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血染大明- 第2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爱妃,你有什么注意啊。”

“臣妾到有一个办法,不知当不当说。”

“说来听听。”

在哈大全的体系内,女性将起到调和剂的作用,大批的女官将被启用,他们将给新帝国带来新的力量。

        第521章 黄宗义。

正文 第521章 黄宗义。

第521章 黄宗义。

自古后宫参政,没有多少好结果。不是瞧不起女性,而是当时女性所受教育普遍比较低,长得漂亮的不一定有才,而皇帝却只找漂亮的女孩子。

但哈大全的家里不同,在他家后院有两个超级猛女。

第一个是安妮,闽王海军的创始人之一。

第二个是陈好,樱馆情报头子之一,任职都指挥使。

这两个女人是有权利发言的,而且没有人敢不听。

陈好说:“王爷不是带了近卫军吗?从中挑选三百名身后敏捷的士兵,发给他们夜行装备,今晚魂入城内,趁夜色打开徐州城门。取徐州将不费一兵一卒。”

王鑫想提出质疑,但话到嘴边没敢说,他是害怕陈好的。

王八一大大咧咧的说:“王爷的近卫军?三百人太多了吧。那些人的身手,魂进去三十,就是把徐州搞得大乱。”

王八一这种公开拍马屁的行为,让王鑫等文官很不耻。

王鑫问道:“现在徐州戒备森严,怎么把三百人送进城。”

陈好说:“其实我已经安排好了,苦念两天前已经进城,会接应我们的人,今晚开始行动,明天早上我们就能在徐州吃早餐了。”

哈大全问:“苦念也来了?我还没见过她呢?”

“苦念的身份比较特殊,需要保密,请王爷见谅。”

“你做事我放心,做隐秘工作,隐秘一点也是正常的。”

这时在徐州城内,哈月辉已经准备好了一切。早在几年前,樱馆就在徐州城挖了密道,直接通到城外的一处农田边的小屋,这边田地是樱馆的产业,平时有人看守十分的安全。

月辉亲自到徐州,可不是为了接应三百人进城。

徐州有一个更好目标。徐州古称彭城,已有5000多年文明史。徐州建城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帝尧时建立的大彭氏国。相传大彭氏国的创始人彭祖活了800岁,是中国烹饪和气功的创始人。彭祖在历史上影响很大,曾被孔子推崇备至,也被道家奉为奠基人之一。

徐州有“千年龙飞地、一代帝王乡”之誉。

月辉要找的就是彭祖的秘密,也是历代王朝选择徐州为都城的秘密。

这事如果是哈大全,绝对不会相信,因为他不是古人。哈月辉虽然是现代人的孩子,却接受着古人的教育,所欲聪明一辈子的小公主相信了。

月辉的目标是一座破败的道馆,传说这座道馆是汉朝皇宫的一部分。刘邦出身沛县,就在徐州境内,汉代时徐州有类似于行宫的建筑,这座道馆就是汉朝皇宫的一部分。能够保存到现在已经是一个奇迹了。

在这个奇迹背后又隐藏着什么。

现在徐州全城戒严,所有主力都集中在城外,根本没人注意这个小道馆。

道馆内只有一个老道士和一个小道士。

供奉的神明自然是传说中的彭祖。

到了地方,月辉犯难了,从那里着手呢?

见有人闯进来,老道士依然跪坐在彭祖的塑像前一动不动,小道士正拿扫把清扫着院内的落叶。

月辉在大殿内逛了一圈,问盘坐在那里的老道士。“道长,你有秘密通道吗?或者密室一类的东西。”

老道长终于睁开眼睛,用怪异的眼神看着月辉,就好像在看一个精神病。

“明白了,你什么都不知道。”她拽过身边一个探子,“你不是说这里有彭祖的秘宝吗?可是,这里什么都没有。”

探子辩解说:“我真的打听过了,这里的确藏有彭祖的秘密,能助人长生不老,传说汉高祖刘邦得到了这个秘密,才会在这里修庙宇供奉的。”

“传说?”哈月辉无奈了,她明白自己被忽悠了。

探子说完,连旁边的老道都忍不住了。“刘邦要是得到了彭祖的秘密会死那么早?还会有后来的吕后之乱?看点书行不行,没文化并不可耻,不懂装懂才是最可耻的。”

探子急了。“牛鼻子。你懂什么?”

哈月辉一脚把探子踹开,骂道:“魂蛋玩意,少在这丢人现眼,给我滚。在有下次,小心姑奶奶切了你。”

那探子灰溜溜的跑了。

老道又怪异的眼神看着月辉,苦口婆心的说:“姑娘家要矜持,你也太野蛮了。”

“从小就这样改不了了。”

老道说:“可惜了,如果你是个女人,如果你是个男人,一定可以当皇帝,你有天子之相。”

“做皇帝的就没有女人吗?”一句话暴露了哈月辉的野心。

“有过一个,但不会再出第二个了,中国传统如此,天命不可违。”

“马上就要变天了,谁又说的准呢?”

