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血染大明- 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同时在京城,客氏的花房里,又一段决定无数人命运的对话进行着。

每次谈话的时候,都是客氏和魏忠贤两个人。

这次也不例外,在外魏忠贤是权倾朝野的大太监,谁也不会想到,皇帝的奶妈才是一切的幕后黑手。

客氏拿着剪刀修剪花房内的花草。

魏忠贤站在一旁看着,希望客氏突然转身一剪刀刺过来,那样的话,他就能够解脱了,不用在背负着罪恶感活在这世界上。

每次魏忠贤都问自己,我做的对吗?

答案是肯定的。“不对。你是在祸国殃民。”

可魏忠贤无法停止,一切都是为了赎罪,一切都是为了面前的客氏。在外人眼里,他们是一对对食的夫妻,实际上魏忠贤是客氏的外祖父,亲的。

正是这种关系,让魏忠贤不得不听命于客氏。

客氏不会一剪刀杀了魏忠贤,她一边修剪花草一边问:“兵部什么时候让熊廷弼滚蛋。”

“也就最近几天,因为没人愿意去,一直没有决定下来。”

熊廷弼得罪的人实在太多了,背黑锅的时候大家都想着他惦记着他,等事情过了,所有人都希望他滚蛋。

“辽东是个大泥潭,我们就不要进去掺和了,倒是让张跃动作快点,一定要把哈大全拉过来,这样的人才难得,比高第强多了。”

“我回去马上写信给张跃。”魏忠贤露出为难的表情,“辽东的事倒不急,但最近东林党又在闹事。楚、齐、浙三党在朝廷里的势力,已经被东林党拔除的差不多了,下一个恐怕就要轮到我们了,得早做准备。”

客氏笑道:“我这次叫你来,就是为了这个。我想好了,东林党里面,**星不可怕,左光斗不可怕,杨琏也不可怕,最麻烦还是孙承忠,他是皇帝的老师,是能跟皇上说得上话的人。”

“是啊。陛下对孙大人的信任,从来都没有减少过。”

“所以,孙承忠不能留在京城,兵部不是想让熊廷弼滚蛋吗?想个办法,让孙承忠去辽东。”

“可孙大人是文官,推荐谁,也没法推荐他啊。”

“笨。我们不推荐,你鼓动皇帝找孙大人诉苦,说日夜为辽东之事烦恼,孙大人自己就去了。”

“真能如此。”

“当然,因为他才是真正的能臣,忠臣。”

哈大全开始感叹世事多变。

熊廷弼回到辽东一个月多月,就在熊廷弼热情万丈的砌砖头,从新布置辽东防御的时候,朝廷的一道旨意把熊廷弼又调走了,取代熊廷弼的人叫孙承忠。

这个人是怎么来的呢?

孙承忠一个已经六十多岁的老头子,他之前的职务是天启皇帝的老师。

熊廷弼只所以走,因为他的脾气太坏了,才回辽东不到一个月,老毛病又犯了。为了实行自己的战略,他开始要钱要人,兵部稍微给的晚点慢点他就骂人。先骂尚书,在骂内阁,在骂捣乱的言官。

熊廷弼又像一年前一样走人了。

现在辽东很危险,所以谁都不愿意来,从努尔哈赤起兵起,朝廷往辽东派遣了十几位总兵,全部阵亡,无一幸免。

所以谁都不愿意来,*急了官都不当了,宁可回家种地也不到辽东去。

内阁没办法,集体保持了沉默。

天启皇帝急了,把自己的老师找来。“吾师。您看辽东的事情。怎么办啊。”

孙承忠想了想说:“我也不知道,要不,我去看看。”

天启皇帝感动了,还是吾师够意思啊。

就这样,孙承忠出任辽东都师,兼任经略巡抚的职务,全权处理辽东事务。

孙承忠和天启皇帝的关系很好,天启皇帝称呼孙承忠吾师一直叫了七年,直到死,可见这对师徒的关系有多铁。

孙承忠没有想到的是,他的离开间接导致了东林党的覆灭,如果他留在京城,也许东林党还能多坚持一段时间。

孙承忠为人很实在,到了辽东之后,不乱说话,也不乱号施令,他先看,孙大爷在辽东各地溜达了一圈。

他觉得熊廷弼的做法很对。

萧规曹随,孙承忠就开始按照熊廷弼的方案继续砌砖头。

作为天启皇帝的老师,孙承忠向朝廷要东西容易的很,什么事情都顺顺当当的。

有这么一个上司,哈大全乐了,他开始要钱,要粮。孙承忠不知道是被要烦了,还是觉得哈大全在贪污,竟然主动来了广宁。

哈大全听说孙承忠要来,按照迎接熊廷弼的惯例,哈大全主动迎出了三十里。

“末将参见都师大人。”

“哈总兵请起。”

