能,就是由于这个原因,所以李世民,才会放着朝廷那么多的大臣不用,却让马周负责此事,看中的无非是马周的公正,不然,随意找个听话的大臣,只要稍微暗示,无中生有的冤案,就是这样产生的。

时间不大,当事人非常配合中,了解自己想要知道的,马周就告辞而去,李靖也不挽留,吩咐常海礼送,就起身向后园走去。

马周不过是xiǎoxiǎo的shì御史,与李靖的地位,相差悬殊,却来审问自己,如果换了个心xiōng狭窄的人,肯定会觉得非常憋屈,气愤,汉代的李广就是如此,出征匈奴的时代,由于mí途,贻误了军机,朝廷派人问责,李广认为是种侮辱,干脆利落的自杀了。

然而,李靖却是不同,虽然自xiǎo也是出身贵族家庭,祖父为西魏殷州刺史,晋封永康公,父亲是隋朝赵郡太守,封临汾襄公,更有个名满天下的舅舅,就是捉住过陈后主的隋朝名将韩擒虎,这样的家庭,才造就了兼资文武,出将人相的李靖。

身为县公的后代,即使不是长子,李靖的前途,也不用发愁的,可是在十六岁,到四十六岁这段时间,李靖的仕途经历,却非常的坎坷,直到四十岁以后,才担任马邑郡丞,与少年时代的意气风发相比,真是有些令人难以置信。

要知道,当时隋朝的大臣,对于李靖可是非常赏识的,权臣杨素,更是称赞李靖有王佐之才,日后必为宰相,十六岁,就出任长安功曹之职,后来升为殿内直长,相对来说,也算是朝廷要职,凭借父亲与舅舅留下来的人脉,前途肯定会一片光明。

可惜,由于兄长与突厥jiāo战,吃了败仗,李靖受到到牵累,被贬出了朝廷,在地方担任县令,耽误了十几年功夫,好不容易积功升为马邑郡丞,又险遭杀身之祸,因为准备告密,给李渊逮捕,临刑之时,幸得李世民求情,才逃过劫难。

之后,李靖以布衣身份,征战四方,军事才能渐渐显lù出来,证明当年隋朝大臣的眼光,的确是具有独到之处,没有看错李靖,出将入相,功高盖世,声名显赫,举世皆知,胜过了李家祖先,以及舅舅韩擒虎。

几十年的坎坷经历,造就了李靖坚毅似铁的心志,xiōng襟气量,也要比常人想象中的更加宽广,包容,岂会在意区区的xiǎo事,别说马周上mén拜访打探,就是召去衙mén盘查,也照样心若止水,无yù则刚。

后园的huā草树木,被白sè的雪huā,包裹覆盖住了,景sè与平日相比,虽然有几分单调,不过也另有一番韵味,李靖走到园子之中,却见到张氏与李希音同席而坐,低声笑语,似乎在探讨什么,前面搁着沸腾的水壶,撒了茶末,清香飘逸。

不远处的亭子之中,韩瑞与李德奖在对弈,下的是围棋,不过李德奖的心思,明显不在棋盘之上,时不时抬头向园mén看去,颇有同分坐卧不安,发现的李靖的身影,立时lù出笑容,就要叫唤之时,白影晃动,娇俏纯真的李翩跹,已经扑了过去。

“耶耶,怎么现在才来。”李翩跹甜声道,清脆的声音,好像涓涓溪流,沁人心脾。

李靖的心情本来不错,现在见到nv儿娇憨的笑颜,更加喜形于sè,轻笑道:“有点儿事,耽误了片刻,客人来了,你怎么不去陪同,反正独自玩耍?”

“没有呀。”李翩跹笑盈盈道:“阿娘与师姐在煮茶,我在给她们收集雪huā。”

“好啊,融雪为水,十分纯净,用来煮茶,味道清香,回味无穷,不过雪冷,不要伤了自己的xiǎo手。”李靖笑道,mōmō李翩跹的xiǎo脑袋,表示鼓励。

“没事。”李翩跹雀跃道:“我缠布了……”

“翩跹,雪够了,茶汤准备好了,快些过来,阿娘教你分茶。”张氏笑道,看了眼李靖,发现他目光如常,轻轻点头,心中随之安稳。

“真的,我要学凤点头……”李翩跹欣喜而去。

李靖微笑,走到亭子之中,这个时候,李德奖哪里还有对弈的心情,直接弃子,迎李靖坐下,xiǎo声问道:“父亲,马周前来,是何居心?”

“不要胡luàn猜测,人家不过是奉公行事罢了。”李靖淡然说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事情总有真相大白,水落石出那天,陛下乃是圣明天子,明察秋毫,只要问心无愧,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父亲光明磊落,可是架不住有人yīn险狡诈,诬蔑陷害,méng蔽圣听,要是陛下一时糊涂,听信了谗言,那个时候,李家……”李德奖忧心忡忡,忽然意识到韩瑞在旁,连忙止声。

“德奖兄放心,公道自在人心。”韩瑞说道:“陛下与朝中大臣,相信李公的品行,绝对不会做出谋逆之事,再过不久,必然会还李公清白。”

“希望如此。”李德奖默默不语。

适时,李翩跹招着白嫩的xiǎo的,娇声道:“耶耶、二哥、韩公子,清香美味的茶汤已经分好了,快些过来品尝。”

