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儿的田园生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晴儿的田园生活-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多一尺,因为是在南方,要考虑夏热的问题,房子的举架定了九尺,中间房顶最高处是十尺,用木板吊顶,子晴知道,这边的房子都是用木板吊顶,整成一个小阁楼,堆放柴火、稻草等。

东西厢房各盖四间,大小和正房一样,东边住人,西边是灶房,一边连着餐厅,一边连着净房,三间通着,净房专有一个独立的灶烧热水,沈氏嫌炒菜锅怎么洗也有油味,紧挨着正房的一间用做书房。倒座和正房一样四间大房,一边两间,中间是一个院门,本来整个房子就是一个凹字,沈氏说不好看,瑞祥后来又改了,院门那添个门房,成一个完整的口字。大窗户全朝里开,都有房檐和三尺宽的走廊,中间还有一块空地,水井就在灶房门口的走廊外。

子晴换算了一下,整个建筑占地约为六百平米,建筑面积三百四平米,院子有二百平米的空地,当然没有包括走廊,罗师傅看完图纸听完解说,只说了一句话:“我的乖乖的,这得花多少银子?”

这时三婆婆家的三儿子曾瑞玉过来了,老爷子和曾瑞玉、罗师傅三个一起去了镇里唯一的一家烧砖窑,先把青砖青瓦定下来,让先送过去一部分,货到付款。

当日下午,子晴的几个堂叔又拉来了好几车的大石头,说是买来筑地基的,石头比青砖耐用还便宜,曾瑞祥交代他们从附近的村子寻来的,沈氏赶忙问价付了银子,几位堂叔说这些还不够,明天接着再拉去。

次日一早,十个工人来上工了,先划线打地基,这次沈氏征求他们的意见,还是愿意拿四十文一天的工钱不管饭,不过,沈氏一般会在中午时蒸上一锅馒头,炖上一锅骨头汤给他们送去,他们干活就更尽心尽力了。今年收的小麦一直没有卖,这会正好派上用场。

曾老爷子每日都会过来,做些力所能及的琐事,一般都会留下来吃顿中饭。沈氏抽空带着子禄去收了地里的黄豆,一直忙了五六天才算都弄回家来,毛豆杆毛豆夹晒干了做柴火,倒是和油菜一样,一点也没浪费。

子晴觉得这次比收油菜小麦都轻松,因为豆荚晒干了就自己爆开,不用怎么拿木槌捶了,自己省了不少力。

月底曾瑞祥回家时,所有的地基都已垒好,净房的斜坡也做好了,老爷子偷偷地问曾瑞祥哪来那么多的银子,得知是卖西瓜挣得,夸了一句,“还是你媳妇有算计。”就没再说别的了。

地基垒好了,往上垒墙就快多了,毕竟青砖是平整的,不像石头还要对平整了才能糊上,所以用了半个月,厢房和倒座房基本完工,地面也铺上了整齐的青砖,正房还差房顶,这时,应该要办酒席,叫上梁,这算一件大事,

第四十四章、上梁

上梁酒沈氏说等曾瑞祥九月二十八日放秋收假回家再办,日子就定在二十八日,子晴才知道那天居然是她这一世的生日,搞半天自己居然还没满五周岁,童工中的童工啊,种菜、看孩子、做饭、打扫院子、喂鸡等等,居然比上世二十二年做的事还多,老妈如果知道不知是欣慰还是心酸。

二十八日一早,亲戚们逐渐来了,进门先放一挂鞭炮,算是恭贺。何氏他们来的最早,连沈建山家的沈大福和沈小福居然也来了,帮着沈氏准备饭菜。

桌椅碗筷是前一天从村里借好的,原来为了各家办酒席方便,里正动员村民凑钱置办了一套桌椅碗筷酒杯酒壶等。平时放在周姓的大祠堂里,且村子里还有十个专门负责村里红白喜事的各项事宜的村民。子晴觉得村子里的事务安排的还是比较合理,比如还有十个专管挖地盖房的,分工明确。

