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围棋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围棋梦- 第1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双飞燕”是围棋中的一个定式。如果要严格划分的话,它属于一个“星定式”。正是因为它有这样一重身份。因此它和“大雪崩”,“大斜千变”这些定式是不同的。后面这些著名的围棋定式,属于“小目定式”。都是在起手“小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样一来,类似于“大雪崩”这样的定式,我们可以称之为“日本定式”。因为中国古棋是有“座子”的,因此没有发展“小目定式”的基础。

而“双飞燕”不同,因为它是在“星位”上发展出来的定式。因此这个定式的历史非常古老,就连“双飞燕”这个名字,那也是正宗的国产货。

到了现代,当然没有多少人会去区分定式的“起源”。围棋该怎么下就怎么下,只要觉得好用就可以。有趣的是,“双飞燕”这个定式虽然很有名,在现代对局中也非常常见。不过它一直不算什么“流行定式”,特别是新世纪以后,在“韩国流”非常盛行的时候,这样的变化并不能够经常见到了。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我国的古代,“双飞燕”一度非常盛行。到范西屏和施襄夏双雄并立的时候。这个变化出现得比较少了。到了周小松的时代,在对子局中,“双飞燕”更是难得一见。

让李小强真正感兴趣的,不是“双飞燕”这个定式本身。而是它“不流行”的原因。就是这样的问题,才是李小强真正感到困惑的地方。也是他觉得有趣的地方。

“双飞燕”在中国古棋中不流行了。就是因为“起手双飞,不无太紧”这句话。中国古棋的理论认为,“双飞燕”这个定式,可能不算是一个好的选择。这样下的话,可能“逼得太紧了”。这样下不够从容。有“太紧”的嫌疑。所谓“不无太紧”,就是这个意思。

而现代围棋呢?就觉得“双飞燕”非常严厉,是一种非常好的进攻方法。正是出来这样的理解,这个定式同样流行不起来。

这里面的道理非常好理解。比如你执黑棋下在“星”位的话,你正是惧怕别人下“双飞燕”,觉得这样下自己不利,因此当白棋挂角的时候,除非是特殊情况,黑棋一般会应一手,以防止出现“双飞燕”的变化。这样一来,这个定式肯定流行不起来。

有了这样的比较,就会觉得非常有意思了。同样是一个流行不起来的定式。运用的棋理截然相反,甚至是完全对立的。

在这里面,到底是谁对谁错呢?或者说,能够分得清对错吗?

“呵呵,有意思,非常有意思啊。难为你已经开始思考这样的问题了。不错,真是不错,我果然没有看错你。。。”

吴大师知道李小强的困惑后,他感到非常欣慰,在这一刻,他觉得李小强懂了自己的意思。

没错!李小强也觉得自己听懂了吴先生的意思。所以他才不敢轻易回答他的问题。在李小强看来,在真正的大师面前,自己好像还还没有这样的资格!

所谓“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动摇”,那么李小强的围棋理念是什么呢?那么他当然想“融合”,把中国古棋的精髓融合到现代围棋中!这就是李小强唯一的围棋信念,也是他这辈子选择围棋的原因。

李小强甚至认为,在如今这个年代,只有自己才算是吴先生的“知音”。说是唯一的知音都不过分。因为只有吴先生,才是真正迈出“融合”这一步的第1人。

“我是学习中国古谱长大的,当我来到日本以后,那些招法都装在我的脑子里。大家知道,中国古棋的思路和日本围棋是有很大差异的。因此我在对局的时候常常想:我为什么不能那样下呢。。。”

这是吴先生的原话。在属于他的那个年代,他就是这样做的,也是一直这样实践的。这是不是他真正强大的秘密之一呢?

李小强重生已经3年多了,随着自己视野的开阔和围棋水平的提高。他现在越来越感觉到。吴先生能够达到“让天下3目”的地步,这应该是重要原因之一。

当然,。李小强的愿望是美好的,想要去做的话却千难万难。例如类似于“起手双飞,不无太紧”这样的问题。它和具体的围棋招数无关。这样的东西,更多是说明了一种围棋思想。而这种围棋思想,代表的就是一种围棋理念。如果下棋的指导思想都不同,那么落在棋盘上的招法,那肯定也会完全不同。如果碰到这种格格不入的思想,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思路。应该怎么“融合”呢?

