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道绵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斯道绵绵- 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也就是说,他们每年上缴的赋税有十五万两银子之多,”戴彰勋说,“这足够养活一万名士兵呢!”
“那是!”周青山虽不是回族,但其话语里也透露出自豪。
“嗯!那我们下去看看这些商号,顺便到清真寺转转!”
“大人!还是便装出巡?”
“你说呢?”

在这个季节里,是回族商人最为讲究的“卧羊”时间。也就是说,牛羊经过一个夏天的养育,膘肥体壮,味道最为鲜嫩。天南地北的商人也都集中到这里做着畜产品交易。回族商人们都在忙乎着牲畜交换和牛羊屠宰等活计,并利用那些堆积如山的牛羊皮鞣制皮革、制作各类蒙古人急需的过冬物品。
由于只是考察一个专门的群体,用不着漫无目的地乱转。戴彰勋他们走访了一些回商的店铺和两个清真寺后,又折回到了离同知署不远处的清真北寺。
清真北寺位于城北二道街北端。北寺的大门朝东,共有两进院落,清一色的青砖建筑。两层高的邦克楼矗立在大经堂后方,楼顶上那绿色的琉璃瓦和巨大的风磨铜饰顶在周围一大片灰色的山西式建筑中分外显眼。这里,所有的门窗和雕梁画栋都是绿色的。精美的圆形砖雕饰窗排列在围墙上,显得神秘而又古朴典雅。
北寺是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由回族民众集资兴建,属伊斯兰教古行教派。这个寺是城内四座清真寺中最大的。
一进大门,一股安息香那种清馨的气味扑面而来。几个人沿着青石铺就的甬道走了进去。以往,到这里参加礼拜的人拥挤不堪。但现在是商业旺季,除了少数年长者参加礼拜以外,并没有显现的有多么热闹。在大殿内,十几个参加会礼的回民跪在一条条洁白的毡子上,静听阿訇宣讲。大殿内除了阿訇的讲经声,听讲经的人异常安静。讲经的阿訇用他那高亢的的喉咙,几乎是将《古兰经》唱了出来。那是《古兰经》中《讨白》的一段:“迁士和辅士中的先进者,以及跟着他们行善的人,真主喜爱他们,他们也喜爱他,他以为我们预备下临诸河的乐园;他们将永居其中……”
一个阿訇见有人走进寺来,便迎了上去。他穿着大褂,头上戴了一顶绣着图案的小白帽,满脸浓密的胡子,脸上的皱纹一条接着一条,很慈祥。不难看出,他是这个寺的大阿訇。阿訇认识周青山。他见有着七品顶戴的同知署主簿竟然毕恭毕敬地跟在一个客商模样的人后面,知道这个人的来头一定不小。于是,他上前与周青山打招呼:“安塞俩木而来昆!”
周青山急忙回礼:“吾而来坤闷赛俩目!”
二人说罢,阿訇便陪在一旁,领着他们参观。
戴彰勋低声问周青山:“你们的话是什么意思?”
周青山回答:“这是阿拉伯语。阿訇是说‘真主赐你平安!’我回答‘真主也赐你平安!’,回族人一见面,大多这么打招呼的。”
“哦,原来是用阿拉伯语相互问候的。”
“嗯,回族人日常生活中的用语都是用阿拉伯语问候的。还有暗语,比如,伸出食指叫‘以嘛依’,也就是真主唯一的意思。”
走到礼拜大堂门口,戴彰勋一抬头,只见大堂正首房檐下悬挂着一块夔龙镶边的大匾,上面镌刻这四个颜体正楷大字:“福佑一真”。字是正楷颜体,刚劲有力,颇具戴彬元之风。戴彰勋凑到近前一看,落款为“郑魁士”,这让他颇为吃惊。
