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政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政客- 第1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全放手。

第二百二十七章 回家结婚

(感谢向东、帝国斜阳天下、斌斌琦琦、中午穿越迷投出的宝贵月票,拜谢了。)
四月二十二日,苏天成回到了山西平阳府城。
带着王芙蓉和柳如是,不可能走得那么快,为了沿路的安全,江宁营调拨了五百将士,一路跟随,安全问题没有了,只是银两的消耗多了一些。
跟随苏天成回到平阳府城的,有渠清泽、苏平阳、苏俊、王大治等人,刘仲基本来也想着,趁着这个机会,回家看看的,可惜他离不开。
渠清泽坚持跟着到平阳府城,带领江宁营五百军士的,是孙元坤。
苏化文准备好了一切,苏天成迎娶县主朱审馨,算是家里最大的事情了,毕竟朱审馨的身份不同了,府邸重新收拾了,这次苏天成回家,苏化文也想父子俩好好谈谈,解决一些家庭里面存在的问题。
刚刚进入平阳府城,苏天成就发现了平阳府不少的官吏。
他是平阳府的名人,乡试解元、会试会元,殿试榜眼,在山西省的名气很大,加之担任江宁县知县以后,做出来的一些事情,震惊了朝廷,也传到了平阳府。
与众位官吏寒暄行礼的时候,苏天成的面容亲切,实际上,他对这一套做法,没有什么兴趣,回家结婚,毕竟是自己的私事,越低调越好,闹得沸沸扬扬的,没有多大的意思。
苏天浩和苏天然都在迎接的队伍里面,两人的态度。略有些不同,经过了上次的波折。苏天成发脾气离开之后,苏天浩曾经训斥了苏天然,也在母亲王氏面前,说了直话,大意是埋怨母亲,不知道朝廷里面的情况,以为有些事情,苏天成一定会顾忌脸面的。殊不知苏天成已经不是寻常人,根本不在乎这些事情。
苏天浩笑容自然,苏天然显得有些尴尬。
毕竟是自家兄弟,苏天成也不愿意闹得很僵,所以,他还是面带笑容打招呼了。
回到府邸,苏化文正在会客室等候。
因为苏天成是朝廷命官。苏天浩是国子监监生,所以,府邸专门设置了会客厅。
看见了这一幕,苏天成有些啼笑皆非,会客厅是用来见外人的,自己长时间没有回家。在这个家里,已经成为客人了。
“父亲,孩儿给您请安了。”
王氏没有在会客厅里面,苏天成也没有问,跟着他身边的王芙蓉和柳如是。也跟着行礼。
苏化文看了看王芙蓉和柳如是,王芙蓉他是认识的。可不认识柳如是。当然,柳如是的身份,他知道一些,据说是青楼女子,在这件事情上面,他是有些不满意的,尽管是商贾人家,但迎娶青楼女子,还是有些伤及颜面的。
苏天成带着两人来拜见自己,言下之意,已经是很明确了,苏化文有些气恼的同时,也感觉到有些可悲,今后的任何事情,苏天成都是自己做主了,不会征求他的意见了。
看见了苏化文微妙的表情,苏天成的脸色沉下来了,在这个家里,他遭遇的事情太多了,所以,做任何的事情,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的,没有遵循什么父母之命,他的骨子里,毕竟是现代人的思想,不会遵守那么多的清规戒律。
王芙蓉和柳如是,都是自己的女人了,不管怎么说,家人都要尊重她们,不管她们是什么出身,这种起码的相互尊重,还是要有的。
如果有什么不满意,尽管在背后和自己说。
柳如是发现了其中的微妙,准备开口说话的时候,苏天成用眼神制止了她。
“父亲,若是没有什么事情,孩儿去歇息了,一路奔波,有些辛苦。”
苏化文的脸上,出现了笑容,但有些勉强。
“王芙蓉和柳如是去休息吧,我们还有些话说说,你的母亲和二娘身体不适,尚在歇息。”
“既然如此,芙蓉和柳隐去歇息吧,等到大娘和二娘身体好些了,我们一起去拜见。”
苏化文带着苏天成,进入了书房。
“坤元,上次在太原府的事情,我知道了,训斥了天然,这件事情,你不要放在心上,毕竟是一家人啊。”
“父亲,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孩儿说的话,是算数的,不管怎么说,孩儿都是苏家的人,礼仪还是知道的。”
听见苏天成这么说,苏化文叹了一口气,诸多的往事,一一浮现在心头,就说现在,苏天成马上就要大婚了,王氏的态度,依旧没有改变,想到的还是家产的问题,庶出和嫡出的问题,这些都是敏感的问题,自己的这个儿子,崇祯三年出去一趟之后,性格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早不是以前的性格了,估计王氏的这些想法,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
