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向前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孩子向前冲-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孩子的成长又何尝不是如此。孩子的目标一经确定,就要径直朝着那目标走,不能有太多旁顾。语文、数学是主科,必须全力以赴去学好。美术、音乐就只是凭他的兴趣,我不鼓励也不引导。因为我知道,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是人生存所应该具备的基础能力,也是他将来获得更大发展的基础能力。如果把孩子比作一棵树,那么,数理化就是成了它的侧枝,使它繁茂。我相信所在家长都是希望这棵树能长成大树,结出累累硕果,而不是一种仅供观赏的盆景。但是怎样才能达到目的呢?为了能结出更甜更大的果实,就只有忍痛剪去多余的枝条,剪去一些花蕾和幼果,让剩下的枝条和果实得到更充足的养分和阳光,实现最优势的生物转化。

当看到儿子拿着画笔欣赏着自己的杰作,我突然想起了我的学生时代,把自己的一份精力一份兴趣分成了几份,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最后一事无成……想到这儿,我捧起了儿子的画,故作认真欣赏,然后贬得一无是处,再加上一句:“画一百年也不如照相机的快门一按来得逼真,何苦来哉!”儿子被泼了一头冷水,兴趣没了。

《蓝猫淘气三千问》中的插曲:“只要你爱想爱问爱动脑,世界上奇妙的问题你全明了”。词中折射出的兴趣教育的道理不言而喻。对于孩子读书学习的兴趣爱好加以引导,给予鼓励,就如同在孩子的心田播下希望的种子,再施与人工降雨。雨小了,不起作用;雨大了,种子会被冲出来,失去了发芽的条件。春天最宝贵的雨,是润物细无声的毛毛细雨,就如同明媚的阳光,不知不觉地催生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美丽的图景。

父母跟孩子在一起,并不只是为了享受天伦之乐。当我和儿子一起看着电视《恐龙特急克塞号》、《蓝皮鼠与大脸猫》时,我要让孩子知道,动画片就像每一篇文章,都有一个主题,通过讲解动画片的主题,用我们的思想和人格在他幼小的心中打下烙印,为以后的成长埋下伏笔。

上了一年级要有全新的感觉:我给王京买了新书包、文具盒,里边比幼儿园多了一个纸条,纸条上写着“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床头的墙上同时也多了一张纸片:小学阶段的学习是人的一生学习的基础阶段。

一个人知识的奠基、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有以各项非智力因素如:兴趣、爱好、习惯、意志、毅力等的形成都要在小学阶段打好基础,而小学语文在打好小学基础上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这个基础的“基础”。不仅如此,小学语文对于小学生乃至初高中各科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学好小学语文是十分重要的!

重视语文的学习,正确理解每个字、词的意思是重中之重,掌握了这些,在做数学的应用题中才能不走或少走弯路。明确了这一点,就像战士在战场上知己知彼一样。在对语文字、词的讲解中,我总是尽可能地形象生动,绘声绘色,尽管他满脸似懂非懂的神情,但还是专注地听着,生怕落下一句话,因为这些话里可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冒出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不可能有好的学习效果。

“行如风,站如松,坐如钟”。他崇拜电视剧中的英雄人物,当这几个字跃然纸上,再贴到墙上时,这几个字也会时常挂在嘴边,落实在行动上。他那种听讲的专注和坐姿可能得益于“坐如钟”吧?那种往返于学校和家里的步伐不正是行如风吗?

有了幼儿园的经历,有了直读一年级的喜悦,有了虽然年纪小但是不落后的决心,王京飞快地进步着。转眼一年级的期中考试成绩摆在我的面前,双百!小王京怡然自得,手舞足蹈:“爸爸,我考了第一名。”

听着孩子的笑声,我陷入了沉思。

为了圆爸爸、妈妈上大学的梦,家里的饭桌成了课桌,温暖的家庭变成了严肃的课堂。家人的希望成了孩子肩上沉重的负担,孩子玩的时间减少了。虽然他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总会有一天这种学习会成为他的负担。

再看看社会上,父母强加给孩子的所谓的“兴趣”,本来星期天的休息时间,也要成为上午学英语,下午学美术,晚上练钢琴。

当每一个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当每个人对孩子都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每个人都在往孩子的肩上增加砝码,我们的孩子又如何能够承受呢?只要去问问孩子们,无论是学习好的还是学习差的,都会异口同声地说:“最大的烦恼是作业太多,连玩的时间都没有了。”

孩子的作业堆积如山,听说一些初、高中的孩子甚至晚上11点作业还没写完。因为除了老师留的作业,还有妈妈的A卷,爸爸的B卷等等。甚至连上厕所的时间都得拿上英语单词。

孩子累了,想出去玩一会儿,妈妈会说:“没出息。玩能考上大学吗?”