这个郑魁士??郑提督是大清朝赫赫有名的大将,威名赫赫。咸丰年间,太平天国造反队伍势如破竹,占领了南国大部省份,天朝岌岌可危。朝廷急调猛将郑魁士率部前往镇压。当时,安徽省庐州城和周围各县都已被太平天国部队攻陷。郑魁士率部打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还是没有攻下庐州城。第二年,他亲自带兵潜到城墙下面,搭起云梯,爬上城楼,一鼓作气,拿下了庐州城。郑魁士勇敢善战,得到朝廷的嘉奖,被提升为提督。咸丰六年(1856年),捻军威胁京师。郑魁士又奉旨剿灭捻军,先后辗转于安徽、河南等地。他曾在怀远被围,在突围中,郑魁士身先士卒,受伤二十多处,终于解围。咸丰皇帝颁诏嘉赏他头品顶戴,授予沙拉玛巴图鲁,也就是勇士的称号,赐黄马褂,为大清国自建国以来为数不多的勇士之一。他替朝廷收复不少失地,成为独当一面的从一品大员。郑魁士虽贵为封疆大吏,每临大阵,仍冲锋在前,以致“创伤积鲮”。官兵们都劝他到后方静养,可郑魁士裹好伤,又继续投入到血战中。直到咸丰十一年,郑魁士创伤加剧,才奏请开缺,回籍调养。同治五年(1866年),捻军再次向北进攻,震动畿辅。朝廷下旨,郑魁士再度应诏出山,协助僧格林沁赴直隶东路协剿,打败了捻军。第二年,署直隶提督。同治八年,因伤病再度复发,回到家乡直隶省宣化疗养。
戴彰勋的父亲戴彬元豪才斐然,经常有人前来拜访。郑魁士文武具备,他在任直隶提督时,因仰慕戴彰勋的父亲戴彬元的书法,故与其交往甚密。郑魁士告老还乡后,曾到过戴彬元在京的公馆。当时,戴彰勋只有三四岁,依稀记得二人交流书法时的情景。郑提督临别时还赠给戴彰勋一块佩玉,佩玉上刻着“周密贵微”四个篆字。这句话取自于鬼谷子“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周密。周密之贵微,而与道之相随。”的捭阖之术。意思是说,使用捭阖之术,离不开谋划。当然,这种谋划要周密,考虑要周详。行事要不露声色,才能成大事。这句名言,戴彰勋极为喜欢,成为了他人生当中的座右铭。这块佩玉,他便挂在身上,形影不离。戴彰勋在这座清真寺见到郑老提督题的字,能不感到意外么?
那个阿訇见戴彰勋摸着腰上的一块佩玉久久凝视着那块大匾,便解释道:“这个郑将军原是直隶宣化人,是我们回族。嘉庆年间,郑将军担任我们多伦诺尔防汛千总署千总,为我们回族人办了不少好事。听我爷爷讲,郑将军高大威猛,武功甚是了得。当时,多伦诺尔尚未设立协台衙门,所以,郑将军是我们这里地位最高的武将,周围的马匪都被他剿灭了。那时,这里太平得很。郑将军在多伦诺尔驻防期间,成了家,娶了这里一位回族女子。郑将军被调到南方后,他的家依然安顿在这里。经过多年的征战后,郑将军告老还乡,曾来到多伦诺尔探亲,并为我们清真寺献上了这块大匾。现在,郑将军的部分儿孙、亲戚们仍在我们多伦诺尔经商呢。”
原来是这么回事,戴彰勋点了点头。看来,回族还真是人才济济,而且这些回商对多伦诺尔的贡献还真是不小呢。戴彰勋心想,若是咱协台衙门的三个守备能像郑提督一般威猛就好了。
这时,大殿上礼拜的人礼拜结束后陆续走了出来。几个认识周青山的回族人纷纷与他作揖打着招呼。
一个身材高大的回族人上前给周青山打了一个千儿,依然用阿拉伯语问安。
周青山用阿拉伯语回了一句之后,问道:“是四合盛商号的郑掌柜啊!你不忙了?”
“没啥可忙的,只能按时到寺里礼拜了。”
周青山惊诧地问:“这季节可是你们商号最忙的时候啊!你咋说没啥可忙的了?”
郑掌柜的惨淡一笑:“都没银子了,还忙个啥?”
说完,郑掌柜的摇摇头,走了。
周青山说:“这个四合盛商号的郑掌柜,就是郑魁士将军的远房亲戚。”
戴彰勋说:“郑将军的亲戚?巧了。刚才他说没银子了,什么意思啊?”
周青山也一头雾水:“我也不太清楚。他的商号里好像没出什么大事呀!”
…………
  
