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英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狙击英雄- 第2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朝鲜返国,具体方法为:

在前线战斗区执行战斗勤务的官兵每月记4点;

在支援战斗区执行任务的每月记两点。

后来由于轮换太勤而导致兵员不足,又将上述方法作了修改,又在原基础上增加上中间区,规定在该区的人员每月记3点。按此办法,美军官兵分别在朝服役9个月、一年、一年半始能返国。

从此后在朝鲜的美国兵都数着点算着账打仗过日子,数完日子回家,可是结果是他们可能才刚熟悉了他们所战斗的环境和对面的敌人,可是一批新兵就来替换他们了,同样这些新兵来的第一件事也是数日子等熬过这痛苦的时光。

数着日子想回家的士兵还会对激烈的战斗行动感兴趣吗?他们还能发挥出多少的战斗力?

而志愿军的攻击正好在这个节骨眼前发生,傅荣毅突然感觉到天无绝人之路,柳暗花明又村。

看来他的运气还没有背到家,也许面对这样的敌人,虽然说这六个战士也算是第一中队的新兵了,可是对于他们本就有的丰富战斗经验来说,要想与对面的敌人绝个高下应该还是有一定的机会吧……

第三百一十一章 夜袭马良山

美国军事历史学家拉塞尔韦格利先生在其著作《美国陆军史》中对记点轮换制度的弊端作过一段很有意思的评述:

……由于轮换人马走马灯似地往来穿梭,在朝鲜作战的8个陆军师及其附属部队从未形成可观的内聚力。新兵和基层军官们不惜花费很多时间屈指计算轮换期。他们缺乏整体感,学习不了班、排、连所必须掌握的协同动作。他们尤其不具备团结精神或集体荣誉感,很难补偿因不明白为什么打仗所产生的倦怠。敌人并未把美军划入顽强进攻、坚忍不拔的军队之列。如果美军的对手是一支现代化程度高、火力与后勤补给能力势均力敌的军队,那么实行这项导致低内聚力的轮换制度将使美军在战争中失利。

这就是说,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既不能承受重大伤亡,又要把仗打下去,还要打得又体面又不丢人,其实说白了轮换制也是美军特殊政治形态的产物。

任何不义之战,都有这种两难,面对这种情况,你叫李奇微怎么和美国政府去交差?

非不愿为,亦不能为!

因为他们面前的军队不是普通的军队,在两军交锋的大义之上,中国军队毕竟是正义之师,他们是在免费帮助朝鲜人民对抗外国势力的横加干涉他国内政。

当然,更让美军比较头疼的是,中国军队的武器虽然低劣,但是战斗力却不弱,甚至志愿军官兵的士气比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队’要高昂得多。

要想不付出代价,却又战胜中朝军队,这怎么可能?世界上当然不会有这样的好事。

曾几何时,在象麦克阿瑟包括李奇微范佛里特等一大批美国军队将领们看来,要么打一场不惜一切代价的全面战争,甚至不惜将战火烧到中国去,甚至不惜请出原子弹,甚至不惜让大批美国青年们付出生命的代价,他们才有希望让对面的中国军队最后在朝鲜半岛上折戟沉沙。

而一旦进入相持不下的小打小闹,还要他们在小打小闹中夺得主动,他们就茫然不知所措了。

说实话,按当时的实际情况,中国军队的指挥能力比美军是要强的,对付过日本鬼子,打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国内战场,从经历过的战争和战斗类型来说,他们跟中国军队的指挥员们真是没法比。

优越的国力,精良的装备,坚实的物质后盾、相对单一的战争阅历,使麦克阿瑟、李奇微和范佛里特们都只对大打出手的堂堂之阵有兴趣,好象只有这样才能争得主动,才能维持士气,才能赢得胜利。而对于以零敲碎打积小胜换取大胜的战争形式,却完全缺乏相应的思想准备和信心。

中国军队的指挥员虽然大都没进过什么大学校门,但却是在各种不同类型的战斗中一刀一枪杀出来的,对于从这种战斗形式向那种战斗形式的转换来说,不象范佛里特们有那么多的障碍。

几乎每一个中国军队指挥员都有过小打小闹的游击战和大规模的运动战的战争阅历,“积小胜为大胜”的作战形式早在打鬼子那会儿就被他们操练得滚瓜烂熟。

“在什么情况打什么样的仗,有什么武器打什么武器的仗”,“因时因地制宜,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是中国军队作战指导活的灵魂,所以战争形式无论怎么变化,他们都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都能保持旺盛的战斗意志和主动进取精神。

至于中国军队的士兵们,大都是刚从土地改革中得到了翻身解放获得了实际利益的农民,他们曾经饱受日本鬼子的蹂躏,如今穿上军装,领上一支枪,再去打退另一国的鬼子,保卫他们分来的田分来的地分来的胜利果实,保卫他们刚刚获得的当家作主站起来了的感觉,那是一件顺理成章天经地义的事儿。

