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血染大明- 第2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等许胜押着俘虏过来,康玛的战斗结束了。

俘虏被关押在一处小山谷内,出口有藏军看管,守卫兵部森严,就像在鼓动俘虏们逃跑。

丹夏和龚怀乡都明白,不管山口的警备多松懈,他们也不能逃跑。山谷外到处都是愤怒的藏民,他们只要一走出山谷,就会被人抓到活活打死。

10月末,第一片雪花飘落。

哈月辉带人送了许多的皮衣过来,还带了许多的食物。这是她与丹夏和龚怀乡第一次会面。受康玛大师的影响,哈月辉的性格收敛了很多,也温柔了很多。

丹夏和龚怀乡穿着藏族皮衣,半个多月的战俘生活让他们消瘦了许多,看上去十分的颓废。

“你就是龚怀乡。”

“罪民就是龚怀乡。”

“父皇很欣赏你的才华,你去北京一趟吧。”这话无疑判了龚怀乡死刑。

龚怀乡跪在地上,没有求饶,而是哀求的说:“罪民罪该万死,死不足惜。但我妻子是莫卧儿公主,我希望您能放她回国。”

丹夏在旁鸡动的说:“不,我不回国,我要和你一起去北京受死。”

龚怀乡叹息道:“你这是何苦呢?”

两夫妻的感情,到是让人感动。

哈月辉并没有因此同情两人,该杀的一定要杀,该放的一定要放。

哈月辉没有回应两人的请求,而是说:“康玛大师的灵骨塔已经建成,我安排你们去祭拜一下。剩下的事情等开春在说吧。大雪封山,想走也走不了。”

说完哈月辉离开了战俘营。

她要去拉萨过冬,战俘营将完全交给康玛寺的喇嘛管理,希望仁慈的僧侣不会虐待俘虏。

哈月辉到拉萨后,又下了几场大雪,高原变成了雪国。

布达拉宫的环境不错,作为西藏的政治经济中心,从吐蕃时代开始,这里就开始建设,经过几百年的扩建,规模已经相当的庞大了。

护教王、阐教王、辅教王到来了。萨加的玛尔巴大师继承了赞善王的爵位。

四大藏王聚集在一起开会,讨论关系西藏未来走向的问题。哈月辉让黄宗义和许胜去开会,她呆在布达拉宫的经房,全身心的投入佛学的海洋之中。

会议开始了几天,前朝两大宣慰司的官员也来了。

自从前朝灭亡,这些官员就成了无主的孤魂,他们的权力被藏王剥夺,只能呆在衙门里魂日子。

孟豹跟护教王打仗时,他们出来喊了几句口号,想弄点好处,可两边都不搭理他们。

哈月辉带兵进藏时,他们在旁看着,没有轻举妄动。

等局势稳定了,他们又钻了出来。

这些人都愿意归顺新朝廷,保住自己的官位。

        第568章 废止言官。

正文 第568章 废止言官。

第568章 废止言官。

前朝官员是否留用,哈月辉征求了四大藏王的意见。四大藏王都希望留用这些官员,过去几十年的时间,大家都熟了,跟熟人办事方便。如果新朝廷派新人来管事,光结交沟通就得花很多钱。

在西藏的问题上,哈月辉很尊重四大藏王的意见,这也是为了缓和民族间的矛盾。

因为大家的意思差不多,会议进行的也很顺利,西藏问题基本依靠前朝的惯例。

11月中旬,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里,一个康玛寺的喇嘛匆匆忙忙的赶来,他带来了一个坏消息。

印度公主丹夏病逝,汉奸龚怀乡从战俘营中逃脱。

这绝对是一个意外事件,哈月辉离开时交代过,不能虐待战俘,要好好的善待他们。

“她是怎么死的。”

喇嘛那事情经过介绍了一遍。

本来一直都挺好的,可哈月辉刚走不久,战俘营突然爆发了瘟毒,很多人都死了。连康玛寺的新主持都感染了瘟毒去世了,没有人敢接近战俘营,连送补给的人都是远远的放下东西就离开。就在一个月前,战俘营有人出来说,丹夏公主死了,要求我们为她举办一场葬礼。因为没人懂莫卧儿人的丧葬习俗,葬礼是龚怀乡负责*办的。就在葬礼那天,他偷了一匹马逃了。

哈月辉问:“你们派人追了吗?”

喇嘛回道:“他一逃走,便下起了大雪,出去的人不敢追都回来了。”

“他偷马时,还偷了别的东西吗?”

