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逐鹿- 第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曹参欣喜不已回答道:“”是的沛公,哦不准确的是武关守将主动献关投降的樊哙兵不血刃,拿下了武关。

“呃?”意外的惊喜让刘沛公一时间还有些接受不了,许久才道:“这么说,武关已经落入我们手中?”

夏侯婴笑道:“何止武关恭喜沛公啊!拿下了武关,也就是进入了关中,如今咸阳防守空虚,破城指日可待。怀王有言在先,先入关中进咸阳者王之您现在已经是半个关中王了。”

哪食其捋着胡子笑道:“据樊将军奏报,武关的秦国守军正是惧怕项羽的残暴,感念沛公您的仁义才会主动投降的。这正代表了秦国民心之所向,有道是得民心者的天下,沛公称王关中指日可待!”

刘邦挤出一丝苦笑,他让樊哙进攻武关时,其实还是存了几分试探的意思。一来是看秦国内部的反应和边关防守的激烈程度,二来是看项羽和其他诸侯的反应。同时也正好随了将士们的心愿,提前做个准备。

可以说,现在进入关中还在他的意料之外至少的思想上,刘邦尚未做好准备。没想到樊哙只用了不到半日时间,兵不血刃便拿下了武关,这个事实太过意外。

形势已然如此,也顾不了那么多,这进入关中已经势在必行。既然天意如此民心所向,那就遵照天命行事吧!沛公刘邦当即下令,三军直接入武关,长驱直入向秦国都城咸阳进发。

咸阳城里刚刚登基四十天的秦王子婴正坐在大殿上,听到属下禀报:“楚将项羽在新安将我大秦二十万士卒尽数坑杀!”

“什么?”子婴愕然从御座上长身而已满脸写满惊愕与惊恐。尽管章邯已经投降,那二十万影响秦国存亡的大军早已不存在。二十万士卒虽然投降了,但终究是秦国的子民,此时骤然被杀,如何让人不震惊恐惧?

子婴本就是是个仁慈爱心之人,本性便不忍杀戮,对于项羽的这种暴行更是无法接受。一时间,心中翻起无限惊涛骇浪。

更严峻的事实也随之而来,那就是诸侯联军已经逼近了函谷关,马上就要进攻秦国本土了。王离死了,章邯降了,秦国还有五十万大军远在岭南的百越,远水不解近渴。

昔日第一诸侯已经没剩下多点军队,已经没有足够自保的力量,函谷关虽然地势险要,但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也坚持不了几日,秦国灭亡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

一想到这,子婴不由得黯然伤神,身为始皇帝的长孙,刚刚肃橡赵高等一众叛党。刚刚使得乌烟瘴气的秦国恢复一线生机,正想要有一番作为的时候,上天却没给他这个机会。

哪怕他只是想要保全秦国昔日的故土也是不能了,赢氏数百年基业终于保不住了。尽管这一切都不是他造成的,但他却事实上即将成为末代君王,子婴心中有种深深的愧疚,深感愧对祖宗,尤其是祖父和父亲。

该怎么办呢?子婴心中无限彷徨,为难不已。

恰在此时,又有人来报:“大王,武关急报!”

子婴蓦地想起,前些日子楚将刘邦曾率军到达武关,后来不知何故又退兵了。刚刚放松几日,现在又发生何事?

来人禀报道:“楚将刘邦去而复返,再临武关城下,日前遣部将樊哙叩关。谁知谁知我国武关守将不战而降,开关主动投降的刘邦……………”

“什么?”子婴大惊失色,几乎要从座位上跳起来。

刚刚还在担心函谷关,却不想武关先一步出事了。武关失守,以为和秦国东方门户已经打开,楚军已经进入关中腹地,一马平川的泾渭平原上,无险可守,无兵可调,一切都已经完了子婴无力地坐到地上,他已经无力去谴责守关的边防将士,这须怪不得他们。许久才道:“调集所有兵力,于蓝田阻击楚军!”

“诺!”

子婴冷笑一声,阻击可能是形式大于内容,结果依然可以预见。他起身走出大殿,巍峨的咸阳宫依旧气势磅礴,却再也不能像往日一般傲视天下!

偌大的咸阳城依旧广厦万间,却笼罩在一片昏暗与愁云之中。

此时日薄西山,正是垂幕时,子婴抬头看向远处。东方已经笼罩子啊黑暗之中……

今日的秦国何其相似,大势已去,和这即将没入山后的夕阳有何区别?一时间,心中万念俱灰!!。

第一七九章真假玉玺

正如子婴预料的那样,蓝、田的阻击刘邦的两场战斗都已失败告终。秦国国都只剩下少许的军队,章邯、王离等大将不在了,秦国基本有了可以领军作战的将军,何谈抵御敌人?

章邯二十万大军投降,继而被项羽尽数坑杀,直接击碎的秦队的士气。哪里能够抵挡刘邦一路高歌猛进,士气如虹的刘邦大军?所以失败是意料之中的事。

刘邦的大军已经向着咸、阳而来,该如何应对呢?死守都城,与城皆亡,以死殉国?还是离开咸阳,隐匿民间,终老一生或是再图东山再起?或者是主动向刘邦投降?

