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政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政客- 第1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然,他一直牢牢记着一个人,那就是毕懋康,毕懋康是火器专家,毕懋康是万历年间的进士,崇祯八年的时候,发明了自生火铳,改良了火铳的点火装置,用燧石发火取代了火绳发火,这是兵器史上一次革命性的突破,更是毕懋康巨大的贡献。
简单说,毕懋康的贡献,是将原来夹着火绳的龙头,改造成为夹着火石的龙头,扣动扳机,龙头下压,与火石摩擦发火,火铳发射。这样的改变,克服了火绳受天气影响的不足之处,可随时发射,射击的准确度,也高了很多,射击的有效时间,也掌握在火枪兵的手里,大大增强了火枪兵的战斗力。
苏天成的想法很简单,顺其自然,等候毕懋康研究出来之后,就开始大规模的配备给江宁营,如今不要去干涉,江宁营没有必要拿出来这些银子。
四月二十日,朝廷的圣旨终于下来了。
江宁营格外的肃穆,所有人都知道,这一次,朝廷要任命大批的军官了。
范景文代为宣旨。
苏天成等人,都是站在操场的前面。
辰时,范景文开始宣读圣旨。
看着所有将士肃穆激动的表情,以及被任命军官的高兴劲,苏天成有些黯然,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建立正规化的军队,是他的追求,不过,辛辛苦苦忙碌了,最终好像是被朝廷得到好处了。
应该说,江宁营所有的将士,内心里面,还是有着光宗耀祖思想的,他们的潜意识里面,认定的还是朝廷,这也没有什么奇怪的。
宣读圣旨足足进行了半个时辰。
狄怀祥和秦睿两人,站在苏天成的面前。
苏天成看了看他们,慢悠悠的开口了。
“狄千户,秦千户,首先恭喜你们了,大比武中,你们表现突出,得到了认可,不过,今日我所说的话语不同了。”
两人抱拳之后,单膝跪地,给苏天成行军礼。
苏天成没有拒绝,等到两人起身之后,他再一次开口了。
“你们各有所长,狄怀祥有头脑,秦睿勇猛,既然领导了两千将士,责任就不同了,在来日的征战中,你们要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能力,战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你们需要灵活应对,最大限度的避免牺牲,最大限度的去的胜利,这就是你们今后的职责。”
“你们需要一段时间适应,但时间不会很长,江宁营肩负重任,今后会有诸多的征伐,所以说,接下来的时间,你们要更加的刻苦,时时刻刻需要思考,我期待着你们建立功勋。”
狄怀祥和秦睿两人,都很激动。
他们知道,若是按照一般惯例,他们没有资格得到提拔,何况是直接提拔为正五品的千户,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可在江宁营做到了,这里是讲究实力的地方,他们的能力,也能够得到展示,当然,他们还要和敌人厮杀,真正表现出来自身的能力。
“我不喜欢多说,历来都是看事情的效果,你们也不必要在我的面前表态,少说多做,平日里,你们多向孙大人和其余千户请教,用最快的速度,再一次提升自己的能力。”
看着狄怀祥和秦睿离开,苏天成再次想到了,江宁营的建制,已经完善了,与南京两大营,没有多少区别了,接下来,皇上和兵部,会如何的看待江宁营,如何的调遣江宁营,依照江宁营的名气,不可能长期呆在江宁县的,迟早都是要出去征战的。经过了几个月的训练,以及这次的大比武,江宁营也应该拉出去了,只是究竟会在什么地方展现能力,这是至关重要的,全线出击的事情,对于江宁营来说,还是从来没有过的。

第三百二十二章 远虑近忧

时间转眼到了五月。
苏天成终于有喜事了,朱审馨怀孕了,这预示着,穿越之后的苏天成,有孩子了。
看过不少的穿越小说,苏天成也是有疑虑的,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可能没有孩子,春屏、王芙蓉和柳如是,都没有怀孕,而且几个月时间过去,朱审馨的肚子也没有反应,他甚至以为,自己穿越了,能够改变历史,但总是要损失一些什么的。
但现实的情况,令他的担忧烟消云散了。
自从发觉怀孕之后,朱审馨的变化更大了,开始亲自动手,为肚子里的宝宝缝制衣物了,其实这些事情,根本不需要她做的,每次和苏天成聊天的时候,都要说到肚子里的孩子,不知道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隐隐的透露出来担忧。苏天成反而是安慰朱审馨,不管男孩子和女孩子,都是一样的。当然了,这个时代,说生男生女都一样,那是笑话了,重男轻女的思想,是占据主流的。苏天成这样说,只不过是宽慰朱审馨。