孙承忠和蔼可亲的笑着,哈大全还以为孙大人会像熊廷弼一样,上来就找事,没想到孙大人是如此亲切,一下吧哈大全准备的说辞都堵了回去。

难道孙大人不是来找麻烦的。

哈大全很疑惑,又不能直接问。

孙承忠是坐着马车来的,随行的只有1oo名亲卫骑兵。孙大人不坐哈大全准备的轿子,反倒把哈大全拉上了自己的马车。

哈大全没法推脱只能硬着头皮上车。

        第98章 台前幕后。表字守忠。

正文 第98章 台前幕后。表字守忠。

孙大人笑呵呵的问:“哈总兵表字是什么啊。”

“末将哈大全,表字倒是没有。”

“你也是朝廷正三品的总兵大将怎么连个表字都没有,我来给你取一个吧。”

“如此多谢孙大人了。”

孙承忠想了想。“你坚守孤城。与敌酋周旋。勇气可嘉,忠心可嘉,表字就叫守忠吧。哈守忠。不错不错。”

“多谢大人,守忠这个字好,我以前咋就没想到呢。”

孙承忠笑了笑,作为一个长年从事教育工作的教书优秀教师,孙承忠是当今天启皇帝的老师,也是天启皇帝的父亲明光宗朱常洛老师。能作两人皇帝的老师,可见孙承忠的水平有多高,他一眼就确定,哈大全是属于过分活波型,死不读书的坏学生。

对付这样的学生,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褒奖,降低敌意,在求其他。

所以孙承忠对哈大全的战绩作出了很高的评价,凭心而论,哈大全做的是真不错,鼓励哈大全再接再厉不要辜负朝廷的期望。

哈大全心里美,能被领导认可和夸奖。

孙承忠看差不多了便问:“守忠。你先进任广宁总兵,分守义州、哈家堡。现在兵力有多少啊。”

“我现在有兵士二万有余,其中八千人守哈家堡,六千分守广宁,六千分守义州。末将还重建了西平堡,以西平堡为中心,在左翼构建了一座新的要塞凉山,我还在平阳桥大营,每处驻守二千人。”

孙承忠点点头,二万四千人,和哈大全上报的人数基本相符,哈大全报了二万五。

孙承忠又问:“西平堡。凉山。平阳桥三处个布置二千兵马。如果努尔哈赤来了,你守得住吗?”

哈大全理直气壮的说:“不用守。如果努尔哈赤来了,三处守军会弃城而去,就算被围也可以从密道安全离开。”

“你不守,为什么还要驻兵啊。”

“这三处要塞起的是警报作用,里面设有烽火台,努尔哈赤来了,他们只要点燃烽火台就算完成任务。附近的军民可以迅的集结到哈家堡,据险固守,从三个要塞撤出的六千人分三队游击敌后,缓解哈家堡的压力,守上一年半载不成问题。”

孙承忠点点头。又问:“如果努尔哈赤包围哈家堡,绕路来打广宁,你要怎么做呢。”

“一样是守,广宁只有六千兵出战胜算不大。我在城内储备了足够二年的军粮辎重,还能招募青壮,守上一年半载也不成问题。”

“如果努尔哈赤又分兵义州呢。”

“努尔哈赤最多只有七万人马,他如果这么分兵,我很乐意带人出城狩猎一下。”

“好。”孙承忠满意了,熊廷弼对哈大全的评价是守成有余,攻坚不足。孙承忠认为,这个评价很中肯。

孙承忠并不知道,哈大全是故意让别人以为他只善守的。

熊廷弼的评价,哈大全当然听说过。一开始也不服气,难道我哈某人就不能进攻吗?难道喀尔喀部和插汉部的蒙古人不是我打服的吗?在愤怒之后,哈大全冷静了下来,大凌河战败的事实摆在那里,打野仗,哈大全完全不是努尔哈赤的对手。

在总结了失败的原因之后。哈大全只能承认,现在他还不擅长进攻,得学啊。最近哈大全*着朱敦和徐士安轮流给他念兵书,还有古代的战例,希望从中得到启。

很快,队伍进了广宁城。

孙大人开始查账清点兵马,孙承忠惊奇的现,传闻中贪得无厌、卑鄙无耻的哈大全竟然没有吃空额,报足了二万五千兵马,竟然真的有二万五千人。孙大人纳闷了,如此作为,不符合传闻啊。

很快,孙大人知道为什么了。

哈大全不贪军饷,是因为有更好的来钱道。哈大全在和蒙古人生意,通过义州港口,运来茶叶、布匹、瓷器、香料贩卖到蒙古,然在在从蒙古人手中收购牲口、药材、皮毛。运到关内销售,每月的利润高达2o万两。

哈大全不克扣军饷,因为用这些大兵保护商路,打压图谋不轨的蒙古贵族,哈大全就可以挣到更多的钱。而且养兵的钱都是朝廷出的,哈大全不用多花一文钱,算盘打的不错。

以前朝廷不给足饷,哈大全要自己搂钱养兵,现在朝廷给钱了,多出来的部分,就是挣到的,哈大全不会为了点小钱搞得军心涣散。

让当兵的高兴,才能用心的大仗。

孙承忠不得不承认,哈大全搂钱的本事一流,不去做商人可惜了。

孙大人走的时候说:“守忠之才,可与毛文龙比肩。”

