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保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保安- 第1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高,实在是高。”骆养性习惯性的拍着马屁。

“高不高的没有什么用,我们都是皇帝近臣,与那些朝中大臣不同,说句不好听的话,即便是改朝换代了,大臣们都可以在新朝任职,我们太监只能跟着皇帝一起殉国了。以文人们给你们锦衣卫栽赃的恶名你想皇帝要是没了,你们锦衣卫还能存在吗?”曹化淳常年侍奉在皇帝周围,对国家的形势有着清醒的认识,他已经感觉到了大厦将倾的危险。可他还不想为这个王朝一起殉葬,因此努力想要干些什么。

曹化淳连改朝换代这样大逆不道的话都说了出来,令骆养性感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他连锦衣卫指挥使的位子都是靠着世袭得到的,不但他连他整个家族的命运都是与皇帝绑在一起的,因此激动的说道:”请公公放心,我骆养性就是拼了命也会保卫皇帝,保卫公公。“

”好,你能有这份心我就很高兴了。下去努力办差吧,我会在皇帝面前为你说话的。那个郭志一我觉得不错,先赏个千户让他当当,不能寒了办事人的心。“曹化淳的话让骆养性兴奋了起来,只要皇帝再赏识锦衣卫,锦衣卫恢复往日的威风也就不远了。曹化淳说完挥挥手让骆养性退了下去。

在山西的洪承畴从一次次被张楚打击中缓过神来,他能够从众多臣子们之中脱颖而出坐上三边总督的位子,其意志力是无人能比的。他对张楚恨的牙根痒痒,却压抑住了要带兵将工匠追回来的想法。经过这几次战斗他对保安军的防守能力有了充分的认识,之前保安军在山路的险要之处筑墙修堡的事他是清楚的,现在官军已有更多的军队让他来打这种攻坚战了。他只能暂时忍耐,准备找机会再找张楚报仇。

张楚抢走了洪承畴辛辛苦苦找来了工匠,没有打消洪承畴办兵工厂的想法。

洪承畴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在太原城外的一个秘密山谷中找到了一块合适的地方作为兵工厂的厂址,派出重兵守住谷口,又从各地搜集来一些工匠,官军的兵工厂终于开张了。在洪承畴的严格要求下,兵工厂还真生产出了一些质量不错的冷兵器,至于火器的生产还在摸索之中。

就在洪承畴努力生产、抓紧练兵之时皇帝的圣旨到了,摆设香案接旨谢恩,这一系列的程序洪承畴已经很熟练了,这一年来皇帝没少给洪承畴下旨。这次的圣旨好像皇帝要说的话很多,前来宣旨的太监都没有当众宣读,而是让洪承畴接旨自己看。走完程序洪承畴接过圣旨一看暗吃一惊,他不动声色的安排传旨太监下去休息,然后派人请来了师爷张绍堂。

张绍堂进得大帐就看见洪承畴神情严肃的坐在那里,张绍堂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上前施礼后并没有落座,而是站在那里听候洪承畴的吩咐。

洪承畴没说话,将手中的圣旨交到了张绍堂的手中,张绍堂看过圣旨,同样感觉到了圣旨上异样的味道。

这次皇帝的圣旨既没有勉励洪承畴也没有申斥他,而是具体写了三十六路流贼盟主王自用现在盘踞在什么地方。流贼有多少兵马,命令洪承畴点齐多少人马经由什么地方对王自用发动进攻,争取多少天内消灭流贼。整个圣旨就是一份作战计划。

洪承畴就不明白了,崇祯皇帝怎么了解的山西情况,怎么突然学会远程指挥了。

第二百九十六章 没有银子活不成

洪承畴接到了皇帝从京城传来的圣旨,令他感到意外的是皇帝圣旨的风格大变,既不是表扬也不是斥责,而是一份完整的作战计划,一付我想好了你按我的意思去办的口气。对于崇祯皇帝文风的这种改变,洪承畴很不适应。

“你对此怎么看?"洪承畴问刚刚看过圣旨的师爷张绍堂。

“我看在这山西有人能够直达天听了,有人将山西流贼的情况详细的向皇帝汇报了。皇帝认为我们剿贼不利,虽然没有下旨申斥,可这直接远程指挥我们的军事行动却也透露出不满了。我们必须按照皇帝的意思行动了。只是不知这个向皇帝去报告的是什么人。”张绍堂感觉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不免有些担忧。

“山西的官场大家都在一条船上,将流贼的事向皇帝汇报的那么清楚,今后咱们就没有了灵活掌握的余地,这对大家都没有好处,有谁会这么做呢?”这件事甚至比将要面对的流贼还要让洪承畴担心。

“怕只怕打报告的人接下来不停的向皇帝汇报我们的一举一动,那样我们就被动了,群臣们几十年的努力才捆住了锦衣卫和东厂的手脚,使大家不再处于皇帝时时刻刻的监视之中。但愿这只有官场上个别想要向上爬的人的个人行为。”张绍堂想得比洪承畴更加长远。