沈氏为了这次酒席买了半扇猪,以及猪肝、猪肚、猪蹄、猪头、猪尾,从墟市买了二十尾二斤大小的鲤鱼,若干的干笋、豆腐、干蘑菇等等。沈氏的意思是分家后第一次请村民吃饭,自家又盖上了这么好的房子,如果吃食上太苛刻了怕村民们笑话。

等家里的亲戚都来的差不多了,村民们也基本进门了,村民一般是一家来一个,无论男女,近支的族人则是全家都来。子晴看到所有人的羡慕的眼光,纷纷说这是全村最好的房子,尤其是周氏和春玉、燕仁达三人,眼珠子都拔不出来了,田氏的眼里是气愤不平,觉得曾瑞祥和沈氏又欺骗了她,不过她也知道,此时不是发作的时机。

老爷子领着一个风水先生来主持仪式,子晴和萧秀水赶紧窜到前面找个好地方,只听风水先生一喊:“吉时已到。”就听见外面鞭炮响了,曾瑞祥和老爷子抬起主梁的木头,木头上还缠了一块红布,从楼梯攀上去,放到早就准备好的位置,然后曾瑞祥给了木工一个红包。

门外已摆好供桌,蜡烛、香炉、还有一个猪头、猪尾、酒壶、酒杯、都摆好了,院子中间还挖了一个三尺见方的坑,罗师傅抱着个红布包着的大物件放进坑里,打开红布,原来是一个大铜镜,比罗师傅高多了,有二米长吧。

这时应该要见血,杀三牲,因为家里没有喂猪,只好用三禽中的鸡公代替了,曾瑞祥抓着鸡先对着东南西北四面作揖,杀了鸡公,装了一碗鸡血,跪下来,磕了三个头,把鸡血倒在地上,风水先生站在一旁指点,教他抓起备好的米粒、麦粒和铜板,撒放于坑里面四方,边撒边念吉语:一散东方甲乙木,代代子孙食皇禄;

二散西方庚辛金,代代子孙斗量金;

三散南方丙丁火,代代子孙早登科;

四散北方壬癸水,代代子孙大富贵;

五散中央戊己土,代代子孙寿比彭祖。

做完这些,曾瑞祥给了罗师傅一个红包,沈建山兄弟三个合买了一个二尺来高的铜镜,风水先生让挂在厅堂左边的墙壁上面,还有一副对联,贴在正房大门两边,子晴一看是“上联:紫微高照勤劳宅地,下联:福气长凝俭朴人家。”横批:“方寸福地。”

春玉家买了巴掌大小的铜镜挂在正房厅堂大门上方的墙壁上,沈建仁还送了一对半米高的花瓶,是放在厅堂的长桌上的,寓意一生平安,本该是乔迁时送的,不过他说了下次没时间再过来了,提前送了。摆在厅堂,客人看过了之后,沈氏就收起来了。

仪式结束后,放了一挂鞭炮,把东西撤走,安放桌椅,一共十五桌,酒席开始。村民们和族人、家人都是白吃不随礼的,子晴发现几乎每个妇人自带一个碗,不知何意。

周氏、秋玉和萧秀英、萧秀水帮忙上菜,田氏、夏玉和春玉一家满当当的占了一桌,菜刚一上桌,几乎就被扫光,子晴拉着子禄偷笑。

一时间觥筹交错,把酒言笑,都赞主家今日的酒席丰盛,子晴看见一种一寸见方的肉,染成红色,酒席上的女人一般都不舍得吃,分了带家去给孩子解馋,子晴数了有十碗菜,荤菜有红肉、土豆烧肉、黄瓜溜肝片、辣炒肚丝、笋干炒肉、干蘑菇土豆烧鸡块、每桌还有一盘红烧整鲤鱼,一碗蒸鸡蛋羹,素菜是素炒豆腐、豆芽菜,分量都挺足。红肉是按一桌八人每人一块上桌的,其它的菜都是满碗,令子晴没有想到的是,女客们一上桌就把荤菜分了,就着荤菜汤和素菜吃着白米饭。难怪几乎每个女人都带了只碗过来,敢情自己不舍得吃,把菜节省下来端回家,真是伟大可敬的女性。

