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血染大明- 第2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好,好样的。”素拓感到着。

        第464章 追求自由的英雄素拓王。

正文 第464章 追求自由的英雄素拓王。

第464章 追求自由的英雄素拓王。

马哈拉带着足够的吃食,素拓好好的吃了一顿。这是一个多月来,素拓吃的最好的一顿饭,却不是最放心的一顿饭。

现在素拓的疑心很重,他边吃饭边担心被毒死。

不过,素拓实在是太饿了,眼前的食物也太过美味,他无法拒绝眼前的诱惑。

这时素拓在想:“好好吃一顿,就算被毒死,也够本了。”

素拓没有被毒死,马哈拉要杀他,根本就不用下毒,只要叫手下动刀子就行了。

等素拓吃完,马哈拉问:“王,有什么打算吗?”

“马哈拉,你有什么打算。”

“我当然是跟着王您了,我当初加入近卫军,就发誓永远忠于王,永远追随在王的身边。”

素拓摇头道:“不行,我们不能一起走。”

“王,为什么?”

素拓说:“我们一起走目标太大了,容易被追兵发现。我们分兵两路,然后到老营汇合。那里我藏了几艘船,我们可以出海,到东方的群岛躲一躲,等安顿好,我们在找机会反攻苏门答腊。”

“王,我听您的。”马哈拉是个听话的好孩子。

兵分两路,素拓带了三百人,马哈拉带了二百人。之所以分兵,是怕马哈拉手握兵权,不听他的调遣。只要把兵权掌握在受力,素拓才能感到安心。

素拓没有按计划向老营前进,他依然害怕被出卖,在他的眼里,已经没有绝对忠诚的人了。

如果素拓跟着马哈拉一起走,或者按照预订计划前往老营,他还有一线生机。就因为素拓的多疑,擅自改变了行军路线,才把自己送进了坟墓之中。

击败起义军主力后,哈大全一直在通缉素拓,不杀死素拓,就不算彻底消灭起义军。

哈大全任命何冬为剿匪军总兵,杨清为剿匪军副总兵,在本地土著酋长的协助下,清剿起义军残部,追查素拓的下落。

素拓带着人饶了几圈,自认为把追兵都甩掉了。可就在高兴的时候,迎面碰上了几千人的土兵。

这正是何冬下属的一支部队,酋长的名字叫辛松,他的名字将与英雄的死联系在一起。

辛松是苏门答腊岛一个比较有势力的酋长,洋鬼子连年征兵,把几百万人坑死。他还能保存几千人的队伍,足见这个人的手腕与能力。

素拓还没反映过来就陷入了重围。

素拓来回冲杀,身边的人越来越少,就是无法冲出包围圈。

辛松跟洋人魂过,跟素拓也魂过,他一眼就认出了素拓。大喜过望的辛松一边组织人围攻,一边派人点燃了狼烟,通知附近的友军。

何冬第一时间带人赶到。

辛松鸡动的告诉何冬。“何总兵,您看,那个人就是素拓。”

何冬认识素拓,他兴奋道:“可算找到你了。辛松。你这次立大功了,只要杀了素拓,这个功劳就算你的。”

辛松感鸡的说:“谢谢何总兵,谢谢何总兵。”

“先别谢我,如果素拓跑了,你的功劳可就没有了。”

“他跑不了,您放心吧。”

辛松兴奋的快疯了,他亲自上阵,*着手下往前冲。

素拓身边的人一个个倒下。何冬冷眼旁观,抓准时间,带着亲兵冲了上去,一举击溃了素拓的部队。把素拓与本队分隔开,这时素拓身边只剩下三个人。

何冬连开三枪,把素拓身边最后三个人放倒在地。

这时素拓也看到了何冬。“是你,何将军。”

何冬做海盗头子,背后支持素拓,却没有与素拓见过面。他就是怕素拓认出他来,在来往的书信中,都是用外号。

“好久不见,素拓王子,您过得还好吧。”

素拓惨笑道:“您看我像过得好吗?我落到今天这步田地,还不是拜你们所赐。”

“如果你按照闽王的安排去做,至少还能保持迪卡巴桑王国的名分,可惜你的野心太大了,不懂得服从。”

“你懂,你不过是哈大全的一条狗,一条只会咬人的狗。”

“你很愤怒,素拓王子。”

“我当愤怒,我恨不得挖出你们心来吃,你们这群强盗,刽子手。”

“有怨言跟我说也没用,我带你去见一个说话算数的人。来人啊。把他拿下。”

何冬一声令下,几张大网被丢出来,把素拓网在中间。这些网上都带有倒钩,越挣扎网的越结实,素拓连自杀都办不到。

何冬亲自把素拓押送到贡通,酋长辛松有幸同行。

哈大全没有见素拓,而是召见了何冬、杨清和辛松,并在官邸设宴款待了他们。

酒桌上,哈大全十分的高兴。按照约定,哈大全封辛松为苏门答腊副总督,赏黄金三千两,并封他为二千户官。

辛松老鸡动了,跪在地上不住的磕头,表示要永远忠于闽王。

哈大全笑道:“你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我是不会亏待你的。以后大家就是一家人了,不用这么客气。”

