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政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政客- 第6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周康离开了书房,周延儒的脸上依旧带着微笑,再次闭上了眼睛,开始思考问题了,刚刚上任,他有着太多的问题需要思考了,如何吸取过去的教训,掌握最大的权力,这是他组要首先思考的问题。

第一千零九十章 人才难得

(感谢我在青藏高原投出了宝贵的月票,感谢不左不右选择走中间路线、魔盗团的打赏,谢谢了。)
京城里面的情况,苏天成还是能够知道一些的,这源于渠清泽在京城建立起来的暗线,也得益于朱审烜在京城留下的一些关系,登州距离京城不是特别的遥远,得到消息的时间也是很快的,故而京城里面的绝大部分动静,苏天成都能够掌握。
朱审烜、鹿善继和徐尔一等人,相继被迫致仕或者是软禁之后,苏天成就完全明白了,朱由检开始动手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苏天成特别要求渠清泽,加强对京城方面的暗线运作,必须要掌握诸多的信息,至于说后来在洪承畴、渠清泽等人面前,明白了志向之后,渠清泽自然明白京城方面情报的重要。
想要推翻朱家的王朝,想要使大明王朝真正的振兴起来,必不可少的是人才,这是颠扑不灭的真理,偏偏在这方面,苏天成运作不是特别的成功,曾经办起来中兴学社,可惜后来因为孙承宗的逝去,学社的规模慢慢的萎缩了,以至于让东林书院崛起,加之苏天成忙于征伐,几乎没有时间关心中兴学社的事宜,再说了,那个时候,苏天成没有想到颠覆朱家的王朝,只是想着能够让大明王朝振兴起来。
明确了志向之后,人才问题就摆到了台面上来了。
历史上的明末,并非是没有人才,恰恰是朱由检和朝廷不能够很好的使用这些人才,朝廷陷入到党争之中,崛起的东林书院。根本不懂治国之道,崇尚清谈和清高,醉心于争权夺利,导致本来就千疮百孔的大明王朝,在崇祯十七年轰然倒下了。
苏天成可不会继续这样的道路。他需要人才,需要真正的人才,如何使用人才方面,苏天成也是有着感悟的,说到底一条,识人用人的根本之道。还是在统治者自身,千百年以来都说如此,统治者能够弄清楚历史发展的规律,能够把握好舵,就能够驾驭好下面的文武大臣,不能够识别大方向。不能够有着准确的判断,不能够人尽其才,统治者就是累死了,也没有多大的作用。
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问题,几百年之后都存在很大的争议,苏天成暂时不考虑那么多的事情,他最为主要的目标。就是建立一个基本平等、和谐发展与经济高速发展的王朝,这个王朝需要用制度来行使权力,尽量杜绝以个人的喜好来决策的现象。
苏天成不是理想主义者,更不是空想主义者,有些美好的理想,就算是几百年之后都没有能够实现的,他可不会有那么高的要求,历史上的王莽就是很好的例子,典型的理想主义者,结局很是悲惨。
如何的使用和笼络人才方面。苏天成有着自身的感受,鹿善继、徐尔一等人,都是人才,都是必须要争取过来的,这些人认识到了朝廷之中存在的痼疾。只不过是那份僵化的思想,让他们选择了愚忠,只要能够让他们看清楚事实,还是有可能争取过来的,当然了,对于那些拼死也要维护朱家王朝的,苏天成也不会勉强。
造势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苏天成非常的清楚,所以说他首先注意到的就是杨嗣昌。
历史上的杨嗣昌,褒贬参半,不过实际接触中,苏天成明确感受到了,杨嗣昌的确是人才,至少懂得维护大局,知道什么事情是最重要的,关键时刻,能够舍弃自身的荣华富贵,一心为着朝廷考虑,这样的品行就很不简单了。
京城里面发生的事情,苏天成都是知道的,朝廷的邸报依旧会到督师府来,杨嗣昌被突然的免去了内阁首辅的职位,这在苏天成的预料之中,只是苏天成没有想到,朱由检的动作如此的快,倒像是干大事的人。
杨嗣昌的处境是很不妙的,留在京城几乎没有任何的作用的,崇祯年间所有被迫致仕的内阁首辅,几乎都是回到了老家去的,应该说,杨嗣昌也不例外,这是苏天成的机会,他要想尽一切办法,这争取到杨嗣昌,可以想象,曾经的内阁首辅投靠了他苏天成,在大明各地造成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想要争取到杨嗣昌,困难也是巨大的,所以苏天成专门给鹿善继写信了,阐明了很多的道理,希望鹿善继看在孙承宗老大人的面子上面,到登州来帮助自己,同时苏天成在信函里面,委婉的提到了杨嗣昌,毕竟杨嗣昌是孙承宗老大人举荐的内阁首辅。
