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刀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血刀客- 第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第九章 关中霸业(上)一更

次日天还未亮,血刀堡的一万士兵已在操场上集合完毕。这么早出发是因为现在街上无人,行军不会造成百姓们的恐慌。朱雨时,赵横山,李晓,东郭问刀,崔兴也都随军出征。军队出了西门,直奔咸阳而去。

咸阳太守邓隐林原也是长安的官家子弟,与崔兴从小相识,又同年金榜题名,关系一直不错。咸阳距长安不远,城高池深,人口数十万,乃关中第三大城,自然便成了洛天初的首选目标。四十里的路程,不到中午便抵达咸阳城下。邓隐林已得知了长安被袭的消息,咸阳城上的四千士兵严阵以待。正中站着一位白脸将军,长得文质彬彬,气质与崔兴相似,便是邓隐林了。洛天初令军队列阵排开,由崔兴策马上前,道:“邓兄,还记得小弟么?”邓隐林看了他一眼,道:“这不是崔大人么?来我咸阳有何贵干啊?”崔兴道:“在下现为血刀堡效力,奉堡主之命前来和邓兄谈判。”邓隐林冷笑道:“书香门第,三代金榜的崔家竟出了个投身山贼的后人,真替你崔家感到汗颜。”崔兴没有生气,侃侃道:“邓兄错了,金国是豺狼虎豹之国,杀害了我们多少同胞,若我们再为金国卖命且不是助纣为虐?那样才是辱及祖先。血刀堡高举义旗,向金国开战,欲救万民于水火,其志向和勇气令崔某钦佩,这才誓死追随!适才邓兄说人家都是山贼,试问哪家山贼能在一夜间连破长安,潼关两座坚城?又有哪家山贼进城能秋毫无犯,免除全城一年税赋。英雄莫问出处,白身起家的将相王侯数不胜数,只要能成就大业,那就是王。”

邓隐林道:“你想让我怎样?开城投降么?”崔兴道:“不是!投降是屈辱的,弃暗投明的却是高尚的,以前你我不得已委身金国,如今机会来了,金国大军在东西两线频频失利,损兵折将无数,正是我们反戈一击的大好时机,邓兄饱读诗书,见识卓越,怎会看不到金国日落西山,大势已去,关中已是血刀堡的囊中之物,洛堡主不愿惊吓城中百姓,更不愿伤及同胞,这才让在下前来相劝。说起打仗的话邓兄自比完颜兀术,完颜娄室,韩常如何?此三人皆是堡主的手下败将,只要堡主下令攻城,咸阳怎能守得住?邓兄就算战死也是背负着一个汉奸的骂名,城中军民也要殃及鱼池,还望邓兄三思。”

邓隐林想了片刻,道:“你说的有几分道理,但事关重大,我现在无法答复。给我一天考虑如何?”崔兴道:“当然,我们这就退兵二十里,静候邓兄佳音。”说罢便转身回队,洛天初在马上道:“崔兄有几成把握说服他?”崔兴笑道:“大事成矣,堡主退兵便是。”洛天初喜道:“好!退兵二十里扎寨!”

扎下营寨后,洛天初在大帐内询问崔兴道:“崔兄怎知邓隐林必降?”崔兴笑道:“我和他相识多年,彼此再熟悉不过,我一开始就知道他会降,他也知道我是做说客的,所以便演了出戏罢了。”洛天初不懂道:“什么叫演了出戏?”崔兴道:“他是个聪明人,家中富裕,有妻有妾,有儿有女,打死他也不会与咸阳共存亡,但他又极好面子,若轻易的开城投降脸上难免挂不住,所以我便说了那番言辞,并不是对他说的,而是对城上的士兵和百姓们说的,让他们知道太守投降并不是因为惧怕,而是为了全城军民的安危,更要让他们知道投降并不耻辱,在道德上给予安慰。邓隐林说要用这一天来宣传我的说辞,再投降便顺应天时了。”洛天初大笑道:“原来如此,还是你们文官了解文官,那种哑谜我可猜不透,只听他开场的奚落之言还当要大战一场呢。”崔兴笑道:“明日必有好消息传来,恭喜堡主不战而得咸阳!”