“没有,只有一匹马和一壶酒。”

“这冰天雪地的,一个人在雪原里走,九死一生啊。”

大概是佛经看多了,哈月辉开始担心龚怀乡的安危。许胜在旁说:“冻死算便宜他了,押送到京城,他的罪行,一定是凌迟处死。”

黄宗义说:“凌迟太惨了,自从皇上主事,那些酷刑都废止了。死刑只有三种,百姓犯法行绞刑,文官犯法行斩首,五官犯法行枪决。就算罪大恶极之人,也只株连三族,前朝动辄株连九族、十族的制度都废止了。”

许胜说:“要我说,只用行重典,才能警示世人,让不法之徒望而却步。皇上宅心仁厚,不想多造杀孽。确便宜了那些乱臣贼子。”

黄宗义说:“犯法终归只是少数,株连过多也是不好的。”

许胜急忙阻止道:“停,停,停。我说不过你们读书人,还别说了。在说下去,丢脸的肯定是我。”

黄宗义指着他道:“你啊。”

许胜虽然听说了康玛大师的事情,也见过为康玛大师修建的石塔。但他没有亲历过康玛战役,没有直观的感觉,所受的影响也不大。

黄宗义当时在场,所受到的影响是很巨大的。

哈月辉让送信的喇嘛下去,安排人给他准备了食宿。

“事情都这样了,如实上报吧。如果他能活着离开,希望他不要在出来闹腾了。”

黄宗义点头说:“但愿如此吧。”

许胜摇头说:“这种人可不好说,肯定还会出来闹腾。”

两个男人的态度,决定了他们与哈月辉之间的关系。大雪封山,哈月辉在拉萨一直住到第二年的3月,这期间除了礼佛,她经常与黄宗义探讨学问,短短数月见识学识都增进了不少,两人的关系也亲密了不少。

许胜则每天到军营里溜达,整日想着打打杀杀的事情,就像个长不大的孩子。

3月,哈月辉从拉萨启程返回北京,四大藏王与**等活佛随行。

哈月辉的西藏之行圆满结束,也达成了她的第一大功:安抚西藏。

北京的哈大全听到消息大喜,逢人便夸奖女儿能干,比家里的几个小子强多了。哈大全手下女将众多,最近连御书房掌印都换成了宫女,他是不放心长期掌权的太监,这也算是一种突破性的改革。

按照新规定,御书房掌印宫女必须出身官宦之家,最少也要四品官位之上。被选择的人要经过严格的考试,确保知书达理样貌端庄。女孩子们十五岁进宫二十岁出宫,任期不得超过五年。如果在任期间被皇帝收了,就编入嫔妃序列,而她们的老爹则必须罢官回家。

开始时,官员们都想把孩子送进宫,可一看后面的条款,又全都不干了。

因为皇帝的**爽,而丢了自己的官位,实在是不合算。虽然能成为皇帝的老丈人,可皇帝的老婆多,老丈人也多,这个身份名义上风光,却一点实用价值都没有。

因为选拔报名完全自愿,结果第一次选拔竟无人参加,最后只好把官员等级降到六品,这才凑齐了报名人数。

第一任女掌印朱红欲,是福建一个知府的小女儿,学识渊博连男人都佩服不已。

很快朱红欲有了一个新的称呼,掌印女宰。

前朝掌印太监,是不准许参与政务的,而女官有提出建议的权力。

封赏进京朝贡的**喇嘛和四大藏王是必须的,哈大全按照前朝惯例,准备提升他们的爵位,赏赐金银财物,在文件上盖章时,朱红欲说:“皇室不如去迎一迎,顺便散散心,还赢得一世的英名。”

哈大全点头说:“有道理,有道理,我们就去迎一迎。”

从拉萨到北京得走四个月的时间,哈大全率众臣到长沙恭候,给足了**和四大藏王面子。

这期间有言官上疏,说哈大全失节,不应对蛮夷土司、番僧过于礼遇,这样会损害朝廷和皇帝的脸面。

前朝言官骂人,是一个优良的传统,从朱元璋开始骂了二百八十年。哈大全保留言官,是为了安抚天下的官员。都改朝换代了,还敢出来闹事,就是找收拾了。

哈大全叫朱红欲拟旨,痛斥了前朝言官的失职,痛斥他们在党争中的坏作用,甚至把前朝的灭亡都归结于言官的恶性。

“依附权贵,参与党争,祸国殃民。委于虚名,不切实际,空谈误国。”

哈大全的二十四字批文一出,已经有二百八十余年历史的言官制度走到了尽头。满朝文武在心里都是反对的;低级官员反对,因为没有骂人的机会了;高级官员反对,因为失去了免费的打手(帮忙骂人的)。

可在哈大全这样的强势老板面前,他们也不得不屈服。

        第569章 被延后的战争。

正文 第569章 被延后的战争。

第569章 被延后的战争。

废除言官,只是废除了风闻言事的惯例。官员们不能听到点风声就上报,不能为了政治目的随意弹劾他人。

除去大部分弊端,言官制度本身是好的。

哈大全废除了御史台,建立了一个新的督检校院。

原本六七品的言官们,又找到了一个新的就业岗位。督检校院的官员按照省区划分,每个省有二十一个人,专门负责查处官员的**。

为了保障新言官们得大公无私,哈大全规定一旦加入督检校院,就不得到其他部门,或地方为官,必须在督检校院干一辈子。作为回报,他们的等级得到了提升,最高等级的大检校官,可以是从一品。