李小强在以后修行的时候,到底应该是“古为今用”,还是“今为古用”呢?这就是李小强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他最困惑的地方。

吴先生看到李小强的问题后,他就知道了李小强的真实想法。所以他会感到欣慰。

的确,这样的问题非常有意思。假如用中国古棋的思路下棋。作为黑棋的一方,他根本不怕白棋下“双飞燕”。因为他们认为:“起手双飞,不无太紧”。如果白棋也相信这样的理论,那么“双飞燕”这个定式就下不出来。

如果坚信现代围棋理论的话,“双飞燕”同样下不出来。作为白棋的一方当然非常想下这步棋。如果黑棋用同样的围棋思想,那么他就可以阻止白棋下出“双飞燕”。

这两种思路是如此的针锋相对,如此的水火不容。想要“融合”的话,这样的矛盾能够调和吗?

李小强静静看着吴先生,他在等待大师帮自己指明方向。

253。第253章 你永远不会独行

吴大师的住所,当李小强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后,他一双眼睛紧紧盯着吴先生。摆出一副“你不解答我的疑惑,我就不答应你”的架势。吴大师看到李小强如此认真的样子,终于露出了慈祥的微笑。

的确,李小强的问题看似简单,真要较起真来不是那么好回答的。李小强甚至觉得,对于自己来说,这样的问题至关重要。因为这已经是属于 “方法论”的问题了。这样的问题解决不好,那么自己的围棋水平很难再有实质性的提高。

要说李小强这人算是有点自知之明。他对自己的“底细”非常清楚。如果要说自己有什么优点的话,无非就胜在一个“见多识广”上面。当然,李小强一直认为,自己的“理性分析”能力应该算是不错的。当自己的围棋水平进步到现在这个阶段以后,如何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应该是自己今后最大的课题。

下一盘围棋,其实就是在棋盘上不停的做出选择。“一本道”,“仅此一手”的情况当然也有。但是更多的,其实就是在不停的判断和取舍中。正是因为自己的“见多识广”,那么这样一来,“方法论”的问题就至关重要了。例如碰到“双飞燕”这样的定式,用不同的思路,就会产生不同的下法。在下围棋的时候,保持思路的连贯性是非常重要的。你不可能上一步棋用一种思路,下一步棋又用另外一种思路。

在围棋中,有一种“兄弟打架”的说法。“出现这样的局面,黑棋的下法像是在兄弟打架”。如果听到这样的评论,就是指黑棋的下法前后矛盾,是在指责黑棋下得不好。造成这样的结果,往往就是思路不连贯造成的。

吴清源先生没有立刻回答李小强的问题。他在一步一步的启发大家的思维:

“的确,现在的职业棋手好像非常怕别人下双飞燕。既然大家都这样想,那么肯定是有一点道理的。我们就当目前的围棋水平一直在进步,围棋理论也在日趋完善中。那么我们就当目前的理论是正确的,反过来替我们的祖先想想吧。呵呵,“起手双飞,不无太紧”,他们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

吴先生甚至把目光转向张志东:

“小张,你是一位围棋记者,你们是要负责传播围棋文化的。你先来说说吧,这样的问题,你们思考过吗?”

“这个。。。我在想,我们的祖先之所以有这样的看法。是不是因为“还棋头”的原因呢?”

必须承认。张志东的看法应该是有一定道理的。“双飞燕”这样的定式,在起手的前3步棋中,可以理解为白棋的两颗棋子在“进攻”黑棋“星位”的那颗棋子。白棋虽然是在“进攻”,但是黑棋要应付起来的话,其他的好坏先不管,黑棋是很容易就把白棋一分为二的。

由于白棋很可能多出一块棋,那么在最后计算胜负的时候,就需要“还”2目棋给黑棋。那么白棋在“进攻”黑棋的时候,就需要考虑清楚了。这2目棋花得值不值。由此产生“起手双飞,不无太紧”的想法,勉强也说得过去。

但是,问题真的只有这样简单吗?还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呢?

“小强,我看得出来,对于这样的一个问题,你应该有自己的思考。你说说看,你是怎样认为的?”

“我认为,这应该和围棋中“星位”的特点有关,如果要简单概括一下的话,星位应该具有“难攻难守”的特点。就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才让前辈产生了“起手双飞,不无太紧”的理论呢?”