子婴心乱如麻,死守的结果只能是个死,自己死了不要紧,还要连累秦国的子民。战争是无情的,一旦战火纷飞,死伤是不可避免的,真的要让祖辈们付出心血的都城毁于一旦?真的要让饱经风霜的子民受苦受难吗?

躲藏民间?势必要过上东躲西藏的日子,一辈子暗无天日,这并不是他想要的。图谋东山再起,复国?子婴不由的摇摇头,曾经强大的国家已经破败不堪,自己和秦国都已经一无所有,拿什么复国?不是痴人说梦吗?

那么投降刘邦?子婴心中泛起与武关守将相似的想法。其父亲扶苏本就以仁爱著称,所以吸收了儒家部分仁义思想的墨者邓陵派才会与子亲近,全力辅佐。

子婴从小受到父亲影响,加上邓陵墨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仁爱之念比父亲扶苏过犹而不及。所以这个时候,他首先想到的便是秦国子民,这成为他权衡利弊的重点。

项羽杀降卒,足可见此人冷血残暴,他绝对不肯将秦国子民交给他。反倒是这个刘邦,素来有仁义之名,交给要强得多。

其实最合适不过的并非刘邦,而是尹旭,子婴并不认识他,对他的好感却异常强烈。唯一一个敢于得罪项羽,长跪不起帮秦国降卒求情,他相信这个人也有一个仁慈之心,如果由他来统治自然最好不过。他相信秦国的百姓和自己一样,对会对他感恩戴德。

可惜他现在不过是楚国一个侯爵,受到项羽压制的一个将军,也许将来会有可能,但是现在并没有机会了。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刘邦了。

坐在大殿的御座上,拿起案上的虎符,握在手中心情十分复杂。想当年,自己的祖父就是用他调动秦国的百万大军,冲出函谷关,一扫东方六国。而此刻握在自己手中,却没有分毫希望!

旋即有抓起那方宝玉,抚摸在手中,几乎要掉下眼泪来。想当年楚国人卞和在山中发现一块玉石,先给几番献给楚王却不被相信,还因此受到刑罚。直到后来,新的楚王继位才接受了卞和献宝,打磨之后发现了一块美玉,便是鼎鼎有名的和氏璧。

后来赵王辗转得到和氏璧,秦王垂涎三尺,称愿以十五座城池换取。赵国派蔺相如带和氏璧出使秦国,不想秦王根本无意交换还试图讹诈。蔺相如以自己的勇气和智慧保全了和氏璧,才有了完璧归赵的典故。

后来秦国打败赵国,和氏璧最终落入秦国。是外公李斯在上面刻上了天命所受,既寿永昌八个大字,作为秦国的国玺。祖父始皇帝曾有言,要将此物作为秦朝的传国玉玺,传至千世万世。

然而此刻,传到自己手上便终结了,再想要传下去已经没有机会了。子婴眼神迷离,长叹一声,终于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这一日,刚刚做了四十六日秦王的子婴穿起白色的衣服,捧上秦国的传国玉玺和虎符,出城面见刘邦。

兵不血刃拿下武关,轻而易举打败秦军,过蓝、田直逼咸常文学'。已经先一步身在关中,秦国国都已经在望,只要攻陷,便达成了怀王约定的内容。关中王的宝座已经金光闪闪,向自己招手,诱惑不已。秦宫之中有无数财富与美女,让人望眼欲馋。

一切的一切只有最后一道屏障,那边是咸、阳的城墙,只要攻克越国,一切便是囊中之物。刘邦预想的很久,自己会以何种方式进入秦国国都?在那里秦国人会不会拼死一战?负隅顽抗?自己又要付出怎么的待久才能破城进入呢?

刘邦做出了许多中猜测,终究都没有猜对。他没想到秦王子婴竟然白衣而出,献上玉玺、虎符向自己头像了!

刘邦可谓有些受宠若惊,自己运气竟然好到这个程度。一路西进向自己头像的城池不在少数,也正是因此才兼并收编了许多部队,才聚集到今日的兵员实力。

但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到了秦国的土地上,竟也有这样巧合的机会?先是武关守将莫名其妙地投降了,一路进入关中大地,本以为在咸、阳城下会有一场恶战,没想到竟然再次兵不血刃,秦王子婴来投降了……

子婴跪在地上,托起手中的金盘,美玉雕琢的玉玺晶莹剔透。青铜虎符古朴雅致,和穿过盱眙一切闪烁着权力的光芒。对,没错,那曾代表了天下至高无上的权力!