督检校院在现代有一个更专业的名字,纪检委。

后来督检校院的权力被进一步提升,还剥夺了一部分刑部的权力,取代皇帝的批红权,画勾杀人改由大检校官负责。

这一切改革都是在长沙进行的,所以又称为长沙新政。

收拾完不听话的言官,**一行也到了。

夏历公元2002年6月,**一行的朝贡队伍到达长沙,哈大全亲自率众出城迎接。

哈大全拉着**的手说:“国师,欢迎你到中原来,中国有民族数百支,同在一片蓝天下生活,就都是一家人,都是兄弟姊妹。所有的藏族同胞,也都是我的兄弟姊妹。”

**感动的说:“皇上盛名。”

哈大全跟四大藏王一一见过,拉着**的手步行进城。

这一盛况,被记录下来,也印证了西藏其后数百的走向,那里将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哈大全如此做,是不想做一个罪人。

哈大全有罪吗?世人看来没有,哈大全自己却觉得有。

如果大明一直延续下去,中国不过是一个局限于中原地区的小国,国土面积将减少四分之三。

满清入关,采取了极度的扩张政策。蒙古、回部、西藏先后成为中国的土地,固定了现代中国的庞大版图。哈大全要做弥补,他不想因为自己,使以后的中国版图缩水。

虽然他身边的人不会知道。

但哈大全对自己说:“我知道。”

西藏的稳固,给哈大全以极大的信心,下面要处理的就是回部的问题了。

蒙古那边有巴林看着,基本不会出岔子,至少最近几十年都不会。为了稳固蒙古,哈大全向蒙古地区大量移民,鼓动汉蒙通婚,从文化上同化蒙古族。软刀子捅人,效果会更好。吸收了汉族文化的蒙古人,将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并在灵魂深处牢牢的刻下三个字:中国人。

安抚好**一行。

哈大全找来女儿,问:“我的小公主,你这次立了大功,想要什么奖赏啊。”

哈月辉害羞的说:“我想嫁给黄宗义。”

当时哈大全就蒙了,女儿二十多岁不出嫁,他都快死心了。哈月辉突然提出要嫁给黄宗义,这样哈大全十分不适应。况且当时的人结婚早,黄宗义早有妻室,连孩子都有三个了。

让女儿去做小,哈大全是万万不能答应的。

哈大全说:“黄宗义已经有妻室了啊。我看许胜不错,这孩子一直都没结婚。”

哈月辉说:“我不在乎。我就要嫁给黄宗义。”

哈大全拗不过女儿,只好点头同意了。

哈大全带着**一行回京,住了大半年,到第二年开春,又送**一行返回。这来回一折腾就到了夏历公元2003年5月。

几年的休养生息,中原大地又恢复了勃勃生机。

辽东很安静,海上很安静,南洋很安静,西藏很安静,中原更安静。

别外蒙古也很安静,但哈大全不希望蒙古安静,特别的西部蒙古的土默特。

每次看地图,哈大全都会注视新疆一代,那里还属于四个独立的国家,土鲁番、鞑靼土默特、卡塔尔和叶尔羌。

其中以叶儿羌的葛尔丹最为强大。

现任葛尔丹王,跟康熙那一带的不一样,这个葛尔丹比较老,野心也不大。

作为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部落国家,他们十分的好战,对扩展伊斯兰教义有着极大的热忱。在他们眼里,天下所有的土地有应属于真主,以及真主的信徒。

“我们得调拨一下。”为了新疆的土地,哈大全又开始出坏道了。

他找来亲近的大臣开会,希望研究一个可行性方案。

面对皇帝扩展领土的欲望,大臣们的态度比较一致,就是:反对。

王鑫说:“皇上,天下刚刚平定,需要休养生息。至少十年之内,不应在燃战火。”

武官本应比较好战,但这次王八一变成了反战派。他说:“皇上,我们从辽东开始,从北到南,从东到西,打了几十年了。兄弟们都累了,该歇歇了。”

这种结果可不是哈大全想看的,他就是想去西域,想征服那里,并把那里更名为新疆。

会议直接冷场,没人发言,没人提意见。

哈大全叹道:“做皇帝,也不能当万金油,也有不好使的时候啊。”

既然没有结果,就只能散会了。哈大全不得不把对战争的渴望压制一段时间。

回到后宫,哈大全先找来太子哈可仁,询问关于西域的问题。

哈可仁很直接的说:“我听说大臣们都反对,这么多人都反对,一定是有道理的,请父皇三思。”

也是一个反战派。

哈大全只好摇头说:“你还真不像我,把天下交给你,扩大地盘是不可能了,保住现有的家产应该还可以。”

被如此说,哈可仁很高兴,因为这个评价很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