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大黄袍》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明大黄袍- 第2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士说了,杨柱国是大家风范,一定不是失约的。”他抬着头,一脸谄媚地看着杨帆,希望从杨帆嘴里听到一定一定的应允。那么,他这趟差事也就完成了,不但完成,而且是完美地完成。这份请柬亲自递到了杨帆的手里。他不知道皇太极会如何褒奖他。

杨帆骑着高头大马,他抬头看着,阳光直直地刺在眼睛中,不由让这个奴才眼睛眯缝起来。看上去就像只丑猫。

“都说狗眼看人低。如今看到摇尾乞怜的狗,倒是相信了,天生就不缺这样的恃强凌弱之人。滚吧。告诉范文程,范文正公没他这样的奴才子孙。”杨帆勒马。随意地将那请柬丢在一边的篓子里,和张废纸一般。

那人脸上跟吃了屎一样难看。看了看四周,若要是在盛京城,有人敢这样诋毁范文程,别说汉人了,当地的满人都可以一口唾沫一口唾沫地将杨帆淹死。

“那就请杨柱国莫要失约了!告辞!”

“滚吧!”

“滚吧!鞑子狗!”后边屯卫见到这样的奴才,比见到野猪皮还要的可恨。

等到那十几个使者狼狈离去,杨帆才回过头来,看了眼当初守卫的这座城,如今固若金汤不说,至少真的是铜墙铁壁了。吴三桂目色迥然,抱拳行礼道:“国公里边请。”

杨帆道:“吴总兵坚守凌河城,乃是我大明先锋。希望不要辱没了这座城的名声。”

“国公看过便知道长伯有没有辱没了。”吴三桂年少已生髯,颦笑间嘴角上扬,英气逼人,白皙的面庞上两道爽朗的眉毛和一条挺拔的鼻梁十足地挑起了男子汉的英风飒气。更引人注目的是眉宇间那股端凝沉稳之气,竟如深潭静水,滟潋袭人,也难怪最后会受明廷重用,镇守山海关,来作为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别说现在,从古至今都有看脸这一说。不少统治者用人,都喜欢看面相定论。生得高大威猛之才,定然是武将之上选,如今的吴三桂,虽说只是一方总兵,但也是兵权在握。杨帆说这话,也只是有意敲打一番。

马匹入城,杨帆看见已经夹道欢迎的城中百姓,细看,这里的百姓确实不像是饱受苦难的样子,看来这三年城中没有受到什么损伤。见到这一番盛京,而不是兵荒民弱的萧条之景,让他心里有些安然。吴三桂策马跟随在后边,小声说道:“国公当初山海关城楼上的那番话,长伯一直不敢忘记,入驻凌河城之后,更是鞭策自己,不敢怠慢。”

这话吹进耳朵自然好听,但杨帆怎会不清楚话中的水分,只是轻笑一声,道:“吴总兵心安既好。”他看着建立在废墟之上的凌河城,房屋都是新砌的,样式都是统一的。杨帆迎着阳光,骑着马,让吴三桂等人先行回去,自己也下了马,散布在大街小巷之中。他拿着信笺,看着范文程写来的请柬。

还是读书人那套的寒暄客气,感叹时局多变。字里行间,虽说没有提到什么策反之语,但是语句间都是赞清贬明之词。说白了就是玩些文字游戏。还说了遥想思宗当年,怎么怎么滴,最后化成一抔黄土。说白了,意思就是朱由检和满清作对,死有余辜。

信的最后,自然是提到了这次会盟的地点,便是在辽河以西的西平堡。日子就定在了十日之后,说是共商天下大事。杨帆嗤嗤一笑,这范文程说得这么漂亮的客套话,若是真的能够你一言我一语的就把事情定下来,那还打什么仗,干脆叫两人说妥了就好。两方都是各怀鬼胎,不过范文程这次恐怕就棋差一招了。要说差在哪,差就差在杨帆这个现代人,欺负范文程这个古代人吧。

第483章义从赴西平(下)

凌河城的小住,仿佛又让杨帆回到了那种小村庄闲适的生活之中。秋收的喜悦夹杂着对于战事的担忧,那些整日东望的眸子里闪过的,便是生活。

生计、存活。

杨帆走在这片曾经充满了悲歌与壮举的凌河城,曾几何时,独剩空城一座,风**萧然。如今,生活还是将那些穷得没有立锥之地的流民、贫民,推向了这座城,投入了它的怀抱。秋风萧瑟,五百义从,骑马赴西平。

得知杨帆要赴辽会盟仅仅带五百义从,有些难以置信。孙传庭连夜从山海关赶过来,劝杨帆带个几千兵马过去会盟,却被杨帆拒绝了。这本来就仅仅是去会盟而已,即便是带几千兵马过去,也干愣在那里,杨帆可指望着这些守军能够派上大用场呢。为了保证行动的严密性,直到如今,这突袭盛京的消息孙传庭还丝毫不知晓,蒙在鼓中,以为杨帆这次来辽地仅仅就是赴会盟而来。

凌河城之上,孙传庭、祖大寿等人看着五百义从,护送着几驾马车,飒飒地东去,眉头紧皱着。“杨国公真当是胆子大的能包天啊。五百人就敢去会盟,真就不怕出什么差池?”