听到清脆悦耳的声音,亭中颇有几分沉闷的气息,顿时一扫而空,三人立即lù出笑容,欣然而去,列席而坐,各自捧着了茶汤,轻抿了口,齿留香,洗涤心尘。

“不要忘记了,其中也有我的功劳哦。”李翩跹邀功似的说道。

众人轻笑,随之自然不吝于赞美之词,夸赞连连,李翩跹眉开眼笑,月牙似的清澈眼眸透出盈盈光泽,突然,好像想起什么事情,立即笑嘻嘻道:“对了,韩公子,刚才说要给我写诗的……”

众人看来,韩瑞一眨眼,目光游移,却见园子之中,植有几株青松,文思立时泉涌而来,清声yín诵道:“大雪压青松,青松tǐng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呃,李翩跹的眼眸,掠过几分mí糊,不明白松树与自己有什么关系,可是其他人却心知肚明,这首诗是赠给李靖的。

“冬天到了,天也不远了。”韩瑞微笑说道:“*光明媚,冰雪自然消融,那个时候,翩跹娘子就能出mén踏青游玩了。”

“真的,我要上骊山。”李翩跹发现自己有些jī动,吐了粉嫩的xiǎo舌,xiǎo脸微红,羞涩说道:“人家好久没有去看望师父她们了,有点儿想念。”

目光掠过歉意与怜爱,李靖慈祥笑道:“怎么不说,过几天有空,让二哥陪你前去。”

下意识的看向张氏,见母亲没有反对之后,李翩跹xiǎo脸笑容灿烂,欢呼雀跃道:“谢谢耶耶,谢谢阿娘,谢谢二哥……”

在李翩跹天真烂漫的笑容中,众人受到感染,会心而笑。

不久之后,韩瑞与李希音告辞而去,坐在适应的车厢之中,李希音轻声道:“这事真的已经解决了?”

“其实本来无事,不过是庸人自扰而已。”韩瑞喃声道,不知道是在说谁。

第四百八十九章尘埃落定?

gsr=〃filesartileattaageontent〃》

第四百九十章为君分忧

gsr=〃filesartileattaageontent〃》

第四百九十一章系铃人

第四百九十一章系铃人

长孙无忌愕然,十分惊奇道:“是谁?”

“你再看这个。”李世民不答,又递了个本子过去。

长孙无忌带着几分míhuò,接拿过来翻看,字迹却十分熟悉,却是出自李世民的手笔,眉头立即动了下,迟疑道:“陛下,这是……”

“当初,那人只是口述,这是后来,朕自己整理的。”李世民说道,看得出来,他十分重视这件事情,宁可自己亲力亲为,也不愿意让更多的人知道。

“英烈堂。”长孙无忌轻声念诵,若有所思,继续观看,过了片刻,抬头看着李世民,眼中透出震惊之意,对于一个经历风雨,泰山崩于前,面不改sè的人来说,lù出这样的表情,已经是非常失态的事情。

“怎么样?”李世民问道,心中越是琢磨,越是觉得,无论是英烈堂的设想,还是武举军校的设立,对于朝廷的,确切的说,是对于李唐的江山社稷,好处无穷无尽,然而,其中的利害关系,实在是牵扯太广,就是李世民,轻易之间,也不敢决断。

长孙无忌没有回答,心中不停的盘算,沉思良久,突然问道:“陛下,三个建议,难道是出自同一人之手?”

“没错。”李世民点头说道,表面上不动声sè,不过心里是什么想法,那就不得而知了。

“谁?”长孙无忌再问,似乎有几分急切。

李世民沉默了片刻,轻声说道:“太常博士,韩瑞。”

“他,怎么可能。”长孙无忌惊声道,第一反应,就是不信,在他的印象中,韩瑞不过是个诗赋文章,写得极佳,颇有三分风趣,二分傲骨,七分才气的少年,政治才能十分浅薄,怎么可能想得出这样的计策。

“为什么不能。”李世民反问,好像是自我开解道:“无论是军校,还是武举,甚至这个英烈堂,在朝廷民间,也是有迹可循,比如官学书院、科举考试、祠堂碑塔……只是从来没有人想到,要应用于军中,而今他只是举一反三,也算是个难得的人才。”

“好像也是。”长孙无忌说道,好像很赞同李世民的意见,其实心里,却不是这样觉得,如同李世民所言,三个建议,皆是有迹可循,可是千百年来,朝廷民间那么多的谋士贤达,为什么都没有想到,偏让一个少年率先提了出来,想前人不敢想之事,岂是人才这么简单。

不过,既然李世民这么认为,长孙无忌自然不会反驳,忽然皱眉,奇怪道:“既然是他的提议,为何让李yào师呈献给陛下?”

“听代国公的意思。”李世民表情怪异,似笑非笑道:“他想让李靖凭借献策之功,抵消‘谋反’之事。”

长孙无忌愣住了,嘴角chōu动,最终憋不住,无声笑了,有趣,实在是太有趣了。

“终归是个少年呀。”李世民说道,眼睛带着笑意,神思有些恍惚,忆起了多年以前,犯下的聪明糊涂事。

“其实也可以理解。”长孙无忌微笑说道:“想那韩瑞,年少之时,多呆在乡村,一mén心思扑在**大义之中,脾xìng自然比较纯朴。”

李世民轻轻颔首,颇为赞同,韩瑞的身世,也包括其他朝廷官员,他们的家族背景势力,对于李世民来说,并不是什么秘密,只要想要了解,自然能够查得清清楚楚。

“多加磨砺,日后必然成为朝廷栋梁。”长孙无忌说道。

不知道为了什么,有意无意的,长孙无忌将话题绕在韩瑞身上打转,李世民英明神武,一时没有察觉,应和了几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