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血染大明-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准备武器也要因地制宜,哈大全手里的钱不多,要大批购买武器根本是不可能的。

广宁盛产竹子一种*的毛竹。哈大全组织人用竹子编成长方形的甲片,经过油炸后将三层甲片缝在一起,作为一扇。然后再加几根结实的麻绳,就成了简易的马甲竹甲。这种马甲很结实,一刀砍下去,力气大的也就只能砍破一层,比皮甲便宜,也结实的多。

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伟大的,在挥了无限的想象力之后。又出现了竹制的护肩和护腿,其实结构也很简单,就是用四片小一些的甲片护住肩膀和大腿的外侧。

这种竹甲最大的缺点是怕火,为此哈大全吩咐甲片间的绳索不能系死,也不能把竹甲穿在里面,万一着火可以迅的脱掉竹甲。

接着让哈大全惊奇的事情生了。在他就要提出大家做个安全帽戴时,就已经有人把安全帽做出来了。这些安全帽用的不是竹子而是柳条,哈大全记得解放初的时候,工人叔叔们戴的安全帽也是柳条的。

有雷锋叔叔的照片为证。

劳动人民的智慧真是伟大啊。

有了护甲,还需要的是武器。

没有足够的铁。第一种近战武器,就只有用狼牙棒了。没办法,没铁,也没有几个打铁的,还是因地制宜,广宁这地方竹子多。

第二种武器就是竹枪,俗称竿子。这个就好理解了,3。5米长的竹竿,前面削尖了,尖端经过油炸,就成了竿子,即是竹枪。哈大全对竹枪有一个特殊的要求,在竹枪的前端要留一部分的枝杈,还不能太少,这样的竹枪离远看去,像是一把掉光了毛的大扫把。

拿着这么个东西,实在很难看,大家都很不理解。

哈大全没亲自解说,他是一个比较懒的人,如果有人愿意代劳,他是愿意省力气的。

哈大全找了一个福建的老兵。这个老兵有一个受人尊敬的身份,他是前戚家军的一员。虽然只是一个小兵,能在戚家军当过兵的老爷爷,在百姓眼里,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是很有说服力的人。

在枪身上留东西是戚继光先明的,在戚继光的鸳鸯阵里,专门有一群枪兵,手里拿着类似于扫把的武器,专门负责摇晃扫把拨打飞射而来的弩箭,而且效果级的好。

经过这一解释,大家自然就都理解了。

不过戚家军的竿子上有倒钩可以把敌人勾住,哈大全没条件只好凑合凑合了。

竹子的应用还有更多。在哈大全的提议下,哈大全树下所有运东西的车板都换成了竹子的,在车尾留出消尖的竹尖,遇到袭击的时候,只要卸掉牲口把车支起来就成了简单的拒马。对付后金的骑兵,还是有点作用的,至少能拖延点时间。

下面介绍,哈大全明的一种无耻的武器和一种学习来的更无耻的手段。

先是无耻的武器。

这种武器的名字叫手雷,这可是一种高科技产品。

当然了,这种手雷不是铁的和现在军队用的手榴弹有着很大的区别。

按照哈大全招人的条件,牛敦找来了一个会做鞭炮的工匠,真正给军队做火药的师傅,实在是找不到,只好凑合凑合,找个做鞭炮的。

哈大全的手雷都用的材料同样因地制宜,也都很便宜,其中有麻布(很不结实的那种)、碎石头(河边捞的)、竹筒(附近竹子有的是)、各种生猛的药材(毒药),还有麻绳(也是很不结实的那种)。

都是些容易找到的事物。

制作手雷的第一步是熬药。

当时手下人很奇怪,熬药干什么呢?要知道哈大全叫人找来的生猛药材,可都是巨毒的药材,就算和人有仇,要毒死几个,也不用熬上十几大锅的毒药吧。给谁喝,难道要带着大家集体喝毒药自杀。

哈大全当然不会带着人自杀,他还没活够呢。

事实证明混混的想象力是无限的,毒药不是用来喝的,谁也不敢喝,那是找死。这些熬好的毒药是用来炒石头的。这里再次充分的体现了一个混混的无耻的卑鄙的下流的智慧,用毒炒过的石头被装进麻布编的小口袋里,环形捆在竹筒上,火药装在竹筒里,因为当时没有拉索引信,只能把引信留在前端,打仗的时候点燃了往前面丢。

因为火药的威力不是很理想,哈大全做的手雷想直接把人炸死有难度,把人炸伤很容易。四处乱飞的石子,就算武林高手也躲不开。而石子上的毒,足以让受伤者在短时间内失去战斗力,如果不及时救治,还可能丢掉性命。

这个手雷够无耻了吧。

下面还有一样更无耻的手段,这个手段还在小说里面学的,用这种手段最出名的小说人物,就是韦小宝。

这种手段就是撒石灰粉,韦小宝用这个方法干掉了n多敌人。

哈大全收集了大量的石灰,包成小包每人上三四包。打仗的时候往敌人的脸上一撒,迷住了敌人的眼睛,剩下就是那狼牙棒砸。等以后有刀了,在用刀砍,现在是在太穷了,趁手的武器不多。