祖大寿更是有些气的看着那背着黑匣子,提着单刀的杨帆,嘴中骂骂咧咧道:“他的胆哪里是包天,是要捅破天了!就是没死过,也不怕死。”

只有一边的吴三桂,悠悠地说道:“杨国公看得通透而已。若建奴真的包藏祸心,五千人。就是关宁铁骑尽出,辽东兵马加上辽南包抄过来的兵马。到时候腹背受敌,又有几分胜算?”

此话一出。让站在城墙上的一干人顿时感受到了秋风吹到脸上的凉意,是啊,带五千人过去也是当靶子,如今的大明军队刚刚有所建树,将与兵之间还在磨合之中,士气也在慢慢上来,若是这个时候,折损个五千兵马,那真的就是一蹶不振的下场了。

孙传庭也不由苦笑一声。身为上柱国。若是想要关外大军护送前去,完全是合情合理。想必杨帆自己心里也清楚,大明的将士如今士气不能再受到打击了,所以才会独自前往会盟。一国之柱,却要为争回颜面,独身前往,确实是落得有些凄凉了。

他缓缓下楼,呢喃自语道:“大明将士,欠他一场大战。”

……

……

杨帆自然体会不到孙传庭那多余的感想。他只是想着。这来自青海的蒙古狼以及海上的惊喜,什么时候能够到。掐着日子,按理说蒙古兵应该是快到辽东了,海上的话。按时间若是消息传得到,最多两个月就应该抵达了。

两个月,这便是杨帆对于这样突袭最后的时间限定。若是有一方抵达。那么突袭一触即发。青海、蒙边的军队若是回援,起码也得有一个月的功夫。这已经和朝鲜擦边交火的建奴大军,若是打到汉城。也需要一个月的功夫,来回日子算上,起码得两三月才赶得回来。这样的良机,失之交臂,那么就是天不助大明了。

五百人缓缓朝西平堡行进过去。五百个自愿跟随杨帆前去的人虽然心里敲着鼓,但多少是有些心里准备的。这五百人大抵就是些辽东遗民,逃到宁远,后来又被赶去修建凌河城的。再想隔阂望故土,成了一种奢侈。这次杨帆说是要招募五百勇士,赴辽吃大餐,立马就引起了这些人的共鸣。

仗,他们也打过了。舒服日子,这几年也过了,但是那份情,还是割舍不下来——对故土的思念,以及对杨帆的感激。于是乎,即便是有死无生之行,他们也去得心甘情愿。反倒是马车里边的陪同官员,这会儿心脏都提到嗓子眼了。这本来赴辽东就是有些不情愿,有风险的差事。然而想着好歹是国与国之间的会盟,说是会盟,其实就是交涉。那么好歹带些兵镇镇场子,结果五百人,这回真的是送羊入虎口了。他们只能在马车里求爷爷告奶奶的,想着建奴手下留点情,别杀自己就好。

每个人心里都盘算着自己的小九九。然而杨帆想的是,那海上的惊喜究竟能来不能来。

……

汪洋的大海,历来就是被认为是天然的屏障。天涯海角,历代君王都是这样认为。明初朱元璋定法祖制,不与东瀛贸易往来。大船入海已有一月,从司马台活着回来四人,死了七人。上杉家的年轻一辈本打算当成一次历练,没想到是送了性命。

最惨的便是上杉氏的大家长,逃过曹化淳的血袍,却死在了如今这个老者的手中。

“除掉上杉老头,这次也不枉漂洋过海来大明了。回去东瀛后,一定还吃掉上杉氏,壮大我们的实力。”上忍的实力确实很逼近曹化淳,若是两人出手,定然可以和曹化淳打个平手,然而老者一直没有出手,上杉家族的大家长死,比杀一个大明的太监或者官员要划算的许多。

他看着茫茫的大海,叹息道:“大明实力还是我等不可侵略的。幕府大将军兵败,国力衰弱至此,也只能隐忍不发,待时机成熟,整片华夏大陆都是我们大和民族的!”他的眼中出现了狂热的迹象,像极了一个十足的变态。

然而远在数百海里外的沿海之上,十艘大商船缓缓地行驶北上,杨帆若是看得到的话,一定会为之惊叹的。船上的壮士,个个身披轻甲,背上的枪,若是看得清楚,都是规规矩矩,标标准准的膛线步枪。

除了前边的六艘大船,还有最后边的两艘大船,出来的人肤色略显黝黑。背上的步枪一杆杆蹭光瓦亮的,十分显眼。

“华达,还有多久才能到?”

