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刀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血刀客- 第2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五天后捷报传来,牛皋攻克郑州,接下来的几天按照计划行事,遣使招降,许以重利,传播流言,果然不出岳飞所料,金兀术在第十三天就毅然率兵返回汴梁,他料到岳飞一定会趁虚而入,没留一兵一卒在颍昌,空城拱手相让。

颍昌城郭坚固,有居民二十万人,当岳飞率军进城时,颍昌百姓们食箪浆壶,跪于道旁,争先相迎,还有的五体投地,焚香膜拜,孩童们嬉戏玩笑,无一人惊慌害怕,可见岳家军的仁义之名是多么深入人心,百姓们见到岳家军就好像见到亲人们一样亲切,喜极而泣,鼓掌喝赞,自发组织鼓乐手来欢迎进城,都以为从此就可以再做回宋人,脱离金国统治下的水深火热。

岳飞见百姓们向他下跪,心中不忍,但街上尽是跪拜百姓,难以搀扶,只好在马上拱手行礼,并严令军队不许取百姓一粮一钱。此时洛天初的伤势大有好转,已能独自骑马,他和朱雨时都觉心中欣慰,看到百姓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为此付出任何代价都是值得的。进城后有一大堆事情需要安排,城中的布防,齐国官员的任免等,岳飞交给董先,王贵,徐庆三人处理,他则和洛天初等人研究下一步的进军方案。

有消息称金兀术回到汴梁后发现中计,恼羞成怒下得了一场重病,誓要报仇雪恨,重夺颍昌。岳飞和洛天初一致认为强攻汴梁的希望十分渺茫,引金兀术出城交战才是上上之策,如此一来就要去下战书,措辞一定要恰到好处,既不能让兀术发现是计,又要激发出他的报仇之心,去下书的人选也一定要智勇双全,辩才无碍,若是岳家军或血刀堡的熟面孔,只怕金兀术会恼怒的当场杀掉,无名之辈也不行,兀术会感觉受到了轻视,不予理睬,一时想不出合适的人选。

这一日岳飞等人用过晚饭后,正在议事厅内讨论作战方案,岳雷前来禀告说朝廷有信使驾到,岳飞忙率众人在厅门前迎接。火把闪动下一名中年文士带着两名随从风尘仆仆而来,中年文士让随从在外等候,独自上前与岳飞见礼。那人四十岁左右,头戴逍遥巾,身穿文士袍,身材消瘦,面皮白净,眼神含蕴,带着谦恭的微笑,腮下留有一缕黑须,风流儒雅。岳飞遥相施礼,笑道:“原来是益虚兄,有失远迎,失敬失敬。”中年文士也亲切施礼道:“鹏举兄又见清减了。”岳飞笑道:“临安一别,益虚兄的经世之道一直让在下记忆犹新,今日正好再听高论,请!”

那人名叫李若虚,又名益虚,现任司农卿,掌管着大宋的粮食。他从小胸怀大志,立誓报国,入仕来勤政清流,积极主张收复疆土,迎二圣回朝,是朝中少有的好官。赵构倒也并非彻底的昏庸无能,起码在任“管粮官”这种掌管国家命脉的官职时没有选择马屁精,而是启用了精明强干,忠心耿耿的李若虚。绍兴五年,时任承奉郎的李若虚在前往襄阳任职的途中偶遇岳飞,两人一见如故,在夜雨中的野店内秉烛夜话,长谈通宵,两人一文一武,互述志向,言语投机,论朝政积弊,谈复兴大计,评古今圣贤,忧天下苍生,颇有相见恨晚之感,直到天明才依依不舍而别,从此二人再无见面,渐渐失去了联系,没想到会在今夜重逢,岳飞怎能不喜。