这一招是混混的最爱,哈大全以前都是杨沙子。石灰粉容易烧死眼睛,弄不好会被警察叔叔抓的,要是把别人眼睛烧坏了,哈大全也赔不起。

不过穿越到了明朝后,这种顾忌就没有了。这地方谁拳头大,谁说了算,不用担心被警察叔叔抓。

士兵们分到石灰的时候,许多人裂嘴苦笑。

这种招数实在上不得台面,虽然招数很有效,但有些无耻。

事实证明没有最无耻,只有更无耻。

哈大全成功的做到了。

武器装备的筹备慢慢来,制订好计划之后由朱敦负责执行,缺人手就去难民里找,现在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

哈大全很自豪的说:“我们要把无耻进行到底。”

        第24章 蜗居。打劫目标。

蜗居 第24章 蜗居。打劫目标。

哈家军的组建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但很快一个坚决的问题摆在了哈大全面前。

没有粮草。

山寨里没有多余的粮食,想吃饭就得干活。现在已经是四月份,不能把农时耽误了,集中人力物力屯田种地,只要挺过几个月粮食打出来,问题就不大了。

根据一些历史记录。

明末辽东地区的战争,特别是大规模的战争,大多是在冬天进行的。

明朝的汉族是农耕民族,后金是半农耕半游牧民族,这样两个都涉及了农耕的民族打仗,都顾忌一段长达几个月的时间,就是种粮食的时节,在粮食成长的过程中,是不可以去打仗的,这个潜规则大家都在默默的遵守。

因为你去烧了人家的庄稼,人家也会来烧你的庄稼,最后拼得两败俱伤,结果就是一起饿死。

明朝不愿意这么干,后金更不愿意。

等粮食熟了再去打,一边打一边抢,还不用担心军粮的问题。这就是双方都愿意干的事情了,所以哈大全安安稳稳的过了一个月的和平的生活。

在这个时间段明朝和后金都不愿意开打。但有些人例外,就是土匪,特别是一群无比饥饿的土匪。

当时的土匪一般都是半农半土匪的庄稼汉,平时种地放牧,农闲的时候出去打打劫,补贴一下生活。

按照哈家堡所有的农田,山间的牧场,果园,林地,要养活千八百人不成问题。

加上余家送来的钱粮培训一千多大兵也不难。可哈大全招起人来才现,钱粮根本就不够用。要支持一支庞大去的部队,就得有人种粮食,就得有人织布,就得有人盖房子,就得有人打造兵器,就得有人治疗伤员,有人负责生孩子(这是女人干的)。

反正事情一大堆,到处都用钱。可是钱粮就这么点,根本无法扩大规模。

余家送银子等于控制了哈大全的经济基础,哈大全不想被余家完全控制,就得另开财源,这样才能建立起自己的势力。

怎么办呢?

让一个高中还没毕业,经常逃课,整天在社会上混的混混,想出挣钱的办法,还不如让猪飞上天。

被*得没办法,混混在绝境中升级了,华丽的升级。

哈大全决定当土匪,自己不会挣钱,就只能去抢别人了。

哈大全在哈家堡的广场内溜达了一圈,新招募的士兵在刻苦的训练。

按照哈大全的意思,只有按时参加训练的士兵,一个月三十天要有二十二天出勤,才能拿到全部的军饷,任何消极怠工,不参加训练者,都别想拿到全饷。

因为这个要求,士兵们积极参加训练,情绪十分的高涨,训练虽然辛苦,至少没有生命危险,都是为了一口饭吃,辛苦一点大家也认了。

哈大全的现代训练方式,没有推行开来。因为要教一大群农民分清左右,实在是太难了、看着训练中的士兵,哈大全当强盗的想法更加确定。

哈大全交过正在练兵的赵士。

“少爷。您吩咐。”赵士正在督导士兵训练,看哈大全走过来急忙走上前,只要随时随地贴近领导才有进步上进的可能。

“记得我跟你说过的话吗?”

“啥。”

“我说:要把你的土匪事业扬光大。”

“记得。少爷您的意思。”

“我们现在粮饷不够,得出去抢一笔,你在辽东熟,你觉得我们抢谁好。”

“啊。”赵士为难了。

现在辽东很乱,后金和大明各占一边,中间夹杂着大群的流民,后金和大明都不好抢,流民之间互相抢,也没有啥意思。大家都是穷人,穷人抢穷人,也不会富裕起来。

去抢后金,那是找死,不能干。

去抢大明,那是造反,更不能干。

最后结论,还是得抢流民。哈大全把所有的手下都叫了来开会,确定抢劫的目标。

朱敦是地头蛇对哈家堡附近的势力熟,以哈大全势力能抢的有很多,能够有大收获的有三个目标。

刘家铺离哈家堡三十里,听名字就知道,刘家铺大部分人家都姓刘。也是群半农半土匪的地头蛇,刘家的族长叫刘备,这个名字狠,大概书读的不多,评说听过不少,才会起这样的名字。因为地盘的关系,刘备与黑疯子是世仇,现在黑疯子死,刘备把哈大全当成了新的敌人。不久前,双方还生了小规模的冲突。