“我记得闽王有两个女儿,长女哈月辉,次女哈七七。闽王次女早已出嫁,只有长女还待字闺中,跟姑娘的年纪差不多。”老道一句话,捅破了哈月辉的身份。

哈月辉拔出一支火统指着老道问:“你是什么人,怎么知道这么多。”

老道闭目凝神,不惊不怒,十分平静的说:“我只是一个又穷又老的道士。”

“道长贵姓高名啊。”

“用火统指着人,是很不礼貌的。”

“从小就这样改不了了。”

“不愧是哈大全的长女,虎父无犬女。”

哈月辉在问:“道长贵姓高名。”

老道不吱声了,就在那里一坐,准备挨枪子。

哈月辉不急着杀人灭口,他仔细打量着老道,很快她笑了,因为她认出来了。

“你是黄宗义?你怎么跑这来了。”

这次换黄宗义吃惊了。“你……你怎么认识我。”

“你才三十三岁,怎能么搞的这么老啊。一副七老八十的样子,我差点没认出来。”

“你……你……你怎么认识我的。”

“我有你的画像啊。听说去年你进京科考落地,父王就一直派人找你,没想到你躲到这里来了。是不是准备温习三年,再接再厉继续考试啊。这彭祖庙是好地方,还真藏了宝贝。”

“你……闽王找我何事。”

“给你官当啊。你不用参加考试了,跟我走,父王会给你官当的。”

“我不去,我是大明的臣子,怎么能委身于闽王。”

哈月辉眼睛一瞪。“不去也得去。”

黄宗义就这样一辈子落到了哈月辉手里。

        第522章 徐州的史可法。

正文 第522章 徐州的史可法。

第522章 徐州的史可法。

黄宗义,1610年生人,是天启七君子黄尊素的长子,从小天赋极高,不但精通儒学,还懂算术、天文。据说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没有他不知道的。是三百年来集学术之大成者,明末第一大才。

就是这么一个人才,科考竟然屡次不中。

他没考中的原因很怪异,不是因为他学问不好,也不是因为他人品,而是因为朝廷官员都怕他。

特别是吏部和大理市的官员。

当年阉党倒台,害死黄尊素的首犯被伏法,黄宗义被叫去作证。就在大堂上,他掏出锥子扑向仇人许显纯,差点把许显纯捅死,随后又暴打了另一个仇人崔应元。

当时,黄宗义的暴行没有被阻止,因为大家都恨阉党。

其实快着一件事,并不影响黄宗义的仕途。后面的事情就不应该了,他没有向朝廷通报,就花钱顾了杀手,找到当年害死他父亲的两个看守,把他们干掉了。

虽然朝廷没有追究,但这事办的太恶劣,给人的印象极度不好。

黄宗义也为自己的暴行付出了代价,年年考,此次靠,就是不中,实在叫人很无奈。

这个事例告诉大家,要报仇,请遵循法律渠道,千万不能私自下家伙,那可是要承认法律责任的,特别是现代社会。

很暴力的黄宗义,遇到了更暴力的哈月辉。

在野蛮的女人面前,他是一点办法都没有,被人绑着带走了。

哈月辉叫人帮黄宗义理了胡须,一下子年轻了不少。黄宗义使劲大叫,发服是父母所授不可损毁,也没能阻挡之哈月辉的“屠刀”。

黄宗义悲泣着说:“你……你这个女人,你怎么可以这么干。”

哈月辉眼睛一瞪。“怎么,你不服气吗?”

原本刚毅的黄宗义马上就蔫了,低着头黯然落泪,仿佛受尽委屈的小媳夫。

这天晚上三百名士兵从密道进入城内,他们都看到了备受委屈的黄宗义,有个哥们很同情的说:“兄弟忍忍吧。妻管严并不可耻,我们怕老婆,是因为我们爱她们。并不是因为我们害怕,多这么想想就会习惯的。”

黄宗义看着那人,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

辛酸的男人往事,感染了许多同病相怜的人。哈大全的亲卫队,娶的大多是女营的猛女,直接创造了大批的妻管严。在这个问题上,后世倡导男权的人,没少写文章批判。

夜是安静的,是暴风雨前最后的宁静。

凌晨前夕,化悲愤为力量的气管炎们出发了,他们趁守军疲惫打开了城门。早就等在城外的闽王军一举杀入城内,徐州府守军措不及防,纷纷放下武器投降。

少数守军退入城内进行巷战。

这时史可法才刚刚和衣睡下,这几天他太疲惫了。他想尽了办法,也没想出退敌的良策。

史可法被家丁的脚步声惊醒,他拿起床头的宝剑问:“敌军开始进攻了吗?从那面开始进攻了,快快说来。”