哈大全听了心里柯登一下,难道孙大人都知道了。哈大全做生意,之所以货品齐备,要什么有什么,全都拜毛文龙所赐。两个人关系不错,毛文龙为了筹备军资,在海上做一些走私的生意,哈大全也要筹备军资,两人很快展开了合作。毛文龙运货,哈大全负责销往蒙古,挣了钱大家有份,你好我好大家好。

孙承忠多少听说过一些,来过广宁之后,他彻底确认了传闻。

不过孙大人不打算为这种小事惩罚两员大将,哈大全和毛文龙让他们两个去消灭努尔哈赤太难。正面对砍他们都不是努尔哈赤的对手,如果要拖努尔哈赤的后腿,两个人都能胜任。

哈大全和毛文龙联手,能把努尔哈赤折磨死。

碍于辽东缺少进攻型的人才,两个防守型的,就凑合用吧。

哈大全突然觉得孙大人很可怕,好像没什么事情是孙大人不知道。事实证明,孙大人很厉害,很难缠、很不得了。

这个夏天,辽东大地安静了下来。没有人妄动兵戈,因为大家都没有时间,因为所有人都在地里忙活着。

后金是半农垦半游牧的民族,临近夏末,后金的军民都下地收割粮食。

明朝这边也要收割粮食,储存过冬所需的物资。

大家都在干活,等农活忙完了,秋收了,才是拿起刀枪打架的时候。

        第99章 台前幕后。貌合神离。

正文 第99章 台前幕后。貌合神离。

大家都不着急打仗。

却有人着急了,这个人是广宁监军太监张跃。

孙承忠来访,还送了哈大全一个表字,这是拉拢哈大全的信号,如果哈大全被东林党拉走,张跃的任务就彻底失败了。

他来辽东,就是拉哈大全入伙的。

想不出办法的张跃急忙写信给魏忠贤。

魏忠贤也没办法,他拿着信又去找客氏。

作为幕后黑手,客氏还是有办法。“恩。这样吧,我们再送一个人去辽东。”

魏忠贤忙问:“谁啊?”

“兵部给事中袁崇焕。”

“袁崇焕?是谁啊?”在当时袁崇焕的名头实在太小了,魏公公不认识他,也属于正常情况。

客氏笑道:“袁崇焕是东林党的一个小喽啰,人表面茹莽,实际却狡猾的很,爱占便宜,更爱记仇,前几天还叫嚷着要去辽东打鞑子。”

“这么一个人派去有啥用啊。”魏公公不理解了。

客氏说:“袁崇焕这个人脾气虽然不好,却很有才,特别是打仗。孙大人老了,不可能永远为皇帝守辽东,他急需培养接班人,袁崇焕是个最好的人选,孙大人不会错过的。”

魏公公更不理解了。“这不是便宜了东林党吗?”

客氏说:“以袁崇焕的脾气,得罪哈大全是肯定的,他仗着孙大人的势力,必然会做出过分的事情,等哈大全没了退路,自然会投奔我们。”

“真的能行吗?”魏公公觉得悬。

“一个袁崇焕恐怕不行,我记得有一个叫满桂的,不是和哈大全有仇吗?也调过去,跟哈大全做邻居,这就差不多了。”

“夫人神算啊。”

不要小瞧女人,事实证明,客氏算到的,都成为了现实。

女人起疯来都很猛的。

哈大全这边正有一个女人要飙,就王张氏王寡妇。

王张氏本是一个温柔的人,拿刀砍人的时候例外,能把王姐惹毛,必定不是一般的人物,这个人正是广宁知府余信,哈大全大舅哥。

不厚道的余信,一直想插手哈大全的军务,想尽办法接触哈大全手下的将校。排的上号的,他都送了一份厚礼过去,甚至走后门安插余家的私军,也就是家丁,在哈大全的部队里担任中下级军官。

余信做的一切,哈大全都知道,他就这么看着,想知道余信搞什么花招。

哈大全越不吱声,余信的自信心也就越大,他忘记了哈大全的战功,只记得哈大全的出身,土匪头子。余信看来,他要比哈大全优秀百倍千倍,哈大全的势力最初就是余家支助的,哈大全所有的一切的一切都应该属于余家,就理应由余信来控制,怎么可以交给一个外姓的女婿。

无比自信的余信,觉得男人要收买。女人要勾引。这B货自恋的可以,在勾引徐家四姐妹不果后,余信想出了一招用强的,他找到王张氏,直接要求王张氏把徐家四姐妹送给他做妾。照他的说法:“不就是四个丫鬟吗?”

这句话足以把脾气好的王姐惹毛。

王张氏当时就拔出刀要阉了余信,吓得余信夺路而逃。

哈大全知道后说了一句。“这是放在地上的祸不惹,惹天上的。”

王寡妇飙了。要领着女军杀进知府衙门灭了余信,三四千娘子军把知府衙门围的水泄不通。吓得衙役和余家的家丁不敢冒头,整个广宁的男人都意识到,女人是不能惹的,回家一定要对老婆好一点,不然后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