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围棋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围棋梦- 第3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话题扯远了,回到周小松评价前辈棋手的那句话。首先可以这样判断:由于周小松在当时棋坛至尊地位,他做出这个评价的时候,他应该是出自他的本心。他是真的认为自己可能除了不是范,施的对手,对上其他人的话,他至少是有机会赢。

现在就有一个问题,假如周小松碰到黄龙士呢?他们两位到底哪个厉害?周小松凭什么认为自己能够和黄龙士抗衡?

论棋坛的地位,论后世的评价,周小松肯定要差黄龙士一筹。这应该是毋庸置疑的。说极端点,哪怕抛开周小松,就拿范,施和黄龙士相比,估计黄龙士的地位都还要高一点。

这里面的原因很简单,因为黄龙士就和日本的道策一样,他们都属于开宗立派的宗师级别。有这样的地位摆在那里,那别人还真不好意思和他们比。

黄龙士最大的悲哀,就是在属于他的那个年代,他根本连旗鼓相当的对手都找不到。世人称谓“黄龙周虎”,大家称赞周东侯的是什么呢?大家只是称赞周东侯的勇气。

“。。。瞧瞧,月天那么厉害,现在也只有周东侯敢上去和他碰一碰了。。。”

徐星友和黄龙士下“血泪篇”,绝大多数评论都认为黄龙士让不动3子,他是非要撑着才那么下。这样的观点,甚至后世都是这样认为。

但真实情况又是怎么样呢?很多人都知道,在黄龙士和徐星友这10盘棋中,好像是徐星友多赢了几盘。但真实情况很可能并不是这样。

和很多中国古籍一样,“血泪篇”也是残缺不全。有很多棋谱的手数并不完整。当然,我们现在能见到的棋谱,其实后面也没有标明最后胜负。好了,假如我们现在用最精确的收官次序将这些棋谱脑补。然后用当时的规则判断胜负。(中古棋让子棋的规则和现代不一样,现代是“让多少还一半”,中古棋是“让几子还几子”,这一点差异,会影响到判断胜负。) “血泪篇”最合理的结果,应该是黄龙士4胜5负1无胜负。

很意外吧?很吃惊吧?由于有一张棋谱实在是残缺太多,所以只能判断为胜负不明。但即便是这样,能说黄龙士让不动3子吗?

因此我们现在可以这样想象:黄龙士当年说让徐星友3子,绝对不是别人说的那样,他是让不动在那硬撑。很可能在黄龙士的内心,他是真的认为自己能行。

独孤求败的黄龙士,深不可测的黄月天!

当然,没有对手也有没有对手的坏处。表现在棋谱上,就是随手棋和不够严谨之处增多。实事求是的说,从黄龙士的棋谱来看,他这方面的问题,确实要比范,施两人多很多。

李小强甚至开玩笑似的想:周小松很可能就是看到这些随手棋,看到了黄龙士的不严谨之处,所以他才会觉得自己能和黄龙士抗衡。

后人有人评价中古棋3圣:黄龙士天赋第1,范西屏灵动第1,而施襄夏是慎密第1。这下大家知道李小强为什么会说自己更喜欢施襄夏了吧?因为用后世的话来说,前两位都可以归类为“感觉派”,只有施襄夏才是“计算派”。

在李小强的内心,别看别人经常称赞他的什么奇思妙想。其实他对自己的天赋一直没有自信,也知道自己的反应没有罗神猪这类棋手敏捷。因此他很自然就把自己归类为“计算派”,讲究的就是算路精深,行棋严谨。

在这一点上,李小强认为自己的棋风和施襄夏是相通的。既然相通,在感情上亲近一点也是很正常的事。

在房间内,李小强就在那胡思乱想,可是想来想去也理不出个头绪。李小强清楚,自己存在的问题别人并非不知道。要不然的话吴先生也不会出现在这里。因为看他那个样子,他明显就像是来提点自己的。

可问题的关键是:大家都发现了问题没错,可又有谁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呢?吴先生能吗?

仿佛知道李小强在想什么,等李小强沉默好一会后,吴清源先生终于开口了:

“小强,你刚才能够说出厚积薄发,水到渠成这句话。我相信你是个明白人,其他的话也就不用多说了。对于你自己的问题,我发现你自己看得很透,看得比任何人都更清楚。因此在这点上,我认为你根本不需要别人帮忙。。。”

“哦?”

就在李小强大失所望得时候,吴先生继续说道:

“我这次过来,其实不是来帮你忙了,反而是请你帮我的忙。。。海峰,进来。”

林海峰先生进来了,和他一起进来的,还有王立诚和芮廼伟,在他们手中,还分别拿着一摞手稿。吴先生接过那些手稿,他继续对李小强说道:

“小强,这些东西,是我老头子这些年来的一些新想法。有日本围棋杂志准备连载这些东西。而廼伟他们现在就在帮我整理手稿。我知道,正好你也有关于中古棋的专栏文章在杂志连载,因此我想我们可以经常交流交流,这些书稿请你过目一下。随带请你来帮我把把关,看看这里面有什么不当之处,你看这样好不好?”