这些士兵也数着点算着账打仗过日子,数着算着消灭了多少美国鬼子,立了多少功,风风光光回家。

一些被俘美军官兵曾经惊讶地发现,一个普通中国士兵对战场环境和双方态势的了解,甚至超过美军营一级的指挥官。

他们要想用这种轮换制与中国军队进行战斗,若想不付出一定的代价,那真还需要中国军队好好地配合他们给他们的国家民众,还有国家首脑好好的演一场戏才成。

可是,战场就是你死我亡的拼搏之处,可不是拍电影,搞什么喜剧的地方,‘联合国军’抱着这样的一种侥幸心理与志愿军进行作战,那必定是要吃大亏的。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当马良山的敌人还没在阵地上站稳,甚至他们还在数着日子等着什么时候回家,可能连他们有几个隐蔽的射击点都不清楚的时候,志愿军来了,而且这次的攻势是当面‘联合国军’前所未见的攻击犀利,坦克、大炮加步兵的攻袭,战斗进行的愈久,对志愿军的作战越来越有利,现在装备低劣的中国军队,也开始要鸟枪换大炮,进行兵种协同作战了。

午夜,马良山,月黑风高。

英步兵第二十九旅当初进攻马良山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与我六十四军一九一师血战了六天六夜,虽然占领了马良山,但是由于伤亡过大,轮换制即时生效,换上他们来守备马良山阵地的部队是英步兵二十八旅苏格兰皇家边防团四个步兵和两个火器连。

经过一个月的苦心经营后,苏格兰人构筑了以地堡群为骨干,交通壕、散兵坑相连接的环形防御阵地,在前沿设置了多道铁丝网、照明雷、音响物,同时在280高地和马良山主峰均筑有较坚固的掩蔽部。

看起来这块骨头十分的不好啃,马良山上一个不好可能就会被志愿军战士的鲜血染红。

不过,此时的苏格兰人还没和志愿军打过太多的照面,最多也是双方在各自的防御阵地上互相打打冷枪,轰上两炮以示招呼。

总得来说,相对武器低劣的中国军队,苏格兰人还是挺乐观的,因为从以往的经验出发,他们认为中国军队虽然近距战斗能力非常出色,但缺乏强大炮火的掩护,难以对已形成巩固防御的阵地形成实质性的威胁,所以他们数日子等待着回家还是感觉挺悠闲。

但是,战争进行快二年了,他们却没有想到,中国军队在多次受到‘联合国军’优势火力的攻袭之后痛定思痛,已经从老毛子那里引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此时虽然从火力上还不能与美军相比,但是如果要打一个局部的小战役,应该还是没有问题的。

而就是在这个时候,汪洋带着他的第一中队无声无息地插入了马良山,进行最后的武装侦察任务,找到敌人的指挥所,同时给攻击部队提供战场情报支持。

战场情报支持,这个词很新颖,但是却又是汪洋带领着第一中队战士进行特种攻击战的又一新的尝试,在马良山一线阵地上,其实不止马良山一个至高点,在离马良山约五百米开外,还有一个小山头,这个阵地位于马良山的侧后,也是一个石头山。

实际上从海拔上来说,这个无名石头山其实比马良山还要高上几分,可可惜的是这个山头上面没有什么树木,而且山势太陡,防御区域不够,石头山就连挖个地堡也任务无比的艰巨,更何况在这个山下没有什么重要的交通要道,所以理所当然,马良山才会成为主要的两军争夺要点,而这个无名石头山就成了一个鸡肋似的存在。

不过,这个鸡肋似的存在,此时在汪洋的第一中队看来,却是一个无比宝贵的宝藏。

理由非常的简单,如果在马良山的争夺战开始之后,在这个无名石头山置高点上,可以很轻松地观察到敌人在阵地上的动静,同时四百米的距离,就算加上马良山的防御阵地从山底到山顶直线距离约有三百米,七百米的距离可以难倒一般的人,可是却难不到汪洋的第一中队,说得不好听,如果有必要,汪洋他们甚至可以在这个石头山上对马良山的敌人进行狙击射击。

不过,说实话这个无名石头山也不是那么好占领的,虽然这个无名高地不是‘联合国军’的主要防御阵地,但是在因为这个位置对马良山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威胁,所以在这个山头上敌人还是驻守着约十余人的兵力在驻防,汪洋他们想占领这块宝地,还得打一场歼灭战。

“肖扬,保护好电台,可别让他出问题了,这到时是我们的吃饭家伙!”

