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圣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文圣天下- 第2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为了应证自己的猜测,苏文仔细在脑中整理着这道题的要点:

“唔,一百个来自圣裁院黑狱的死囚,因圣天垂怜而获得了一次求生的机会,所有人按照身高排成一列,头上被戴上一顶颜色或金或银的头冠,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头冠的颜色,但是排在后面的人却能看到前面所有人的头冠。

戴好头冠之后,从身高最高的人开始,每个人依次报出自己头冠的颜色,如果答对则能被赦免死罪,若答错则当场处决。

在死囚有半柱香时间商量对策的情况下,若采用最好的对策,最多被处决几人,最少被处决几人?

对了,还有一个限制条件,在开始之后,各死囚除了报出金、银颜色之外,不允许再给他人任何提示。嗯,让我想想……”

如果说这是一道数科的题目,那么在题设部分,则缺失了一个非常关键的信息,那就是金、银两种头冠各多少个。

整道题目整理下来,唯一所提到的一个数字,便是死囚的总数,一百人。

除此之外,一切都是未知的。

别说前世苏文的数学本来就不怎么好,就算他前世是拿过奥数一等奖的数学天才,面对这道题恐怕也有些抓瞎。

所以正如苏文所预料的那般,这其实是一道披着数科外皮的逻辑题!

可是,在十国联考中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一道无关文道的题目?

暂时苏文还想不明白,所以他只能先将这道题解出来,至于其他的,不是他现在所能关心的事情。

“这道题的关键,应该在于一百个人按照身高排列,而且后面的人能够看到前面所有人头冠的颜色,执行开始的时候,也是由后向前进行的……”

片刻之后,苏文想到了第一个方案。

“如果将这一百个人分成34个小组,从后往前每三人一组,最后一人单独为一组,开始之后,身高最高之人根据前面两人头冠颜色的异同而报色,如果前面两人头冠颜色一致则报金色,若不一致则报银色。”

“如此,三人小组中的第二人,就能够根据身前那人头冠的颜色而准确报出自己头冠的颜色,最矮的第三个人也可以结合之前那两人的答案得出自己头冠的颜色。”

“这么一来,一百个死囚中至少能存活三分之二的人,剩下的,就只能靠运气了……”

但想到这个答案之后,苏文并没有立刻落笔,因为在他看来,至少存活六十六个人,似乎有些少了。

“还有什么可能性呢……”

苏文皱紧了眉头,心中有些沉重,要知道,这才只是文试的第二题而已,他便花费了这么多的时间,若是接下来的题目都这么变态的话,那恐怕天黑也答不完了!

深吸了一口冰凉的空气,苏文重新冷静下来,心中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

“前面的第一题,从表面上来看是一道关于医术的问题,虽然里面夹杂了一个关于药道的陷阱,但最后解题的答案,的确是落在了医道上。”

“如此看来,这道题乍看之下与数科相关,或许,是真的需要用到数学的某个知识?”

这么想着,苏文的双眼渐渐亮了起来。

片刻之后,他终于找到了解开这道题的钥匙。

“原来如此。”

苏文轻轻一叹,随即执笔,在纸上写下了最后的答案:至多一人!

也就是说,按照苏文的设想中,最后被处决的死囚,最多只有一个人,如果运气好的话,所有的囚犯都能够被赦免死罪!

其实囚犯们所采取的策略很简单,归纳起来,就是三个字:奇偶数!

“这次应该错不了了,身高最高的那人根据身前那九十九人头冠的颜色来进行选择,如果金色的头冠数量是奇数,那么自己就报金色,如果金色的头冠数量是偶数,那么自己就报银色。”

“如此一来,下一个人就能根据前面一人的答案,再加上自己所能看到的各个头冠的奇偶数,来判断出自己头冠的颜色!”

“只是这么一来,剩下的那九十九个人都一定能被赦免,至于身高最高那人,就只能靠运气了,反正答对或答错的几率各占一半。”

念及此处,苏文忍不住摇了摇头,叹道:“这样对于站在最后的那人,是不是太不公平了些?”

“难道这道题其实是想告诉我们,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个头越高,等天塌下来的时候,就活该去顶着?”

对此,苏文得不到答案,待纸上墨迹微干,苏文便伸手翻开了下一页。

必须要加快答题速度了!

要知道,州考的文试同样是有时间限制的,考生总共的答题时间只有一个半时辰,逾期答题,便考卷作废!

