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政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政客- 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兄弟,到曲沃来了,是一定要到解元巷和桥梓巷去看看的。”
“那是一定要去的,听闻李尚思和李永培是永乐年间的解元,父子的解元,我是很崇敬的,李廷宝和李日煦父子都是举人,也了不起啊。”
“呵呵,已经过去的事情了,我相信,你一定比他们更加的厉害啊。”
“大哥万万不要这样说,他们都是读书人的楷模。”
所谓的解元巷和桥梓巷,其实也就是两个巷子,因为李尚思和李永培父子先后高中解元,后人为了纪念,命名为解元巷,年代有些久远了。至于说李廷宝和李日煦,一个是嘉靖年间的举人,一个是隆庆年间的举人,居住的地方,被命名为桥梓巷。
这些地方,几百年之后,是了不起的古迹,可现在也就是那么回事。
解元巷和桥梓巷都是在县城里面,苏天成和渠清泽去看了看,没有特别的印象,苏天成也不想拜祭,这些都是虚的,科举还是看自身的本事。
“时间尚早,是不是到古学书院去看看啊。”
听见渠清泽这样说,苏天成立刻有些警惕了。
明朝的书院很多,这都是因为各地的县学和府学太少,容纳不下那么多的读书人,所以说,书院随之诞生,因为书院是民办的,和官办的有着很大的不同,在教授学业方面,不一定按照朝廷的规矩来,提出的一些政治见解,和朝廷的要求,有着很大的差距。
书院的出发点是好的,可发展到后来,慢慢出现了一些异样了。
嘉靖和万历年间以来,朝廷曾经清理了很多的书院,这已经成为了最大的争议,很多的读书人支持书院,甚至是支持书院的观点,名气最大的书院,就是东林书院了。
朝廷里面的党争如此的厉害,与书院是有着一些关系的,书院的读书人,结为了团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可以说,党争的种子,在书院的时候,就发芽了。
当然,这是几百年之后的一些总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苏天成绝不想搀和到里面去。
“算了,已经是这个时辰了,还是回到客栈去歇息。”
“兄弟一直都是在县学和府学读书的,对书院是不是有着一些其他的看法啊。”
“这倒没有,我一直都是在官学读书的,对书院不是很熟悉,也就不去关注了,要说去看看,就更没有必要了。”
渠清泽的脸上,再次出现了奇怪的表情,这一切,苏天成都是看在眼里的。
他已经有一些猜测了,这次出来游历,渠清泽一定是带着某种目的的,否则不会陪着自己,到了曲沃县,提出来的一些建议,好像都有针对性,隐隐的指向了某个方向。
不管渠清泽是不是在试探,苏天成有着自身独立的想法,他不会去附和很多的思想,埋头办实事,实现自身的目的,才是最为重要的。

第五十三章 目不忍睹

从曲沃到夏县,接近两百里地,一天赶到也可以,但从早到晚,就是在路上奔波了,不能够有丝毫的耽误,包括吃饭的时间都没有的,毕竟是出来历练,不需要赶时间,苏天成和渠清泽商议之后,还是决定慢慢走,不要着急,两天赶到夏县。
一大早,众人吃过早饭之后,直接出发了。
苏天成的适应能力很好,自控能力不一般,这令渠清泽都有些惊奇了,按说初次出门的书生,看见一切都很好奇的,路上免不了耽误,随意性也很大,兴致来了,在一个地方呆上几天,也是说不准的事情,特别是不少自命风流的书生,每到一地,总是喜欢到青楼去流连一番,或者是到书院去结交一些学子。
苏天成根本没有这样的嗜好,目的也很明确,尽量的多走一些地方,看看各地的风土人情,昨夜睡觉之前,苏天成问到很多曲沃的风土人情,有些问题,渠清泽都回答不上来,而且这一路上,苏天成重点关注田间地头的情况。
渠清泽感觉到越来越有意思了。
农忙季节,官道上的人应该是不多的,大部分的农民,都应该在田间地头,忙于生产。
可苏天成发现了问题,官道上三五成群人,衣不蔽体,一脸的菜色,脸上的表情是麻木的,不用解释,他也知道,这些人是流民。出发之前,渠清泽已经打过照顾,路上会遇见一些流民的,自己不要心软。
流民意味着什么,也就是失去了土地,一无所有的农民,他们的生活没有着落,因为无法承担赋税,或者是没有粮食了,活不下去,迫不得已背井离乡的。
农民的故土情结是最重的,不要万不得已,是不会离开故土的。
