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权奸复国的可行性报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综]权奸复国的可行性报告- 第1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然而,不等苏轼把话说完,慕容复已坚定摇头。“官家不会答应,学生……也并不愿意。”
    “表哥的亲生爹爹早就已经死了,那行刺官家的疯子却是个什么东西?也敢赖到表哥头上!”慕容复话音未落,王语嫣即刻振作精神放声大叫。
    有王语嫣这一句,大伙的眼前皆是一亮。
    可慕容复却仍旧摇头。“若要翻案,并非没有办法。可惜,便是翻了案又如何?我还能继续当首相么?”先有物证后有行刺,皇家的疑心已起。眼下赵煦坏了规矩以至物议沸腾,可纵然反对声浪此起彼伏,却并无一人敢为慕容复谋逆一事喊冤,可见天下民心仍归赵宋。只要慕容复死里逃生,想必天下人也不愿见他再占着相位,毕竟可疑。
    “明石,你是怕……”慕容复的这话,竟是黄庭坚第一个明白了过来。
    慕容复微微点头。“萧远山是契丹人,慕容博行刺之事本与大辽脱不了干系。只是不久前大辽刚换了一个新皇帝,我原以为他们会火上浇油,没想到却按兵不动了。”而这对慕容复绝然不是什么好事,无疑使他少了一个背黑锅的最佳人选。至于为什么会出这么大的变故,慕容复也只能一声叹息。“但凡改革,若无官家之支持,难有功成之日。我若失了相位又担了天下疑虑,官家便可名正言顺地召回新党巩固势力。咱们往日的努力,不出二十年必定付之流水。此事,我绝不能容忍!”
    慕容复这话,却是透彻无比。商鞅变法乃因秦孝公全力支持,哪怕他在秦孝公死后被车裂,继位的秦惠文王也仍旧延续了其变法之政,秦国方能吞并六国一统天下。同样的,王荆公变法亦因神宗皇帝全力支持而成事,之后神宗皇帝扛不过朝堂百官贬谪王荆公,这新法便瞬间烟消云散。所谓胳膊拧不过大腿,赵煦一心恢复新法,只要他亲政掌权便无人能抵挡。而蜀党之中在继慕容复之后,实拿不住第二个能节制皇权的权臣。这场博弈,慕容复便是与赵煦打个平手,实则他也已经输了。
    “明石,你有什么打算?”秦观急忙发问。
    只见慕容复沉默了一阵,终是一字字地答道:“我不翻案了,以此为交换官家任用老师为新首相继续改革。”
    “不可!此事万万不可!”苏轼急忙拒绝。
    “老师,若是你我易地而处,老师是要苟全性命而一生心血付之东流,还是愿以一命换天下百姓之福祉?”慕容复平静问道。
    苏轼张口结舌。
    “事已至此,学生是再不能罢手了。一切,只能拜托老师了。”说罢,慕容复便跪了下来。
    “你……明石,你这是何苦?”苏轼急忙伸手去扶慕容复。然而隔着一个牢门,纵然苏轼合身扑在牢门上,他也再难碰到学生的一片袍角。
    “老师,我别无选择!”慕容复一字一顿的言道。
    苏辙不愿见兄长左右为难,忙道:“明石,官家不会答应的。他对你恨之入骨!”
    岂料慕容复目光一闪,意味深长地答:“不,官家会答应的。”
    所有人都静默不语。所有人都知道,只要慕容复把话说出口,他就一定能办到!
    最终,苏轼颤声发问:“明石,你知不知道你将面对什么?”
    慕容复了然一笑,淡淡道:“运气好,将来改朝换代,学生便是第二个商鞅。运气不好,大宋国祚绵长,学生莫约会万劫不复罢。”从古至今,强权崇拜皆是世人通病。尤其若是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幸福,更会毫不吝啬地将一切荣耀归于统治者,甚至不自觉地为其粉饰。如此天长日久,曾经站在皇权对立面的慕容复便会被当做真正的乱臣贼子,担尽天下骂名。而那些骂地最狠的,不会是曾经的对手,反而会是如今慕容复所心心念念的天下万民。
    “值得吗?”苏轼不由哽咽。
    “值得!”慕容复微微点头,“学生若是一心求名,此事实对我易如反掌。”慕容复穿越而来,随手抄几首后世诗作、随意搞几个发明创造,名利双收富贵双全又有何难?然而,人各有志。“可惜,世人之苦痛磨难我看到了,既然看到了,就不能不管。他们不明白,是他们的事。学生却不能因为这些庸人,缚住了自己的手脚。眼下能不能翻案、哪怕是千百年之后仍不能翻案,都是小节。人死如灯灭,是功臣还是罪人,不过是世人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不值一提。我要的,是国运不灭、国力腾飞,哪怕华夏一地尽是庸人蠢货,他们去欺负旁人也总比旁人欺负他们来得强。说到底,瘌痢头儿子自己的好!”
