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政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政客- 第2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苏天成脸上带着微笑,弄清楚了孙承宗等人的态度,他感觉到,事情有了希望。
“晚辈写这封奏折,确实经过了长时间的考虑,可以说,晚辈在决定创办中兴学社之前,就想到了这件事情了。”
孙承宗等人很是吃惊,他们愈发觉得,苏天成的想法是深远的,他们看了奏折,苏天成说的确实有道理,而且例证是充足的,绝非信口开河。
“诸位大人担心藩王作乱的问题,这是实际情况,但这不是什么大事情,只要制度到位了,能够很好的客服,今日是在客栈,晚辈就直说了。”
“纵观我大明朝的几次藩王作乱,发人深思,晚辈总结了,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叛乱,为什么会致使朝廷动荡,说到底,各方面的原因都是存在的,只不过因为这些事情,牵涉到很多的忌讳,文武大臣不敢私下里议论,以至于无人去总结,总是将板子打在了造反的藩王的身上,故而采取了最为愚笨的办法,禁止藩王参政。”
“这方面的总结,晚辈在奏折里面,已经说到了,诸位大人也看到了,晚辈不想重复了,只是想着强调一点,不是所有的藩王都想着造反的,他们中间,有着不少的人才,还是想着为朝廷和国家做出来贡献的。”
“晚辈建议藩王出来做事情,最为重要的原因,是改变目前朝廷的格局。”
“在三位大人的面前,晚辈不会有多少的隐瞒,说出来的话语,可能会很是激烈,晚辈的想法,也是让诸位大人明白晚辈的出发点。”
“自万历年间以来,我大明朝的境况每日愈下,不复往日的辉煌,这里面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党争是不可避免的问题,而且是最为重要的问题。晚辈所认为的党争,不仅仅是争权夺利那么简单,还蕴含这更深的含义,那就是限制皇权。”
“皇权和臣权永远是对立的,这是不可能调和的两个方面,三位大人在中兴学社这么多年,应该是明白其中的道理的,依照晚辈的总结,皇权稳固、臣权辅助,国家处于上升的状态,国富民强,皇权削弱、臣权强大的时候,国家混乱,人民困苦,遭遇外来的侵袭。”
“不说本朝,就说令人瞩目的唐朝,贞观之治,就说皇权高度巩固的时期,唐朝末年,皇权丧失殆尽,致使了王朝的灭亡。”
“王朝的兴盛不能够简单的用一个或者两个方面来概括,历史学家做出来了很多的总结,譬如说刘大人提出来的慎独,就是一种解决的办法,通过提高统治者的综合素质,来很好的署理政务,晚辈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首先提出来,藩王和藩王子弟参政,改变目前的状况。”
“晚辈建议创办中兴学社,有一层目的,就是要削弱复社和东林书院的作用,这是因为晚辈觉得,复社和东林书院,创办初期的目的可能是好的,但发展到后来,已经成为了党争的源泉,没有具体的政治主张,一味的限制皇权,甚至以与皇上争执为荣。”
“晚辈尤其感觉到不能够理解的是,发展到后来,皇上的衣食住行,时时刻刻都受到大臣的监控,若是皇上吃的好一些了,或者是纳妃了,总是有大臣跳出来反对,要求皇上要清心寡欲,要操劳家国大事,难道说这些大臣,自身不纳妾,不吃好的、不穿好的,难道说身为朝廷里面的重臣,注意到的是皇上的衣食住行是本质工作吗。”
“晚辈通过自身的观察,认为臣权已经到了尾大不掉的程度了,因为这个原因,致使朝廷里面的党争越来越厉害,党争的方向,早转向了控制人才,每次的科举考试,被招纳的人才,还没有进入朝廷的时候,就成为了某个集团的人才,有了集团强大的保护,士绅富户以及朝廷官员的利益,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证,个个都是富得流油。”
“此等情况下,出现了什么样的情况呢,国家贫穷,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崇祯元年以来,这么多年时间过去,事实以及完全证明了这一点。”
“诸位大人若是不能够理解,那么晚辈的做法,江宁县和河南府的情况,诸位大人总是看在眼里的。”
“晚辈出动士绅富户的利益,要求他们做出来贡献,晚辈改变赋税的结构,与民休息,一切的做法,都是在限制官僚集团的权力。”