孩子要看动画片看球赛,爸爸又绷着脸说:“不行,全家人因为你学习都不看电视了……”

这也难怪我们做父母的,一切为了孩子,只有一个目标:爬上象牙塔。我们不得不承认传统应试教育有利也有弊。它弄得我们家长无所适从,也逼得孩子无可奈何。但是牢骚发过以后,该做啥还是得做啥,我们还是得去适应那个应试教育,让孩子拼命去挤那座独木桥。因为,不如此,我们又有什么别的办法呢?目前的状况下,考试毕竟是一条捷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只有考试是我们可以凭着自己的能力改变命运的捷径!

儿子的成绩令他骄傲,给他幼小的心灵增加了信心。然而理智地分析,每个孩子都曾经有过双百的体验,但这种骄傲能保持多久就各不相同了。每个人都曾经体验过骄傲,拥有过豪情和梦想,但最后能让梦想变为现实的毕竟不多。并不是因为他们的聪明不够,而是因为意志、习惯、兴趣、爱好等等非智力因素造成了孩子综合素质的参差不齐。值得庆幸的是,这些方面的能力已渐渐在王京身上表现出来,这得益于后天的培养,而如何保持和强化这些能力,正是他将来学习成长的关键。

思忖之余,拾起小学课本,映入眼帘的是《植物妈妈有办法》:

孩子如果已经长大,

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

牛马有脚,植物靠的啥办法

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

把他送给了自己的娃娃。

只要有风轻轻地吹过,

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苍耳妈妈有个好办法,

他给孩子穿上带刺的铠甲,

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

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

豌豆妈妈更有办法

她把豆荚晒在太阳底下

“啪”的一声,豆荚炸开,

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植物妈妈的办法很多很多

不信你就仔细地观察,

那里有许多的知识,

粗心的小朋友得不到它。

合上课本细细咀嚼,恍然大悟,这篇课文就是写给我们家长的啊!虽然只是一篇小小的课文,其寓意却不逊于千古流芳之作。是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自然界的法则,每一个物种都用它自己的方式生存着,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最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培育孩子的方法不也是如此吗?

孩子走到学校,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这是我们常说的话。每一个冠军的背后都有一个高明的教练,孩子能否适应社会,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父母。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啊!

想起爱迪生年轻时曾经和阿普顿一起工作。一次,他让阿普顿测量灯泡的体积。这位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的高材生,左量右测之后,在纸片上列出了一堆繁琐的计算公式。爱迪生见状,拿起灯泡,用水灌满后倒入量杯,轻而易举便测量出了灯泡的体积。

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一些“捷径”,可以帮助我们很快地解决问题。而这些捷径,这些不同一般的解决方法,只可能属于那些勇于突破常规思维的人。人们常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你必须要从这些“大路”中选择好一条捷径,才有可能首先到达罗马。

我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让孩子通过考试,改变自己的命运。那么剩下的问题就是,我们要寻找自己的捷径!

千万注意:捷径也罢,重建自信的模式也罢,都是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上帝发给每个人的底牌不一样,你不能完全按人家的方法出牌。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

——莫沫

7、模式教育值得怀疑

掀开他的语文作业本,拼音、生字一笔一画工工整整。但我并不高兴,看着看着,一种不可名状的困惑袭上心头,当把这些困惑锁定在思维中仔细揣摩后,我发现这些工整的字迹背后,是被束缚着的无奈和作秀。

6岁的王京上了一年级,我开始琢磨儿子的教科书,怎样从里面挖出能让他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更高兴趣,获得更多知识的方法呢?面对着课本我问自己:“如果孩子从来没听过这个词,那么他说话中就不会用这个词,他对这个抽象的单词就没有兴趣,这就是孩子初学汉字的一个难点。”从这一点出发,我觉得课本的编写也有不尽人意之处。

比如我们都学过古诗: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课后的生字为:











如果生字的顺序这样安排:











空格里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去填上诗句,也许他们会利用自己熟悉的字填上“春眠我闻到了鸟啼不知不觉天晓了”。这样既学了生字、词,又巩固了所学过的字,抽象的东西也变得鲜活起来,不知不觉学会了词语的搭配,句子的特征和细微差别,孩子还会因为他自己填出了诗句而信心倍增,可谓一举多得,达到了兴趣教学的目的。

但是学校的教学不是这样的。掀开他的语文作业本,拼音、生字一笔一画工工整整。但我并不高兴,看着看着,一种不可名状的困惑袭上心头,当把这些困惑锁定在思维中仔细揣摩后,我发现这些工整的字迹背后,是被束缚着的无奈和作秀。

品味着“书圣”王羲之留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首先是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如行云流水般的无拘无束,自由奔放中透射出思维的敏锐。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为什么不让王京放弃正楷而写行书,练就更快的思维速度呢?既然记忆力能在训练中得到提高,那么思维速度、反应速度也能通过快速的书写训练出来。

在中国的古代教育中,书法可以说是读书人的必修课,而且是必须修好的一门课。在科举考试中,仅仅因为书法好就受到垂青而享受“破格录取”待遇的事屡见不鲜,就是因为书法中往往含有很高的“附加值”。古代的鸿儒巨子大都书法卓绝:苏东坡的书名并不亚于他的文名……其实,他们并不是为了成为书法家而练字的,但是当他们的思维和素养达到了很高的层次,书法也就达到了极高的造诣。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文化的流传依赖于文字这个载体。汉字其实也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不可想象,如果有一天,我国的大街小巷触目皆为呆板的印刷体汉字,那将是多么单调乏味。

每个人都是可以塑造的,不管在智能上还是体能上都有非凡的潜力,但是往往由于大人们以自己的常识来判断,来引导和教养,而将这种能力压抑下去了。孩子一进幼儿园,就被规定这个不行,那个不行,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天性的创造力从小就被一些死的教条所磨灭。

当然,一些绝对不能做的事,例如事关生死的问题,像有毒的东西不能吃,尖锐的东西不能碰等等,都是应该严格遵守的,除此之外,或许让孩子自由发挥会更好一些。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技巧,让他们展现自己的长处和技巧,他们会非常高兴,因为这样会得到赞美,受到鼓励,从而会更加努力地去发展自己。

为什么非得让每个孩子都学一样的知识,用一样的方法,走一样的道路呢?

虽然汉字在表意功能和造型艺术上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书法、篆刻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确实提高了我们的欣赏水平和艺术创造力,但对初学汉字的孩子来说,它复杂的笔画和书写,在很大程度上也束缚和禁锢着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反应速度,压抑了孩子的智力和潜能的开发,尤其是在幼儿时期的启蒙教育中,过分强调汉字的书写是值得怀疑的。且看汉字的用笔方法:

横:下笔稍顿,然后迅速引笔锋向右行,收笔时稍作停顿。

竖:下笔稍重,即引笔向下行,到收笔时作停顿。

点:下笔稍轻,略顿收笔提起。

撇:下笔稍重,随即引笔向左下方撇走;用力逐渐减小,迅速提笔。

……

强调一笔一画地写,每一笔的运笔过程都规定得清清楚楚:怎样起笔,怎样运笔,怎样收笔,如何提、按、顿、挑;什么叫逆锋,什么叫顺锋;轻重缓急如何把握……这些过筋过脉的细微之处,就是大人,不经过严格训练也是难以做到的。

在崇尚素质教育的今天,从一年级就开始的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对孩子来说不亚于一场持久战。这种强制性的学会某些规范,会使孩子产生厌恶心理。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需要活泼、奔放、洒脱。他们的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决定了对学习的兴趣持续时间不会太久,超过一定的限度,他们就会不耐烦,不高兴,再也学不下去了。

孩子需要新鲜的刺激,这种刺激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发自内心的好奇心是一种原动力,而在学校的模式化教育中,这种原动力却常常遭到压抑,使孩子们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孩子不主动了,老师也就只能硬灌,教育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被动导致消极,消极导致无效,无效导致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处于无助的境地。

不择手段地摧毁孩子好奇心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成人没有好奇心了,我们的好奇心早已被功名利禄剥夺。去读读王尔德的《小王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