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围棋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围棋梦- 第3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今的世界棋坛,大家最看重的当然是世界三大赛。“应氏杯”是4年一次,今年没有。在剩下的两项世界大赛中,“富士通杯”被李小强获得。如果今天马小飞能击败曹燕子的话,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另一个重量级的冠军也将被中国围棋收入囊中。如果按这个标准算,那中国围棋当然算是要过一个肥年。

接下来大家意犹未尽,又盘点起其他国际赛事。应该说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围棋在其他国际赛事中的成绩也算不错,尤其是几个双边对抗赛事,马小飞获得“中日天元对抗赛”的优胜,李小强夺走“中韩国手对抗赛”的冠军。最古老和最有传统的中日围棋擂台赛,由于常韧圣的出色表现,中国队的形势也是一片大好。现在这个比赛虽然还没结束,但没人认为日本队能够翻盘。

大家聊着聊着,又在感慨日本围棋开始没落的时候。其中“资历”最浅的李翻译像是发现了什么新大陆一样,他突然来了这么一句:

“我突然发现,只要是慢棋比赛,咱们在过去的一年好像还真是牛啊,简直到了见谁灭谁的地步。。。”

听到李翻译这么说,大家自然又聊起快棋赛的话题。的确,在过去一年的国际赛事中,中国围棋只在两项比赛中让冠军旁落。其中一个是“亚洲杯”,这个比赛到目前为止已经进行了6届,冠军竟然全部让日本棋手夺走,去年的冠军正好就是日本的“快棋之仙”大竹英雄。除了“亚洲杯”以外,剩下一个就是前不久刚结束的三国擂台赛。而这两个比赛共同的特点,就是两个比赛都是快棋赛。

这个时候华领队开口:“说到快棋赛,现在发现这个还真是我们的弱项,老聂。。。”说到这里华领队把头转向聂旋风:“。。。我看我们回去是不是努把力,争取在今年张罗起一两个快棋赛。。。”这时华领队又把头转向李小强“。。。增加这方面的训练是一回事,但最关键的还是小强你们要在这方面找到办法呀。”

听到华领队这样说,大家自然而然就把目光对准了李小强,就连聂旋风也不例外。看到这一幕,张大记者心生感慨。

大家把目光转向李小强,那当然不是指望李小强马上就有什么办法。这只是一种习惯,一种依赖。正如几年以前大家只习惯依赖聂旋风一个人一样。

现在距离首届中日围棋擂台赛正好整整十年,十年弹指一挥间。而中国围棋这种习惯性信赖感,好像也逐渐从聂旋风转到李小强身上了。

这样的转变当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发生的。这样的转变,花费了李小强十年之功!

要让人家产生信赖感,这是需要成绩作为支撑的。比如说半年以前,当李小强孤身闯进“富士通杯”8强的时候,大家在那时能探讨什么“过肥年”的话题吗?包括已经结束的“富士通杯”,包括这次“东洋证券杯”,可以说现在是李小强撑起了中国围棋大半边天,现在是他在挑中国围棋的大梁。

大家现在聊天的时候之所以能这么轻松,大家的心态之所以可以这么平和。也许很多人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在很多人的潜意识中:

这次即使马小飞输给曹燕子也没有关系,因为我们还有李小强!

“其实和慢棋赛相比,我真的不怎么喜欢下快棋。”见到大家都把目光投向自己,李小强开口说了这样一句话。

“为什么?”

“我总觉得吧,在快棋比赛中,很难留下一张传世棋谱,而且快棋赛太泛滥的话,我认为未必就对推广围棋有利。。。”

听了李小强的话以后,大家面面相觑。虽然很多棋手都喜欢把“下出好棋”挂在嘴边。但是必须承认,有很多棋手只是在说场面话,可现在的情况不同,现在只是私下场合,李小强居然也说这话,这就足以让大家对他更加刮目相看。

当然,大家更感兴趣的还是李小强后面那句话。对于围棋这种小众项目,如何普及?如何推广?其实永远都是围棋界内部的热门话题。尤其在近些年来,眼见世界棋坛的格局已经发生剧烈的变化,由日本围棋一家独大逐渐演变成现在的三国鼎立,关于普及的话题就更加热门。

目前大家在谈及这个话题的时候,有两种说法最为热门,一种是有“综合运动会情结”的人,认为如果能让围棋挤进奥运会或者亚运会,那么围棋肯定就能非常普及。另外一种就是认为如果围棋想增加观赏性的话,那就必须增加一些快棋,因为这样能更加适应电视直播。

要怎么说呢?这两种观点看上去都很有道理,至少是得到目前世界棋坛主流观点的赞同。李小强倒是认为,这样的观点只是看上去很美。奥运会中也有很多冷门项目,很多冷门项目并没有因为加入奥运会就变得更加普及。至于后面一种观点,李小强就更加嗤之以鼻。