此时此刻,这两样东西即将交到自己手中,天下的权力就要到自己手中了……难道自己真是天命所归?天意让自己成为关中王?刘邦激动不已,已经完全忘却了项羽的那一丝顾虑。

子婴托着玉玺和虎符,朗声道:“秦氏子婴上不能应天命,下不能垂怜黎民,不敢在高王位。今日沛公仁义之师到来,顺应天命,子婴特携我王玺印兵符归降沛公。”

“子婴公子请起!”刘邦立即上前搀扶,一瞬间嘴上的称呼已经变了。子婴是扶苏之中,称呼一声“公子”合情合理,他已经主动卿相,等若秦王已经不复存在。刘邦这么称呼,等若是接受了子婴的投降。

这一刻,标志着存在数百年,战国七雄中最为强大的国家。灭六国一统天下不过十余载的秦王朝正式覆亡。秦始皇美好希冀的千世万世并未实现,不过三代而亡!当真是世事难料,沧桑可叹!

也是在这一刻,刘邦心中已经把自己当成是天下之贵的关中王。

子婴并未立即起身,说道:“沛公,子婴将关中百姓托付于您了,还望您怜惜厚爱!”

刘邦点头之后,子婴这才起身,被曹参带了下去。

见他们走远,樊哙立即凑了上来,说道:“沛公,子婴是秦王,现任敌酋,若是将其斩杀,可是大功一件!”

郦食其立即抢上道:“不可,子婴已经主动来投降,若是其斩杀,其行径与项羽新安杀降有何不同?沛公仁义,此等不义之举断不可行!”

萧何也道:“樊将军此言差矣,武关之所以不战而想,子婴主动献上玉玺兵符投降?除了无力抵抗之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惧怕项羽的残暴,感念沛公的仁义。如今沛公在关中百姓心中,是仁义慈爱的象征,若是这时候杀了子婴,秦国百姓便会心中仇恨,行为抗拒,关中民心尽失,之前苦心经营的一切将会付之东流。沛公又如何坐稳关中王的宝座?”

张良不在,萧何说话的分量还是很足的,樊哙老脸一红,很是不好意思。

刘邦兴奋之余,嘴角挂着笑意,说道:“子婴不可杀,先看管起来,厚待就好!”

刘沛公的一句话留下了子婴的性命,却让他再次过去了软禁的岁月。

周勃思索许久,说道:“沛公初进关中,想要稳定形势,单凭之前的威望和名声是不够的。想要让秦国人全心全意归附,最好是和秦国本土势力有个联合!”

夏侯婴若有所思,问道:“如何联合?”

事关自己的王位,刘邦也表示出了关切的询问。

周勃说道:“可以考虑启用些关中人才为官,辅佐沛公!”说着迟疑一下,欲言又止地看着众人,终于鼓起勇气,说道:“比如,可以考虑启用子婴为相!”

“子婴为相?别忘了他是秦始皇嫡孙,之前的秦王!”樊哙大感惊愕,一句反问大声喊了出来。这一声恰到好处,“子婴为相”恰好传到了有些人耳中,比如曹无伤!

周勃解释道:“说的不错,正因为子婴是始皇嫡孙,之前的秦王,在秦国子民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如果启用他为相国,足矣显示沛公的胸怀与自信,秦国人看在眼中记在心里,对沛公的感恩与归附之心将会与日俱增,对沛公治理关中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郦食其捋着胡子,说道:“这怕是有些不大妥当吧,秦国百姓心怀故国者甚多。若是任用子婴为相国,秦国百姓是归附子婴的多,还是归附沛公的多?为相国必然有相关的权利联系,若是被有心人利用,相互勾结,怕是反而不理由沛公的统治。所以周勃的将军的提议怕是有些不大妥当!”

萧何也觉有些突兀,认为这个提议现在进行并不妥当,若是以后或许可能。

刘邦思索再说,也表示了否决意见,吩咐道:“现在要做几件事是接管咸、阳的防务,将关中控制在我军手中。”

周勃道:“沛公放心,此时我与樊哙会办妥的。”

夏侯婴道:“沛公,子婴投降了,但听闻他还有两个儿子,秦国也有宗室尚在。若是有些人利用,将其暗中带走,来着打着他们的旗号复国反叛怕是不妙啊。此时必须有所提防,所以末将建议将秦国宗室全部暗中软禁。”

新王朝建立后,旧王朝的余孽往往打着故国皇室遗孤之类的旗号,反叛复国,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刘邦自然清楚其危害,明白夏侯婴所言非虚。

立即吩咐道:“夏侯婴说的不错,此事就交给你全权负责,重要任务严加软禁,其他宗室子弟暗中看管,不要给他们溜走的机会。但是必须把握好度,不能落下口实,让人抓住把柄。如今刚刚进入关中,一切只是个开始,可谓如履薄冰,一着不慎,可能前功尽弃!”

夏侯婴答应道:“沛公尽可放心,保准万无一失!”

刘邦仍是久久的心潮澎拜,兴奋道:“走吧!进入咸阳,去看看秦始皇奢华的阿房宫!”

秦宫的奢华与财富早已天下闻名,众将一听,不由的一阵激动,纷纷叫好。萧何嘴巴动了动,想要说什么来着,但是见到众人表情,轻轻摇摇头,低声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