为了这次的任务,第一中队这次还第一次装备上了电台,到时这个电台就成了汪洋他们与六十四军攻击部队的重要联络工具,现在暂时充当通信兵的是肖扬,此际他背着电台可是队里重要的一个保护对像,看着他身体一滑,后面的许卫国一把将他扶住,生怕电台给损坏,连忙盯瞩着他小声地说着。

“嗯,我会放小心的,放心!摔到我也绝不会让电台受一点的伤害!”

看到前面的汪洋停下了脚步,肖扬和许卫国停了下来,他们看着汪洋若有所思地观察着面前的马良山,小声地向许卫国作出了保证。

他们不知道汪洋为什么会停下来,但是说实话,从枭龙特种大队基地到马良山前线也有近十天了,这么多天地,他们经常深入马良山周围区域进行战场侦察,将敌人重要的防御位置已经报给了炮兵大哥和即将进行攻击的一九一师第五七三团,说实话现在这段地形他们已经几乎全然都背熟了,说夸张得一点就算闭上眼睛他们也能在这里进出的路线。

“不要作声,前面有敌人的巡逻队!”

走在最前面的汪洋突然向后面的战士作了一个手势,走在中间的傅荣毅正带着六个新加入的战士们呢,他打着手势向大家传达了这个命令,许卫国和肖扬就就立即闭上了嘴巴,说起来敌人虽然还没有意识到我军就在明日凌晨要发动对马良山的进攻了,可是由于要对马良山敌人的地堡和机枪点进行侦察,第一中队在夜间已经故意对敌人的进行了多次的火力侦察,敌人为了防止第一中队的战士再次渗透,也加强了马良山区域的巡逻。

“琼斯,你这个新兵蛋子,知道怎么背枪吗?不要把枪口对着后面的兄弟!”

“呵呵,琼斯这小伙子子一定是想女人想得太入神了,是不是担心你的苏格兰圣女就此飞走了,想回家想得要命了!”

“在朝鲜半岛这破烂地方,每天除了黄土就是大山,我实在呆烦了,别说琼斯了,就连我都想回家了。”

“琼斯,你怎么不说话?”

“少尉,没什么好说的,要不是为了强制服兵役,我才不到这鸟不拉粪的地方来呢?”

“……”

敌人的巡逻队士气并不高昂,甚至一向乐观的西方士兵们,在发现不知道面对的这场战争不如要打到什么时间后,他们明显都已经不再对这里的战斗抱什么期望了,西方士兵们脑子里的贪图享乐的思想比起志愿军来在思想认识上实在差了好几个档次。

“先别想回家,好好地享受这段你们可能生命中最后的一点时光吧!”

其实汪洋和第一中队的战士们离这支苏格格兰的巡逻队也不过只有十米不到的距离,可是由于第一中队的战士们隐蔽的很好,而敌人又非常的漫不经心,汪洋他们根本不存在暴露的可能,汪洋看着这些其实也算相当无奈的苏格兰人,嘴角不禁露出一丝不屑的冷笑。

此时,汪洋的脑海里还记得志司传达的马良山一线战役的战斗动员。

打掉“联合国军”方面在谈判中的筹码,增加对“联合国军”部队的军事压力,显示中朝军队的决心和力量,彭德怀司令决定以打促和,收复一些阵地,打击敌人士气,并下达作战指示,指出:

“此次攻击意义甚大,必须取得胜利。各军必须随时准备打敌反扑,在打敌反扑中大量杀伤敌人,以歼灭敌人一个营连编制为主要目标,根据各军部所面临的情况,发动局部攻势,择机恢复秋季攻势和夏季攻势中所失去的阵地。”

想起这段话,汪洋也感觉到好笑,美军花了无数的力气,打了一个‘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伤亡了近二十万人,可是才得到六百多公里的土地,就连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奥马尔布雷德利不无辛酸地说:

“用这种战法,李奇微至少要20年光景才能打到鸭绿江边。”

可是让他更为郁闷的是,他这还没算是志愿军的反击呢,如果再加上志愿军不时地发动一下反击,那么可怜的布雷德利将军不得不发现,他说的这二十年时间可能还得无限期的延长。

“前进!”

目送着敌人的巡逻队离开,汪洋带着中队里的十二名战士再次向无名高地的山头上进行运动着,但是在这之前,汪洋他们还要做一件事,那就要想办法断掉敌人向后的通讯联络电话线。

伸出右手,汪洋向李东海打了个手势,这个任务就交给了他,三分钟后,李东海就跟上了汪洋的大部队,虽然说要再过二个小时,我军的进攻才会打算,但是仅仅二个小时的电话线不通,现在又是夜间,敌人应该不会引起多大注意的。

“真想现在就攻上去,这个英国佬竟然就睡着了?”

一个小时后,第一中队战士们就已经到达了他们的攻击区域,这是无名石头山上的峰顶位置下方,虽然说石头山上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