朱审馨怀孕了,苏天成纳妾的事情,自然也就提上来了,春屏、王芙蓉和柳如是,每天都在府里,朱审馨不可能熟视无睹的。
偶尔,朱审馨也说到了纳妾的事情,虽然说有些不高兴,也不是很情愿,但这也的事情,她是无法阻止的,如果说不允许苏天成纳妾,传出去了,人家会责怪她的。
苏天成早就考虑到纳妾的事情了,穿越五个年头。他早就适应了妻妾成群的思想了,只是有些时候。做梦的时候,感觉到一切都不真实。
朱审馨是原配夫人,而且是县主、诰命夫人,算是一家之主了,能够主动提出来纳妾的事情,苏天成也是很高兴的,两人私下里商议了,下半年办理这件事情。
渠清泽再次来信了。
朝廷近段时间。非常的忙碌,主要还是剿灭流寇的事情。
崇祯七年正月,延绥巡抚陈奇瑜被提拔为兵部右侍郎、右佥都御使,总督陕、晋、豫、楚、川五省军务,目的就是剿灭流寇,战斗首先在陕西和山西打响,这里是流寇最为猖獗的地方。后农民军突破了朝廷军队的合围,进入河南,攻占南阳,在南阳分军三路,张献忠带兵进入湖广,高迎祥等带兵赶赴信阳。李自成等带兵进入汉中。
不过,几路分兵的流寇,处处遭遇挫折,无奈之下,于三月返回陕西。近二十万的流寇,集聚在陕西。成为了一支强大的力量,高迎祥成为了这支流寇总头领。
陕西是流寇发源地,在这里,他们如鱼得水,加之陕西灾荒严重,加入流寇的农民,源源不断,致使流寇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以前遭遇的损失,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完全弥补。
陈奇瑜调遣五省明军,大规模的合围流寇,朝廷也不遗余力,保证军队的供给,如此的情况下,剿灭流寇的战果,不断扩大,捷报频传,皇上很是高兴和舒心。
看了渠清泽的来信,苏天成内心稍稍安稳了一些,这表示着,江宁营有了更多的时间,北边的后金没有动作,朝廷可以全力剿灭流寇,战绩也还可以,如此的情况下,皇上和朝廷,不会想到江宁营,江宁营自然有时间加紧训练,自己也可以集聚更多的钱粮。
但他也隐隐的担心,要说朝廷剿灭流寇,好几次重大的胜利,都因为将帅的疏忽,或者是玩忽职守,或者是朝廷内部的争斗,功亏一篑,如果说真正的抓住了机会,一鼓作气,是完全可以剿灭流寇的。
当然,真正的剿灭流寇,安稳内部,绝非军事行动那么简单,杀了一个紫金梁,还会有紫金李、紫金刘,关键在于稳定地方经济,让老百姓安居乐业,这才能够从根本上杜绝老百姓造反。
中兴学社的发展,异常的顺利,半年多时间过去了,中兴学社已经有了六千多正式的社员了,遍布南方各地,北方也有部分地方,建立起来分社了,相反,东林书院和复社,渐渐的沉默下去了,似乎无力和中兴学社抗衡了。
孙传庭、刘宗周、黄道周和鹿善继等人,是非常高兴的,认为中兴学社,取得如此大的成绩,是理所当然,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对东林书院和复社,态度也渐渐的温和起来了,应该说,从一开始,他们就不认为东林书院和复社,是有着多大问题的,何况刘宗周和黄道周,以前是支持东林书院和复社的。
大量的意见建议,已经收集归纳起来,等候整理之后,就要开始禀报朝廷了。
随之而来的,是人才的推荐,经过中兴学社推荐的人才,可以直接进入朝廷为官,将中兴学社的思想,带到大明朝各地去。
柳敬亭已经被招纳进入了县衙,成为了县衙的幕僚,不过他没有在县衙出谋划策,而是时时刻刻呆在茶楼、酒楼,按照苏天成的安排,柳敬亭还是操起了老本行,说书,只不过说书的内容,重点变成了中兴学社所倡导的观点,包括江宁县的诸多变化,甚至说到了江宁县诸多的土特产等等。
柳敬亭的身份,和以前也不同了,不是纯粹的说书人了,大家都知道,柳敬亭是县衙的座上宾,是中兴学社的社员,在很多普通百姓的眼里,柳敬亭俨然是老爷范畴的人了。
苏天成和柳敬亭之间的关系很不错,柳敬亭甚至专门到了县衙后院,为苏天成的家人说了自己最为拿手的评书武松打虎。
苏天成直截了当的提出来了要求,中兴学社倡导的观点,目前只是在士大夫、绅士富户阶层,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寻常百姓是不知道的,这就需要柳敬亭通过百姓喜爱的快书形式,宣传出去,让更多的百姓知道,让大家支持中兴学社,进而支持和拥护朝廷。
柳敬亭来自于社会底层,很明白苏天成的想法,他有些奇怪的是,苏天成出身商贾之家,条件很好,从来没有吃苦,为什么能够知道百姓的疾苦,为什么不遗余力的为老百姓办事情,而且中兴学社的思想,以及江宁县县衙的做法,都是维护普百姓利益的。