朱审烜进入厢房的时候,苏天成还在思考杨嗣昌的事情。
督师府的日常事情,悉数都是朱审烜负责了,虽然到登州的时间不长,但登州、莱州和青州的情况,还是出乎了朱审烜的预料,他根本没有想到,小小的登州等地,竟然是如此的富庶,通过威海卫码头、商贸赋税、泉州等地的海上收入,一年能够进入督师府的白银超过两千万两了,接近了三千万两,这几乎等同于朝廷一年的所有收入了,不过开支也太大了,仅仅用于兵工厂的开销,每年就达到三百万两白银以上,更不用江宁营的开销了。
苏天成是真正的做到了用人不疑,朱审烜负责督师府的日常事务之后,苏天成的主要精力,就转向考虑大事情了,些许的小事情根本不过问,朱审烜绝对想不到,他负责督师府日常事务之后,忙得晕头转向。
朱审烜之所以这么忙,这里面也是有原因的,以前督师府的事情,几乎都是各自负责一块,不用考虑那么多,但苏天成明确志向之后,就要开始统筹协调了,譬如说登州、莱州和青州诸多的府州县的开销,必须要按照新的标准来确定,每年从督师府领走多少的银子,需要详细的说明,兵工厂、造船厂、码头等地方的收入支出,更是要重点关注,仅仅是管理商贸交易这一块,就需要大量的人手了。
朱审烜的身份很特殊,谁都知道,朱审烜是完全能够代表苏天成的,以前督师府的事情,是苏二童和苏俊等人负责,他们的身份不够,有些事情不可能开口,但朱审烜就不一样了,随时可以提出来要求,可以要求下面怎么做,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朱审烜特别的忙。
担任内阁次辅的时候,朱审烜认为自己已经很忙了,可惜和这里比较起来,以前算是轻松的。
看着急匆匆进来的朱审烜,苏天成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很欣慰,朱审烜的能力的确很强,以最快的速度适应了督师府的事宜,而且还能够任劳任怨。
“晋王殿下,这段时间很是辛劳啊。”
朱审烜摆摆手,颇有些无奈的开口了。
“事情太多了,我真的是没有想到啊,还是要早点将诸多的事情理顺,对了,有些事情,我还是要给你禀报的。”
苏天成连忙摆手。
“督师府的事情,不要禀报了,我早就说过了,全部有晋王殿下负责,那些事情我不关心,我现在考虑的是内阁变动的事情,我们是不是能够从中做些什么。”
朱审烜的注意力迅速集中了,他也清楚,苏天成想的都是大事。
“坤元,你想到了什么啊。”
“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内阁调整了,原来的首辅杨嗣昌大人没有什么事情可做了,恐怕也不会呆在京城了,杨嗣昌是湖广武陵县人,必然是要回到原籍去的,我考虑,是不是将杨嗣昌请到登州来,哪怕他暂时不为我们做事情,只要能够来到登州,影响就是不小的。”
朱审烜的眼睛亮了,这里面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只不过想要杨嗣昌来到登州,恐怕有一定的难度。
“坤元,你的意思,是不是说在这件事情上面,要求我做些什么。”
苏天成点点头。
“不错,杨嗣昌是内阁首辅的时候,晋王殿下是内阁次辅,你们之间是很了解的,说气话来也随便一些,我与杨嗣昌的接触不是很多,也不是特别的熟悉,我考虑,杨嗣昌来到登州之后,可以参与我们后期的征伐事宜。”
“坤元,这件事情,我义不容辞,杨嗣昌若是能够来到登州,影响非同一般,你想的很好啊,这件事情是一定要做到的,万一不行,我亲自到湖广去一趟。”
“那倒不必了,我已经请人做这件事情了,相信不长时间,杨嗣昌就要来到登州了,关键是杨嗣昌来到登州之后,如何表态的问题,毕竟我还是蓟辽督师,杨嗣昌到登州来看看,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只有杨嗣昌真正愿意为我们做事情了,我们的目的才算是达到了。”
朱审烜连连点头。
“坤元,你想到的真的是大事情啊,若是这件事情做好了,估计京城都要震动的。”
苏天成有着充足的信心,杨嗣昌一定会到登州来的,因为自己给杨嗣昌写信了,杨嗣昌也是因为这封信,引发了朱由检的不满,所以失去了内阁首辅的职位,不过失去内阁首辅职位的事情,早晚也是如此,就算是杨嗣昌不是因为后金鞑子议和的事情,也会因为其他的事情,失去朱由检的信任,这就是所谓性格决定命运。

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山东问题

苏天成说到的第一件事情,他同样朱审烜之间,很快形成了统一的意见,朱审烜也会做好准备,等到杨嗣昌来到登州之后,专门做工作,希望杨嗣昌能够留在登州,能够为苏天成摇旗呐喊,尽管说做到这样的程度,难度是非常大的。
