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围棋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围棋梦- 第1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棋盘上的巫师”!

看到这样的外号,李小强不禁哑然失笑。在我们东方世界,这样的外号显然不算一个好词。考虑到这是日本人的提法,站在“敌人”的角度来说,这样的外号显然也说得过去。

在世界竞技体育的范畴,也有几个叫“巫师”的,例如在台球界就有一个著名的“巫师”。“棋盘上的巫师”?这样的叫法虽然有点非主流,不过听上去还是很厉害的样子。李小强能够接受。无论如何,这至少要比“僵尸流”更好听吧。

“小强,对于外界的普遍看法,你自己是怎样认为的?嘿嘿,我怎么感觉,日本人还是输得有点不服气啊。。”

“呵呵,他们不是输得不服气,他们是不知道反思,一直以来,他们的自我感觉都太良好了。大家都知道,只要自我感觉太良好,一般都不会去反思的。。。”

李小强知道张志东的意思。日本围棋界对于自己的胜利,给出了看上去很合理的解释。他们的意思很明显:

是的,我承认这两盘棋你李小强都是“完胜”,你李小强的水平确实已经很高了,你就是“棋盘上的巫师”,常常能够下出妙手,下出出人意料的好棋。但是。。。

这个“但是”,他们就没有说下去了,虽然没有说下去,后面的意思大家还是都知道的。围棋中的妙手,基本上就属于可遇不可求的东西。妙手偶得嘛。你李小强,可以指望每盘棋都能够下出妙手吗?

这个应该就是后面的“但是”吧。这样的“但是”,李小强知道,张志东也知道,张志东看到了日本围棋的不服气,而李小强呢,他看到日本围棋没有反思。

在这个时候,还是没有人认为日本围棋的理念有问题,一个都没有!

说实话,李小强还是希望日本棋界反思的。哪怕就是为了以后的世界棋坛热闹一点,李小强也希望日本围棋界提前反思。

很显然,李小强只是希望,对于这样的问题,他既不能说什么,也不能做什么。更无力改变什么。想要改变人家长期形成的理念,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李小强只是希望,由于自己的出现,能够对中国围棋有所帮助,能够让中国围棋少走一段弯路。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李小强也就心满意足了。李小强心里清楚,哪怕想做到这一点,自己也还没有这样的本事。

在围棋的世界了,你想拥有影响力,你的话有人听,你就必须拥有相匹配的实力。不仅在围棋世界,其实在各个领域都是这样。想拥有话语权的话,就必须拥有相匹配的实力。

“某某某开始讲话,整个世界都要聆听。。。”

人家为什么要听你讲话?不就是因为你有实力吗?

一直以来,李小强就是一个很清醒的人。说实话,他进入职业围棋界,他自己是没有多少自信的。这里面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对自己“围棋天赋”不自信。天赋这种东西说不清道不明。又没有办法衡量。可是谁都知道,当围棋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后,想要更进一步突破的话,天赋又是至关重要的。

李小强冷静分析自己的情况。没错,自己的水平有进步是肯定的。自己现在就能够“完胜”依田和淡路,好像自己的围棋天赋也还可以。可是,自己现在的围棋水平真的有那么高吗?李小强认为,自己的水平还是没有那么高的。

李小强常常想,如果按照自己的水平,去参加后世“围甲”的话,那会是一个什么情况呢?李小强客观的认为,自己也许有资格去参加围甲。不过一年下来,自己的胜率很难达到百分之五十。。。

这应该就是自己目前的真实水平!

自己能“完胜”日本的强九,其实还是有“作弊”的成分在里面。只不过,由于自己的水平提高了,“作弊”的水平其实也提高了。以往的“作弊”都比较生硬,而现在呢?有些“作弊”就比较自然了。例如对淡路先生的比赛,自己的布局其实也是在“作弊”,而且是非常高级,非常自然的“作弊”。可是自己依然没有办法在他们身上占到什么便宜。这说明什么?说明自己的功力确实不如人家。

当然,通过这两场比赛,李小强认为自己还是有收获的。其中最大的收获,就是坚定了“穷其变”的精神。

说实话,所有的“精神”都类似于“口号”,都是说起来好听做起来难。的确是这样,例如说到“穷其变”,无论是谁听到了,肯定都会叫好,认为在棋盘上探索的时候,就需要这种“精神”。可是,你想“穷其变”就“穷其变”吗?或者说,你凭什么认为自己就是在“穷其变”呢?