说书被视为下九流的事情,得不到尊重,按说柳敬亭已经成为中兴学社社员,而且进入县衙做事情了,完全可以抛开说书这一行当了,可苏天成提出来了要求,他义不容辞,没有丝毫的犹豫,操起家伙,到酒楼、茶楼义务说书了。
这可是县衙给了俸禄的,每月有一百两银子,生活无忧了,自然能够将主要的精力,集中到说书上面去的。
可以说,到了五月的时候,形势一片大好。
可苏天成的想法,没有那么的乐观。
他注意到了,张溥回到家乡之后,就失去了踪迹,一直没有到南京来,也没有主持复社的相关事宜,作为一名有影响的士子领袖,张溥这样的做法,不是很正常,至少应该在南京露面,表示复社还是有影响力的。
再说东林书院和复社的沉默,也太不符合常理了,要知道,朝廷里面,有不少的官员,本身就是东林党人,完全支持复社的,在苏天成看来,中兴学社的壮大,绝不是一帆风顺的,至少要与东林书院和复社,进行若干次的理论争论和博弈。
看看东林党和阉党斗争的时候,经过了多少的血雨腥风,那么困难的情况下,东林党都没有倒下来,如今这点打击算什么啊,若是这么快缴械投降了,也对不起那么多的支持者了。
苏天成一直都认为,军事打击是辅助的形式,改善民生才是根本,而要统治天下,发展壮大,最为重要的还是文化的影响,只有牢牢掌握了舆论,树立起来一种文化意识,让读书人和官僚士绅自觉奉行这样的文化,才能够让天下人归心。
苏天成的这些忧虑,并非杞人忧天。
中兴学社成立半年时间了,可东林书院和复社,很少有人加入,算得上是按兵不动,这就说明了,他们依旧坚持自身的认识,依旧坚持以前的思想,不赞成中兴学社倡导的认识,只不过在中兴学社大力发展的时候,避其锋芒。
这样的形势,表示有高人在指点。
难道这人是张溥,或者说是钱谦益,又或者说,他们接受了朝廷里面,某些官员的建议,暂时的偃旗息鼓,等待最好的机会。
苏天成一直等待的学术研究上面的大交锋,没有出现。
中兴学社存下了那么多的资料,进行了那么多的调研,不少的社员,深入到农户中间,市井之间,掌握了大量的情况,所有的这些准备,都是等着与东林书院、复社进行辩论的,可惜人家不接招。
这样的情况下,苏天成也没有办法,总不能无端的怀疑,他在和孙传庭、刘宗周、黄道周和鹿善继等人聊天的时候,没有完全否定东林书院和复社,但也尖锐的提出批评,焦点核心还是在两个方面,清谈和无原则保护官僚士绅阶层的利益。

第三百二十三章 隐患迭生

陈奇瑜的中军帐。
剿匪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陈奇瑜的权力,也几乎达到了颠覆了。
统领五省的军务,这是很少见的情况,除开北边的战事紧张的时候,朝廷会有这样的安排,其余时候,是不可能想象的,虽然说只是兵部右侍郎,正三品的品秩,可凭着皇上赐予的尚方宝剑,谁都要尊敬的,包括五省的巡抚,关键时候,也要听从他的调遣。
这也是因为,皇上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剿灭流寇的缘故。
自天启七年以来,流寇开始兴起,到如今是八个年头了,流寇造成的破坏是巨大的,令朝廷的开支,捉襟见肘,也无限期的放大了灾荒造成的影响,陕西一省,好多的农民,都加入到流寇之中了,好在这两年时间,朝廷及时补齐了军饷,军士哗变的情况,大幅度减少了。
陈奇瑜清楚,皇上重点操心的,还是后金,一直都认为,流寇不过是疥癣之疾,后金才是心腹大患,自去年七月,后金攻占旅顺之后,大半年的时间过去,都没有什么动作,令朝廷能够船期了,所以,这一次剿灭流寇,皇上志在必得。
唯一不爽的,是朝廷内部的一些声音,什么军费开支过大了,什么战功不大等等。
好在陈奇瑜的身边,有了一个顶级的谋士,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张溥。
张溥自荐到来的时候,陈奇瑜有些奇怪。前面发生的事情,他也是知晓的。按说张溥应该在家里好生休养,搀和到剿灭流寇的事情中间来,岂不是自找苦吃。
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陈奇瑜接纳了张溥,想不到张溥还真的出了一些好主意。
特别是应对朝廷里面的流言蜚语,张溥建议,根本不用理睬,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古来征战都是这样,皇上需要的是胜利,是剿灭流寇,若是能够取得战绩,皇上自然高兴,不会在乎那些诽谤,相反。时时刻刻的担心,甚至是战战兢兢,根本就不能够全身心的征战。
听了张溥的建议,陈奇瑜稍稍安心一些了,毕竟张溥是士子领袖,在朝廷里面。也是有着不小的影响力的,根据张溥的一些建议,他大胆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