听到吴先生的话,再看到那一摞厚厚的手稿,李小强心里大震。

这是什么?这就是吴清源先生著名的“二十一世纪围棋理论”,这就是吴先生的“六合之棋”啊!什么帮我把把关,什么看看里面有没有不当之处。这分明是吴先生向自己授书,他想把自己对围棋几十年的理解传授给自己啊。

李小强静静看着那摞书稿。说实话,到了后世以后,这部书稿的名气极大。哪怕是一名普通的围棋爱好者,可能都对吴先生的“二十一世纪围棋”耳熟能详。但是话说回来,这部书稿,可能就从来没有引起过职业围棋界真正的重视。

这里面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吴清源先生晚年的围棋思想,是从来没有经历实战检阅的!

没错,职业围棋其实是很功利的。谁的套路好使,谁的招法能赢棋,大家就学谁的下法。因此大家会拼命研究小林光二,会拼命想办法破解李石佛的围棋。。。

至于吴清源的棋嘛………嗯,他以前确实很厉害,他现在研究的这些东西,在实战中真的靠谱吗,更何况,吴大师的招法是公认的难学。。。

房间内,李小强静静站在那里,他双手恭恭敬敬的接过书稿。

“谢谢您,吴先生。。。”

444。第444章 世界冠军聂旋风

第6届“富士通杯”前两轮比赛结束,中国代表团一行启程回国。

在前两轮比赛中,中国队遭到重创,只有邵伟刚一人孤身进入8强,因此大家的情绪普遍不高。

“伟刚,现在就靠你了,你这次是首次参赛,第4届时候小强也是首次参赛。希望你也能复制小强前年的奇迹。”

登机以后,大家虽然都用这样的话来鼓励邵伟刚。但其实大家都清楚。邵伟刚毕竟不是李小强。李小强第一次参赛的时候,虽然赛前没人想到他能获得冠军。但李小强当年具备的冲击力,这个大家还是承认的。而现在的邵伟刚呢?大家对他的实力也有一个基本判断:现在的邵伟刚,应该还不具备2年前李小强的冲击力。这样想来,本届“富士通杯”的冠军,基本上就已经和中国棋手无缘。

1993年5月,世界棋坛的重头戏变成了“应氏杯”的决赛。聂旋风和曹燕子再次在决赛中重逢,这自然引起大家极大的关注,是曹燕子延续辉煌?还是聂旋风复仇成功?这是最近一段时间大家最津津乐道的话题。

参加完“富士通杯”回国后,聂旋风明显像是换了个人,他全身心的投入到备战中。在这期间,“应氏杯”决赛五番棋的赛程已经确定。几乎和第1届一模一样,5月初,前两局比赛将在宁波,也就是应老先生的故乡举行。到了5月底,后3局比赛移师新加坡,将在那里决出最后的冠军。

当应老先生将这个安排征询聂旋风本人的意见时,聂旋风毫不犹豫的答应。显示出“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的强大决心。

“小强,你把曹燕子放进决赛,从而让老聂的压力倍增。现在老聂正在备战,你总要想办法做点什么吧?”

决赛打响之前,管理层私下找到李小强,想让李小强为聂旋风的备战想想办法。其实管理层并非不懂棋的人,他们心里非常清楚,要备战这么重大的决赛,关键还是要靠参赛棋手自己。这一系列调整,包括精力调整,体力调整,对赛制的熟悉,对对手的揣摩,以及保持熟练的棋感等等诸多因素。对于这些东西,外人一般是帮不上什么忙的。

对于这些东西,管理层并非不清楚。但中国围棋队一直有集体研究的传统,明知道外部帮助未必有用,但什么都不做的话,好像又说不过去。

“这样吧,如果聂老师愿意的话,我可以模拟曹燕子的棋风,陪他操练几盘,就看聂老师有没有兴趣了。。。”

最后李小强还是想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办法。考虑到聂旋风的布局功夫本来就是他的强项。因此模拟对局不从头下起,专门挑别人的对局来接着下。这个棋局的选择范围就可以很大,可以是刘大锤,俞彬他们的对局,像常韧圣,罗神猪他们的训练对局也没问题。

“聂老师以前不是说过一句话吗?像这样的局面,他执黑就黑赢,他执白就白胜。我们就专门挑这样的棋,由我来和他下,看看聂老师到底能不能做到。”

李小强把自己的想法提出来后,顺带还开了这样一句玩笑。

李小强提出这个点子后,整个国家队的棋手都来了兴趣,大家纷纷提供自己的半盘对局。当然,这个半盘对局也是有要求的,第一,要求续下的时候局面差不多是“两分”,不然没有锻炼价值。第二,考虑到曹燕子的棋风,要求是那种场面比较混乱的对局,“铺地板”的棋不予考虑。