李小强不这样看,他认为恰恰就是这一点,自己可能做得比人家更好,自己可以利用这个优势,抵消人家“天赋”的优势。

职业围棋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功利围棋”是一个永远都绕不开的话题。为了胜利,大家喜欢挑自己熟悉的下,喜欢挑自己有把握的下。这应该是职业围棋的一个特点。大家这样做,确实也无可指责。职业棋手也是人,下棋是自己的工作。为了生计,首先是需要确保胜利。在“穷其变”和“胜利”当中,估计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胜利。

可以说,职业围棋的特征其实是和“穷其变”的精神背道而驰的。

李小强认为,自己还是有条件“穷其变”的。“穷其变”需要两个条件,第1个条件,是机会!你老是输棋,比赛的机会就会减少。比赛机会都没有,你怎么去“穷其变”?李小强很幸运,他生活在这个年代。李小强一直认为,在中国几代围棋人中,“七小龙”这一辈是最幸运的。和前辈相比,他们的条件好太多了,和后辈相比,实话实说,他们竞争的压力肯定没有后世那么大。

可以这样认为,他们是在精心呵护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正是由于“精心呵护”,所以他们的棋中总是少了一点什么东西。

可以预见的是,由于李小强的出色表现,他肯定也能够受到“精心呵护”,在选拔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李小强还是可以获得很多比赛机会的。

“穷其变”的第2个条件,其实就是钱的问题。说实话,作为一名重生者,李小强根本没有想过自己的生活还会存在压力。这样的问题想都不会去想,李小强丢不起那个人。自己又不想成为什么超级富豪。如果只是让自己和自己的家人生活得好一点的话。李小强认为根本没有什么难度。

在中国后面几十年的发展中,可以说有无数次机会。只要能够规避风险,只要能够“领先半步”,要积累一定的财富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当然,目前自己的年龄还小,等过上一两年,等自己年龄大一点以后,再就具体的问题和家人商量一下。只要没有后顾之忧,自己就可以沿着围棋的道路深入探索。这个,就是李小强的信心来源:

“我用“穷其变”的精神一直去探索,能不能都抵消我天赋上的不足呢?”

李小强默默的想到。

李小强和张志东聊了一会天后,张志东告辞:

“哈哈,我现在不跟你聊了。我现在要去准备准备,马上就要去日本采访首届富士通杯了。。。”

富士通杯,首个世界职业围棋大赛!

不知不觉中,世界围棋进入了一个新的年代。围棋的国际化真的已经来临。

李小强的目光看向了远方。

206。第206章 世界大赛登场

1988年4月份的第一个周末,首个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富士通杯”开赛。

比赛当天,李小强早早来到围棋队的训练大厅。虽然自己暂时还没有资格参加这样的世界大赛,不过对于这种围棋界的盛事,李小强还是不愿错过的。

首届富士通杯刚开赛的时候,除了在围棋界,在普通大众中其实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特别是在中国,大多数人仅仅知道擂台赛,而不知道富士通杯。这当然是因为一种惯性。擂台赛在中国引起的反响,它对中国围棋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怎么形容都不过分。

在真实的历史当中,第5届擂台赛,中方早早就确立了优势,很早就“请”出了日方主帅武宫正树。那届擂台赛最后一场比赛是在中国南京举行,由中国的钱于平对阵武宫。主办方在组织挂盘讲解的时候,由于参加人数太多,普通场地根本满足不了棋迷的热情。主办方没有办法,只好把挂盘讲解放在体育馆举行。

主办方制作了一张超大的棋盘,直接放在足球场上,一个棋子的直径就是1到2米。棋迷就像看足球比赛一样看围棋比赛。

据说到现场观战的棋迷人数达到了8000到1万人。当钱于平获得最后胜利后,整个现场欢声雷动。。。

这些观众都会下围棋吗?恐怕不一定吧。在中国,在这个年代,擂台赛就有这样的影响力,能让不怎么下棋的普通观众也对它充满热情。

首届“富士通杯”刚举办的时候,不仅在中国的影响力不大。其实日本人也比较低调。的确,如果按照“职业比赛”的思维,富士通杯虽然号称“世界大赛”,其实它的比赛规格,在日本国内也就是中等水平。

既然是“职业比赛”,那当然必须用奖金数量来衡量。“富士通杯”冠军的奖金是1500万日元,而日本的“大三冠”呢,奖金最少的“本因坊战”,它的冠军奖金都有3200万日元。

和日本的“大三冠”相比,单论奖金数量的话,“富士通杯”显然不是一个档次。它最多也就和日本的“天元战”是一个档次。在日本人看来,“富士通杯”可能连他们的“天元战”都不如。