   046:第十章:为生意,恶买办套牢小商户 '本章字数:4835 最新更新时间:20120713 01:12:51。0'
 
 二、节外生枝

天意德商号的茶叶等货物已经处理的差不多了,王兰田打算收回春天赊销出去的货款。原因是这样的,王兰田与刘三银等六家山西商号在春天曾经与抓毛行、屠宰行的几个回族商号订立了契约,将价值两万五千两银子的茶叶、布匹等商品赊销给他们,并同这些回族商人约定,待他们秋天收回用这些商品换取到的牛羊,赶运到北京、张家口等地销售后,再交还货款。现在已经是深秋时节,这些回族商人们应该是早已经卖完牛羊了。等收回这笔货款好收拾收拾到张家口打点一下那里的生意,然后再折回老家。说实在的,多伦诺尔,著名的漠南商埠,滦河源头,五方杂处,又是北方最大的牲畜交易市场,早在康熙三十年就被朝廷辟为通商要地。这里商机无限,可商人众多,生意竞争得也非常厉害。所以,聪明的王兰田等人才想到了这个变通办法。当然,这个好办法让他们赚了不少银子。

王兰田在吃完早饭后,准备到刘三银的商号去商量这件事。可在这当口,张家口分号却来了一封信。
天意德商号设在张家口的分号在大境门外的正沟街。店铺虽不大,但主要是起着多伦诺尔天意德商号中转站的作用。这封信是分号掌柜郭三爷写来的,信的内容很急。他告诉大当家的王兰田,说是又揽到了一个山东的大主顾,他们要急着购进五百匹上好的蒙古走马。还有,他店内茶叶已经不多了,急着问大掌柜的要不要他到湖北汉口去一趟,再采购一些回来。信上还说,张家口堡子里有一家蚀了本的商号要挑商铺,价钱给得很低,那条街道商号也很难挤进去,更适合天意德商号的生意。机会难得,问大当家的要不要。
信上说了一大堆的生意。王兰田苦笑着,看来自己的三掌柜还是不明白他的苦楚。商业面是不能再扩大了。不管怎样,得先把多伦诺尔这一档子事办清楚再说。
他叫来了牛二掌柜的,吩咐道:“你马上给张家口的郭三爷去一封信,告诉他先将那一档子生意撂一下,等咱商号收回这笔货款,换上一批德意志银元之后,我亲自去一趟。”
牛韧峰接过那封信,问:“那这买卖不是耽搁了?”
“没办法,要是郭三爷再进上一批货,不知要等到啥时候才能卖完呢。再说,咱要不是因为那一档子事儿,处理茶叶作甚?至于购进蒙古走马的事情,你到马市上看看,要是有中意的话,给他们赶过去就是了,别失去了信义。那家商铺我看就不要了。”
牛韧峰“啧”地一声:“只是堡子里那店铺太可惜了,好不容易找到的机会。”
王兰田道:“是可惜啊。但摊子越大,麻烦事也就越多。把现有的店铺经营好就行了。你按照我的意思,下去写信吧。”
牛韧峰无奈地望了望大掌柜的,下去写信了。