辛松忙说:“是,是,是,我发誓永远追随闽王千岁。”

哈大全又问:“辛松,你觉得何冬将军的为人如何啊。”

辛松自然要说好话。“何总兵大仁大义,对我等如慈父般关爱,主公更像我的祖父般教诲我。有这样的祖父与父亲,我感到无比的幸福。”

无耻啊。竟然自愿做别人的孙子,儿子。

哈大全笑道:“好,能屈能伸,如有机会必然是位大英雄。”

辛松没有说话,跪在那里,一副乖孙子的表情。

哈大全对何冬说:“既然辛松这么推崇你,就有你来担任苏门答腊的第一人总督吧。希望你不要让我失望。”

何冬上前跪拜。“谢主公。”

哈大全又对杨清说:“杨清,你的功劳也不小,我任命你为苏门答腊副总督,主管水军事宜,协助何冬经营苏门答腊,防御洋人的入侵。”

“臣,遵旨。”别人杨清的性格沉稳,却是语出惊人。

哈大全还不是皇帝,杨清自陈臣,就是把哈大全当初皇帝。把马屁拍到了无声无色的境界,可见杨清也不是一般人物。

哈大全大喜,还多喝了几杯。

随后哈大全下令秘密处决素拓,把素拓的尸体运回吕宋的迪卡巴桑城旧址安葬。

哈大全叫人在素拓的坟上立了一座方尖碑,在碑上用汉语、苏门答腊土语、拉丁语雕刻了碑文。

“迪卡巴桑伟大的国王,追求自由的英雄,素拓王。”

不管是否敌对,哈大全是尊敬英雄的。

        第465章 孙大爷再次出山。

正文 第465章 孙大爷再次出山。

第465章 孙大爷再次出山。

素拓被杀,代表哈大全彻底占领了苏门答腊岛。散落各地的起义军,大部分被招安,一部分负隅顽抗者,也被一点点的消灭。

崇祯十一年七月,苏门答腊岛的形势基本稳定了下来。

孙元化一直没有回国,他现在很忙很忙,哈大全给他找了点活。

孙元化是学理科的,做登州知府时,他就把登州府修的固若金汤。别的城墙能抗住凿子,登州城可以抗住大炮轰。

有这样一个人才在身边,不用白不用。

南洋各地的基础设施很差,路也不平,桥也不结实,许多地方还是木桥。

哈大全叫人绘制了一百多章地形图,请孙元化设计新的城镇,道路和桥梁。光看地形图,是修不好这些东西的,必须考虑到土质的情况。

按照就地取材的要求,孙元化到处跑,挨个地方堪称地形情况,结合实际做出最好的设计。

古时的文化人都死心眼。书生误国,即使如此。

哈大全一份钱都没给,孙元化就开始埋头苦干,把一个个工程敲定。

到最后连哈大全都觉得不好意思了,他叫人给孙元化送去一大笔奖金,大概有十万银元和十万闽币。按理说,这么一大笔钱摆在面前,任何人都会动心。孙元化竟然把钱退了回来,还大义凛然的说:“我为朝廷做事,不用闽王千岁出银子。”

哈大全都被气乐了。

“你不要,我就省了。”

孙元化干起了土木工程,一不小心就干到死。在南洋各地,孙元化设计的建筑多大三千余座,其中他组织建设的就有三百五十二座。他的设计风格引领了一个时代,成为当时的标准化建筑风格。

哈大全不用特意去留孙元化,因为他在南洋呆的太久,朝廷怀疑他投靠了哈大全,已经不打算召他回去了。

也正因为这种误会,造就了一位伟大的建筑艺术大师。

在马尾钱谦益和曹化淳还得继续为朝廷办差。朝廷还想要更多的钱,用钱的地方实在太多,想贪污的官员就更多了。

几乎所有的文武大臣都盯着南面,他们知道南面有钱,哈大全的口袋里有钱。

户部发放的许可证无效,也让户部的官员们看清了现实。当官的不会做买卖,也不愿意去做买卖,文人要保持自己的高洁。

所以说:书生误国。

很快户部想出了应对的办法,他们不愿意去做生意,可以叫别人去做生意。户部重组了登州的市舶司,全权管理海上贸易,这里集中了京畿商界精英,一共十三家大型商行。被户部命名为登州十三洋行。

