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北汉燕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北汉燕王- 第2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事实确实如此,曹操走后,曹仁指挥着将士们,根据战斗的进程,做出各种安排,适时的让弓箭手还击,遏制住了蜀兵弓弩手的箭雨;命令步卒搬来滚木雷石,将攀登中的蜀兵狠狠地砸落下去;还调来一队长枪手,手握长枪在城垛之后严阵以待,一边捅刺着蜀兵的云梯,一边伺机击杀那些冒头的蜀兵。最后,曹仁还手提长剑,在夏侯兄弟的簇拥下,亲自做起了督战官,这更加激励了曹军将士们的士气,击退了一波又一波蜀兵的进攻。

这一场大战,一打便是一日一夜。蜀兵在刘备的指挥下,进攻片刻都没有停止过,留在后方的将士们匆匆吃过饭,就会把前方浴血奋战的同伴替换下来,让他们短暂的休息一下,顺便进餐,以便保持足够的体力。看的出来,刘备是真的想要夺下汉中,把这面益州的门户,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在这一日一夜之间,交战双方都出现了大量的损伤,尤其是蜀兵,现在他们战死的将士,已经超过两万人了,受伤者更是不计其数。而曹军借助着汉中城的坚固,据城而守,虽然占有居高临下和地利的优势,但也有近万名军士丧生在了这场无休止的战斗中。

在这样密集且胶着的战斗中,双方将士都经受着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考验,谁也顶不住,谁就会是失败的一方。对此,曹操心知肚明,因此,已经消失了一日一夜的曹操,再次出现在了城头之上,以身作则,鼓舞着麾下将士们的士气。虽然曹操的现身,成功的鼓起了士气,但是他的脸上却看不到丝毫的欢娱,甚至还有些阴沉。

转头看向身后的郭嘉,曹操低沉的说道:“奇怪,按道理来说,这边闹出这么大的动静,敖墨寒不可能不知道啊,他怎么还不来呢?”郭嘉和身边的戏志才对视了一眼,眼神中均是带着隐约的担忧。曹操说的没错,按说敖烈应该已经赶来了,可为什么却迟迟没有现身呢?就算是敖烈耽搁了行程,还没有赶到汉中境内,可是马超却是早就来了啊,为何连马超都没有丝毫的动静呢?难道说,敖烈是看破了这条驱虎吞狼的计策,故意延缓了进军速度的?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自己这一边可就亏大了,不但损失了大量的人马,最后还要讲汉中城拱手让给刘备,这不是挖坑把自己给埋了吗?

郭嘉和戏志才的猜测没错,敖烈确实早就已经看出了曹操的计策。他虽然不想让汉中落入刘备手中,可他知道曹操无论是碍于面子,还是为了演戏给自己看,都不会轻易的让刘备夺走汉中的,一场恶战是在所难免的,既然如此,索性就让刘备和曹操真刀真枪的打一仗,消磨一下他们二人的有生力量也没什么不好。此刻的敖烈,已经赶到了马超的营中,提前享受起了曹操一直在谋划的坐山观虎斗的快乐。

诸葛亮和庞统一人捧着一杯香茶,分坐在敖烈的两侧,正在讨论着进兵的时机。在敖烈的故意拖沓之下,这场战斗的主角,已经变成了曹操和刘备,而敖烈是改变这场战斗最终走向的最重要因素,他何时投入战场,以多少兵力投入战场,都是要细细推敲,才能在这场风云际会的战斗中抢占先机。

诸葛亮和庞统很清楚,虽然现在自己等人是坐山观虎斗,可随着战争的进程,曹操一定会撤出汉中,把汉中让给刘备,那样的话,为了保证关中地区的安危,敖烈就不得不对刘备出手了,届时,战争形势就会发生偏转,将会变成敖烈与刘备的决战,而曹操却可以抽身在一旁坐山观虎斗了。所以,为了避免不利的局面,他们需要细细的筹谋,争取尽量拖延刘备和曹操的战斗,让曹操多消磨一些刘备的力量才行。这样的话,无论汉中城最后落入谁的手中,燕军将士都能以最小的代价,把汉中给夺回来。

就在诸葛连刚和庞统反复推敲细节的时候,一名血杀军精锐步履匆匆的走进了大帐,对敖烈禀报道:“启禀燕王,朱儁将军的部队赶来了,目前就在二十里之外的山谷内宿营。”听到这个消息,敖烈的双眼一亮,喜悦之色跃然而起,笑道:“朱公一到,我们便更有把握了。”

“不过,朱儁将军的部队很奇怪,似乎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在军中发生了,探马回报,朱儁将军部下的将士人人面带哀色,士气极为低迷。”那名血杀军精锐补充着说道。(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章死亦为鬼雄

朱儁带来的这支人马,可是敖烈翻盘的希望所在,是敖烈应对曹操与郭嘉联手制定驱虎吞狼之计的奇兵,现在听到朱儁的军中竟然会莫名的出现士气低迷的现象,敖烈不由得心中大为着急,立刻让报信的探马带路,带着马超、许褚和典韦以及一百名血杀军精锐,赶往朱儁驻扎的山谷。

