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秦二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是秦二世- 第2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喜。

七日之后,国尉尉缭、郎中令章邯领十余万虎贲军从巴郡回到咸阳。

大秦二世二年六月十二,青龙将军徐闯领十万青龙军在夜色中悄然离开灞上大营,出函谷关北上辽东郡。而早在一月之前,平夷将军李信和平夷郡尉胡忠、内蒙郡尉蒙云就已经离开咸阳城赶赴九原。

第二十一章程邈

新的九品官制取代如今大秦朝堂上以爵位高低来论职位尊卑的办法,原则上已经在朝野上下取得了共识。

之所以能够在月余时间就达成这样的效果,除胡亥强硬的态度外,冯去疾、尉缭、蒙恬、嬴腾四人的大力支持,取了很大的作用。

九品官位,正在紧张的勾勒中。包括三公九卿在内的所有大秦官吏,都要重新排位拟定品级,这是一个异常复杂的过程,需要兼顾方方面面的异议。

作为神州大地第一个开创帝制的王朝,大秦统一天下的十余年间,在秉承周制的前提下,始皇帝大刀阔斧的进行了方方面面的激进改革。

很多制度是建立了,甚至对后世数千年王朝演变更替的过程中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是在这个时候,无疑大多制度也仅仅是提出来建立了,却是处于最原始的摸索阶段。

激进的改革,摸索着前进,执行的不利,最终造成的后果就是原本历史上的悲壮一幕,开创亘古未有之伟业的大秦不过持续了十余年,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作为后来人,胡亥虽然知道很多治国施政的措施和方略,但是最好的不一定就是最适合如今大秦现状的。

偌大的帝国想要长治久安,想要强盛,改革是需要,但是前提是这改革必须是要最适合的。

胡亥也在摸索,一股脑提出连串的改革措施,作为皇帝的胡亥如果想要强制的推行。确实可以。但是政策朝令夕改,造成的后果就是国将不国。

所以,九品官制即便已经在大秦朝野上下取得了共识,胡亥也没有正式的诏告天下。

不仅仅是为了安排各个品级的官吏名册,更重要的是这九品官制的确立,只是为了后面科举取士而安排。

科举取士替代世家贵族蒙荫取士,可以说是完全剥夺了大秦所有世家贵族既得的权益,对大秦已经在逐渐形成的世家贵族体系的冲击将是无与伦比的。

世家贵族之所以是世家是贵族,是因为他们能够优先占据朝堂之上的位置,这是他们保持自己家族财富和繁衍的第一手段。是他们的核心利益。

胡亥用科举取士,等若挖了大秦所有世家贵族的祖坟。

在这一点上,胡亥有足够清醒的认识。

所以,一步步来。温水煮青蛙,才是最为稳妥的办法。

毕竟偌大的帝国想要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好在胡亥还有时间,更有足够的耐心。

……

程邈半边屁股坐在锦凳上,忐忑的看着伏案疾书时而皱眉、时而停笔沉思的年轻皇帝。

大秦如今朝中再册的御史有五十多人,程邈正是这五十余人中的一个。

除御史大夫、御史丞、御史中丞这三大御史府的巨头外,其余普通的御史说是有监察弹劾百官的权力,但是满朝的御史中真正这样做的却是没有一个。

制度建立了,能不能很好的执行。才是衡量一个制度好坏与否的标准。

朝中御史尚且如此。大秦数十郡中的监御史可想而知。

在顿弱之前,冯劫担任御史大夫的时候,大多数时候其实都在跟李斯抬杠。盯着的也大多都是李斯一系的官员。当然,双方没有如后世那般撕破脸明刀明枪的对着来,毕竟。即便冯去疾和冯劫父子两联手也不是李斯的对手。

位卑职微的程邈实在是想不明白皇帝怎么就想起了自己,而起还是皇帝书房中召见。

这对自己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程邈实在是不知道。

“陛下,孔院丞、田院丞来了。”一身白袍的龙冰走进书房娇声禀报道。

从龙娇和龙媚两人怀上皇帝子嗣成为嫔妃之后。龙冰和龙雪两姊妹就被调到胡亥身边。为了便于区分这对双胞姐妹花,胡亥命龙冰着白袍,龙雪着黑袍。毕竟,两女实在是太过相像,站在一起如果两女自己不说,胡亥是根本分辨不出来谁是谁的。

年余时间过去,原本还能在龙冰身上的看到的青涩之气已经完全褪去,成为一个明眸皓齿曲线玲珑的俏美人。两姐妹,早已经是咸阳宫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对两姐妹的将来,朝野上下也早就心中有数。此等佳人,也只有皇帝才有福消受。

听到龙冰的禀报胡亥似乎才回过神来,抬眼看到程邈微微一怔,随即记起先前有人似乎给自己请安过,只是那个时候自己正在看冯去疾呈上来的官制品级名册,顺嘴应付了两句就忘记了。

“让两位爱卿进来吧。”胡亥对龙冰点点头,然后扭头看着程邈不确定的道:“程爱卿?”