王兰田驱车来到了刘三银的富盛永商号门前。刚从买卖车上下来,正在店前招揽生意的小伙计一见,马上行礼:“王掌柜的,您吉祥!”
“嗯,你们王掌柜的在么?”
“我们掌柜的在后院忙活,我带您去找他。”
“不用了,你们忙生意吧,我自己去找。”
穿过店门,来到了后院,只见刘三银带着两个伙计在叮叮当当地干活。王兰田悄悄走到刘三银身后,用手一捂他的眼睛,说道:“猜我是谁?”
“王老弟,这还用猜么?”
王兰田松开了捂住他眼睛的手,两人哈哈大笑起来。王兰田道:“这么忙的季节,您修理驼屉作甚?”
“忙不忙你还不清楚?不能到北边送货了,乘这个间隙,修理一下,再说已经两年多没有修理了。你的呢?”刘三银说。
“和您一样,驼队也没动,都放在了羊场那边了。”
自从那次到满洲里贩马之后,王兰田深感本商号的运力不足。他开始购买骆驼,逐渐地建立了自己的驼队,骆驼数量已达三十余峰。只是现在,草地不能去了。
“别站在这里说话了,咱们到屋里说去。??你们两个接着修,今天要把这活干完!”刘三银扔下了手上的的修理工具。
王兰田拦住了他:“不必了。我来三哥您这儿是想和您商量一下收回春天赊出去的货款一事。”
刘三银笑着道:“咱俩想到一块儿去了!我也正打算找你商量,想收回这笔货款。以往,这些商号可都没违约过呀,今年这是怎么了?既然你来了,一会儿,咱俩一起去找他们。”
刘三银进屋换好了衣服之后,二人出了富盛永商号。他们顺着东盛街往南走,来到了老梧桐街十字路口的四合盛商号。商号的掌柜叫郑继广。当时,他是赊销货物众商号中领头的。

一进四合盛商号,显得空荡荡的。无事可干的伙计们在柜台上玩着羊骨骰子,有的打着哈欠在晒太阳。伙计们告诉他们二人:郑继广掌柜的现在已经到清真北寺礼拜去了,估计一会儿就回来。
王兰田他俩只好在商号里等待。
不一会儿,身材魁梧的郑继广掌柜礼拜结束后,溜溜达达地回到了家里。
郑继广,四十多岁的模样,穿着洁白的对襟汗衫,头戴一顶白布圆帽,留着一撮山羊胡。明眼人一看便知道他是一位虔诚的穆斯林。郑继广见王兰田和刘三银在商号里坐着,马上就知道了二位的来意。
郑继广拱了拱拳,抱歉地说:“二位掌柜的,久等了。真是不好意思啊,这么长时间了,我们到现在还没有凑齐货款。”
刘三银听到这话有些着急:“咦,你老郑不是已经卖完了牛羊吗?怎么,还没凑齐货款,想赖账啊!”
“到底怎么了?我们已经仁至义尽,因为已经过了还款的日期十多天了。咱们打交道不是一回两回,您是讲信义的。怎么这次??”王兰田显得比刘三银还要着急。
郑继广依然是躬身作揖状,他用那响亮的大嗓门解释:“二位掌柜的别着急,先坐下,听我慢慢说。”
这时,郑继广的妻子出来给他们沏茶倒水。也许是有些话不便当着女人的面说,三个人都沉默了。
女人回到里屋后,郑继广继续说:“是这样。春天我和另外的几个倒腾牛羊的回族商号掌柜的拉着在你们这里赊销的货物,到黄旗、白旗一带换牛羊。因为那里招了灾,牛羊吃不饱。所以,今年春天的生意相当顺畅,我们这些商号换到了大批的牛羊。这些牲畜很瘦弱,我们赶回来暂时放在城西的牧场饲养,等肥壮了之后再出手。二位掌柜的知道,这是咱商人们的普遍做法。可这时候,两个三井洋行的买办来到我们商号,说是要以高出市面行情的价格买下来,到秋天付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