崔兴所料不错,第二天中午便有咸阳信使来到军中,呈上了邓隐林的降书。信中大体写着“闻公之言,彻夜思虑,终大醒大悟,醍醐灌顶。罪臣愿大开城门,迎接堡主入城,牵马坠蹬,誓死效忠。”洛天初看罢大喜道:“好!既然邓太守相邀,那我们就去咸阳城中走一走吧。”朱雨时道:“要带多少兵马进城?”洛天初笑道:“就带十名亲随,全都要精干之士,配以高头大马,不能让新降官员们小瞧我们。”朱雨时点头应是,下去准备了。东郭问刀泄气道:“本指望能打一仗,没想到竟投降了,真没意思。”赵横山也道:“可不是么,要是以后都这样不战而降,那咱们还来干什么。”洛天初沉下脸道:“这种话你们想想也就算了,进城后要胡说八道,每人赏二百军棍。”现在的洛天初已有了统帅的威严和气度,赵横山和东郭问刀只能甘心听命。

中午时,洛天初一行人率领十名骑兵来到咸阳城下,城门已然打开,邓隐林手捧咸阳印绶,在洛天初马前恭敬呈上道:“罪臣邓隐林,奉上咸阳印绶,请堡主笑纳。”洛天初下马将他扶起,笑道:“邓太守的一念之仁免去了刀光剑影,血流成河,乃咸阳之福。印绶还请邓太守继续保留。”邓隐林躬身称谢,闪身让到路旁,请洛天初进城。咸阳百姓都聚在道旁向洛天初行注目礼,当看到传说中的血刀堡主竟是位英俊少年,都发出惊叹了之声。

在城中转了一圈后,邓隐林邀请洛天初赴宴,来到了咸阳最高档的“秦风楼”,作陪的都是城中的官员富贾。席间尽是珍奇野味,陈酿美酒,对洛天初很是巴结,尽说些歌功颂德的话。洛天初不太喜欢逢场作戏,觉得太过虚假,但也只能保持微笑,跟每个人客套了一番,好在有崔兴左右逢源,席间的气氛相当融洽。血刀堡其他人另坐一桌,甩开腮帮子将桌上的饭菜扫荡干净,只是洛天初有令在先,谁都不许饮酒。

宴席结束后,洛天初对邓隐林道:“多谢邓太守的款待,军务在身,不便久留,我们改日再叙吧。”邓隐林道:“我知堡主事忙,但也不差住这一晚上了吧。下官在楚月楼安排了歌舞,还望堡主赏光。”洛天初道:“下次吧,我真的不能久留。”邓隐林见他去意已决,对旁边的一个富商使了个眼色,那富商忙笑呵呵上前,取出一叠银票,道:“堡主征战辛劳,这是大家凑的一万两银票,以供堡主消遣,还望笑纳。”洛天初本想拒绝,却见崔兴连使颜色,便接过银票,见每张都是一千两的,共有十张,笑道:“一万两银票做消遣,这可真不少。”姓张的富商笑道:“这只是小小的见面礼,以后孝敬堡主的地方还多着呢。”洛天初也笑道:“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说罢将银票揣了起来。邓隐林等一干人大喜道:“多谢堡主赏光。”