“分咐下去,以后总督衙门中的人做事都要多加小心,即便是对其他的官员也不要泄露秘密。不能让人抓住把柄,同时派人秘密调查看什么人最有可能干这种事。这次我们一定要严格按照皇帝的旨意行事,没准皇帝还等着那个打小报告的人汇报咱们行动的情况呢。这种暗中做手脚的小人实在可恨。”洪承畴总有一种自己脱光了衣服被人偷看的感觉。

“我这就去安排,不过现在贼首王自用在河南一带的势力并不小,要想剿灭他们需要集中起来各地的人马。”张绍堂翻看着手中的圣旨发现上面所写王自用现在所处之地,纠集起的流贼数量与官军掌握的差距不大,看来这仗要实实在在的打了。

“按照圣旨上要求的时限现在还来的及,这次出征将火器营和火炮营都带上,让他们在战场上慢慢的磨练,对手不是保安军,用他们对付一般的流贼没准还能取得不错的效果呢。这一仗一定要打好,战斗的结果肯定比我们的奏折还快到达京师。你再派人带着银两到京城打点一下,看看是什么人在其中作怪。”洪承畴决定乘着打仗这个时机引蛇出洞。

官军调动的情况没有逃过保安军统计局的眼睛,张楚这次表现出了大仁大义,专门写信给王自用,讲明官军正在集结目标应该是王自用,让王自用做好准备。

接到张楚信件的王自用对张楚的说法很不以为然。因为现在他已跑到河南,根本就不是三边总督的管辖区,你小子在运城将洪承畴打了一顿,又占了黄河渡口,回头将洪承畴的工匠全都抢走了。洪承畴缓过来不收拾你会收拾谁,还在这里假仁假义的提醒大家防范,你以为大家都是傻子。不过做好防范是必须的,有道是小心使得万年船。于是王自用也开始整军备战。

现在义军中对保安军的武器口碑很好,张楚在这方面充分显露出了一个有道德商人的素质,只要是义军的人马来买武器,张楚全都一视同仁,从不附任何条件,保安军这里不但有质量精良的冷兵器,如果客户肯出大价钱的话,还能够买到保安军淘汰下来的火炮。

王自用为了扩充自己的实力,也需要大量的武器,于是张楚的老熟人魏学来到了中阳,同时也带来了王自用的回话,王自用的意思是张楚还是自己加点儿小心为好。

魏学这些日子里过得并不如意,有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魏学是王嘉胤的人,王嘉胤死后因为多次与张楚做买卖还算有点儿用,才被留在了王自用的营中,当然地位大不如前了。

魏学见到了张楚却不知如何开口是好,总不能上来就说王自用接到张楚的信认为最先被洪承畴打的应当是张楚,让张楚加点儿小心。

张楚倒没什么计较,看到魏学很高兴:“魏先生这次来有什么需要啊,我们这里生产能力大增,你们要多少我们都可以满足需求。”

“我就不明白,你为什么那么喜欢银子,大家联合起来打退官军的进攻,惩治贪官污吏不是很好吗?”魏学并不想与张楚谈生意的事,双方多次的交易价格基本上固定了,谈半天张楚也不会让利。魏学对张楚的所作所为很不理解,张楚几乎做每件事都是为了银子,抢盐湖、抢工匠都是为了能够变成银子,同为义军却对大家联系抗击官军没有兴趣,连结盟这种事都不参加。

“没银子我活不成啊,其实有我这样一个财迷在,对你们也有好处。你们想过没有,如果没有我,你们的队伍大部分还拿着农具与官军作战呢,人数再多也是被杀的命。没有我在这里,你们有银子也换不成盐和粮食,根本就是不战自溃,能成什么大事。”张楚对魏学反对他捞银子很不高兴。

“你说官军要进攻我们是真的吗?”魏学知道张楚这个人虽然爱财,说假话的时候却很少,王自用对张楚的警告不以为意,魏学却知道张楚不会轻易乱说的。

“那当然是真的,你们还是做好准备吧。”张楚诚恳的说。

“我们能怎么办,不管从武器到人员都不如官军。”魏学对义军并不十分看好。因为他经历了多次数量远超官军的义军被人家追杀的情景。

“能有什么办法,跑呗,你们按我的吃光一路计划,抢银子抢物资,然后在我这里换成武器,你们的队伍就会越来越强大,今后就有可能在富庶的地方立住脚。最后稳定下来没准还能成就大事呢。”张楚说着为义军设计的路线。

“那你呢,要那么多的银子干什么用?”魏学心道你说的那么好为什么不自己去抢。

“这世上是要有分工的,我有了银子就可以建更多的工厂生产更多的武器,有那么多的工人要养活,所以没银子我活不成。没有我给你们提供物资支持,你们也只能是被官军追的满地跑的命运。成不了大事。”张楚清楚的知道历史上的义军强大如李自成因为没有后方根据的支持,最后败的也十分的凄惨。