“好了,不说这些事情了,你在江宁县,一切都还好吧。”
“都还好,父亲也要注意身体。”
“嗯,我一切都好,你多注意就行了,闲暇的时候,对写信,说说情况,有什么需要家里帮忙的,不要客气。”
苏天成点点头,没有说话,他有些奇怪,在家里,历来都是王氏做主的,苏化文的决定,没有多少决定性的作用,尽管说因为雷文彤的事情,苏化文曾经发怒,甚至要休掉王氏,可多年形成的习惯,短时间是改变不了的。
最为明显的事情,就是那一万两黄金的事情,在这之间,王氏的态度,曾经有所改变,可惜牵涉到金银之后,还是和以前一样,正是因为这样,苏天成的心也冷了。
“坤元,你看,你大哥已经是国子监监生了,时间不短了,在吏部申报了候补,可这么长时间过去了,一直都没有实缺,如果有机会,你是不是帮忙说说。”
苏天成的心里,说不出来是什么滋味。
他不反对为家里做事情,前提是家里人也知道关心他,可惜的是,这种亲情,不是相对的,在孝道至高的明朝,他没有改变家庭状况的想法,也不愿意花费这样的气力,既然王氏对自己不在乎,那就互不干涉。
苏化文对自己表示出来了关心,他还是有些心动的,毕竟是自己的父亲,想不到这么快,苏化文就提出来了要求,至少也要等几天,说到这样的话语吧。
“父亲,这件事情,孩儿记下来了,有机会的时候,再说吧,孩儿远在江宁县做事情,和朝廷里面的官员,不是很熟悉,说话不一定有用的。”
“坤元,我知道你心里不舒服,可天浩毕竟是你的大哥,打虎还需亲兄弟啊。”
“父亲,不说这些事情了,孩儿婚礼的事情,让父亲操劳了,孩儿打算完婚之后,带着朱审馨到江宁县去的。”
“坤元啊,这件事情,我正想着和你谈谈的,朱审馨还是留在平阳府好啊,毕竟这里是你的家,若是跟着到江宁县去了,大家会怎么看啊。”
苏天成摇了摇头,态度很是坚决。
“父亲,这件事情,不用多说了,朱审馨跟着孩儿到江宁县去。”
“坤元,你总是要为家里考虑一下啊。”
“孩儿已经为家里考虑了,不然,就直接到太原府,将朱审馨接到江宁县去,孩儿已经说过了,平阳府城的财产,包括太原府城的财产,孩儿都不要的,包括这次举办婚礼的开销,孩儿都是自己承担的,这次带回来了不少的银子,足够开销了,孩儿知道父亲为难,不会提出来什么过分的要求的。”
苏化文语结了,说不出话来,为了苏天成这次的大婚,王氏的确提出来了不同意见,认为嫡出子女和庶出的子女,婚礼的档次肯定是不同的,开销也是不同的,言下之意,苏天成尽管迎娶的是晋王的妹妹,但也要按照苏家的规矩来。
为了这件事情,苏天浩都提出来了不同意见,认为母亲王氏的做法有问题,可惜王氏还是坚持自身的想法,以至于苏天成回到了平阳府城,她竟然装病,没有出面。
从苏天成说话的语气来看,可能知道了这件事情。
“父亲,没有其他的事情,孩儿准备去歇息了,明日就带着众人,到太原府城去,接回来朱审馨,大婚之后,孩儿很快就离开平阳府城了。”
东边的院子,依旧住着苏化文和王氏等人。
这次苏天成回来,安排在了西院,没有在东院。
西院重新收拾了一番,房屋都重新装饰了,婚礼也是在这里举行的。
看着苏天成的背影,苏化文说不出来话了,他忽然觉得,自己很失败,家里的大小事情,都是王氏说了算,可惜在苏天成的事情上面,王氏不能够做主了。
看着熟悉的府邸,苏天成忽然觉得很是陌生了,这里是自己长大的地方,穿越之后,在这个府邸里面,也生活了好长的时间,可惜的是,这里面,已经没有了亲情,引面而来的,只有冷漠,就说自己迎娶县主朱审馨,居然是在西院,父亲没有想着腾出来东院,当然,这可能是王氏的意思。
看了看身边的王大治,苏天成终于开口了。
“大治,通知江宁营所有弟兄,今夜在客栈住宿,明日一大早,我们到太原府去。”

第二百二十八章 信守诺言

苏天成刚刚准备歇息的时候,王大治来禀报,说是外面有人来拜访了。
他没有在意,回到家乡来了,有人来拜访是正常的,这个年代,有人来拜访,不是说非要认识你的,有些读书人,可以自我引见,反正大明朝都是读书人把持的。读书人本身所具有的优越心理,也使得这方面的结交,是不少的。
“苏大人,别来无恙啊,在下曾经想着,到江宁县去看看的,想不到苏大人回来大婚了。”
“哎呦,原来是孙大人啊,快请坐,请坐。”
孙传庭来拜访,确实出乎了苏天成的预料。
一年之前,他见到了孙传庭,两人当时就约定了,一年之后,孙传庭到江宁县去看看的,想不到孙传庭记得这么的清楚,看来孙传庭能够成为大明朝少有的悍将,也是有原因的。
“早就想着到江宁县去看看了,苏大人剿灭了紫金梁,以不足五千将士,迎战对方一万多流寇,能够生擒紫金梁,在下是佩服的五体投地啊。”
“孙大人不要这么说,只是侥幸而已,这次回到山西来,我还在想着,山西的流寇猖獗,有些甚至就在附近活动,听闻有一部分的流寇,已经进入到北直隶,到了赵州、西山、顺德、真定一带了,看来还是要加大进剿的力度啊。”