。。。

第九章 关中霸业(下)两更

在回营的路上,洛天初问崔兴道:“崔太守为何让我收下这一万两银票?”崔兴笑道:“这是官场的规矩,堡主慢慢就习惯了。”洛天初奇道:“我已答应过他们官位不变,他们无求于我,何必要送我钱财?”崔兴笑道:“他们是买个安心。”洛天初失笑道:“安心?他们有什么不放心的?我又不是那种言而无信的人。”崔兴道:“堡主怎么想他们可不知道,他们只认破财消灾,这一万两只是小头,用来试探堡主的,若堡主接了,他们以后便可放心大胆的继续送银票了。”洛天初惊道:“那我就更不该接了,这种事开头那还了得。”崔兴道:“水清则无鱼,堡主若想让手下安心办事,就必须遵守官场的规矩,若堡主不接,他们便会惶恐不安,疑神疑鬼,以为堡主对他们不满。”洛天初摇头叹道:“这是什么狗屁规矩。”崔兴道:“官场上这些根深蒂固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如果堡主硬要去改,只会适得其反。”洛天初想起了吴阶评价岳飞的那席话,岳飞想必也是不喜欢官场这一套,所以他战功赫赫,却被同僚排挤。洛天初心想要在关中长期扎根,就必须得到那些官员富商的支持。当下叹了口气,道:“我明白了,以后官场的事,还请崔太守多多指教。”

有了咸阳做先例,血刀堡大军几乎兵不血刃的拿下了关中大部分的城关。只有少数的几个县镇不听劝说,执意不降,洛天初发兵攻城,只用了半天便攻下了城郭。两个月后,只剩宝鸡一城还在僵持不下。宝鸡地处陈仓道,与大宋相邻,乃金国的军事重镇,常驻八千金兵,守将本是完颜娄室,病故后便由其弟完颜智极接任。完颜智极得知洛天初一路横扫关中,急忙向金国求援,可他哪知完颜兀术所率领的金国精锐再一次被岳飞打败,金国兵力空虚,实在调不出兵来援救关中,而且援助关中必须经过潼关,陆飞在那里驻守,金兵又且能飞渡。

洛天初在宝鸡城下连续挑战三天,金兵不敢出击,洛天初只有一万兵力,强行攻城将伤亡惨重,他便采用疲兵之计,每到夜里让鼓手在宝鸡城下擂鼓,搞的满城军队一惊一乍,夜不能寐。洛天初又从附近镇上找来几十名善伐刀笔的先生,一遍遍的抄录着崔兴拟定的“招降信”,再由箭手从四面八方射入城中。信的大致内容是完颜智极不顾军民的安危,负隅顽抗,愚蠢至极。无论谁能擒住完颜智极并打开城门,赏金五百两,加封宝鸡太守。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僵持到第七天晚上,忽听城楼上有人喊话,原来两名副将生擒了完颜智极,并掌控了城中军队,大开城门请洛天初入城。洛天初大喜,为了以防万一,他先率了五百骑兵进城,见情况属实,再传令大军跟进。洛天初说话算数,当场任命那两名副将一人为太守,另一人到其他城去做太守。洛天初在城楼上审问完颜智极,完颜智极虽被五花大绑,但神色倨傲,只求速死。他的谋略武功虽远不及兄长完颜娄室,却一样颇具胆色,洛天初敬他是条好汉,但仍把他给斩首了。

洛天初取得关中之事很快便被金宋国两国得知,金国连遭重创,无力反击,只能加强关外防御,休养生息。宋廷却是亦喜亦忧,喜的是血刀堡成为了大宋在西方的屏障,忧的是怕血刀堡成为第二个洞庭,来和大宋作对。吴阶亲上了一道担保书,担保洛天初绝不会倒戈。宋高宗回信吴阶,让他全权处理川陕事宜,时刻注意血刀堡的动向,提高警惕。

洛天初率军回到长安,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将大部分的关中士兵调往长安,每城留五百士兵维持治安。并召见关中所有太守,将士,挑选有能力,有担当者加以培养,派遣到边关驻防,却将他们的家人留在长安,以作牵制。在公孙明月的建议下,备了两份厚礼送往吐蕃和西夏,拉近邻国的关系。公孙明月还遵从洛天初的提议,关中免税一年,只向大户征收钱财。那些大户以金大官人为首,只能忍痛割肉,捐出钱来。