    慕容复已将世道人心看得这般透彻,却仍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大伙又能有什么话说?便是与慕容复感情最为亲密的王语嫣,也只是沉默落泪。
    “……明石,不会的,老师相信,不会的。终有一日,天下人都会明白你的苦心。”苏轼哭泣着道。
    “是非功过,留待后人评说罢!”名声二字慕容复从未在意,以后亦不必再为死后的事烦恼。“老师,此次学生入狱,对蜀党打击颇大。来日,纵然老师坐上相位,新党亦会蠢蠢欲动,攻击老师。老师一定要记住,无论他们说了些什么,无论他们如何指责你揽权邀名,甚至欺上瞒下、图谋不轨,老师都不可辞官!”
    “我知道,我知道……你放心!”自己的学生以名声性命为自己铺就的青云之路,苏轼如何还能只为了些不起眼的蚊蝇嗡嗡,就临阵脱逃?
    慕容复微微一笑,续道:“宫中的向太后贤达宽仁。但凡国之重事,只要老师先行取得向太后认可,办起事来必定事半功倍。文臣之中,翟曼、马涓等皆是一时俊彦;迈哥儿长于经济之道极为难得,也当重用。武将之中有种、折两家,老师亦不必担心。待大理收复,老师当再次提高士兵待遇,更换火器装备,裁撤冗余训练精锐,为平灭大辽做好准备。待辽国平定,亦不可马放南山,而应陆军向北、海军往南,直至天之尽头。另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因有了虹吸,百姓才多打了粮食;有了火器,我们才平灭了西夏……”
    之后的时间,慕容复一直在与苏轼等人分说国事安排。然而国家大事千头万绪,又岂是这一个晚上就能说明白的呢?直到丑时过半,亲自守在牢房外的诸葛正我来催了第三回,慕容复终是精疲力竭地停了下来,最后释然笑道:“老师,走罢!世事变迁,谁又能长胜不败?我辈能做的,不过是尽人事听天命。”
    苏轼也知道他该走了,然而他已隐约意识到今日一别或许再无相见之时。只见他迷糊着被人扯出两步,又忽而慌忙转身瞪着慕容复失措问道:“明石,你呢?”
    慕容复目光平和地望着苏轼,许久方柔声答道:“老师,是处青山可埋骨。”是处青山可埋骨,这一句诗出自《狱中寄子由》,正是苏轼当年因乌台诗案蒙冤入狱时为表明清白所作。如今又由苏轼的学生慕容复在狱中道来,冥冥之中竟似注定的传承一般。
    苏轼闻言亦目光平和地回望过来,低声道:“与君世世为师徒,更结人间未了因。”说罢,他便落着泪大笑着走了出去。
    作者有话要说:
    苏轼:与君世世为师徒,更结人间未了因。
    导演:闪瞎我钛合金狗眼!
    慕容:呵呵!
    
    第176章 谋逆
    
    一行人走出捧日军的死牢,诸葛正我已在门外相候。而在他的身边,竟还立着一人。此人身材高大、浓眉大眼,虽气势凛然却又颇有风霜之色,竟正是萧峰!
    原来萧峰在杀了耶律洪基、辅助耶律浚继位后就拒绝了耶律浚赏赐的金银官位,并以此为交换,请求耶律浚不再宣扬慕容复的身世,将萧远山自慕容氏祖坟中挖出的证物如数销毁。耶律浚感念萧峰的恩义,终是答应了他的要求并放他离开大辽。
    萧峰原以为自己终是为慕容复化解了危局,哪知他刚携段誉、蒋长运等一行人进入雁门关,便听到了赵煦遇刺、首相慕容复意图谋反被捉拿下狱的消息。萧峰不顾旧伤未愈忙一路快马加鞭赶回汴京,第一个便去寻了诸葛正我,打算商量劫狱之事。话未出口,诸葛正我便带他来了这里,在死牢外听了慕容复与苏轼的全部谈话。
    见到萧峰出现在此,王语嫣显然吃了一惊。只见她立在原地深吸了两口气这才逐渐平静下来,上前道:“萧先生,表哥当年曾送过你一枚祖母绿的戒指。它的用场,想必萧先生如今也明白了。眼下表哥出事,已将汇通钱庄正式给了我。汇通钱庄愿出一千万贯买回这枚戒指,萧先生可否行个方便?”
    王语嫣这番话仍旧温柔客气,却独独少了几分亲密。萧峰自然明白为何王语嫣的态度会忽然变化,只见他沉默了一阵方低声下气地问道:“我能不能留着它?”
    王语嫣望着他断然摇头,干脆利落地道:“不能!”
    萧峰显然已隐隐猜到了王语嫣的回答,这便轻叹一声,乖乖地从怀中取出那枚祖母绿的戒指递了过去。“王姑娘,戒指原物奉还,一千万贯便罢了。”
    哪知王语嫣接过戒指竟道:“汇通钱庄向来账目清楚,这是你应得的,萧先生不必推辞。”
    王语嫣这两句不阴不阳的话终是说得萧峰也心头有气起来,不由道:“王姑娘,我与慕容之间的情义只怕你买不起!”