来到山谷之外,敖烈从外围巡哨的军士脸上,感觉到了一抹浓重的悲伤,在这种气息的渲染下,似乎整个山谷都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之中,敖烈十分不喜欢这种感觉,这让他有一种很不好的预感。

进入山谷之中,敖烈看到朱儁部下的将士们,没有进行日常训练,甚至连走动的人都很少,三五成群的聚集在一起,低声说着一些什么,不少人的脸上,还都带有泪痕。当他们在看到敖烈之后,纷纷站起身来,向敖烈行礼,但无论怎么看,他们的礼貌都带着一种说不出的哀伤。

这到底是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这样的军队还怎么去打仗?上了战场不是去送死吗?军心呢?军心为何会消散的如此彻底?一连串的疑团在敖烈的脑海中响起,催促着他快步走向朱儁的中军大帐。

进入大帐内,敖烈立刻就明白了外面的那些将士为何会悲伤了,因为敖烈看到,往昔平定黄巾叛乱,威风八面的朱儁,此刻已经是缠绵病榻之上的垂死之人了。岁月在朱儁的脸上刻画出了太多太多的痕迹,时光匆匆流逝中,朱儁这位老将,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或许是朱儁往日的战绩太过辉煌,让人们对其敬仰的同时,忽略了他的年龄,甚至就连敖烈都或忘了,朱儁已经是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了。

在剧烈的咳嗽声中。朱儁躺在病榻上,缓缓的转过头来,当他看到敖烈的那一瞬间,双眼中犹如回光返照般的迸射出两道精光,紧接着,便又黯淡了下去。敖烈分明在他的眼中,看到了忠君为国的坚定信念和壮志未酬的无尽遗憾。

快步来到朱儁的床边,敖烈单膝跪地,不顾燕王之尊,向朱儁行了一个子侄礼。悲戚的说道:“老大人,连累老大人了,烈不知老大人身患重病,还要请老大人出征,是烈的过失。”朱儁的儿子朱皓在旁边哭泣着说道:“当初燕王来到长安的时候,父亲就已经是身患重病了,可他知道燕王一定是为了汉中之事而来的,因此便对燕王隐瞒了病情,约好一起出兵。在出征之前。父亲的病还发作过一次,末将本想替父出征的,可是父亲说什么也不肯答应,执意要亲自出征。这一路走来,父亲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今日白天的时候,病情突然恶化。现在……现在,恐怕是……”说到最后,朱皓已经泣不成声。再也无法说下去了。

“好了……都什么时候了,还……咳咳,还说那些做什么,大丈夫生于……生于天地之间,自当……咳咳,自当为国尽忠,这是军人的职责,也是……也是军人的荣耀……”朱儁苍老的声音响起,打断了朱皓的哭诉。声音虽然苍老,但是话中的意境却铿锵有力,铁血硬汉的本色,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一刻,依旧贯穿在朱儁的灵魂深处。

缓缓抬起手来,朱儁用力抓住了敖烈的手臂,喘息着说道:“燕王,老夫是不行了,即刻起,老夫将……咳咳,将麾下将士便交到你手中了,答应……答应老夫,一定要夺回汉中,保住……保住大汉!”

敖烈的双眼已经模糊了,连忙伸出手抹去眼中的泪水,让朱儁枯槁的面容重新出现在自己的眼前,郑重的回答道:“老大人放心,敖烈活在世上一日,便不会让汉人受到欺凌,敖烈一定带着他们,过上没有战争,没有饥饿的安定生活。”敖烈的话,是由心而发,他不能保证大汉会永远传承下去,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再强悍的王朝,也终有没落的一日,但是敖烈身为一个汉人,他一定会竭尽全力把汉人的传承延续下去,就像后世历史课本上记载的那样,无论华夏大地上的朝代如何更迭,但是汉人这个称呼,却一直贯穿在华夏的发展史中,上下五千年,汉人始终是华夏大地的主宰!这一点,敖烈绝不会让它发生任何的偏差!

其实敖烈口中的汉人,和朱儁等人意识中的汉人并不相同,朱儁等人受时代的限制,思维相对敖烈来说,是狭隘的,他们认为敖烈口中所说的汉人,指的是大汉的子民,只有敖烈自己清楚,他所说的汉人,是千千万万的华夏子孙,汉人只是对华夏的笼统称呼,这个称呼中,包括现在的大汉自民,也包括已经汉化的鲜卑、匈奴等异族人,甚至还包括流传于后世的五十六个民族!这些人,都是广义上汉人的一部分,他们都是华夏的主人!没有人可以在他们手中夺走一寸的中华大地,也没有人可以在他们面前,将华夏的传承灭亡!敖烈的诺言,就是尽全力维护中华的统一,保证中华大地上的每一个子民,都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

朱儁将敖烈的承诺一字不漏的听进了耳中,心中最大的牵挂,也终于可以放下了,缓缓转过头,朱儁望向大帐之外汉中的方向,忽然竭力大喊道:“夺回汉中!夺回汉中!!夺回……”最后一句话没能喊完,朱儁便咽下了人生中的最后一口气。至死,朱儁的目光始终是望向汉中方向的,这位一生为大汉费尽心血的老将,始终惦念着汉中这块风云际会之地,因为,那里是关中地区的门户,是供卫洛阳的屏障!