“下臣御史程邈参见陛下!”

程邈这个时候如果还反应不过来,那么他也真的只能做一辈子小小的御史了。

“哦哦哦,刚刚朕疏忽了,平身,快快平身。”胡亥抚了抚额头,连声道。

“陛下心忧社稷,实乃我大秦之福,天下万民之福也!”

程邈这话虽然有拍马匹之嫌,但是却实在是他此刻的心理话。早就听闻如今的皇帝勤于政事,英明不逊始皇帝,今日虽然只是看了这么一会,程邈就知道,传闻根本不是夸大,甚至还有缩减。

正说间,孔鲋和田仁两人进了皇帝书房。

“下臣孔鲋(田仁)参见陛下!”

“三位爱卿不必多礼,都平身吧!”

“谢陛下!”

待到三人落座,胡亥看着程邈道:“听闻当初秦侯所献之小篆乃是爱卿所创?”

秦侯是谁,在座的三人都很清楚。已故丞相、位极人臣的李斯是也。

“回陛下,此乃秦侯所创,下臣只是略尽微薄之力尔!”

胡亥问是不是他所创,程邈自然不会傻到一口就说这是自己所创,虽然这小篆确实是他程邈创立献给李斯,再由李斯献给始皇帝的。

“嗯。”胡亥点点头,没有继续深究这个问题。

小篆产生的各中故事,大秦朝野上下都是一清二楚。更何况胡亥本就不打算在这个问题上深究。

“朕欲让程爱卿会同孔爱卿、田爱卿以及学院各院丞再次改良小篆,让它更易于读写,三位爱卿以为如何?”胡亥直接点明了自己今天召他们三人过来的本意。

第二十二章教习

文字的产生,为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传承奠定了基础,而小篆的产生,第一次让华夏民族有了统一的字体,在华夏民族历史、哲学、经济、法律、文化、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上,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小篆字形优美,但是笔画复杂,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这对准备在各地郡学、县学建成之后大规模推动全民教育的大秦而言,显然不是最合适的选择。

既然不是合适的选择,那么在各地校舍没有建设完毕之前,字体的改良和统一,就需要确定下来。如此一来,才能在开始的初期就大规模的推出新式字体编撰的教材。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更能从根本上推动新式字体的推广和应用。

皇帝已经提出了要求,三人对视一眼,齐齐恭声应下。

有程邈这个创出小篆的祖宗在,再集合孔鲋、田仁等一干皇家学院的饱学之士,这应该不是什么难题。

“好!”胡亥击掌道,“朕就给三位爱卿三月时间,如何?”

“下臣遵旨!”

胡亥话落,程邈没有任何犹豫的马上躬身应道。

“臣等遵旨!”孔鲋和田仁,见程邈应下了,连忙附和道。

“嗯,还有一事,朕先前让孔爱卿联合学院诸位院丞编撰的入学字书,如今进度如何了?”

胡亥没有继续在字体修正这件事上纠结,程邈的样子显然已经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胡亥自然没有什么好担心的,所以转而问起了另外一件早在数月前就已经下令孔鲋等人办的一件事。

所谓字书,也就是识字用的书籍,教不认识字的人或者学童的启蒙教材。就叫做字书。

如今的大秦,距离华夏历史上最早的学童启蒙教材《急就篇》字书出现的时间还有数百年,更不用说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等这些即便在后世也耳熟能详的启蒙字书了。

传授后世通用的汉语拼音,规范秦字读音这对文化的发展尤其重要。胡亥早就在琢磨这样一个问题。

所以早在数月前,就将后世的二十六个通用字母罗列出来,交给了孔鲋以及尚坊的一干老学究们。这份字母表中,胡亥同后世的幼儿园教学一般,统统都在字母后方加上了相同音符的动物名称,以便这些老学究们能够顺利的研究透彻。

只要将这些字母同秦字完美的结合起来。然后编撰出适用于大多数秦字的字书,配以拼音加以规范,那么大秦的启蒙教育,将一下跨越两千年,几乎同后世持平。

这对大秦乃至整个华夏文明的意义。丝毫不亚于大秦一统天下造成的影响。

如果胡亥会《急就篇》,那么也不用这么麻烦,如果他会《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些,更不用这么麻烦,可惜,他不会。

唯一会的也就仅仅是《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这寥寥数句。

那么。这个艰巨而光荣的任务能够交给的也只能是皇家学院这些老学究们去研究了。显然,这又是一个青史留名的重任。

“陛下学究天人,那些字符下臣和诸位院丞已经尽皆熟记于心,如今正在编撰结合字符的启蒙字书。不过……不过还未完成。请陛下责罚!”