    “你们的情义,与我何干?”王语嫣冷冷地丢下一句,这便拂袖而去。
    有王语嫣这么一闹,气氛即刻尴尬起来。但显然能够避免与萧峰交流,大伙都松了口气,很快便辞别了诸葛正我离开此地。
    直至人群走远,诸葛正我这才上前叹道:“明石生死未卜,大伙的心情都不好。”
    萧峰闻言只微微摇头,沉声道:“我知道他们都怨我害了慕容,可明明最该怨我的那个人却不怨……”话说半截,萧峰已忍不住沉默,满心地不是滋味。
    说起这个,连诸葛正我也只能叹息,半晌方道:“真的不去见他一面?”
    萧峰面露挣扎,良久方自嘲道:“还是等慕容先办完正事罢!”如今回想起来,萧峰与慕容复相识十数年,他们之间的相处模式永远都是萧峰在等待、萧峰在容忍、萧峰在让步。以至于到了生死关头,萧峰竟也习惯成自然了。
    “如果那时他死了呢?”诸葛正我幽幽道。
    “那就陪他一齐死。”萧峰随口答道。这轻描淡写的态度,仿佛这只是关乎一个铜板该如何花销的小事,而并非生死攸关。
    萧兄,十几年了,就不能振一振夫纲么?这句话,诸葛正我差一点就要脱口而出。
    幸亏萧峰紧接着便又补上一句。“可我不会让他死!”
    诸葛正我这才松了口气,同时发自内心地感叹:和你们俩结交,我真是倒了八辈子的血霉!“萧兄如何打算?”
    “我若现在去见他,说不得便要劫狱,坏了他的大计……”方才苏轼等与慕容复在牢谈话,萧峰其实一直与诸葛正我一起在外面倾听。苏轼等想不到赵煦会答应慕容复令苏轼继任首相的理由,萧峰却已瞬间明白到慕容复是要换一个皇帝。如果说萧峰弑君是临时起意凭一腔血气之勇,那么慕容复弑君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权衡之后的最佳解决办法。“他要去见皇帝,还请诸葛兄助我一臂之力。”
    萧峰有此要求,诸葛正我顷刻便明白到萧峰这是要去给慕容复做帮凶。“皇宫人多眼杂……”诸葛正我虽已有全盘计划,可正所谓人算不如天算,稍有不慎萧峰便要给慕容复陪葬。
    “如有意外,先救慕容!”萧峰当然也明白他有命去未必有命回来。可若要让他在自己与慕容复的性命之间做个选择,便是给萧峰一万次机会,萧峰也只会毫不犹豫地选慕容复。
    赵煦的心理素质终是无法抵挡满朝文武的直言劝谏,在蔡京第二次求见劝说之后召见了诸葛正我。不待诸葛正我施礼拜见,赵煦已心急火燎地向其确认:“慕容复的武功果然已经废了?”
    诸葛正我一听这话心中便泛起一股莫名的疑虑,沉吟了一会方小心翼翼地答道:“回官家,的确如此。”
    赵煦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隔了一会方道:“蔡元长回禀,慕容复要见了朕方肯招供。”
    此事正中诸葛正我下怀,他自不会忠心耿耿地劝谏赵煦将慕容复移交大理寺,反而答道:“如此,也好。”
    却是赵煦一听诸葛正我的回答竟笑了起来。“朕一早便听闻诸葛卿与慕容复私交不错。”
    “是!所以微臣一直坚信慕容相绝然不会谋逆反叛。”诸葛正我一脸忠枕地答道,“只要官家见过慕容相,听他解释,官家与慕容相之间的误会便能澄清。”
    这个回答虽不中听,却也附和赵煦对臣子的要求,只见他神色莫测地微微一笑,又问:“倘若慕容卿果然清白无辜,是朕误会了他,却当如何?”
    说实话,诸葛正我对赵煦这不但希望臣子愚忠,还要反复试探确认的小心思委实腻味。可为了达到目的,诸葛正我仍恭顺答道:“官家与慕容相相识多年素来亲厚,之所以君臣相疑定是小人进了谗言。”这思路正是愚忠臣子的标准思路。圣上必定是英明的,若是圣上有错那也是身边有小人作祟,圣上亦是受人蒙蔽。
    “此事已是举国鼎沸,又该如何收场?”赵煦再问。
    诸葛正我把头一低,沉声道:“慕容相素有手段,当知如何收场。余者非下臣所能置喙。”诸葛正我统领六扇门,向来不问朝政,这般回答却也是中规中矩。
    赵煦哈哈一笑,正色道:“朕召见慕容复不想令旁人知晓,此事你来安排,地方就定在……金明池!”
    金明池地处汴京近郊,向来是帝王游玩散心的地方。赵煦有此主意加之方才确认慕容复是否当真失去武功,他心里究竟对慕容复怀着什么样龌蹉的念头,已是昭然欲揭。诸葛正我做梦也想不到这么多年过去,赵煦竟仍贼心不死。这个时候他忽然体会到了与当年的慕容复一般歇斯底里的愤怒,恨不能这就起身一掌拍死此人。自私、贪权、刻薄、好色,这样的货色连做人都嫌差劲,如何能当一国之君?只见诸葛正我缓缓握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