杏山卫原本是明军的一处要塞,后来明军跑了,后金军来了,驻扎着一批由汉人和蒙古人组成的“二鬼子”部队,只有军官是女真人。杏山卫的主要任务,不是进攻而是警戒,负责监视驻扎在广宁的王化贞,在杏山卫里有钱、有粮、有武器、还有女人。听说“二鬼子”们抢了不少*妇女在杏山卫内*乐,这个世界上最遭人恨的就是“二鬼子”。

巴兰部是一个属于蒙古喀尔喀部的小部族,大概有三百户左右。在哈家堡附近的山林中放牧狩猎,过着半游牧半狩猎的原始生活。入夏的时候巴兰部回迁徙到草原去放牧,入冬的时候才会到哈家堡附近山林老营中过冬。

其实还有第四个目标,就是广宁方向的一个明军卫所平山所。里面有大概五百多明军,一半老弱残兵,一半溃败的逃兵,能打仗的没有几个,他们的任务和杏山卫的后金军一样,是监视,而不是进攻。如果后金军打过来,他们会在点燃烽火台后,迅的逃跑万一逃不了,他们会选择投降。

大明的目标不能打,哈大全的老丈人是朝廷的公务员,打平山所等于造反,还是别干了。

哈大全把其他三个目标的名字写在纸上放在桌子中间摆了一把匕,哈大全手下最有文化的是朱敦。可惜朱敦不是一个合格的师爷,是不可能达到诸葛亮的水准的,最多算是一个四流的谋士,连个三流都达不到。

其余的人就更完了,基本都是文盲和半文盲。

开会的时候大家大眼瞪小眼,讨论了半天,也没有一个结果。最后哈大全准备让长生天来决定目标。

哈大全现在算是一个古人,根据电视剧里看到的情节,哈大全也开始改信道教或者佛教,至于是不是坦诚就不一定了。

“让上天来决定他们的命运吧。”

哈大全亲手转动了匕。

高旋转的匕慢慢的停了下来,指向了即将要倒霉的目标刘家铺。

“好。就他们了,命令全军集合,明日午时出。”

        第25章 蜗居。我来打劫。

蜗居 第25章 蜗居。我来打劫。

有很多时候,事情是相对的。

就在哈大全准备打劫刘家铺的时候。在刘家铺刘备着急了手下五虎五杰,还有族内四百余壮丁,备齐了武器钱粮,他这是准备要打仗。

刘备不知道哈大全要来抢劫,他准备军队是要去抢哈大全。

所以说很多事情都是相对的。

黑疯子死了,刘备特地放了鞭炮庆祝。刘家铺上下足足庆祝了七天,他们之间的仇,也真够深的。

可随后,刘备现新的敌人出现了,这个人叫做哈大全一个二十岁的毛头小子。

开始的时候,刘备没有把哈大全放在眼里,心里想把哈家堡占了。可大冬天的,谁都不愿意出去打仗,只好暂时等一等。

这一等麻烦了。哈大全招兵买马,很快就拥有了一千余兵力,是刘备兵力的三倍,貌似还有继续扩充的意思。

刘备急了,黑疯子活着的时候,双方还算是势均力敌。

哈大全的到来打破了原有的局势,哈大全的势力越来越大,随时都可能打过来,灭了刘家全族。

刘备的预感显然是准确的,哈大全真的来了。

这时刘备正召集手下开会,商议攻打哈家堡的具体细节。

刘家五虎都有响亮的名字刘关、刘张、刘赵、刘黄、刘马。他们的名字起的很有个性,同样取材于三国的五虎上将,还胆大妄为的把名人的姓氏放在了刘姓后面。刘备看来这是理所当然的,五虎上将的老板不就是刘备,当然了此刘备,非彼刘备。

刘家五杰名字要正常一些刘统杰,刘英杰,刘世杰,刘尚杰,刘方杰。刘家五虎五杰从小习武都是狠角色,杀个把人眼睛都不会眨一眨,也是刘家兵出去抢劫时的主要战斗力。

刘家是个大族,五虎五杰都是读过书的人。很快就制订好了攻打哈家堡的计划,就在刘备准备召集人马出时,有庄丁急急忙忙的跑进来报信。

“族长。大事不好了,哈家堡的哈大全带人杀过来了。”

听到消息刘备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你说什么。”

“族长。哈大全带人堵住了镇西的大道,我数过了足有一千五百余人。”

“不可能,难道他知道,我要去打他。”在刘备心里,哈大全应该等着他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