饭后,男人们满足地剔着牙打着饱嗝走了,女人们则急急忙忙地端了满满一碗菜往家赶,趁着热乎正好给孩子解馋。近支的几个堂婶帮忙打扫院子、清理和归还桌椅碗筷,连周氏和子萍都在帮忙,田氏带了夏玉、秋玉和春玉一家都走了,夏玉倒想留下来,沈氏说她身体不好还是让她早些走了。

忙了快一个时辰,才算清理完,周氏并近支的几个媳妇也告辞了,就剩何氏一大家人坐在院子歇歇,何氏见天还早,就问家里的晚稻收了吗?

沈氏说道:“娘,您别担心,反正就一亩水田,怎么也来得及。”

何氏寻思了一下才说:“那就让下月初二万福来帮一天吧,你这也够你收拾一阵的了。我们还是早些回去,你哥他们田里地里还都有活要做,等你搬家时我们再来。”

“那也行,等搬家了,娘就可以在我这住一阵子,这些年总想接娘来住,都没有条件,这回可是如愿了。”沈氏说。

“好,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你也算熬出了头,看到你过得这么好了,娘也放心了,我女儿真本事,分家不到一年就能盖起这大的房子和院子,娘今天真的高兴。”何氏说完还抓着沈氏的手不放。沈氏给打点了些剩下的肉,还有几个猪蹄,把他们送走了。

第四十五章、小帐房

回到木房里,一家人坐在一起,沈氏细细盘算盖房的花费,说:“还没算工钱,光青砖、青瓦、石头、木头等,还有今日酒席的花费,差不多八十两了,我预备了一百两出来,还剩二十两,应该够付工钱吧。今年西瓜的收入是二百二十两,中秋前卖的黄瓜豆角毛豆差不多七八吊钱,对了,还有那十几只阉鸡和鸡蛋也差不多一吊钱,我记住的就这些,我要是识字就好了,会记个账,这时间一长就忘了也乱了。”

“没关系,都是你当家,多了少了也没人来质问你,怕什么。”曾瑞祥说。

“话不是那么说,为的是心里有个数,才能有个盘算。”

“娘,我会识字,我还会写不少字呢,我帮你记账,不会的让哥哥帮我。”子晴毛遂自荐了,事实上这半年也基本是子晴打理家务,这下接过了账本,今后家里的经济状况自己一清二楚的,正好规划自己的挣钱方案。

曾瑞祥和沈氏“扑哧“乐了,沈氏说:“我说你是个小管家婆你还不愿意听,从小就是个爱操心的命。行,你就管吧,早晚也要学的,早学会了好。”

“这不胡闹吗?这么点大的孩子会记什么账?”曾瑞祥制止了。

“爹,娘,你们放心,我跟哥哥学了不少字,也学了算学,正好可以练习,你们也可以省不少事。我要做不好,横竖还有哥哥呢。”子晴央求道。

“就让妹妹试试吧,咱家的账本,自己明白就行,又不需要拿到外头去给别人评判。”子福说道。

“妹妹可厉害了,学什么都比我快。而且妹妹说了一定会挣钱送我去念书,妹妹也做到了。我相信妹妹。”子禄说道。

“说起来咱家能有今天还真是亏了晴儿。就让她试试呗。今天还是我们晴儿六岁的生日呢,娘最近忙的都没有时间给我的乖女儿做一身新衣服,娘一会就给你们做点好吃的。”沈氏这是同意了子晴管账。