家丁喘着粗气说:“大……大人……大事不好了,闽王军已经进城了,我们快跑吧。”

“什么?敌军已经进城了。”

“是啊。凌晨时分,城内突然出现一股敌军夺取了城门,外面的敌军全都进来了。守军大部投降,城内只有少数人还在抵抗,大人北城门还在我们手里,您还是快跑吧。”

史可法惊的呆立在那里。“敌军进城了,好快啊。”

家丁催促道:“大人,快走吧。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史可法突然镇静了,他说:“我是徐州知府,有守土之责,当与徐州同存亡,你自己逃命去吧。”

“大人。”家丁急了。

史可法根本不听,他说:“你快逃吧。多带些金银细软,将来也好谋个活路。”

“大人。”家丁还在墨迹。

史可法不乐意了,他把出剑横在脖子上。“你快走,再不走,我就死在这里。”

家丁叹息了一声转身走了,他出门左转进了胡同。哈月辉正等在这里,见家丁回来便问:“史可法答应逃了吗?”

家丁摇头说:“史大人不肯逃,还用自杀威胁让我先走,我这才出来。”

哈月辉叹道:“又是一个死心眼的,他不怕死,比如不会投降,叫人送他一程吧。也算成就了他的一翻忠烈。”

史可法没有逃,他拎着宝剑冲上大街,组织了几十人的队伍发起了最后的反击。但因为敌我相差悬殊,他很快就被困在一处小巷内,身边的人全部被杀。

看着眼睛的敌军,史可法朝北方跪拜,大呼:“皇上,臣无能,臣罪该万死。”

喊完之后,史可法横剑自刎。

崇祯十七年元月六日,徐州城失守,京畿门户洞开。

朝野震动,却十分的安静。不管朱由检怎么发火,也没有人站出来说一句话。经过这么多年,大家都看明白了。崇祯是一个没有担当的皇帝,从来不愿意背黑锅,凡是都要找人顶缸。有功劳是他的,有过错全是别人的。

这样的领导,谁愿意跟着啊。

魂到了这个地步,大明王朝已经算完了。

散朝之后,朱由检还痛哭不停。悲泣的说:“大明江山,就要亡余朕手了。”

就在此时,太原又传来战报,李自成帅二百万大军围攻太原。守将平贼大将军廖应急报,请求朝廷派兵驰援。

“兵,那里还有兵啊。”朱由检是真绝望了。

就在此时,朱由检身边的一个老太监走了出来。因为魏忠贤的关系,朱由检一直都不喜欢太监,剥夺了太监的大部分权力。在他统治的十余年里,没有出一个掌权的太监。跟他最久的大太监曹化淳多嘴了几次,就差点被朱由检灭了。

现在有人敢站出来,这么不怕死,说明这个人很忠心。

这个老太监的名字叫王承恩。

朱由检很感动,到了这步田地,竟然还有人愿意出来说话。

王承恩说:“奴才以为,不如派人前去与李自成议和,以太原为界东西平分天下,稳住李自成的军队,在调廖应南下堵截哈大全。”

“与李贼平分天下?”朱由检犹豫了。

“皇上,不能在犹豫了,事到如今还请便宜行事啊。”

“容我想想,容我想想。”朱由检继续犹豫着。

        第523章 威逼曹化淳。

正文 第523章 威逼曹化淳。

第523章 威逼曹化淳。

作为皇帝朱由检很勤奋,但他有一个致命的毛病,就是脸皮太薄。在太平盛世,脸皮薄一点没什么,当天下大乱之时,要面子的结局,往往会是丢了性命。

朱由检心里是想议和的。和李自成议和,和满清议和,甚至与哈大全议和。

但这话不能他说,也不能让几个太监站出来说。必须由大臣说才行,也就是说,必须有一个背黑锅的。

如果事情办好,是皇帝领导有方。如果办砸了,皇帝也不用承担责任。

但现在,愿意背黑锅的人,实在太少,根本就没有。

事情就这么拖了下去,一拖就是一个多月。

让人们惊异的是,哈大全占领徐州之后,竟然没有继续北上,而是在徐州停了下来。

哈大全在徐州发布闽王令,约法三章,减免赋税,还开仓放浪,打击不法商贩(特别是哄抬米价的商贩)。

哈大全不北上,朝廷的压力少了不少。与李自成和谈的提议,也就自此做罢。

但明眼人都知道,哈大全越晚北上,对大明王朝越不利。哈大全不是流寇,不是突然造反的王爷,他是有备而来的。

哈大全在徐州的一个月,不断从南方调集军队,战略物资,一直在做战争准备。

赵卫、王张氏、加隆青次、哈耿、张佰强、许尚志、顾德伟、董云龙等等。水军陆军齐集一堂,整容可谓豪华无比。

军队数量更增加到三十万人,这可是实数,没有任何虚夸,之多不少。

但朝廷里没人干活,明明有危机也看不到。

这时廖应在太原打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