苏文在前面两道题花费的时间不短,有很多直接放弃了这两道题的学生,都已经快要写完四五道题了,这无疑给了苏文很大的压力。

来不及感慨和抱怨,苏文便赶紧看向了第三道题。

相比起来,这道题倒是显得中规中矩了很多,题目所考校的内容也终于回归到了主流的文道当中。

至少在题干部分,是一首诗。

但这首诗也并不简单,甚至在苏文看起来,颇为震惊,并不是因为这首诗他曾经读过,也并不是因为这首诗是出自卫国大学士王阳明之手,而是因为这首诗对于这个世界乃是开智之言!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此诗出自卫国王阳明大学士的《蔽月山房》,请简析诗中句意。”

第三百九十三章百年之谜

《蔽月山房》这首诗对王阳明意义重大,对苏文来说,更是影响深远。

如果没有这首诗,或许苏文根本就无法于圣庙中开智!

这首诗乍看之下非常简单,其内所透露出来的才情并不高,毕竟只是一个15岁的孩童所作,但这首诗又不简单,因为当初王阳明正是凭借着这首诗,才得以夺文位,成文人!

后来,苏文也正是读到了王阳明的这番事迹,读到了这首诗,才能够在圣庙中一鸣惊人,引八道才气加身,夺他人之文位于己身!

所以说到对《蔽月山房》的熟悉程度,在场的所有人都比不过苏文。

而且,苏文比他们更加清楚,这首诗所存在的意义何在。

相比起这首诗的意境、遣词,《蔽月山房》最关键的,是在其所表达出的哲理意味,以及对这个世界新的认知。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这句诗不仅仅只是说明了距离的远近会产生视觉误差,对苏文来说,还有着更加深刻的一层含义。

我们看问题,往往会被它的表面所欺骗。

不论是视觉、嗅觉,还是听觉、触觉,甚至是直觉,都会欺骗你,致使我们很难透过现象看清事物的本质!

那么,怎样才能不被事物的表面所欺骗呢?

其实王阳明在第二句诗就已经给出了答案:“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

苏文拥有一个现代人的思维,所以他能够非常容易地读出这句话的真意之所在。

这其实也就是说。只要你视野开阔了,思想开放了。那么自然而然的就能看到事物的本质,而不会被它的表面所欺骗了。

因为从高处看低处总是容易的。清楚的,所以如果你的思想如果能在一切之上,你就可以轻易的看穿一切虚妄!

当然,这句话说起来很简单,想要做到却是很难。

如果想得更加深入一些,这首《蔽月山房》还旨在告诉世人一个非常深刻的至理: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是苏文前世从小学到大学,所学的政治学中最经常看到的一句话了,不过很多人都把它当成一句套话。空话,但谁曾想,到了圣言大陆之后,王阳明大学士竟然用另外一种方法,揭示了这句至理的存在。

你若想知道到底是山大还是月大,唯一的办法便是登上山去看一看,把月亮拉下来比一比!

苏文早在临川城开智之前就读过这首《蔽月山房》,所以此时的他他几乎没有太多思考,就已经将自己脑中的一应感悟书于纸上。其笔端如行云流水,毫无阻塞。

洋洋洒洒写下数百字之后,苏文这才满意地收了笔,而他答这道题所花费的时间。竟然比第二题还要短!

这说明,所谓行文的速度,其实还是在于思考的速度。

若是脑中对于解答过程犹豫不定。反复琢磨,那么即便最终答案只有四个字。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若是成竹在胸。心意笃定,则自当下笔如有神。

至此,苏文已经成功答完了文试的第三道题,令他欣慰的是,在后续的几道试题中,所考校的内容终于开始变得越来越“正常”了起来。

文试的第四题,是根据一幅山水墨画,为其谱乐,在符合墨画的意境的基础上,所作乐曲的等阶越高,分数自然也就越高。

而且让人大松一口气的是,这道题并没有要求最后写出来的曲子一定需要原创,若能找到历届乐道强者的佳曲相辅,也算是正确解答。

在看到此题的同时,苏文便忍不住抬起头,朝着沐夕所坐的位置看去,眼中闪过一丝忧色。

沐夕出自乐圣世家,擅琴乐之道,按理说这道题对她来说是最简单的。

但苏文却很清楚,这道题,同样很不简单。

乍看上去,此画呈现了一幅谷中市集的热闹景象,放眼望去满山遍野全是人,有挑着担子叫卖的小贩,有树荫下乘凉歇息的马夫,还有闲庭信步的旅人,讨价还价的顾客。

整个山道显得拥挤不堪,车水马龙之间,给人一种整个画面都被填得满满当当的感觉。

但苏文身负画位在手,所以能够一眼看出,其实画中人都是假的!