朱审烜要开始关心另外的一件事情了,不知道苏天成想到的另外一件事情,究竟是什么,是不是也是关系重大的。
“第二件事情,是有关山东的事情,济南府、兖州府和东昌府,地理位置都是十分重要的,相对来说,登州、莱州和青州,处于靠海的位置,除开青州有少部分与南直隶相连,其余地方都在山东省境内,也算是与外界隔绝了,这等的地理位置,对我们是非常不利的,特别是我们期盼着继续发展,济南府和兖州府完全可以禁锢我们的。”
朱审烜没有首先关心济南府等地方的地理位置,想到的却是张溥的问题。
“坤元,张溥不是愿意效忠吗,难道还有什么问题吗。”
苏天成只能够苦笑,朱审烜这样说是没有错的,在朱审烜看来,登州与朝廷已经完全决裂了,不存在有什么顾忌了,不遵从朝廷的号令,不奉旨,就已经是造反了,可惜现实的情况不是这样,就算是造反,也不能够过于的着急。
“晋王殿下,我现在还是大明的蓟辽督师,公开的造反,能够得到支持吗。”
朱审烜愣了一下,很快明白了。
“坤元,你的意思我明白了。如此说来,按照你的见解,张溥归附了,山东还真的存在问题啊。”
朱审烜的聪明,令苏天成很是高兴。可惜他没有完全听懂朱审烜的意思。
“那你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坤元,我就按照你的意思来说吧,这件事情上面,我们需要耗费心神了,从朝廷的意思来看。是要调整张溥的,若是张溥离开了山东,朝廷任命了新的巡抚,对我们是很不利的,如此矛盾就会公开化,新任的巡抚。肯定是绝对遵从朝廷意思的,甚至会想着行使对登州、莱州和青州的管辖,这样冲突必然出现,我们想着平稳发展的计划就会落空了,若是出现了内讧,甚至是厮杀,对于后金鞑子是非常有利的。从这样的情况看,必须要张溥留下来,继续担任巡抚,这样我们才能够争取到时间,而且福建那边也是一样。”
“是啊,我考虑的就是这个问题,若是我们的驻地在福建云南一带,倒不需要耗费那么大的心神,朝廷鞭长莫及,管不了那么多。可山东的位置太重要了,夹在北直隶和南直隶之间,济南府、东昌府与北直隶接壤,兖州府与南直隶、河南省接壤,如此重要的地方。朝廷绝不会坐视不理,一旦矛盾爆发出来了,朝廷必然要倾尽全力进攻的,我倒不害怕朝廷的进攻,也有信心打败朝廷派来的军队,可我担心的是辽东和大同啊。”
苏天成微微叹了一口气,接着说了。
“朝廷若是狗急跳墙了,调遣辽东和大同的边军前来征伐,将会出现谁也不愿意看到的情形,朝廷、后金鞑子与我们,将要形成混战的局面,如此一来,最为吃亏的就是老百姓了,而且后金鞑子的力量是强悍的,若是他们趁此机会占领了辽东,甚至是进攻京城,这里面的罪责就都在我们头上了。”
“流寇作乱的时候,后金鞑子是高兴的,我可以肯定,后金鞑子是看不起流寇的,但流寇作乱,令朝廷疲于奔命,实力大为削弱,后金鞑子巴不得,也正是因为流寇多年作乱,各地的灾荒频发,朝廷实力大为削弱,后金鞑子才能够占领辽东那么多的地方,才能够节节胜利,如今我们遭遇的情况,与前些年出奇的一致,若是我们陷入到自相残杀之中,真正得到利益的是后金鞑子啊。”
“我也不愿意处于目前的境况之下,可这是不得已而为之啊,若是我们剿灭了后金鞑子,外部不存在威胁了,那我肯定不会客气,如今不行啊。”
朱审烜也是摇摇头,他对于苏天成的这种选择,也不是很满意的,迟早都是要造反的,早晚没有多大的关系,依照江宁营的战斗力,依照登州、莱州和青州拥有的财富,击垮朝廷是有可能做到的。
朱审烜也清楚苏天成的打算,靖难之役,当年的明成祖朱棣也是采用这等的措施,蛰伏多年之后,羽翼丰满了,才开始兴兵的。
朱审烜几乎可以算出来苏天成所计划的步骤,首先是寻求山东、福建等地的统领权力,加强自身实力之后,还是要剿灭后金鞑子的,接下来要求自封为王,利用属地兴旺的局面,来影响其他的地方,寻求以最小的代价,推翻朝廷。
但这样的想法过于的理想化了,在朱审烜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坤元,你的意思我是明白的,但你这等的做法,几乎是不可能的,按照我的理解,能够走的道路只有两条,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出路。”
“哪两条道路啊。”
苏天成虽然是穿越人士,但对于这方面的事情,也不是那么有把握的。
“第一条道路,以大局为重,表面上服从皇上的旨意和朝廷的敕令,争取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剿灭后金鞑子,彻底减除外部的忧患,接下来考虑下一步的事情。但这样的选择,你很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