第二百九十七章 崇祯四年的大事

崇祯皇帝通过锦衣卫弄清楚了山西流贼的情况,积极进取的皇帝直接给洪承畴下达了作战命令。洪承畴没办法只好调集军队准备进攻义军势力最强大的王自用。

王自用为了自保派魏学到中阳购买武器,张楚见了魏学又大谈他的赚钱理论,对此魏学已不想反驳什么了,现在最重要的是想办法不被官军吃掉,活下去才有资格说话。王自用被义军选为盟主,现在拥有十几万大军,看起来声势浩大,可这其中大部分是依附的饥民,没铠甲没武器,打起仗来只能做炮灰。所以只好忍着肉痛拿出银子向张楚购买武器,还好张楚很有商人风范,与大家多次交易中基本形成了固定的价格,很少乘人之危坐地起价。只要大家银子够就能得到满意的武器。

平静没几天的山西、河南战事重开。洪承畴明白这次皇帝在盯着自己,干起活来不敢有一点儿的懈怠,再加上目标明确,皇帝说了要在什么时候消灭王自用,所以进攻的效果相当的好。王自用从未见过官军如此卖力气的进攻,无奈之下只能使用老办法,扔下老弱逃跑。洪承畴虽然没有抓到王自用但也战果辉煌,按时完成了皇帝的任务。崇祯皇帝很是高兴,发现自己还是很有才华的,只是这么简单的指挥一下,官员们听话尽心办事就取得了剿贼的胜利,他又看到了剿灭流贼的希望。同时对锦衣卫的好感和信任度增加,命令曹化淳安排人手继续从山西收集情报,在自己的指导下,扑灭流贼造反指日可待了。

历史的发展有时十分的诡异,大明王朝的灭亡就是一件很不合常理的事情,不管从财力和军事力量上整个大明王朝都要强于起义的流民,也强于在关外苦寒之地的后金。可到了明末朝廷始终是陷入一种首尾不能相顾的两线作战之中。崇祯刚感到自己要平息作乱的流贼了,一件让他头痛不已的事情发生了,皇太极带兵开始攻打明军防守辽东的重要战略节点,大凌河城。

大凌河本没有城,因为战略位置重要,明军希望那里有个城,后金不希望有城在那里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大凌河城就那样时有时无。早在袁崇焕作督师的时侯,就曾两次抢筑大凌河城,皇太极针锋相对的派兵进攻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大凌河城最后被皇太极拆毁了。

后金入寇京师,袁崇焕因为他五年平辽的大话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接替袁崇焕主持辽东事务的是老臣孙承宗。孙承宗对皇帝很忠心能力也很强,在京师勤王的后期孙承宗整顿兵马收复了被后金军占领的永平等三城同时还白捡了一个被张楚烧成一片焦土的滦州,稳固住了辽东防线。在崇祯四年的一月孙承宗决定派兵重修大凌河城,引发了一系列的大事。

崇祯四年所发生的一些事直接关系到了大明王明的兴亡。这些事当时看不十分重要但却是明朝灭亡的重要转折点。

孙承宗修复大凌河城派出的将领是祖大寿,祖大寿在明末足够的有名,如果想让人记忆更为深刻的话,他还可以与历史名人吴三桂拉上关系,不过他们的关系有点儿复杂,需要仔细的捋捋。祖大寿娶了吴三桂的姑姑。吴三桂的爹爹吴襄娶了祖大寿的妹妹。祖大寿那么是吴三桂的舅舅兼职姑父,吴襄是祖大寿的大舅子,同样,祖大寿是吴襄的大舅子。

祖大寿原先在袁崇焕的手下,在袁崇焕进京勤王时也在后边跟了过来。不过刚走到半路就听说袁崇焕被捕入狱的消息,这下将祖大寿吓坏了,带着自己的兵将一路狂奔逃出了山海关,后来经孙承宗极力相劝才又归顺了朝廷。孙承宗知道祖大寿的战斗力强,所以抢筑大凌河城这种争夺战略要点的事就派了祖大寿去干。

祖大寿的战斗力可参照陕西战场上的曹文诏。曹文诏带着一千多关宁铁骑在陕西、山西不碰到保安军的情况下可以横着走,一千多骑兵追杀上万流贼的事他干了多次,而且每次都取得了胜利。曹文诏所凭借的就是和自己一起入关的一千多关宁铁骑。而关宁铁骑在祖大寿手下有上万人。

祖大寿在崇祯四年的一月接到孙承宗的命令带领着三万多人就出发了,不顾天气的寒冷在冰天雪地里开始修筑大凌河城。袁崇焕前两次修城虽然都失败了,城墙都被皇太极拆除了,却也给祖大寿留下了城墙的基础。祖大寿在原来城墙的地基上用了半个月的时间修筑起了大凌河城的城墙。

遗憾的是上天只给了祖大寿半个月的时间,在祖大寿准备进一步修建城墙上的防御设施时,皇太极带着数倍于祖大寿的后金兵赶到了。祖大寿只能命令关上城关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