这一点,但凡是行画道之人,都能从画中每个人那呆滞的神态,空洞的眼神中发现猫腻,画中人并不是真正的人,而是类似于泥塑、铜像之类的存在。

整幅画作虽然显得生机盎然,但这种生机并不是来自这所谓的“市集”,而是从那草木苍翠中散发出来的。

如果是不懂画的人,很容易被这种手法所迷惑,进而以为这幅画的主题是在讲人。

实际上,画中的那些假人只是障眼法,画作的宗旨,是整个山谷!

苏文有画位、琴位在身,所以这道题对于他来说非常简单,此时的他也没有时间去担心沐夕,立刻提笔在考卷上写出了自己的答案。

苏文最后并没有冒险去谱一曲原创妙音,而是默写了一首来自乐道半圣向徽的《空山涧鸣》。

第五道题,是考校的历史和茶艺之道。

第六题的难点在于加入了武道的知识,如果不是来自武国之人,恐怕很难答对。

……

不知不觉中,苏文答题越来越得心应手,行笔之间越来越快,竟是没有一道题能够难住他!

文试进行到半个时辰的时候,已经有第二名考生起身交卷。

毕竟对于在场的绝大多数人来说,联考的文试还是要碰运气的,遇到不会的考题要么靠瞎猜,或者干脆略过不答,只解答与自己文位相关的问题就可以了。

所以大部分考生都只需要半个时辰,就可以结束这场考试。

继那位济国考生交卷之后,陆陆续续又有很多人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待督审司的巡考执事收卷后,便头也不回地走进了武试殿中。

……

开考已经过去了一个时辰,沐夕也已经起身交了卷,她之所以会耽搁这么长的时间,主要是将笔墨花在了最后一道开放性的大题上,否则或许她也早就停笔离场了。

至此,整个偌大的文试殿,就只剩下了三名考生。

安七夜、欧阳克,以及,苏文!

沐夕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去往武试殿,而是站在考场外,目不转睛地盯着苏文所在的地方,心中为之默默祈祷。

并不是只有沐夕一个人没有在考完后入武试殿,事实上,此时在场边仍旧守候了数百学子,他们想要看,这场文试的胜者到底是谁。

是连夺两届文试榜首,号称有过目不忘本事的安七夜,还是来自圣者世家,被誉为天澜国少年第一天才的欧阳克?

亦或者,是那个低调中归来,人族数十年唯一一个被圣域亲封为圣才的苏文?

文试的结果当然不可能这么快就出来,在考生交卷后,还需得经过十位主考官大人阅卷和批卷,但至少他们可以看到,最后交卷的那人到底是谁。

今年联考文试的题目很难,或者说很刁钻,如今交卷的所有人,都没有能够将试题全部答完,他们都只解答了自己所会的题目,最多再花些时间来检查下错漏和卷面。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答题时间越久,就说明答的题越多!

到了安七夜、欧阳克和苏文这种层次,自然是不可能只是为了所谓的虚荣心或者说面子,就故意延长交卷的时间,所以既然他们还在答题,就说明他们能够解答的试题,至少比场外的这些人要多!

因为场内阵法的阻隔,所以人们无法看清三人的卷面到底已经答到了何处,又是否将最后那几道难如登天般的试题尽数解答了?

他们只是安静地等待着最后的结果,目色肃穆,而且神圣。

场内,苏文已经答完了倒数第二题,这道题的题意大抵是根据一则山野趣事,来推断某座不知名山脉中的妖兽是何等品阶。

此题若想完整解答,需要综合地理、历史、数学、诗文鉴赏等各方面的知识,所以此题耗费了苏文很长的时间,等写出最后答案后,他忍不住搁下了手中的笔,没有着急着翻开那最后一页,而是闭上眼睛,揉了揉眉心,似乎是在补充之前所消耗的心神。

片刻之后,苏文重新睁开眼睛,坐在座位上活动了一下手脚,等感觉僵直的身体重新暖和了起来,这才打起精神,翻开了考卷的最后一页。

然后他的目光顿时凝固了。

重新握住墨笔的手腕骤然一紧。

联考文试中的最后一题,通常是一道论述题,上到文道至理,下到民生朝政,皆有可能。

这道题也是整套试题中分值最高的一道题,所以之前沐夕整整用了半个时辰的时间,才将其解答完整。

但真正当苏文看到这道题的时候,还是忍不住愣住了。

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一届的联考,竟然会出现这么一个题目。

因为这道题绝不可能有正确答案,否则,其又怎么会被成为人类文道百年来的第一谜题?

这道题目非常简单,前后加起来也不过十数个字。

“试问,我族文道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