“父亲!父亲……”朱皓泣不成声,大哭着跪倒在地,对着老去的朱儁一个头磕到地上,久久不愿抬起。

敖烈心中凄然,在他心中,朱儁是真正的战士,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大汉,为大汉东征西讨,给当时风雨飘摇的大汉带来一线生机,却为此,他的身体上不知留下了多少道伤疤,这样的人,就是最可敬的人。一甩身后的披风,敖烈的另一个膝盖也跪倒了地上,然后向着朱儁恭恭敬敬的叩了三个响头。

随着敖烈的大礼送别,站在敖烈身后的马超等人,也齐刷刷的拜倒在地。就像是骨牌一样,由敖烈的参拜引起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向朱儁遗体告别的人,逐渐从大帐内延伸到了大帐外,又从大帐外延伸到了整个军营之中,没过多久,随同朱儁出征的一万名将士,都已经跪倒在了地上,他们是朱儁一手调教出来的,他们每个人的身上,都可以找到朱儁的影子,在他们看来,朱儁不仅是他们的统帅,还是他们可亲可敬的长辈,朱儁辞世,让他们情不自禁的哭出声来,发自心底的哀伤,瞬间弥漫在了整个军营内。

良久,敖烈缓缓站起身来,拉着朱皓来到了大帐之外,低声对朱皓说道:“擦掉眼泪!我们还要秉承老大人的遗愿,去夺回汉中!”朱皓闻言,眼睛中忽然迸发出强烈的求战**,一把抹去了眼泪,上前两步大声说道:“众将士!父亲已经辞世,但是他留下了两条遗命,如果大家都还感念着父亲旧日对诸位的恩情,便请帮助某完成父亲的遗愿!”

一万名将士纷纷带着眼泪,哽咽的说道:“少将军,将军对我等恩重如山,我等誓死也要完成将军的遗愿!”

“好!既然如此,大家都不必在哭泣了,统统站起身来!”朱皓大声说道。在朱皓的喝令之下,将士们从地上站了起来,脸上的哀伤没有丝毫的退却,但是眼中的坚定,却越来越浓郁了,他们已经打定了主意,就算是拼了命,也要帮朱儁完成最后的心愿。

朱皓伸手向敖烈一指,继续说道:“父亲临终遗命,自即刻起,全军纳入燕王麾下,接受燕王的调派,这是其一;其二,我们要在燕王的指挥下,夺回汉中,守住关中的门户!”

一万名将士举起右臂,高声呼喊道:“誓死效忠燕王!誓死夺回汉中!”

感受着将士们激昂的情绪,敖烈踏前一步,开口说道:“老大人一生保家卫国,是我辈的楷模。我等自当追随着老大人的脚步,去完成他未能完成的心愿,老大人生为人杰,死亦为鬼雄,我等若不能夺回汉中,又有和面目,在他日到九泉之下与老大人相会?全军听令,即刻开拔,随本王赶赴汉中,帮老大人去完成遗愿!”

将士们轰然应诺,然后按照次序,在朱儁的大帐之外先后行礼,这才转身去收拾随军的一应粮草器械。朱皓忍痛架起柴堆,将朱儁的遗体放在柴堆之上,然后亲手点燃了火把,将朱儁的遗体火化。汉代人是讲究入土为安的,但眼下是在作战过程中,朱皓实在不忍让父亲埋骨他乡,只好将其火化,等到战后再将父亲的骨灰埋葬到故乡。

青烟缭绕中,一代名将朱儁永远的消失在了这个世界上,但是后人不会忘记他的忠诚,以及他对国家做出的贡献,他将名垂青史,成为后来从军者永远的标杆和开模。正如敖烈所说,生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这,就是朱儁留给后世军人最宝贵的传承。(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一章决战汉中(一)

回到大营后,敖烈传令让全军将士为去世的朱儁披麻戴孝,以这样一种方式来祭奠朱儁,同时也以这样一种方式来激励全军将士的士气。

诸葛亮和庞统安顿好朱皓等一万名将士之后,带着一丝担忧来到了敖烈的身边。他们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原本的作战计划,是以朱儁这支人马作为奇兵,出其不意的打曹操和刘备一个措手不及,可现在,这支已经失去统帅的军队,显然已经失去异军突起的奇效了,这样一来,燕军也就失去了出奇制胜的本钱,这场汉中争夺战,最后还是要用武力来解决,局面,已经偏转到了有利于曹操的一边,或者说,曹操设下的驱虎吞狼之计,最终还是得逞了。

看着诸葛亮和庞统脸上的担忧,敖烈故作轻松的笑着安慰他们:“好了,别哭丧着个脸了,大不了咱们如曹操所愿,和刘备真刀真枪的干一仗,难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