“晚辈得到的支持是非同一般的,在江宁县和河南府,都是有着不一般的支持,加之这两个地方不大,故而晚辈没有遇到多少的困难,但若是想着在我大明的省府州县推开,恐怕是天大的难度。”
“可这些事情不做,我大明朝就难以振兴,外有鞑子虎视眈眈,内有流寇作乱,如此危机的情况下,若是我大明还不想着改变,后果如何,是不用多说的。”
“晚辈想到的很多,但做事情必须一步一步来,首先就是让藩王参政议政,进入朝廷做官,让他们为大明朝的发展,做出来自身的贡献,当然,他们进入到朝廷之中,对党争会形成巨大的冲击,这方面,晚辈不想空说,让事实来说话。”
屋里很是安静,孙承宗、刘宗周和黄道周,都在仔细思考苏天成说出来的话语,刘宗周拿起了信函,再次仔细看起来,结合苏天成所说的话语,再次看这份奏折,他看到了其中蕴含的深意。

第四百七十六章 启动

九月十五日,皇上颁发圣旨,这是一份震动朝廷的圣旨。
孙承宗出任文华殿大学士,敕封少师,进入内阁,成为内阁次辅,刘宗周出任左都御史,敕封太子太保,黄道周出任右都御使,敕封太子太保,三人主持皇室子弟参政议政事宜,宗人府协助,鹿善继授兵部尚书衔,总督山东、河南、山西、四川四省军务,负责剿灭流寇事宜,苏天成出任陕西巡抚,兼任江宁营都指挥使,协助剿灭流寇。
这是一份迅雷不及掩耳的圣旨,朝中文武大臣已经知道,皇室子弟,将要进入朝廷做官了,皇上彻底改变了以前的政策了。
这一份圣旨,表明了两层意思。
除开皇室子弟将要进入到朝廷,还有一层意思,朝廷准备对流寇发动最后的围剿了,江宁营进入到陕西,苏天成出任陕西巡抚,鹿善继没有负责陕西的军务,这说明,苏天成和江宁营将肩负起剿灭流寇的重要任务。
朝廷里面的议论是免不了的。
面对着这样爆炸性的消息,朝廷里面的震动非同一般。
可这一次,朱由检非常的强硬,不管是御史,还是给事中上的奏折,一律扣中不发,甚至在早朝的时候,明确要求了,所有文武大臣,不得擅自议论。
孙承宗、刘宗周和黄道周已经知道自身的任务了,他们回到朝廷,立刻被赋予如此重要的任务,心情可想而知,特别是刘宗周和黄道周两人,直接进入了高层,被敕封为太子少保,这样的责任,非同一般。
所以说,在朝会上面,三人明确表态了。支持皇上做出来的决定,一定完成任务。
三人的威望非同一般,朝中的大臣,有些找不到北了,不知道该怎么发起进攻了,多年来,朝中的大臣。都是能够公开驳斥皇上的决定的,可这一次,他们找不到突破口,而且皇上还很明确的表态了,若是有人暗地里做文章,查出来之后。决不轻饶。
圣旨的震动,不仅仅是在京城,各地的藩王也得知消息了。
这样的消息,对于藩王来说,非同一般。
多少年了,藩王活着没有多少的意义,被朝廷养着。就如同养猪一样,吃了睡、睡了吃,就算是有着天大的本事,也没有施展的地方,被东厂和锦衣卫盯着,不敢妄动,他们没有丝毫的政治地位,成为朝中大臣欺凌的对象。
藩王以及藩王的子弟。可以入朝为官了,这是决定性的转变,从这一刻开始,他们的政治地位完全改变了,这也说明了,他们是皇室子弟,身份本来就是尊贵的。
各地的藩王。受到的震动,是巨大的。
不少的藩王,在得知这件事情之后,立刻召集家族成员。沐浴焚香,拜祭皇上和祖宗,有远见的藩王,对家族子弟提出来了严格的要求。
晋王朱审烜首先写下了奏折,上奏朝廷,奏折是赞誉皇上的,同时表明了,自己愿意为大明朝的振兴,做出来最大的贡献,接着上奏折的是福王和福王世子朱由菘。
圣旨下达之后,苏天成马上就要离开京城,赶赴陕西省了。
他才二十五岁,这样的年纪,出任陕西巡抚,成为正三品的朝廷高官,这是大明朝绝无仅有的情况,这也是皇上的绝对信任和他自身能力的最大体现。
休息的时间只有十天,九月二十五日,苏天成就要启程,前往陕西省了,这十天的时间,苏天成还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做。
第一件事情,他需要给孙承宗等人提出来建议,第一批任命的藩王以及藩王子弟中间,不能够少了晋王朱审烜和福王世子朱由菘。
圣旨明确孙承宗、刘宗周和黄道周负责皇室成员的安排事宜,其实苏天成也脱不了干系,到了如今,朝中大臣和社会各界都知道,这一条“大逆不道”的建议,就是苏天成提出来的,也就是说,真正的责任是在苏天成的头上的。
苏天成清楚,孙承宗等人,肯定是要找到他的。
苏天成没有等多长的时间。
九月十七日,他来到了紫禁城。
孙承宗、刘宗周和黄道周都在文华殿,除开三人,殿内没有其他人,看来是经过了专门的准备的,要知道,三人是非常忙碌的,圣旨下达之后,前来拜访的人,排成了长队,而且这些人,主要还是宗人府的人,身份不一般的。
孙承宗是从一品的官员,刘宗周和黄道周都是正二品的官员,苏天成是正三品的官员,在三人的面前,他是下级,所以说,礼节是不能够少的,这里是紫禁城内的文华殿,是办理公事的地方,是需要礼节的地方。