农忙季节,路上都能够看见三三两两的流民,不知道下半年,或者是一个月之后,会是什么样的情景。
山西这两年遭遇灾害,出现了流民,本不是什么大事情,也不可能要求官府总是爱民如子,可苏天成不理解的是,各地的官府是严格防守的,不准流民们进城,甚至防止流寇,也做不到这一步,更不用说出面抚恤。
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那就是将这些流民,逼到了官府的对立面,逼迫到了农民起义军的队伍里面,让起义军有着源源不断的兵源。
苏天成想到了很多。
小时候读书,说到李自成,那是农民军起义领袖,是了不起的英雄人物,可长大之后,看了诸多的史料,才知道不是这样,农民起义军在征伐的过程中,也做过许多令人不齿的事情,而且在逐渐壮大之后,失去了原来的信仰,一样是追求享乐,有过之无不及,起义军领袖之间,互相猜忌,争权夺利,导致了失败。
这样一支缺乏坚持、缺乏信仰的军队,注定是不能够长久的。
这是历史的局限,也是人性善恶最好的体现。
看见了这些流民,苏天成隐隐有些愤怒了,这是官逼民反啊,流民没有活路了,不举旗造反,还能够干什么,因为战争的缘故,灾荒的缘故,农民被迫远离家乡,为的是保命,可没有官府接纳,他们吃什么,逼到了绝境了,他们不打砸抢,难道活活的饿死吗。
看见苏天成的脸色不是很好,渠清泽放慢了速度。
“兄弟,此类情况是不少的,有些乡绅富户,看见流民可怜,救济一些粮食,四处设粥棚,可这不是长久之计,这些流民,看来还是沿路接受到了救济的,所以秩序井然,要是没有人接济他们,早就闹事了。”
“这样的事情,官府还是要管一管的,毕竟都是大明的子民啊,若是到处的官府都不救济他们,岂不是将他们往绝路上逼吗。”
“官府不是不想管,是没有银子,有些情况,你不知道。”
渠清泽说到这里,摇了摇头。
农民没有活路了,不造反还能够干什么啊,不客气的说,农民起义军的壮大,官府是最大的帮凶。
苏天成有些奇怪,如此简单的道理,那些当官的,难道不能够知晓吗,切实改善农民的生活,哪里会有那么多的起义军啊,如果说从根子上断绝了起义军的后路,管他李自成还是高迎祥,都蹦达不了多长的时间,不管怎么说,老百姓对皇权,还是非常敬畏的。
崇祯年间的农民起义军,主力军其实是造反的朝廷军队。
道理是一样的,军士拿不到饷银,无法养家糊口,难道也等着饿死。
可笑的是,各级的官吏,贪腐成风,根本就不管老百姓的死活,皇亲国戚、勋臣贵戚,大量兼并土地,大量敛财,朝廷的事情与他们每月关系,有些官吏,在大明朝灭亡之后,摇身投靠了满清,照样过着舒服的日子,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刚刚到了酉时,渠清泽就决定休息了,住宿的地方,在一个镇子里面,距离官道不过两里路。
他熟悉这条道路,接着走,就没有很好的住宿地方了。
客栈的掌柜,很少接待这么多的客人,而且这些人看起来,非富即贵,他显得格外的殷勤,小心的招呼。
住宿下来,第一件事情,当然是吃饭了,客栈已经在准备了,这样的镇子里,难以有像样的酒楼,所以说,吃饭就在客栈里了。
苏天成本来想着,到镇子里面去看看的,可渠清泽不同意,理由是安全问题。
想想也是,人生地不熟的,贸然到镇子里去看,或者是到农户家里去了,人家以为你是干什么的,又不是官府中人,难道还想着搞调查研究啊。
稍微洗漱之后,苏天成还是走出了客栈,在前面的空地转悠一下。
渠清泽还没有下来,可王大治却紧随身边。
客栈里面传来了肉香味,大概是厨房正在忙碌。
不过几分钟时间,令苏天成诧异的情况就出现了。
一群孩子过来了,大概是闻见了客栈里面传出来的肉香。
苏天成不知道怎么形容这些小孩的情形,穿的衣服破破烂烂,明显的不合身,看上去就知道是大人的衣服,脸上都有污垢,头发也是乱蓬蓬的,天气已经不是那么寒冷,但还是有些寒意的,这些小孩,大都是光脚,没有穿鞋子。
小孩们看见了苏天成,都显得有些畏惧。
“去,去,不要在这里围着。”
客栈掌柜过来了,大概是看见了这些小孩,生怕他们影响了客人的心情。
“掌柜的,这些孩子,都是镇子里的小孩吧。”
“客官,有些是附近村子里的,这些年都遭灾了,饭都吃不饱,这些孩子就更可怜了,时常到这里来,可我们也是小本生意,没有办法啊。”
身后的王大治,已经低下头了,他大概想到了自家的情况,还有村里的情况,要不是有这样的机遇,和这些小孩,岂不是一样。
“掌柜的,给他们一些米饭和精肉,都能够吃饱吃好,银子我来付。”