“是啊,流寇猖獗,朝廷难以安宁啊,剿灭流寇。需要耗费大批的银两,流寇的破坏性也是很大的。流窜到每一地,都是生灵涂炭,若是长期这样下去,后果难料。”
“依照孙大人的意思,这剿灭流寇,应该采取什么办法啊。”
苏天成这样问,是有深意的,孙传庭作为明朝末年著名的将领。主要功劳,就是剿灭和镇压农民起义军,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最终也是栽倒在农民起义军的手里,按照以前的历史轨迹,崇祯八年的时候,孙传庭才会复出。最终于崇祯十一年,在潼关兵败身亡。
孙传庭的战术,有着一定的先进性,也是以剿灭流寇的实力为主的,不主张受降,而且在征战的过程中。还注意了就地发展,不断扩充自身的实力。也是因为这些正确的主张,在剿灭流寇的战役中,取得了一些关键性的胜利。
可惜生不逢时,朝廷内部的斗争。他与杨嗣昌之间的矛盾,最终结下了恶果。曾经告病辞官,曾经被投入到大狱,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战果,付诸东流,崇祯十一年再次复出,流寇已经成了气候。
“苏大人如此说,在下真的是不好意思啊,想苏大人剿灭紫金梁,已经是名震朝廷了,如何剿灭流寇,了然于胸,在下要是评头论足,岂不是班门弄斧了。”
苏天成有些无奈的摇头,明朝出名的将军,几乎都是文人出身的,孙传庭是万历年间的进士,学问是不用说的,一般人理解的,军中的将领,都是脾气火爆的,直来直去的,这其实是最大的误解,明朝的儒将是很多的。
“孙大人万万不要有这样的想法,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孙大人虽然赋闲在家,然我们都是同乡,我想着,适当的时候,向朝廷举荐大人的,山西深受流寇侵扰之害,以至于农民不能够安心生产,如此的局面,是不能够长期存在下去的。”
孙传庭的脸红了一下,他已经过了不惑的年纪,足足比苏天成大了一倍的年纪,想想苏天成担任江宁县知县,不到一年的时间,已经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看看自己,天启年间,魏忠贤乱政,辞官归故里,转眼这么多年过去,蹉跎了岁月,寸功未立。
“苏大人这么说,在下就不客气了,其实在下是赞成苏大人的战术的,对付流寇,必须剿灭他们的有生力量,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能够招抚,以消灭其有生力量为最大的任务,而且剿灭流寇,和恢复生产要同步进行,必须要安抚一方的百姓。”
苏天成微微点头,这样的做法,才能够做到一劳永逸,可惜大家明白这个道理,真正能够这么做的文武官员,几乎是没有的,要么就是想着急功近利的,恨不得明天就剿灭了流寇,或者是一厢情愿的认为,流寇是迫不得已造反的,只要朝廷施以恩惠,一定是能够剿灭的。
恢复生产,不是嘴上说的那么简单,需要耐心,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特别是在剿灭流寇之后,怎么来让农民能够吃饱饭,能够不想到造反,比如说河南的那种情况,农民不支持流寇,让流寇没有生存和落脚的地方。
“就说这紫金梁被剿灭,在下就分析过了,苏大人曾经在河南赈灾,传播了朝廷的声誉,农民感恩朝廷,想到的是稳定,不愿意造反,紫金梁离开山西,进入河南,得不到支持,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进入湖广,想着取道湖广,进入四川,这样的情况下,人心不稳,必然是惶惶然的,大人抓住了机会,一举剿灭了紫金梁,立下了不世之功啊。”
“紫金梁是流寇三十六营的召集人,带领一万多人吗,在庐州府的英山县,被大人全歼了,这件事情,在山西引发了极大的反响,流寇都有些惊慌失措了,加之朝廷加大了征剿的力度,大部分的流寇,都流窜到北直隶一带去了。”
“不过,山西境内,还是不安定,在下就知道,还有好几股的流寇,活动在汾州、沁州、潞安府、泽州、平阳府一带,四处流窜,居无定所,朝廷的军队,不好剿灭。”
“对付这些流寇,在下以为,要统一指挥权,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不要被流寇牵着鼻子走,朝廷军队,驻扎在固定的地方,一步步压缩流寇活动的空间,最终令他们无路可走。”
孙传庭提出来的战术,是传统的思想,也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