“哈哈哈,不错不错,你这样的看法,应该是很接近中国古棋的思路了。”

中国古棋由于有“座子制度”,因此所有的开局,都必须围绕棋盘上4个“星位”来展开。仔细想想的话,“星位”确实具有“难攻难守”的特点。由于这个位置比较高,那么“星位”的“下盘”就比较空虚。无论怎么应付别人的“挂角”,只用一手棋的话,“星位”这个子是不容易生根的。如果想强行生根,往往无法构成“好形”。也就是说,“星位”这个子即使“守”一步,也无法下出效率很高的棋。这就是星位“难守”的特点。

另外一个,由于“星”位的位置比较高,因此比较容易往中央“出头”,即使用“双飞燕”这样的手段进攻“星位”这个子。要处理起来并不难。这就是“星位”的“难攻”。

拘于这样的认识,所以才有“起手双飞,不无太紧”的说法。

“你即使多花一手棋来进攻,我也根本不怕。”来个角色互换的话:“我即使下出了双飞燕,由于这个子的位置比较高,攻起来不太好攻,如果攻不好的话,在这个局部我多花了一手棋,很可能我这两步棋的效率不算太高。。。”自然而然,“起手双飞,不无太紧”的棋理也就产生了。

“海峰,你也说说,对于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的?”

“呵呵,我非常赞成小强的观点。我已经没有更好的看法了。不过通过这样的比较。我倒是对这两种观点产生分歧的原因来了兴趣。这里面最深层次的原因,应该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围棋理念吧。换句话说,这应该是中国古棋和日本围棋最大的差别。我现在已经知道,老师您为什么要小强坚持自己的围棋理念了。因为在小强身上,您看到了您年轻时候的影子。小强现在在做的事,就是您一直在做,甚至到现在还没有做完的事!真是惭愧啊,我虽然是您的大弟子。可是我这个徒弟完全不合格。现在看来,真正能够继承您衣钵的。我看也只有小强了。”

李小强的脸皮虽然比较厚,不过听到林海峰先生给出这么高的评价后。他的脸还是红了。连人家李石佛都曾经说过:

“即使是在背地里,自己也从来没有想过能和吴先生相比。”

更不用说李小强了。他可是对自己的围棋天赋没有多少自信的。这次来见吴大师,如果能让吴先生指点一二。稍微让吴先生指明一下方向,李小强就心满意足了。

真要说起来,两种不同围棋理念的产生。就是和“座子”制度有关。更准确的说,和“星位”以及“小目”的特点有关。在中国古棋中,除非是让子棋,不然见不到和“小目”有关的变化。有趣的是,当日本围棋取消“座子”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是见不到多少和“星位”有关的变化的。

在日本古棋中,“星位”和“三,3”一度被认为是“鬼门关”。当吴先生和秀哉下“世纪对局”的时候。吴先生下出“星,天元,三,3”布局。他的这个举动,甚至被认为是对权威“不敬”的行为。用现在的眼光看来,当时日本围棋界的行为好像有点奇怪。不就是下一个“星位”吗?怎么就成了“鬼门关”了呢?

仔细分析其中的原因,这其实还是和“星位”的特性有关。日本围棋同样认为,“星位”是难攻难守的。正是因为这“两难”。他们认为如果下“星位”的话,整个形势不容易掌握。尤其“低手”和“高手”下棋的时候,他们不推荐低手采用“星位”的下法。认为应该选用更简明的“小目”下法。

和“星位”相比,“小目”的特点当然就是“易守”。听听“无忧角”这个名字就知道。起手下“小目”的话,只要加上一手棋,那么整个角部就可以“无忧”了。

“你吴清源就是一位“下手”,你和高手下棋的时候,居然敢下星位和三,3。你这明显就是不走正途嘛!你想做什么呢?想用歪门邪道在棋盘上胡搅蛮缠吗?先不谈胜负,就凭你这个态度,你就不是在追求棋之正道。你这就是非常失礼的行为知道吗。。。”

这样的观点,用现代的思维来看,那当然是匪夷所思的。但是在几十年前,日本人会有这样的想法,那是再正常不过

无论是中国围棋还是日本围棋,。抛开各种偏见先不谈,对于“棋道”,肯定是有自己追求的。当日本围棋取消“座子”制度以后,在对待围棋上面,日本人非常自豪。他们认为,在追求“棋道”方面,自己的围棋理念才是更先进的,也是更正确的。自己已经跑到中国人前面去了。在丈和就任“名人棋所”的时候,围棋甚至被拔高到 “国技”的地步。可见日本人当时有多么的自豪。

他们这种自豪感一点都不奇怪。同属于东方国家,只要谈到“东方思维”和“东方文化”。那么毫无疑问,类似于这样的东西,几乎所有的源头都是来自于中国。说我们国家是东方文化的“宗主国”,这应该是一点都不过分的。

围棋是中国人发明的,谁都必须承认,这其中涵盖了非常丰富的“东方思维”。当日本人觉得自己的围棋理念更先进,自己的围棋理念更“正宗”,他们当然有理由感到自豪。李小强常常开玩笑似的想,到了后世,韩国人拼命给一些中国古代名人“颁发国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