说完这些,苏天成摇摇头,转身回客栈去了,渠清泽说的情况是对的,自己也没有办法去救助的,这样的情况太多了,根本管不过来。
渠清泽在客栈一楼等着。
苏天成刚刚进来,他就开口了。
“我已经说过了,你救不过来的,我看到的这样的情况,不少的。”
“不能够算是救了,举手之劳,能够做一些事情,就做一些事情吧。”
“兄弟,要是有钱人都是你这样的想法,就好了,这样的情况,肯定会少很多的。”
“大哥不要这么说,我可不是有钱人啊。”
“呵呵,平阳府城,谁不知道苏家啊,你是不是有银子,我不知道,不过府里这么多的护院,下人,也算是不错了。我就说过你心软,还好没有到村里去看,要是你去了,我真的担心,你是不是能够走出来啊。”
苏天成笑了笑,没有说话,他确实不打算去看了,跟着王大治到村里去看了,府里就增加了一百二十多人了,这要是四处看了,见到人家没有饭吃、没有衣服穿,就献出爱心了,恐怕将府邸卖了,也没有多大的作用的。
“兄弟,山西、陕西、河南和山东一带,都遭遇好些年的灾荒,年初的时候,延绥一带,爆发大规模的饥荒,皇上都专门拨银子救济了,要是你到延绥去了,看见那里的情形了,还真的不知道怎么做啊,我们走的路线,情况好不到哪里去,一路上都会遇见这样的情况,我劝你还是心肠硬一些。”
“这些情况,我是真的不知道,不过苏家佃户的情况,我还是略知一二的,当初也是活不下去了,靠近府城都是这样,更不要说下面了。”
“你知道就好啊,我还盼望着,你能够乡试高中,参加会试和殿试,金榜题名,做了朝廷官员之后,能够赈济一方百姓呢。”
苏天成眨了眨眼睛,看着渠清泽,没有说话,难道说锦衣卫也是如此的关心百姓的生活吗,这令他有些糊涂了。

第五十四章 遇险

经过夏县,接着到平陆,从平陆进入了河南境内。
情况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官道上的流民是越来越多了,这些流民,看着骑马之人经过的时候,眼睛里面,都是仇恨的眼神,这令苏天成感觉到凉飕飕的。
仇富的思想,他不是不知道。
十多天之后,一行人到达了河南开封,这里也是苏天成游历的终点。
苏天成的心情很不好,沿路看见的那些流民,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是跟着官道,住宿都是在县城或者是集镇,但沿路还是可以看到战争的痕迹,每个县城,或者是府城,城门口都有巡检司的军士把手,盘查很是严格。官道上,偶尔也可以看见军士。
见过了太多的流民,苏天成的心也有些麻木了,自己是没有办法的,根本就不可能帮助到这些流民,农民离开了土地,离开了赖以生存的家园,基本上没有活路,这些流民,结局就是加入到农民起义军的队伍里面,成为了朝廷所谓的流寇,或者是饿死。
已经是四月底,气候慢慢变暖和了。
开封被称作十朝古都,七朝都会,是北宋的国都,如今是河南的省会,繁华程度是不用说的,就是山西的太原,也比不上这里。
到了开封,两个地方是必须要去的,相国寺和包公祠。
渠清泽陪着苏天成,专门去了相国寺和包公祠,他早就发现,苏天成的情绪不是很好,或许是路上看见了太多的流民,农忙季节,看见如此多的流民,绝不是什么好的情况。
原计划在开封逗留三天的,可仅仅一天的时间,渠清泽就决定离开了。
苏天成没有表示反对,其余人也不会说什么。
一大早,众人离开了开封城,上了官道,经过了这些天,大家的配合已经很默契了,不需要多说,都知道该怎么做。
回来的路程,快了很多,从开封到郑州,八十公里,众人仅仅用了一天的时间。
从郑州返回洛阳,两百多里地,接近三百里地,也不过一天多的时间。
洛阳到平陆是距离最长的,连续的奔波,众人有些累了,渠清泽建议放慢步伐,用两天的时间,赶到平陆。到了平陆,也就回到山西,进入了平阳府所辖的地方了。
好好休息了一夜,众人养足了精神,离开了洛阳,赶赴平陆。
大约走了一个时辰,渠清泽忽然做了一个手势,这个手势,令大家都开始紧张起来了,渠清泽做出来的是一个拳头朝着后面的手势,这表示有一股人马,已经注意到这一行人了。
苏天成有些紧张了,已经快要离开河南了,居然被人盯上了,偏偏这里是河南与山西的交界地方,这也是运气太差了。
被人盯上了,可不是说快马加鞭离开就完事了,盯着你的人,会一直都跟随着,找到机会下手的,如果说是被土匪盯上,那就更加的麻烦了。
渠清泽的经验是非常丰富的,能够让他产生警觉的,绝对不是一般人的。
渠清泽再次做了一个手势,这个手势的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