在李小强看来,围棋比赛快棋化,这只能丢掉围棋自身的特点,用一句流行的话,这将丢失围棋的“核心竞争力”。由于围棋自身的特点,它在观赏性上天然就不如足球,篮球这些项目。那么你想在观赏性上和这些项目一较高低,这能有什么好结果吗?没有的,这样做根本没有什么好结果。

在真实历史中,尤其是韩国围棋掌握世界棋坛主导权的时候,围棋界就是这样做的。但是大家看到的后果,从1995年到2015年,围棋这个项目并没有变得更加普及。那么什么是围棋的“核心竞争力”呢?围棋界过去发生的一些事情,也许能够给予大家启迪。

“就算一眼也行,能让我看看现场吗。。。”

“从开始到结束,就算多少天都想守在棋盘边观战啊。。。”

这是当年吴清源先生和木谷实先生下“镰仓十番棋”的时候,当时日本媒体的一些报道。瞧瞧,这才是围棋的逼格,这才是围棋魅力的真正所在。

李小强一直认为,围棋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它的逼格高,就在于它的复杂程度。只要抓住“围棋是人类发明最复杂棋类游戏”这一点做文章,围棋就根本不用担心自己的未来,甚至也不用在乎什么普及率。

比普及率的话,复杂游戏永远都比不上简单游戏。例如很多棋迷都应该有过这样的亲身体验。你走进任何一家棋馆或者是茶馆,在里面下围棋的,永远都没有打牌的或者打麻将的人数多。但是呢,很过棋迷可能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即便你是一个围棋菜鸟,当你告诉别人你会下围棋的时候,你可能会收到羡慕的目光。

“你竟然会下围棋呀。。。”

因此李小强一向认为,围棋想要普及,想要让更多的人认识和接受围棋。就一定要强调围棋的独有魅力。围棋最大的优点是什么呢?一个就是形象好,围棋一直给人一种高雅的感觉,这样的无形资产,是很多项目求都求不来的。而另外一个,那当然就是围棋的复杂度。只要强化这两点,围棋就根本不愁没有市场。

而真实历史中围棋界的某些做法,显然就有点本末倒置。

“好了好了,我看我们还是先不谈这个问题吧。这个问题太复杂,三言两语一时也说不清楚。现在棋谱传进来,我们还是来看看马老师这盘棋吧。这可直接关系到咱们中国围棋能不能过肥年的问题。。。”

虽然对围棋的普及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但是李小强并不像在这个时候展开谈。他认为与其在这里夸夸其谈,还不如用实践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如果说围棋和其他竞技项目有什么相同的话,那就是围棋和其他项目一样,需要明星,需要巨星。很多实践都表明,如果一个竞技项目有巨星出现,那么这个项目往往能发现得不错。在这一点上,围棋倒是同样不会例外。

李小强现在想做的,当然就是想成为围棋这个领域的巨星。

“咦?这盘棋的开局居然和第2盘一模一样?这是什么意思?马老师第2盘可是输棋了呀,看来他对自己很有信心嘛。。。”

第1张棋谱传进来后,大家停止普及的话题,大家开始研究春节之前世界棋坛最后一场重要比赛。

决定中国围棋能不能“过个肥年”的一场比赛正在进行。

522。第522章 马小飞的春天

马小飞和曹燕子的比赛进行到下午的时候,来到研究室的棋手渐渐多了起来。和中国代表团成员谈笑风生,一脸轻松相比。韩国棋手那边的气氛则显得有点凝重。的确,从去年连获“富士通杯”和“东洋证劵杯”2个冠军,到今年“富士通杯”亚军。如果这次连决赛都进不了。那这个下滑趋势就太明显了。这对于目前踌躇满志,一心想在世界棋坛大有作为的韩国围棋来说是无疑是一盆冷水。

在目前3个围棋强国中,韩国围棋可以说是最没有底蕴的。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他们才更需要用成绩来证明自己。出现在国际赛场的韩国棋手,总感觉他们的胜负心都要强过中日棋手,其中原因可能就在于此吧。

在下午的研究室内,虽然大家摆棋的时候还是明显分出2个圈子,中国代表团面前一块棋盘,韩国人那边也摆一快棋盘。但是大家的研究并没有那么泾渭分明。刘昌赫和李石佛等人进来后,都热情的过这边来打招呼,他们对聂旋风也是执弟子礼,看上去态度相当恭顺。尤其等到今天的棋局进入关键之处后,两国棋手干脆不分彼此,大家聚在一块进行共同研究。

看得出来,聂旋风今天的兴致很高,下午两点多一点的时候,当他看到曹燕子的一步好棋,聂旋风打开了话匣子:

“今天在对局的两位很有意思,他们俩被日本的秀行先生誉为数一数二的围棋天才。说实话我以前还有点奇怪,老先生为什么会把曹燕子排在马小飞的前面呢?看到曹先生刚才这步棋,我才感觉秀行先生的排法应该也有其道理。”

这种对于前辈棋手的话评价,别人自然是不方便插嘴的。大家也只能听聂旋风一个人在那掰忽。谁知聂旋风今天的兴致真的很高,他先是通过翻译问李石佛,问他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李石佛在那哼哧半天都不肯说。聂旋风只好又转过头来问李小强:

“小强,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李小强心说我哪里知道。不过他想到聂旋风的感慨是因曹燕子的那步好棋而起,因此他仔细分析这步棋。

这盘棋两位对局者选择了和第2局比赛相同的开局。可以看出马小飞应该是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当他率先变招后,经过十几个回合的冲拆,研究室判断应该算是马小飞打开了局面,棋局进行到40多手棋的时候,大家普遍认为马小飞的棋相对好下。

当然,大家认为马小飞的棋好下归好下,不过却没有什么人认为现在是马小飞优势。因为今天的局面和他们第1盘比赛时候的局面不同,今天的局面看上去非常混乱,双方在中原一代展开了激战。

到下午2点多钟的时候,全局一共进行到60多手。这个时候曹燕子下出了一步好棋。这步棋出乎研究室的意外,但大家仔细品味一下之后又一致公认这是好棋,由此也引发了聂旋风的感慨。

“我觉得。。。可能是因为“高者在腹”吧?曹先生在这方面确实是才华横溢,我认为秀行先生就是看到他这一点,所以才把他排到马老师的前面。聂老师您认为我说得对不对?”

“这就对了。。。”聂旋风对李小强的看法深表赞同:“。。下围棋有一种说法,叫做千古无同局。这个不同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呢,主要就体现在棋盘的中腹上。在棋盘的边角,大家可以总结出很多定式拉,套路什么的。这些通过系统学习就可以掌握。但是棋盘的中腹就不同,围棋的中腹作战除了那几条作战原则外,基本上就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因此这就需要天赋了。我认为一名棋手在这方面的能力如何,最能区分出天赋的高下。。。”

“这样说有点片面吧?果然照您这么说,那日本的武宫正树岂不是全天下天赋最好的棋手?”

对于聂旋风的说法,第一个提出质疑的是张大记者。的确,在如今这个年代,大家只要谈论起围棋的中腹,首先想到的必定是武宫正树的“宇宙流”。尤其是像张大记者这样的业余棋手。但是很明显,职业棋手看待问题的角度,和业余棋手显然是不一样的。聂旋风笑着对张大记者说道:

“没错,武宫的天赋当然算是相当不错的了,但如果只认为“宇宙流”才是高者在腹,我看这才是真正的片面。围棋中的高者在腹有很多种,而“宇宙流”只是其中的一种而已。你比如说。。。”

聂旋风今天的谈兴好像确实很高,说到兴起的时候,他这时候又手指虚点李小强和李石佛两位。聂旋风继续说道:

“秀行先生也评价过这两位吧,他们俩其实也是高者在腹的典型,那么现在大家都来说说,他们两位的“高”,到底是高在哪里?”

听到聂旋风这样说,除了李小强和李石佛两位当事人不好开口以外,其他棋手和记者自然就七嘴八舌议论开了。由于这是韩国人的主场,表扬嘛自然要从表扬客人做起。最后由刘昌赫代表大家说出对李小强的评价。

大家认为李小强的“高”,主要是体现在他的想象力上。在貌似平淡的局面,李小强总能制造出种种头绪。而在一些复杂的局面,李小强又总能找到最正确的制胜道路。李小强的这个特点,当然也算是“高者在腹”的一种。

李小强一直在旁边听着,虽然他一直没有开口,但心里可是美滋滋的。要知道,一直以来,李小强对自己的天赋都没有什么自信。可听大家这么一说,李小强特然觉得,好像还真是那么回事啊,也许自己的围棋天赋还真是不错。

说道李石佛的时候,刘昌赫等韩国棋手却再也不肯说了。毕竟这里有中国棋手在这里,他们想听听中国棋手对李石佛的评价。然而现场只有聂旋风和李小强。聂旋风把目光对准李小强,他的意思是你来说。其他韩国棋手也把目光对准李小强,在这种情况下李小强只好开口:

“他的高不是明摆着的吗?他总能在中腹发现大家看不到的半目。我想这也是高者在腹的一种吧?而且在座的很多人可能都对此感同身受。”

对于李小强的话,刘昌赫徐奉洙等人都纷纷赞同。的确,李石佛这种“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