子晴兴冲冲地拉了子福去裁纸,没有厚的牛皮纸,只好找了一张以前用剩的红纸做封皮,用沈氏纳鞋底的钻子扎了三个眼缝起来,央子福在封面写下账簿、年头。

子晴自己在第一页提笔写下九月二十八日,又问沈氏盖房前有多少银子,沈氏说她只会数,只是数目一大要加加减减就会混乱,说完沈氏打开大箱子上的锁,拿出里面几个大银锭,子晴一看还剩一百五十两,沈氏搬出床底的木匣子,里面有几个碎银和些零碎的铜板,又从墙角柴火堆里拖出来两个箩筐的铜板,说是中秋以来卖菜攒的,为了给工钱方便就没有换成银子,正好让大家数数分成一百一串。

于是,沈氏、瑞祥、子福、三个人数起铜板,子禄、子晴在一旁用细麻绳串起来,最后连带匣子里的一块算清了是九两八串,零头子晴就不计了,子晴写下总银二百三十九两八钱,房子花银子八十两,子福凑过来一看,疑惑地问道:“妹妹你怎么横着写的,不是从右到左吗?你怎么从左到右,再说了,你的字实在是难看,哥哥撕了重新帮你写吧。”

“不要,我要练习写字,我不喜欢看竖写的,眼晕,哎呀,反正娘交给我了,我自己看的明白,以后能给你们说明白就可以了。哥你就不要挑剔了,我第一次做,很不错了,也不看看我才几岁?”子晴撒赖道。

“这倒也是。哥夸夸你,我小妹真聪明能干。”子福笑道。

子晴依照现代的记账格式做好了账本,每笔钱都注明用途,可惜不能用阿拉伯的数字,加加减减的很是有些不适应。

算完帐,一家人商量家具的事,曾瑞祥的意思还是去城里直接看看有没有现成的,早些买了早些搬进去,沈氏的意思还是找人来家做,再说木头家里还有不少,不够的话可以再去伐些跟别人换,可着家里房子尺寸大小做出来的东西也比较顺眼。

“再说了,可以让木匠打好一张床先漆了,咱们选好日子就先搬,剩下的慢慢打,年前能做好就行。咱就一庄户人家,也不用什么花哨的家什,结实耐用就行。”沈氏这么一说,曾瑞祥也就同意了。

其实子晴倒是很想出去看看外面这时代的家具,家里就母亲的床和衣柜勉强算的上是一件家具,床头雕刻的是缠枝莲花,粉绿相间,连连生子。以前从电视里看古代的大户人家都雕梁画栋的,什么红木、楠木家具都精美异常,还有电视里古董鉴宝的花梨木家具,很是羡慕,这次家里有银子了,房子也不错,子晴想有机会还是鼓动沈氏做几件好东西,就不知乡下的木匠水平怎么样?

正想着只听曾瑞祥说是镇里木匠铺子的老板手艺还行,带了好几个徒弟,自己一般就专做大件家具,镇里的大户人家也是找他做。

曾瑞祥次日一早出去联系木匠师傅,跟他说好五天后等他手头的活完结了再过来。

回来曾瑞祥就急忙牵了牛去翻地,大豆收了还没有翻地,沈氏则带着子福子禄去割晚稻,沈氏说先割着,等初二沈万福来了再和曾瑞祥一起打谷。

有了沈万福的帮忙,第二天天擦黑总算忙完了。曾瑞祥又急忙把地翻了,晒晒,过几天就该撒油菜籽了。那边的旱地该种小麦了。子晴觉得家里的地说多不多,要佃给别人还嫌少,说不多也够累人的,主要是家里缺男劳动力。

干完这些,沈氏说正好现在这季节没什么叶子菜,原来的花生地早撒了萝卜种子,现在都长出来了,需要间苗。沈氏把萝卜苗拔了当菜炒,味道也不错。

新屋的工作罗师傅他们花了两天做完了扫尾,连净房外的大坑都给挖好了,小院里铺了一条十字的鹅卵石甬路,曾瑞祥给他们算清工钱,一共花了十五两六钱,十个人接了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