孔鲋期期艾艾,本就红红的大鼻头此刻更是赤红一片。

其实,他说的还有不实的地方,刚刚接触那些从未见过的字母。读了一辈子各式古文的老学究们可是花费了大量的功夫才将那二十六个字母完全烂熟于心,至于字书。更是刚刚开始。

“此事,困难之大,朕心深知。然此事若成,那更是功在社稷,利在千秋。诸位爱卿之功劳,朕会命史官尽皆详细记载于我大秦史册之上,让后世子孙尽皆传颂爱卿们的声名。”

胡亥赶紧又丢过来一个大大的甜枣。

果不其然,孔鲋和田仁顿时如同打了鸡血般。

“臣等定不负陛下所望,三月之内字书定成!”

孔鲋直接下了军令状。

“三月?爱卿拳拳为国之心朕甚慰,只是此事不能急于一时,需知此字书将会是我大秦无数学童启蒙之教材文案,纵有小瑕疵但定然不能出现大纰漏。爱卿等人只需在各郡学舍完工之时完成此事即可。”

“臣等遵旨!”

“从学院学子中挑选教习之事同样刻不容缓。此事如何了?”

编撰了字体,修订了字母拼音和字书,没有好的老师,那么一切自然同样是空中楼阁。早在当初胡亥笼络诸子百家的时候,就在为今天做准备。

不可能每个学生都进入朝堂或者外放为官。

但是,如果自愿前往各郡郡学、县学任教,那么这些学子们将会直接成为大秦登记在册的官吏候选人,有朝廷发放俸禄。何处官吏出缺,优先从这些赴各地任教的学子中遴选。

任教习并不代表可以一劳永逸就这样安逸的等着大秦官吏出缺。同样会有考核,会有监察。好的,记功,差的,记过。

遴选官吏,也自然会最先从记功的教习学子中挑选。

每一地学子教习的考察周期为三年!

如此一来,不仅解决了大秦师资缺乏的问题,更培养了很多贴近民生了解民生疾苦的官吏候选人。假以时日,这些人再到各地锻炼一番,出庸官的几率就将少上不少。

重重手段重重措施,都需要经过实践来认知。胡亥深知这一点,最先开始的,自然依然是内史郡地区。因为内史郡包括咸阳附近的各个校舍早已经完工多时。

而从皇家学院中抽调的教习也已经走马上任半年之久。

半年的时间,总结的经验不多,但是却也绝对不会太少。效果是显著的,产生的成绩才让胡亥下定决心扩大了从皇家学院抽调教习的规模,并将在大秦全国施行。

“回陛下,学院学子们太过踊跃,愿意去各郡各县任教之学子已经远远超过陛下所需之数目。下臣实在是难以取舍,正欲请示陛下!”

说道教习的事情,孔鲋那是欣喜的一脸惆怅,痛并快乐着。

PS:感谢草原狼骑、操死装B犯两位兄弟的打赏。感谢每天投下推荐票的兄弟,多谢!

第二十三章腾蛇军

二世二年七月十八,大秦南海郡治番禺。

从南越三郡平定,到如今已经过去数个月之久。南越三郡中一切民生诸事也逐渐恢复正常,由于将山林中的南越蛮夷尽皆迁出登记造册,经过天人两灾之后,仅南海一郡已经有近百万人口。当然,这其中还包括了冯劫和韩信的二十万南来筑路大军。

近三个月的时间,从巴蜀顺流而来的运粮船只一直没有停顿过。帮助南越三郡的百姓在最短的时间里,渡过了灾荒,并重建了家园。

虞子期亲自上阵,十余万南海军以及数万百姓昼夜赶工,不过短短三月时间,原本因为海啸被摧毁一空的珠江码头已经再次矗立在珠江口上。

这座新的码头,要比先前的码头大上数倍之多。

而在这座新码头旁边,一座船厂正在加紧施工中。这座矗立在番禺珠江口的造船厂,同远在山东半岛胶东郡黄县(后世山东蓬莱附近)的造船厂,一东一南,将会成为大秦两大造船基地。

番禺的造船厂刚刚开始动工,而黄县的造船厂是在胡亥秘密东巡的时候就已经选址开始建立。到如今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在山东数郡十余万难民的建设下,早在一月前就已经建设完成。

到如今,造船厂中第一艘同徐福出海时所用的海船一模一样的海船已经在尚坊工匠的指挥下开始动工建造。而结合胡亥水密隔舱理念的新式海船,尚坊工匠也在紧张的论证设计之中。

建设海船,大秦因为始皇帝曾经三番两次的遣人出海寻找长生不老药经验可以说是极其丰富的。在技术上,虽然不能够同后世相比,但是在蒸汽动力没有出来之前,技术水准其实相差并不是太多。

但是胡亥懂的也仅仅是水密隔舱这一点而已。不过这一点也就够了。仅仅是这水密隔舱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