来到厅堂后,李若虚道:“李某身怀官家圣旨,理应先宣读圣旨,再叙旧谊。”岳飞欣然道:“这个当然,岳飞接旨。”说罢带全军将士跪下听旨,洛天初和陆飞互视了一眼,带着血刀堡群雄站在墙边,却不下跪。李若虚诧异的看了他们一眼,倒也没有责备,从袖中取出圣旨,当众展开。圣旨的两轴是以黑牛角制成,在历代圣旨的材质中只能算作第四品,最上品是玉,二品是黑犀牛角,三品是贴金,由此可知当今的南宋真的不算富裕,连圣旨的档次也降低了不少,两轴间是用上等蚕丝织成的绫锦,上印有七彩之色。七色圣旨只颁发给朝廷栋梁一级的人物,以此来表示对岳飞的尊重,只听李若虚朗朗念道:“奉天承运,皇帝敕曰:朕惟治世以文,戡乱以武,而军帅戎将乃朝廷之砥柱,国家之干城也。乃能忠武兼全,出力报效讵可泯其绩而不嘉之以宠命乎。尔武胜,定****节度使岳飞,精忠报国,武功卓著,阻金兵侵扰,复疆土城池,兹特授尔为开府仪同三司,领太子少保。卿之敕命于毕,威震天下。望速班师鄂州,与金休战,息兵止戈,銮殿面君,另加丕绩,钦哉。敕命,绍兴六年八月二十日。”

岳飞众将俯地山呼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李若虚将圣旨交于岳飞手里,道:“恭喜了,岳少保,这里还有一枚撤军金牌,一并接了吧。”说着将圣旨和金牌都交于岳飞手中。岳飞面无表情的起身,不温不火道:“先生使命已毕,岳某不敢相留,送客!”李若虚变色道:“少保这是何意?”岳飞沉声道:“军中只有将帅!没有少保!”李若虚吁了口气,道:“不知若虚哪里冒犯虎威。”岳飞淡淡道:“我军出征以来接连大捷,正要与金军主力决一死战,将士们万众一心,誓要复我大宋百年基业,先生却在这时送来这样一道撤军圣旨,且不让人齿冷,让岳某如何向将士们交代!如何向满城百姓交代!”说罢将圣旨和金牌同时摔了出去,重重的砸在墙上,圣旨破裂,金牌则断为两截。在场众人无不变色,面面相觑,谁都没想到岳飞竟会如此失态,仅这一举动就是“大逆不道”的杀头之罪,可见岳飞心中的愤怒和失望是多么强烈。

第二章 背水一战(中)

过了好一会儿,李若虚才长叹了一口气,道:“若虚只是个送信小吏,且能左右官家的御笔金言,就算我不来也自有别人前来,鹏举你真是冤枉我了。”说罢拭袖擦泪,转身就走。岳飞幡然醒悟,赶忙上前拉住他,一躬到底赔罪道:“益虚兄勿怪,岳某一时气恼,言语冒犯,死罪死罪,刚才的浑话实非岳某本意。”此时换做小肚鸡肠之辈已经拂袖而去,可李若虚心胸豁达开明,乃真正的坦荡君子,双手扶起岳飞,道:“岳大帅快请起,若虚承受不起。”岳飞道:“益虚兄可是原谅我了?”李若虚道:“我从未怪过你,何谈原谅二字。”岳飞大喜道:“先生胸襟广阔,岳某这就放心了。”李若虚道:“圣旨中的实质内容就是催促岳兄撤兵,还用了‘忠武’和‘精忠’二词,意在提醒岳兄‘忠’在当前,抗命便是不忠,可见官家决心已下,不知岳兄有何打算。”

