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三国异侠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34三国异侠传- 第1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谏议大夫杜琼忙道:“丞相素来处事慎重,且料事如神,或有妙计思量,太后请勿轻往臣府,且侍主上先去,丞相若再轻怠,太后再召丞相入太庙斥之不迟。” 
  太后同意了,刘禅只好亲赴丞相府,他车驾来到相府门前,守门兵将慌忙跪迎。刘禅道:“丞相在何处?”门将道:“小人不知,但接丞相令旨,教挡住百官求见,不得入内。皇上大驾亲至,恭请进内。” 
  刘禅走下车驾,步行入府。他单独一人,走进第三重门,却见一人倚在池边,正用心钓鱼。 
  刘禅不敢惊扰,悄悄接近,在那人身后伫立了好一会。 
  见那人依然用心垂钓,浑忘了一切似的,才忍不住轻声道:“丞相感到安乐么?” 
  原来垂钓之人竟是孔明,孔明一听,慌忙将手中鱼竿一抛,伏地拜迎道:“主上亲临,臣接驾稍迟,罪该万死……主上请进府内。” 
  刘禅却不动,他伸手扶起孔明,迷惑说道:“相父!你可知道?曹丕令五路兵马,攻蜀来了……相父,这如何是好?”孔明就近目注刘禅一眼,但见他命宫山林依旧一片灰暗,毫无起色,而灰暗之气却一直延伸,至主兆六十五岁的彼鹅位,孔明心中不由微叹口气,暗道:刘禅年值十七登帝位,其寿可延续四十八年;但先主下葬白龙龙脉至今已达半年,刘禅这位长子却毫无承纳龙气之兆,显然他绝非复兴汉室的天命人选矣……而次子刘永、三子刘理,亦非复兴汉室的天命中人,莫非那白龙龙脉的龙气旺发,只能应验于先生的孙儿一辈身上么? 
  他接而又暗道:先生的儿辈天命如此,先生复兴汉室的遗志,看来只可容托于他的孙儿辈了……而我亦唯有竭力延续三分天机势的势格,以保那复兴汉室的天命之人诞生……孔明心念电转,便再无犹豫,呵呵笑道:“主上放心,五路来兵,臣怎会不知?臣非观鱼,实静思破敌之策。” 
  刘禅道:“相父计将如何?” 
  孔明从容笑笑道:“五路来兵,其势淘淘,实乃表面之象,魏国欲令我首尾不能相顾而生乱地罢了!羌王金必能、蛮王孟获、反将孟达、魏将曹真,此四路我已有破敌之策。但第五路吴国之军,我虽有退敌之计,可惜仍缺一能言善辩子才,未得其人,故须详加思虑。” 
  刘禅仍带疑虑,忙道:“五路奇兵来犯,蜀国兵力薄弱,相父有何妙计退敌呢?” 
  孔明微微一笑,道:“先帝以陛下忖托于臣,臣怎敢丝毫怠慢?朝中诸官,多不晓兵法之妙,贵于神速而不为敌之所测,因此不可轻泄。” 
  孔明说罢,即亲自扶持刘禅入内堂,君臣二人单独相对。 
  孔明这才将他的破敌之计,向刘禅详释一番。 
  关于鲜卑国和金必能率兵攻打西平关,孔明早就派密使到马超军营,令马超镇守,而且马超的祖辈属西川人,极得西羌鲜卑人的敬畏,因此,由马超镇守,西面的一路奇兵,可不战而退。 
  第二路是南蛮王孟获所统的十万南蛮大军,孟获已兵犯南面蜀国四郡,孔明接报,即调魏延率军前去反击,但教他只疑兵布阵,左出右入,右入左出,令蛮兵心疑,不敢放胆进攻,这一路亦已保不败之地。 
  第三路是叛将孟达之军,出兵欲攻汉中。孔明知李严与孟达有生死之交,便立刻派李严东赴白帝城镇守,孟达见守边之将是李严,即推病收兵,不再进攻汉中。 
  第四路是曹真率领的魂军,为数十万,最难对付。孔明调派魏军最畏惧的虎威大将军赵子龙,亲赴阳平关镇守。赵子龙的神威,就连当日的曹操亦十分怯惧,更何况是曹操的子侄辈曹真?孔明又授计赵子龙,在阳平关多布旗号,坚守不出。曹真果然不敢贸然轻进,等待其他四路的动静,再作打算。因此魏军被挡在阳平关前,不敢进攻。 
  孔明将他的部署,告知刘禅。刘禅不由惊叹道:“相父用兵,果然神鬼莫测碍…但未知东吴一路,相父如何克破?” 