期间洛天初收到了几封书信,一封是来自吴阶的,赞他有勇有谋,仅数月便收复了关中,有古良将之风,望他再接再厉。第二封来自楚来客,他是以吐蕃国师的身份来的信,望两家和平相处,加强生意合作。并附送了礼物。第三封来自湖湘杨太,大赞血刀堡的丰功伟绩的同时还透露出一起打天下的意愿。最后一封信却是来自刚刚收复襄阳六郡的岳飞,他虽是名闻天下的大将,但信中语气甚是客气谦和,多以寒暄问候为主,期望以后见面畅谈。公孙明月替洛天初全都回了信。

往后一年中,血刀堡励精图治,发展壮大,全军扩充到了八万人。期间发生了几件大事,首先是朱雨时和何月莲,姜奴儿喜结连理,何月莲为正房,姜奴儿为侧室,小三口幸福美满,自不必说。尤静瑶诞下一名男婴,取名宝儿,因她不喜热闹,心情低落,便带着孩子离开长安,隐居去了,临走前尤静瑶将洛天初和令雪儿叫到身前,许诺了他们的婚事,只要令雪儿服丧一过,便可成婚。令雪儿哭着不让她走,尤静瑶却笑说你已经长大了,不能跟娘一辈子,以后便让洛天初好好照顾你吧。令雪儿含泪答应。同样前去隐居的还有贾阴阳夫妇,二人住在城中住不惯,这才飘然隐去。杜杀到了乔家解释了原委,亲自向乔老赔罪,事情圆满解决,蔡怜花抱得了美人归。数月后一同赶回了潼关,助陆飞守城。陆飞在潼关恪尽职守,将潼关打造的铜墙铁壁,一年内识破了三次金兵小规模的偷袭,让金兵铩羽而归。

这一日晴空万里,阳光明媚。洛天初陪令雪儿吃罢午饭,打算去城外骑马。正碰上一名士兵禀告说洞庭帮来了访客,请洛天初回去议事。洛天初心想莫非是杨太来了,便别了令雪儿,独自回到府衙。府衙二堂内公孙明月正在招待一名中年文士。

那文士四十岁年纪,斯文中带着英气,跟公孙明月倒有几分神似。见到洛天初前来,二人同时起身,文士躬身施礼道:“在下洞庭帮夏诚,见过洛堡主。”洛天初赶紧还礼道:“夏先生是贵客,请勿多礼,快请坐。”宾主坐下后,夏诚道:“敝帮主钟子仪,军师杨太闻得贵堡入主关中,本想亲自登门贺喜,怎奈帮中事务繁重,抽不开身,就派在下前来代表了。”洛天初笑道:“有劳先生亲跑一趟,实在过意不去。”夏诚道:“以前令堡主和杨军师是结义兄弟,他得知贵堡入关中后十分高兴,特意备下薄礼,望堡主笑纳。”公孙明月笑道:“礼单属下爱已经看过,若那也算薄礼的话,我们真不知该如何还礼了。”洛天初接过礼单看罢,深吸一口气道:“如此厚礼实不敢收呀。”

夏诚笑道:“洛堡主已是关中之王,我主怎敢怠慢,区区薄礼不成敬意。”公孙明月听到‘关中之王’时神情稍一动,料他必有下文。夏诚果然接着道:“如今起义军多如牛毛,可大都不成气候,唯贵堡和敝军执天下之牛耳,割据称雄。何况我们两家关系亲密,何不联手共讨天下?”洛天初道:“夏先生所言极是,但贵军在湖湘,我军在陕西,相距太远,又如何联手。”夏诚笑道:“你我两军之间者,南宋而已,只要没了南宋,你我两军不就合兵一处了么?那时再一起讨伐金国,共分天下,且不美事。”公孙明月道:“先生的之意莫非是先攻宋?再伐金?”夏诚颔首道:“我军立足洞庭,被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