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腥的盛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血腥的盛唐- 第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世民大军于马首山(今辽宁辽阳市西)扎营。在听取了前方的战报后,李世民下令犒赏李道宗,并将果毅都尉马文举提拔为中郎将,同时将临阵脱逃的张君乂斩首示众。随后,李世民亲自带着数百名骑兵抵达辽东城下。

此刻围城战役正在激烈进行,士兵们正扛着一个个装满沙土的大麻袋在填充城墙四周的壕沟。李世民见状,立刻翻身下马,命士兵把袋子放到马背上,然后一手拉着缰绳,一手扶着麻袋,亲自把沙土运到了壕沟边。

皇帝居然亲自加入了填充壕沟的行列!这个令人难以置信又令人无比振奋的消息迅速在士兵中传播开来。

将士们无不受到极大的感动和鼓舞。一袋又一袋的沙土被迅速扔进了壕沟中。很快,辽东城下的一大段壕沟被填成了平地。李世勣立刻指挥军队,将抛石机、撞车等大型攻城器械运过壕沟,对辽东城发起了更为猛烈的进攻。

但是,高丽守军的英勇和顽强也大大出乎李世民的意料。

唐军昼夜不停地猛攻了十二天,将这座城池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箭矢巨石如雨而下,战鼓声、喊杀声惊天动地,可辽东城却依旧固若金汤。

在唐军的攻城武器中,大型抛石车是高丽人最害怕的东西。这种武器可以抛出重达三百斤的巨石,射程为一里。为了抵御抛石车,高丽守军在城墙上修筑了一排排战楼,而且还在城墙外缘建有塔楼,作为第一道防线。

李世勣发现分散的抛石车难以充分发挥威力,于是下令将所有的抛石车密集排列,然后在同一时间发射巨石。

这一招果然奏效。随着无数的巨石像雨点一样密密麻麻地从天而降,辽东城上的战楼被纷纷砸塌。李世勣抓住战机,迅速出动撞车,将城墙边缘的塔楼又一一撞倒,高丽守军只好退入城中,放弃了第一道防线。

为了加强攻城力量,李世民又亲率一万多名铁甲骑兵加入了攻城行列之中。

五月十七日,也就是唐军围攻辽东城的第十五天,老天爷终于站在了唐军这边。

这一天忽然刮起了猛烈的南风。李世民敏锐地抓住战机,派出敢死队登上冲竿(一种比较坚固的攻城梯)的顶端,纵火焚烧辽东城的西南城楼。在强风之下,火势迅速向城内蔓延。高丽守军大为惊恐,赶紧手忙脚乱地扑火,城中顿时乱成一团。

就在这一刻,李世民迅速下达了总攻的命令。唐军将士纷纷攀上云梯,冲上城墙。尽管高丽守军拼死抵抗,可还是挡不住唐军的强大攻势。

激战一天后,辽东城终于被唐军攻克。高丽守军一万多人战死,另有一万多名士兵和四万多平民被俘。李世民随即将辽东城置为辽州。

辽东城的陷落,对辽东境内其他高丽守军的士气绝对是一大打击!

五月二十八日,唐军稍事休整之后,又乘胜进攻辽东城东北面的白岩城(今辽宁灯塔市西)。白岩城守将孙代音自忖不是唐军的对手,便派人向唐太宗请降。然而,白岩城的大多数将领却坚决反对投降。面对众人的抵制,孙代音被迫改变了主意。当李世民率领唐军兵临城下、准备受降时,看到的却是严阵以待的高丽军队。

李世民大怒,立刻下了一道命令:“攻下白岩城后,将城中男女以及所有财物全部赏赐给攻城将士。”

二十九日,右卫大将军阿史那思摩率先进攻白岩城,不料身中流矢。李世民闻讯,立刻到军营中看望,并且亲自为他吸吮淤血。

此举再度令将士们感动不已。

无论是运沙土还是吸淤血,作为一个九五之尊的皇帝,李世民这些表现确实深深赢得了所有将士的心。有人肯定会说这是在作秀,可是,能把秀作到这份儿上,不也足以体现出李世民的过人之处吗?

白岩城被围后,位于辽东腹地、鸭绿江以西的乌骨城(今辽宁凤城市)即刻派出一万余人北上支援白岩城。

李世勣随即命右骁卫将军契苾何力率八百名精锐骑兵进行阻击。

八百对一万多。

又是一场敌众我寡、凶多吉少的恶战!