职业商人还是有办法的。

硬拼肯定是不行,马尾那边软硬不吃,想要打破哈大全对海上贸易的垄断,就必须依靠商业手段。

十三洋行的股东凑在一起,也组成了类似图书馆学士会的组织。经过反复讨论,还有户部官老爷们的指挥,他们制订了一个执行方案。

朝廷派出特使前往朝鲜和日本,希望两国拒绝与哈大全通商,该与朝廷的商队进行贸易。

朝鲜果断的拒绝了,他们不敢接受,因为哈大全就站他们的土地上。

日本犹豫了,他们没有答应切断与哈大全的贸易往来,却答应开放深沪内海的港口,接纳来自大明的船队。

登州到日本的距离,比马尾有优势。

按照朝廷的预想,从登州出货,只要价格底一点,绝对能把贸易份额抢过来。

同时朝廷联络澎湖的李助国,台南的郑芝龙,希望他们能够投效朝廷,为国家效力。朝廷愿意封他们为澎湖王和台南王,爵位上与哈大全并驾齐驱。

李助国胆子小没敢同意,客客气气的把特使送走了。

郑芝龙的胆子不小,可也没敢同意,他是了解哈大全的。如果他敢反水,绝对第一时间被砍死。台湾以前是孤悬海外,是个藏身的好地方。现在哈大全的船队无处不在,台湾已经被包在哈大全海上势力的中央,是哈大全势力的腹地,他连造反的就会都没有。他要敢有一点异动,就会被群殴致死。

登州十三洋行,在最初取得了一定的优势,低廉的价格让他们抢到了不少市场份额。

马尾方向马上做出了反应,学士会经过讨论,认为打价格战是一种不明智的行为。学士会决定采用搭配销售的方法出售商品。哈大全完全垄断了南洋的货源,学士会减少了给朝廷的份额,让他们没有余货运往朝鲜。然后把朝廷经营的商品与南洋货搭配出售,日本商人不想要也得要。

马尾的商人不用降价,就把东西卖出去了,一点损失都没有。

为了挽回损失,日本商人低价收购登州商人的货物,以摊平价格上的差额。登州商人不想在降价,日本商人就联合抵制,迫使登州的商人降价。

南洋的货少,紧俏,利润也高。日本商人想进货,就不能得罪马尾的商人。

大明的货就不一样了,两伙人在做,根本不用担心货源。价格上可以往下压,马尾商人不能得罪,就只有欺负从登州来的了。

登州商人联合起来抵制,日本人干脆提高码头储存费和搬运费,*登州商人降价出货。

到了崇祯十一年八月,登州十三洋行亏损三十万银元,把哈大全补贴的钱都搭进去了。户部发现不妙,也不敢上报,匆忙结束了登州十三洋行的经营。至于损失,就由股东们来承担了,朝廷不负责赔偿。

商户们敢怒不敢言,只能把苦往肚子里吞,经过此事朝廷的声誉更差了。

钱谦益和曹化淳在马尾,每天都要收到户部的文书,*着他们想办法。

钱谦益提出辞职,上面说不行。钱谦益要求换人,说他干不下去了,上面说不行。

曹化淳比钱谦益还无奈,户部*他,内务府也*他,皇上也期待他。三座大山压在身上,曹化淳都要精神崩溃了。他干脆耍无赖,说:“这里的问题太复杂了,奴才不认识字,读过的书不多,解决不了,还是换个人吧。”

上面说:“不行。”

这时有一位英勇的老大爷站了出来,他上书给皇上说:“让臣到马尾走一遭吧。也许能想出点办法来。”

这个人就是退休在家的孙承宗。

        第466章 印度使团。

正文 第466章 印度使团。

第466章 印度使团。

孙承宗是哈大全的老上司,在辽东时哈大全就跟着孙大爷魂。

后来两人走到了敌对的方向,孙大爷是东林党,哈大全是阉党。崇祯六年,就是哈大全出手阻止孙大爷进京,他挽救了阉党,却让东林党走向了覆灭。

虽然如此,两人却并不记恨对方,说明他们的心都比较大。

如果在正确的历史中,孙大爷还能再活一年。

1638年(崇祯十一年)76岁十一月,清兵围高阳,率全家及城内百姓登城拒守,城破被擒,自杀殉国。全家子孙男夫四十余口壮烈牺牲。后赠太师,谥文正。

因为哈大全的关系,退休在家的孙大爷再次出山,他要比原来多活很长一段时间。

孙大爷赶到马尾,听取了钱谦益和曹化淳的汇报。孙承宗是老领导了,两人都得给孙大爷面子。

现在主要工作就交给孙大爷了,也等于把黑锅放在了孙大爷背上。

孙大爷原本想见哈大全一面,可惜哈大全不在马尾,他又不能到南洋去。他到图书馆学士会逛了一圈,并没有跟学士们争论任何问题,就是坐在那里听学士们讨论,并查看了每一份会议纪要。

孙大爷在学士会呆了半个月。

钱谦益和曹化淳很着急,半个月过去了,曹化淳最先忍不住发问:“孙大人,您还没想出办法吗?户部又来公文催促了。”

孙大爷说:“放心吧。我已经想出办法了。”

钱谦益和曹化淳兴奋的问:“孙大人可有妙计。”

“我们在马尾注册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