他们这样认为应该是有一定道理的,举办职业比赛,除了看冠军奖金外,其实还有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看“总预算”。由于参赛规模问题,“富士通杯”的总预算也就4000多万日元。刚好和日本“棋圣战”的冠军奖金差不多。而日本的“天元战”呢,它的冠军奖金和“富士通杯”差不多,不过它是全体日本职业棋手都参加的比赛,它的总预算肯定要超过“富士通杯”。

应昌期老先生在筹备“应氏杯”的时候,确定了40万美元的冠军奖金,就是想把“应氏杯”办成“世界第1围棋比赛”。在刚举办的时候,“应氏杯”确实是冠军奖金最高的职业围棋比赛,它超过了日本“棋圣战”的冠军奖金。

不过到了新世纪以后,由于日元一直在升值。“应氏杯”的冠军奖金只能排在“本因坊战”的前面,落后于日本的“名人战”。在奖金排行榜上只能排名第3。。

实话实说,单论“职业化”的话,日本围棋最成熟,也最规范。这是中韩两国不能想比的。虽然后世日本围棋的水平堕落得有点不太像话。

不管怎么说,“富士通杯”作为首个世界职业围棋大赛。它的意义依然非凡。和后面产生的其他职业大赛相比,“富士通杯”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的比赛时间非常固定!

不要小看这个特征,这个其实是“职业化”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例如在职业网球界,每年“四大满贯”的时间基本上是固定的。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设某土豪想举办一个网球比赛,哪怕他出两倍的奖金,恐怕也抢不去“温布尔登网球赛”的比赛时间吧?这应该是必然的,国际网联不会答应,大部分普通球迷估计也不会答应。因为这里涉及到一个“传统”问题。

职业比赛的魅力,除了高水平,除了高规格,除了高额奖金。还有一个魅力来源,那就是传统!要形成传统无非就是两个条件,一个是坚持,另一个呢,就是固定时间。

中国的“天元战”和 “名人战”为什么被棋迷看重,无非是因为和其他国内比赛相比,它们更具有“传统”。在后世的业余围棋界,每年都有林林总总的业余“大奖赛”。不过很多业余高手还是更看重“晚报杯”和“黄河杯”,刘二就曾经公开表示过,他每年唯一会坚持参加的业余比赛,就是“晚报杯”。大家为什么更看重“晚报杯”?无非就是看重它的传统!

在坚持“传统”这方面,后世的世界大赛就差远了。比赛时间随意更改,根本没有一点严肃性。实话实说,你主办方都不尊重自己举办的比赛,你叫其他人怎么尊重你?

首届“富士通杯”有16位棋手参加,人数虽然少,竞争却很激烈。用藤泽秀行的话来说,在参赛的16位棋手中,有希望获得冠军的棋手就多达7位。他指的这7位棋手,包括除大竹英雄外的日本“五超”,加上中国的聂旋风和韩国的曹燕子。

第1轮比赛当天下午,日本的棋谱传回中国。李小强和其他中国棋手一样,在热切的关注着整个比赛的进程。在前世,李小强作为一名资深棋迷,同样非常关注世界大赛。当然,看棋的心情肯定是不同的。

以往看棋,最多抱着“欣赏”的态度去看比赛,连“学习”都谈不上。而现在呢?一个念头常常不由自主的出现在李小强的脑海里:

“假如我现在去下某个局面,我会选择在什么地方落子呢。。。”

在国家围棋队,大家当然更关注中国棋手的表现。在参赛的4名中国棋手中,聂旋风首轮碰到一位欧美棋手,算是被“保送”进了八强。马小飞碰到一位不知名的韩国棋手,同样轻松获胜。曹大方九段的运气就比较差,他碰到日本的小林光二,在一番内力比拼中败下阵来。俞彬碰到了赵治勋,开始了自己的“青春毁灭”之旅。

在世界棋坛,曾经发生过一件很奇妙的事情。在世界大赛不多的年代,俞彬曾经6次参加世界大赛。在这6次比赛中,他都碰到了赵治勋,并且无一例外被赵治勋淘汰。俞彬曾经自嘲的说:自己的青春就是“毁灭”在赵治勋手里。而首届“富士通杯”,就是第1次。

李小强除了关注中国棋手的比赛,更过注意力放在韩国棋手上面。本次比赛有3位韩国棋手参加。除了被马小飞淘汰的一位,另外两位,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曹燕子和徐奉洙。在李石佛和刘昌赫崛起以前,韩国棋坛毫无争议的前两把交椅。

本届比赛同样很奇妙。在很多人心目中,这应该算是韩国围棋第1次公开亮相。在李小强看来,韩国围棋的这次亮相,已经表现出足够的实力了。只不过,由于成绩的问题,没有多少人注意到这一点。

曹燕子很奇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