尽管契苾何力骁勇无匹,尽管唐军将士个个都有以一当十之勇,可高丽军队也不是吃素的。就在此次增援白岩城的部队中,一个叫高突勃的高丽将领就同样勇猛。当契苾何力不顾一切冲进高丽军队的战阵中时,高突勃就挺枪拦住了他。双方拼杀许久,高突勃瞅准机会,狠狠一枪刺入了契苾何力的腰部。

契苾何力当即重重摔下马背。就在这生死关头,薛万备(薛万钧、薛万彻的弟弟)单枪匹马杀到高突勃面前,硬是在千军万马中救了契苾何力一命。

从来没有被人刺落马下的契苾何力顿时怒发冲冠。他仰面向天,发出一声令人震悚的长啸,然后用力撕下一角战袍,裹住鲜血直流的伤口,翻身上马再战。左右将士受其激励,无不奋勇厮杀,终于将高丽援军击溃。

最后,这支几百人的骑兵不仅把一万多人的高丽军队追出了数十里地,而且生擒了高突勃,一路还砍下了一千余颗首级。

直到暮色笼罩大地,这群杀红了眼的大唐勇士才心有不甘地勒住了缰绳。

如血的残阳下,一股冲天的斗志和怒火依然在他们的眼中灼烧。

这真是一支可怕的军队!

李世勣率领大军从白岩城的西南面连续三天发动猛烈攻击,李世民则坐镇西北亲自指挥。眼看唐军的攻势如此强大,而乌骨城来的援军又已被唐军击退,孙代音彻底丧失了抵抗的意志。

六月一日,孙代音再次密遣心腹,出城向唐太宗请降,并且表示了他的难处——部将们不肯投降。李世民命人拿出唐军旗帜,告诉密使:如果孙代音真心要投降,就把唐军的旗帜插在城头之上。

孙代音依计而行。城中守军一看,以为唐军已经攻上了城墙,顿时斗志全无,只好乖乖缴械投降。

就在李世民准备进城受降时,脸色阴沉的李世勣突然带着几十名官兵拦在了他的马前。

李世民一下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当初孙代音反悔,李世民一气之下作出洗劫白岩城的承诺,可现在白岩城一旦投降,官兵们期望中的战利品便会全盘落空。所以,此刻李世勣是代表将士们讨赏来了。

换句话说,他们是来“胁迫”天子兑现承诺的。

果不其然,李世勣一开口就说:“皇上,将士们之所以冒着矢石、不顾生死地战斗,就是希望破城后分得自己的一份战利品;眼下城破在即,却要接受他们的投降,实在是让将士们为之心寒!”

阵前讨赏这种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万一处理不当,就有可能激发兵变。

不过这种事情对李世民来讲只能算是小菜一碟。

李世勣话音刚落,李世民立刻翻身下马,首先向将士们表示道歉,然后说:“将军所言甚是!然而,纵兵杀人,掠虏人家妻儿,朕实在于心不忍。请你们放心,凡是将军麾下的有功之人,朕一定用府库中的钱物来赏赐,以此向将军赎回这座城。”

天子都把话说到这份儿上了,李世勣等人当然就无话可说了。

唐军受降后,白岩城的一万多居民都得到了妥善安置,李世民甚至下令对八十岁以上的老人赏赐布帛。而对于其他各城派驻白岩城协防的高丽士兵,李世民则发给他们干粮,要去要留,任他们自便。

随后,李世民将白岩城置为岩州,任命孙代音为岩州刺史。

六月三日,李世民又将最早攻下的盖牟城置为盖州。

早在唐军攻破盖牟城之前,渊盖苏文曾经从加尸城(今朝鲜平壤西南)派出一支七百人的特遣兵团进驻该城。城破之时,这些人都愿意加入唐军,为唐帝国效力。可是李世民却没有同意,他说:“你们的家都在加尸,如果为我而战,渊盖苏文肯定会杀死你们的家人。得一人之力而灭一家,我不忍心这么做。”随即发给路费和干粮,将他们全部放归。

从这些战后处理来看,李世民不愧是一代明君。

因为上述表现确实充满了人道主义色彩。

当然了,这些做法也可以说是出于一种政治宣传的需要,比如——彰显大唐军队王者之师的风范,以吊民伐罪的姿态收揽人心,从而瓦解其他城市高丽军民的抵抗斗志,等等。然而,无论李世民的动机中掺杂了多少政治意图,只要这些做法能够避免生灵涂炭,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挽救无辜平民的生命,那么不管到什么时候,这些行为都值得我们敬佩和感动。

不过,尽管李世民放过了绝大多数平民和战俘,但是有一个人他却不想放过。

这个人就是高突勃。

李世民把高突勃五花大绑地送到契苾何力面前,要让他亲手结果高突勃,以报那一枪之仇。不料契苾何力却对李世民说:“他为了自己的主公,在战场上冒着刀枪箭矢与臣搏杀,虽然刺伤了臣,但却是忠勇之士。臣与他本来就素不相识,更谈不上什么怨仇,只不过各为其主罢了,请皇上赦免他吧。”

契苾何力可以称得上一个真正的英雄。因为他身上不仅有一种舍生忘死的勇猛,更有一种超越常人的宽宏气度和磊落胸襟。

这就叫大将风度,也叫做武士精神!