苏天成规规矩矩的稽首行礼。
“苏大人,本官和刘大人、黄大人今日请你来,是有着一些事情,想着与你商议的。”
“大人请吩咐,下官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好,第一个问题,皇室子弟进入朝廷,他们的爵位该如何落实。”
“下官以为,他们已经有爵位了,不需要继续落实。”
“第二个问题,皇室子弟,身份特殊,若是入朝为官了,见到上级官员,或者是同僚之时,该如何对待。”
“下官以为,皇室的尊严还是在的,皇室子弟入朝为官,主要是需要处理行政事务,署理政务方面,一样要听从上级的意见,按照朝廷的敕令、皇上的圣旨做事情,至于说在平日的接触中间,上级和同僚还是要考虑到其皇室子弟的身份。”
“宗室子弟如何参加科举考试。”
“除开王世子,其余诸位宗亲,悉数需要参加科举考试,才能够入朝为官的。”
“好,最为关键的一个问题,藩王都有各自的封地,若是做官了,是否在自身的封地做官,还是在异地做官。”
“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最好的办法是异地做官,依照下官的认为,这封地的政策,也该破除了,藩王尽可以在京城,不需要分封到各地,那样不便于协调和管理。”
孙承宗、刘宗周和黄道周的脸色都很是严肃,他们没有想到,苏天成的回答这样的干脆,如果说取消藩王的封地,实际上是变相的剥夺了藩王的一些权力,藩王离开了封地,或者说封地不存在了,所具有的封地特权,自然也要取消了,让藩王到京城去居住,表面上看,是对藩王的照顾,实际上是一种监视的举措,而且,各地的藩王,兼并了很多的土地,若是离开了封地到京城去了,无法管理这些土地,只能够是卖出去的。
孙承宗首先点头,苏天成考虑很是仔细,细节都想到了,既然藩王和藩王子弟可以入朝做官,那他们也没有必要呆在地方上了,藩王集聚的最大财富土地,自然就要变卖,这对于缓解土地的兼并,让诸多的农户和佃户有土地耕种,增加朝廷的收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刘宗周和黄道周也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半个时辰之后,孙承宗转移了话题。
“苏大人,你提出来了这样的建议,本官和刘大人、黄大人可要吃苦了,本官听说了,一些藩王已经上奏折,恳请进京,他们进京的目的,谁都是知道的,偏偏这个时候,你要到陕西去上任了,要不是陕西的情况特殊,本官真的会将你留在京城的,本官知道,你一定是有着人选推荐的,出来晋王和福王世子,还有其他的推荐人选吗。”
苏天成笑了笑,除开朱审烜和朱由菘,他确实没有其他的推荐人选了,自己马上要到陕西去了,封地在陕西的藩王,只有两个,一个是封地在西安府的秦王朱存枢,另外一个是封地在汉中府的瑞王朱常浩,这两个藩王,他不熟悉,根本就不认识,不过,自己提出来了藩王和藩王子弟可以入朝为官的建议,相信到了陕西之后,一定能够得到藩王大力的支持,这些藩王可不笨,知道结交好自己了,子弟很有可能直接入朝为官的。
“大人,下官没有其他的推荐人选了,晋王和福王世子,下官都接触过,确实有能力的,尽管说晋王和下官有着不一般的关系,但下官秉承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原则,只要是有能力的,下官会毫不犹豫举荐的。”
离开紫禁城的时候,苏天成的心思已经转移了,转移到陕西去了。
明朝的藩王太多了,这也是藩王无所事事,吃了睡,睡了吃,老婆自然就多了,生下的儿女也就多了,几百年时间延续下来,已经形成了一支庞大的队伍了,要说孙承宗等人,还确实不好安排,职位只有那么多,好在苏天成的奏折里面,已经提出来建议,不管是谁,进入朝廷做事情的时候,一样要从下面做起,除开藩王本人,其余的子弟,安排的时候,可以考虑安排知县一类的职位,甚至是县丞、主薄之类的职务。
朱由检同意了这样的建议,所以说,在安排人员方面,孙承宗等人的操作余地是很大的,至于说地方的好坏,那不是苏天成需要思考的问题了。

第四百七十七章 特权巡抚

穿越七个年头了,一路走来,苏天成完全适应了大明的生活,他的仕途,也是从基层一步步上升的,乡试、会试和殿试,很是平稳,波澜不惊,殿试榜眼的身份,令他有了很大的活动空间,当初选择外放,这项众人不能够理解的选择,如今也呈现出来良好的效果了,不过,在二十五岁的时候,出任陕西巡抚,还是出乎了他的预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