面对这个提议,聂旋风本人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欣然答应。不仅如此,对于这种别开生面的训练办法,马小飞也觉得好玩,他也跃跃欲试。最后管理层决定,就由李小强和马小飞充当陪练,用这种方式帮助聂旋风备战。

决赛的日子日益临近,等到这种模拟对局全部下完后,大家都对聂旋风的状态表示担心。因为这种训练对局总共下了10盘,聂旋风只赢了区区3盘,表面看上去,他被李小强和马小飞用各种方式吊打,这自然引起大家的担心。

对于这种担心,只有李小强和马小飞不以为然。

“放心吧,聂老师现在的状态好得很。。。”

虽然说挑选的都是“两分”局面,但是在这其中,其实还是有细微差距的。李小强和马小飞心知肚明,聂旋风主动挑选的,都是相对难下的一方。换一句话说,聂旋风赢的3盘,都可以称为“逆转胜”。能在李小强和马小飞面前做到这点,聂旋风的状态自然不用担心。

不管到底是那种情况,万众期待的第2届“应氏杯”决赛终于如期打响了。

5月初,在宁波进行的前两局比赛,两人各自下了一盘好棋,双方以1比1的比分平分秋色。

到了5月下旬,两人移师新加坡,他们在那里进行**********。

第3局比赛,成为本次决赛的分水岭!开局不久,聂旋风依靠自己的大局观稍占优势。不过行至中盘。聂旋风那著名的“昏招”再次如影随形。不过幸运的是,老聂这次的“昏招”还不算大,抵消前面积累的优势后,聂旋风的形势只落后一点点。棋局进行到后半盘,意识到形势落后的聂旋风反而放开了手脚。他展开绝地大反击,最终逆转曹燕子,拿下了至关重要的“天王山之战”。

“这不是聂旋风的棋!在今天这盘比赛中,我们分明是看到了李小强的影子!”

在第3盘比赛结束后,有韩国媒体发出了这样的惊呼。

看到这样的报道,一直在关注比赛进程的李小强笑了。在真实历史中,全盛时期的聂旋风并非官子不行。例如首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他战胜小林光二的那盘,就是著名的逆转胜。只不过和他后半盘功夫相比,老聂“前五十步天下无敌”的名头太响亮了,响亮到大家以为他只能依靠这种方式赢棋。

李小强当然知道,和89年的曹燕子相比,现在的曹燕子当然强很多。由于韩国出了一个李石佛,在他的磨砺下,曹燕子是少数在“逆生长”的超一流棋手之一。曹燕子的进步,甚至一直延续到二十一世纪初。一直到世纪之交,他都能压制得“七小龙”辈欲哭无泪。

“没错,你曹燕子是很强,但现在的聂旋风也比以前更强!因为。。。现在的中国有了我李小强。。。”

1993年5月底,第2届“应氏杯”第4局比赛打响。在京城,在朝廷台体育频道的演播大厅,作为主讲者的李小强正在侃侃而谈:

“。。。几乎是从序盘开始,曹燕子展开他的快步调舞出绚烂的枪花,但是聂老师不为所动,他不急不徐威压过来。。。要怎么形容呢?或者,可以把聂老师今天的棋形容为一场梅雨吧。聂老师像一场梅雨漫淹曹燕子。。。我从来没有想过,聂老师居然可以如此有韧劲!他黑铁般韧劲所向曹燕子满开的花朵一一枯萎。。。”。

“。。。我现在可以想象, 敦实,粗黑的棱角,我们聂老师应该在曹燕子的脑际深深烙下了巨熊咆哮般的印象吧?从曹燕子这几步棋来看,他好像已经完全不知道如何去撼动这头巨熊。。。”

挂盘讲解进行到下午6点钟的时候,李小强已经开始为整个棋局做总结。他指着大棋盘上的一手棋说道:

“聂老师这步棋,世纪经典的妙手!有了这步棋,棋局瞬间刹车,长达1个月的决赛进程像时间停顿一样结束,丝毫没有惯性,也没有任何悬念了!让我们恭喜聂老师。恭喜他成为世界冠军!今天这盘棋,聂老师赢在后半盘的准确和坚韧,这实在是出乎大家预料,大家都清楚,曹燕子的棋长于瞬间的爆发力,但今天的聂老师选择在曹燕子的长项一决胜负,结果瞬间被倾覆,整个五番大胜负也在这一刻被定格。。。”

聂旋风胜利了!

他的这次胜利,再次在国内引起巨大的反响。的确,中国人自己举办的世界大赛,世界第1棋战的荣光,完美复仇加自我救赎故事。让聂旋风身上再次凭添了许多光环。等聂旋风载誉回国后,又有人旧话重提,把授予他“棋圣”的事情重新提了出来。

不过这次,聂旋风没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