岳飞无奈的摇了摇头,道:“我不知道。对了,官家批阅过我的奏疏了吗?”李若虚点头道:“没看过奏疏又何来这道圣旨,可见官家不同意岳兄的主张。”这时洛天初走过来道:“是官家不同意,还是秦桧不同意?”李若虚打量了他一番,问道:“这位是?”岳飞解释道:“他就地血刀堡主罗一少女,若非血刀堡的鼎力相助,岳某北伐也不会如此顺利。”李若虚惊讶道:“你就是洛天初?”洛天初道:“正是在下。”李若虚欣然赞道:“果然英雄出少年,只要我大宋还有洛堡主这般的有志少年,金国就绝不敢小觑南方。百姓讨论最多的便是你们两位统帅,有人说如果你们二位联手,一定纵横天下,没想到竟然言中,只是官家一向不喜义军,难怪岳帅没有上报。”洛天初道:“先生还没回答我刚才的问题呢。”李若虚叹道:“秦桧和官家现在难分彼此,只要秦桧不同意的事,官家也不会同意,反之亦然。下面的官吏只要想揣摩圣意,了解秦桧的心思就足够了,这么说堡主明白了吧。”

洛天初道:“当今的大宋姓秦了,岳帅还保它何意?”李若虚惊道:“堡主慎言。”洛天初继续道:“凤非梧桐不栖,岳帅乃人中龙凤,只手便可覆雨翻云,改变天下格局,百姓爱戴你更甚于大宋,何必还要保一个昏庸无能,任奸臣戏于鼓掌的昏君?只要岳帅点头,无论攻南伐北,血刀堡凭君调遣,断粮有什么打紧,我关中粮仓上百座,足够供应,再说拿下城池后还怕缺少补给么?”

厅堂内鸦雀无声,谁都不敢评论这杀十次头还嫌少的言论,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岳飞身上,看他有何话说。其实李若虚又何尝不恨赵构的软弱无能,但他是个典型的儒生,只知忠君爱国,以君子之道为官,期望有一天官家能幡然醒悟,狠下决心收复祖业,从未想过要改换天地,另立朝廷,这番造反言论根本就不在他考虑问题的范畴内,可奇怪的是听后心中竟有一股难以解释的激动,洛天初的豪情所感染,如果岳飞真的造反,他也不确定会帮那边。

半响过去,岳飞长出了口气,忽然脱掉了衣服,露出了没有一丝赘肉的精赤上身,后背上赫然刺着“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洛天初哑然无语,他当然明白岳飞此举的深意,除了沉默和叹息外还能做什么呢。岳飞穿好衣服,语重心长道:“那四个字是家母在岳某参军前为我刺的,也是岳某一生恪守的信仰,岳某曾在家母坟前立誓要忠君报国,不负皇恩,无论官家有多昏庸,朝廷有多腐败,我自尽职尽责,若能实现复国大志再好不过,就算不行也不能辱没门风和祖宗,受万世唾骂,还请洛堡主理解。”洛天初苦笑道:“岳帅乃人臣典范,在下只有真心敬佩。”李若虚感慨道:“精忠岳飞,名不虚传,只是眼下的局面怎么办?”岳飞道:“除了撤军外,我还有别的选择么。。。”

李若虚眼珠一转,道:“有!我回临安禀告说你们的军队已将金军击败,大获全胜,正在趁势追击,不宜回军。官家最担心的就是你们兵败后会失去谈判的本钱,这么说应当能打消官家的疑虑。”岳飞道:“谎报军情是杀头大罪,益虚兄你不可冒险。”李若虚笑道:“鹏举你乃无双国士,若虚自当以命相交,何惜身上这副皮囊,只要能收复京都,若虚虽死何憾,再说我相信你们必能大破金兵,只是提前告诉官家结果罢了,不一定就是死罪。”岳飞道:“那风险仍然太大,万一我们交战不利,或久攻不下。。。”李若虚道:“没有万一,我在临安等你们的捷报,如果老天真不佑我大宋,若虚活着也没什么意思,死总比做亡国奴好。”岳飞感动道:“益虚兄才是无双国士,大恩大德岳飞铭感不忘。”李若虚道:“不必再说,祝岳帅马到成功,告辞。”