“快了,快了。等到了大明,打完仗了,我就带你去吃京师的冰糖葫芦。”一个青年咧嘴笑道。

“你吃过吗?”肤色有些黑的姑娘闪着黑眼珠子,眼巴巴地看着少年。

“那……那能没吃过吗?酸酸甜甜的,可好吃了。”男子一想起冰糖葫芦,就跟个孩子似的,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第484章会盟

西平堡位于广宁的前沿,辽河以西。当初努尔哈赤时期,这里发生的西平堡之战,是当初战事的前沿重哨。广宁大战之后,失地收回,原本退守山海关的明军夺回宁远,直到凌河城一带。而这西平堡却落在了野猪皮的手里。

杨帆带着五百义从,缓缓从西赶来。黄沙漫漫,这里常年有马蹄践踏,都生不出什么草来,盘锦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他眺望着这座方城。长宽略有六百米。

赌九看到向南唯一的城墙口,已经列阵有数千清兵,便凑上前去,道:“爷,您看着鞑子狗这阵仗,咱们这是不是寒酸了点?”西平堡只有一扇朝南的城门,所以在此等候杨帆大驾光临的清兵只需要在南门前列阵便可。估计这数千人,也正是范文程带来充门面的罢了。

“慌什么?”杨帆撇了撇嘴,继续淡定地走在最前边。即使他范文程有害他之心,那也不是立刻就显现的。杨帆估计这场会盟,实际上就是拖住他,好让西北以及东北的战事能够顺利的完成,那么这场无厘头的会盟,也算是达到了范文程的目的,吸引住大明的精力,让杨帆这个智囊团困在这西平堡之中。

范文程一直站在西边的城楼上,看着那五百小队缓缓行进而来,口中呢喃道:“此人真乃豪杰也!”这五百人就敢来西平堡会盟,无疑就相当于关云长单刀赴会,这胆子,按正常人的想法。就是太大了。

范文程边上站着的,便是耿仲明。如今他的地位。在辽东的汉人当中,也算是小有名气了。领了汉正黄旗的旗主。加之与孔有德、尚可喜三人并称三顺王,算是对平定辽南的褒奖。皇太极安排的也极其有讲究,汉人若是和满人弹,除了语言不顺之外,难免有民族情绪上的冲突,这并不是皇太极所想要的,于是干脆连会盟的加上军队,都是汉人。当然也有几个满人监视着。

“这次会盟,尽量拖延。等东西两地得手之后。再动手。”范文程转身下楼,准备去迎接这个素未谋面的杨帆。

杨帆稳得住,可是马车里边的那些官员稳不住了。从帘子里看到清军这么多人手,连连喊听。礼部一位官员走到杨帆的马前,劝道:“柱国大人,千万不可去啊!我等小命在所不惜,但是您不一样。这要是野猪皮突然发难,我等这些兵力也不够抵挡得了一时的,依下官之见。还去先行撤退,等请来关宁大军,护住您的安危才好。”

杨帆平静道:“将侍郎大人扶上马车。我等身为大明使团,何人敢动?这等阵仗就被吓怕了?”车队已经离西平堡南门仅仅百米之遥。南门列阵的清军靠西的一侧大军忽然从中间列开。踏踏地朝杨帆这边散开来,组成了一条宽敞的大道。范文程、耿仲明等人亲自出城迎接。

今日范文程特地挑了一件汉服。辽地入秋之后渐凉,这样的长衫穿在身上着实有些单薄。但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诚意,他还是穿上了。这些细节。他都做得很到位。下马之后,文人模样的范文程与几个将军一同走到车队前边。行礼道:“大明上柱国赴会,有失远迎,有失远迎。”

他抬头看了一眼领头马队后边的车,然而并没有什么人走出来,不觉眉头一挑,难道是与明廷高官打交道不多,失了礼数?也不会啊,论品级,自己身为内阁大学士,耿仲明乃怀顺王,论起地位来讲,也算是同级对同级了。况且自己几人先行下马,以尽地主待客之道,也算是有礼有节了,这杨帆不出来,也不吱个声,算什么意思?

杨帆下马,抱拳一礼道:“幸会幸会。”

范文程尴尬一笑,这算个什么事情。一边的耿仲明不乐意了,本就是个兵痞子,在旁边酸溜溜地道:“大明上柱国真是清高啊,如此会盟都不肯露脸,莫不是嫌弃我大清君主没有亲临叩拜,俯首称臣?”

他这反语说得范文程也是眉头一皱,本来想着也算了。毕竟听闻这杨帆年纪轻轻,就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难免心高气傲,等入了西平堡,再慢慢对付。但耿仲明将这话挑开了,他也不好意思再回避,笑道:“这位是我大清怀顺王。”他再次看了一眼后边的马车,道:“杨国公莫不是受了什么风寒,不便见人?”

杨帆见这两人翘首期盼的样子,也是一愣,笑道:“两位这是演的哪一出?在下杨帆。不知道是不是你们要找的那位。”这两人真是走眼了,以为杨帆坐在马车里边,就一个劲儿的朝那边望,丝毫没有注意到真人就站在他们面前。加之有没有见过面,所以仅仅将这个手中提刀的青年当做了一个护卫罢了。

范文程立马反应过来,感情这位上柱国骑马而来,走在了车队的最前边,真是胆儿肥。脸上僵硬之色立马散去,笑着拱手道:“杨兄之庐山真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