只有具备这种风度和精神的人,才配得上英雄两个字。

在李世民的亲自指挥下,大唐远征军以所向披靡之势横扫辽东。

唐军铁骑纵横驰骋在白山黑水之间。

坚实而广袤的辽东大地发出了阵阵战栗。

踌躇满志的李世民将目光转向辽东的最后一座军事重镇——安市城(今辽宁海城市)。只要拿下它,大唐远征军就可扫平辽东半岛,继而跨过鸭绿江,一举夺取平壤!

在李世民看来,这场战争已经赢了大半。

征服高丽只是时间问题了。

【驻跸山大捷】

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六月中旬,李世民率领远征军迅速南下,于六月二十日包围了安市城。

在辽东境内的所有高丽据点中,这座安市城的情况最为特殊。

严格来讲,它现在处于半独立状态。

当初,渊盖苏文发动政变、大权独揽后,高丽各地方的守将和城主都慑于他的淫威,不得不向他屈服,唯独安市城主拒不承认渊盖苏文的新政权。渊盖苏文勃然大怒,数度发兵攻打。由于安市城城防坚固,加上安市城主英勇善战、指挥有方,所以屡屡将政府军击退。渊盖苏文没辙,最后只好放弃,任凭安市城变成一个没有归属的独立王国。

但是此时此刻,渊盖苏文却不能再对安市城置之不理了。

因为辽东的其他重镇均已陷落,只剩下这座安市城可以阻遏唐军的兵锋。虽说它的南部还有建安、后黄、银城、乌骨等城池,可这些地方的防御都相当薄弱,根本经不起唐军一击。安市一旦失陷,唐军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跨过鸭绿江,直捣平壤。

所以,渊盖苏文决定不惜一切代价保住安市城——保住这辽东的最后一道屏障!

就在唐军进围安市城的次日,渊盖苏文就命令北部总督高延寿、高惠真,统领高丽、靺鞨兵共计十五万人,大举救援安市城。

十五万人是什么概念?是倾国之师,是高丽王国目前可以动用的所有机动兵力和后备部队!

毫无疑问,唐帝国的远征军与倾国而来的高丽军队必将在安市城展开一场大决战。

安市城的存亡将对这场战争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李世民很清楚——安市城是一颗硬钉子,要拔下它并不容易。

所以一开始,李世民曾打算绕过安市城,先把南部的建安城打下来。可李世勣却不同意皇帝的战略,他的理由是:建安在南,安市在北,唐军的补给中转站在辽东城,如果绕过安市进攻建安,那么后方的运输线很容易被安市守军切断;反之,如果先攻下安市城,则建安城唾手可得。

李世民尊重李世勣的意见,遂决意攻打安市城。

当高延寿的救援大军火速向安市城推进的时候,李世民对当前的形势作出了三种判断。

他说:“现在高延寿有三种战略选择:第一,率领大军前进,与安市城的守军互为掎角,占据险要地形,派出靺鞨骑兵抄掠我们的牛马,一旦我们进攻受挫,要撤退又受阻于沼泽,就会陷入困境,这是上策;第二,救出安市城的军民,然后撤退,这是中策;第三,自不量力,与我们在战场上一决胜负,这是下策。诸位等着瞧,高延寿必出下策,要生擒他易如反掌。”

与此同时,高丽军中的一个谋士也正在向高延寿献策:“李世民对内扫除群雄,对外制伏戎狄,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如今倾国而来,我们不是他的对手。而今之计,只有坚壁清野,避其锋芒,作好打持久战的准备,然后派出奇兵切断唐军的补给线,一旦唐军的粮食告罄,求战不得,欲归无路,我军便可大获全胜。”

很显然,这个谋士的策略正是李世民所说的上策。

可惜的是,刚愎自用的高延寿根本听不进去。他断然拒绝了谋士的建议,毅然挥师西进,决意与李世民一决雌雄。

一切都被李世民掐准了,而高延寿的败局也就此注定。

高丽援军马不停蹄地向安市城奔来。

当他们距离安市城四十里地的时候,李世民担心他们不敢前进,于是命左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率一千名突厥骑兵作为诱饵,去诱使高丽军队继续深入。

阿史那社尔与高丽军刚一交锋,就佯装败北。高丽士兵大喜,互相喊着说:“唐军太容易对付了!”于是争先恐后地追击,直抵安市城南八里,然后紧靠山麓扎营列阵。

李世民笑了。

高延寿果然有勇无谋。

他随即带着长孙无忌等人和数百名骑兵登高远望,观察敌情,只见高丽军队旌旗飘飘,阵营绵延达四十里。同时,李世民又仔细观察了高丽军营附近的山川地形,寻找适合伏击和冲锋的地点。

一番侦察之后,李世民心里已经有了八成的胜算。

就在这时候,江夏王李道宗向李世民提出了一个直捣腹心的战略。他说:“高丽以倾国之兵来战,都城平壤的防御必然薄弱,臣请率精兵五千,直捣腹心,拔其根本!只要攻下平壤,高丽的数十万众便可不战而降。”

这是一个出奇制胜的战略。

假如李世民采用了这个战略,那么这场高丽战争的结局很可能就会全然不同。可令人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