岳飞忽然心中一动,道:“兄台稍后,岳某还有一事相求。”李若虚笑道:“鹏举说来便是。”岳飞将眼下的局面讲述一遍,又说了没有合适的送信人选。李若虚笑道:“岳帅可是想让在下做这个信使?”岳飞道:“除了益虚兄外我实在想不出合适的人选。”李若虚笑道:“理当效力,书信何在?”岳飞道:“兄台稍后,我这就去写。”岳飞当即将酝酿已久的战书挥毫写出,用信封装好交给了李若虚,道:“益虚兄,拜托了。”李若虚道:“放心。”说罢洒然而去。

三天后,李若虚从汴梁返回,岳飞问事情如何?李若虚笑道:“幸不辱命,金兀术看过信后决意和我军七日后在朱仙镇决一死战。”。

第二章 背水一战(下)

岳飞抚掌大笑道:“太好了!益虚兄此行可曾遇到什么凶险?”李若虚笑道:“小事一桩,死都不怕还怕吓么。”岳飞和他相视而笑,惺惺相惜之情尽在不言中。

李若虚离开后,岳飞和众将立即开始讨论这场战事。洛天初道:“朱仙镇是什么地方,金兀术为何要选那里作为战场?”岳飞展开地图道:“那是距汴梁五十里的一座小镇,镇外是一片广阔平原,没有山丘和树林,战场定设在那里了。”洛天初沉吟道:“旷野作战最利骑兵,女真人从小生活在马背上,我们会走路的时候他们就已经会骑马了,骑术和马上格斗比我们要高出一筹,数量也比我们多,此战对我们非常不利。”岳飞点头道:“李纲丞相曾言‘自古中兴之主起于西北,则足以居中原而有东南;起于东南则不能复中原而有西北,盖天下精兵健马皆在西北。’此论虽不绝对,但南方的战马无论体格,速度,耐力都比不上北方。背嵬骑兵虽勇,但人数只有五千,尽管战斗力不逊北人,但战马的质量和数量都远远不足,作为偷袭奇兵绰绰有余,要打正面战场的话,恐怕还要依仗贵堡的三万骑兵。”洛天初道:“理当效力,秦桧从吐蕃买来的战马就没有分配岳帅一些么?”岳飞苦笑摇头,道:“他都给了嫡系张俊,张俊军队中的骑兵数量是我朝最多的。”洛天初道:“我听说过张俊,他和刘光世,韩世忠,还有岳帅并列为当代中兴四将,那张俊身为三镇节度使,为何这次北伐他连一个应天府都攻不下来呢?要是有他协助,朱仙镇大战就有把握多了。”

岳飞叹道:“张俊虽有帅才,但他为人贪婪好色,房屋田产遍天下,家资巨万,试想这么有钱的人最怕的就是战争,所以他积极主和,成为了秦桧一党。此次北伐他的任务是出兵策应,进攻应天府,来减轻我们这边的压力,我猜应该是秦桧暗中授意,他才迟迟没有进攻,如今金国前来讲和,他借机撤回了防区,只有我们孤军深入,再没有外援可以借助。”洛天初道:“那我们就靠自己,本来也没指望过他们,岳帅可了解金国骑兵惯用的战术么?”岳飞道:“金国骑兵来去如风,如蝗虫般烧杀抢掠,至今没有打过大规模的骑兵战,我猜应该还是中军,两翼,后弓箭这些传统套路。”洛天初苦笑道:“那看来除了硬拼外别无它途了,只要我们团结一致,还是有胜利的可能的。”

这时岳云道:“属下有几句话想说。”此时他屁股上的伤已都结疤,虽有些疼痒,但已不影响行走。岳飞点头道:“说罢。”岳云道:“我读过一本记载金国和前辽国的交战史,这两国都是马背民族,打仗时也多是马上交战,实力本相差无几,但金国却用过两种马战之法,杀的辽国数次惨败。”岳飞报以赞赏的目光,道:“这是我的疏忽,没研究过金军以前的战役,你说说看。”岳云受到父亲的鼓励很是激动,道:“那两种战法都有名称,一种叫‘拐子马’,另一种叫‘铁浮图’,都是专门针对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