  孔明沉吟道:“东吴有陆逊为帅,此人深通兵略,不可轻视。但陆逊用兵谨慎,他此时必在等待;若四路兵马取胜,他必出兵;但四路不成功,他便必按兵不动。但五路兵马中,以东吴一路最为重要,我须先行瓦解,以稳定东面。但派赴东吴的使者十分关键,我此时又决不可能抽身前去,因此一时之间,尚未有决断。” 
  刘禅一听,才完全放心,他心性又很坦白,便向孔明笑道:“太后亦十分担心,打算见相父问清楚呢!但相父已伏下万全之策,朕已如梦初醒,不再忧虑啦。” 
  孔明见刘禅毫无心机,暗道:他毕竟是十七岁的少年人。 
  也不忍令他太难做,便又安慰几句,更与他一同饮了几杯酒。 
  让他安心而去。 
  孔明送刘禅出府。府外朝中百官仍在守候,环立于门外,但见后主面有喜色,心中皆不明其故,却准也不敢询问。 
  因为百官多感惊惶,谁也没有主意。 
  孔明送走刘禅的车驾,返回府外,但见百官神色犹豫不定,皆有惊惶之心,其中却有一人,正欣然而笑,似已窥破其中的奥秘,原来此人是朝中的吏部尚书邓芝。孔明送走百官,却暗中令人留住邓芝。 
  孔明邀邓芝入相府,直抵他书房密室,请邓芝坐下,才道:“当今之势,魏、蜀、吴三国鼎立,若求一统山河,当必征伐哪两国呢?” 
  邓芝毫不犹豫,断然说道:“丞相大人,下官以为,主上初登帝位,局势未稳,魏国虽然是汉贼,但势力强大,非一时三刻所能摇动,因此宜先稳定局势,再徐图征讨。而蜀、吴处境相同,实力唇齿相依,唇亡则齿寒之势,因此宜与吴盟好,将先帝与吴下仇怨瓦解冰消,彼此相助,方才是保国以图北伐进取的长久之计。丞相以为如何?” 
  孔明一听,不由欣然大笑,道:“我欲得此人才很久了。 
  今日终于遇上。”孔明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邓芝已深知孔明之意,却故意含笑道:“未知丞相欲差此人办何事呢?” 
  孔明欣然道:“我正欲派使者往东吴说盟,一直未得合适人眩邓大人既洞悉时局,必不辱所命,赴吴之行,非你莫属。” 
  邓芝见孔明如此信任,心中感动,但仍谦称:“下官恐难当此重任。” 
  孔明却决然说道:“邓大人不必推辞,目下乃蜀国先死存亡之际,不容我辈中人谦虚了。” 
  邓芝亦肃然说道:“是!丞相大人既有钧旨,下官当遵从便是。” 
  第二天一早,邓芝即动身前赴东吴。 
  东吴此时已将都城从柴桑迁到武昌,即湖北鄂城。陆逊破蜀退魏,功高盖世,孙权对陆逊十分信任,拜他为辅国将军江陵候,更兼领荆州牧成为荆州最高行政长官,东吴的军权由陆逊执掌。 
  就在此时,忽报魏国有使者来拜。孙权对魏国进攻荆州,心中仍耿耿于怀,但魏国派来的使者,他又不敢不见。无奈只好召魏国的使者入朝。 
  魏国使者向孙权奏道:“蜀国派人求救于魏,魏国一时失察,发兵攻吴,已知错矣。今魏国却出四路奇兵,趁蜀国局势未稳,进而击之。请吴国派兵相应。若陷蜀国,可将蜀土各分其半,决不食言。” 
  孙权犹豫不决,问计于张昭,张昭亦不敢作主,反而向孙权道:“陆将军甚有见地,何不召他商议?” 
  孙权便急召陆逊,告知魏国之意。又道:“曹丕奸诈,言而无信,出兵攻蜀之约,孤是否答应呢?” 
  陆逊微思忖,即断然说道:“曹丕雄踞中原,急切间难于摇动,主公若不答应,必与曹丕结仇也。但臣知蜀国丞相孔明,非等闲人物,当今之世,魏、吴两国尚无人可与之匹敌也,因此我军亦不可轻举妄动。宜静观其变,密切留意四路兵马情形,若四路兵胜,则蜀国必危,孔明首尾不能相救,我军即可发兵,直捣成都。若四路兵败,我军只宜按兵不动。” 
  孙权立刻依从陆逊之策,向魏国使者道:“贵使请先行回覆魏主,吴国因军需未办妥,急切问尚不能起兵。待军需齐备,即出兵相应。” 
  魏国使者知此乃吴国缓兵拖延之计,但又无可奈何,只好先行回报去了。 
  不久,蜀国便有探子回报,说鲜卑国金必能的大军,见马超守蜀川西闰关,不战而退。南蛮孟获,被魏延施孔明所授疑兵之计,杀退回南蛮,上庸关盂达,出兵攻打汉中,中途却称病不起,退回上庸关。而由魏国大将军曹真所率的十万大军,进攻阳平关,被守关之将赵子龙神威慑震,交锋不及数日,便吓退回中原去了! 
  孙权接报,即召陆逊入朝,以手抚陆逊之背,向朝臣笑道:“若非陆将军洞悉先机,孤又险上魏国曹丕恶当,与蜀国结怨了!孤有陆将军辅国,可高枕无忧了?” 
  吴国君臣正议论问,忽报蜀国派邓芝作使,前来拜见吴主孙权。 
  孙权一听,惊疑参半,即问陆逊道:“陆将军以为如何?” 
  陆逊沉吟道:“当今势局,吴、蜀皆元气大伤,魏国独大,蜀亡则吴亦不长,反之吴亡蜀亦将不保,实乃唇亡齿寒之局埃我料孔明必深明此大势,他遣使前来,乃欲修吴、蜀盟好。主公宜善加相待,见机而行可也。” 
  孙权因荆州之战,与刘备结下深仇大恨,此时尚未释怀,暗道:吴、蜀之仇,难道蜀国便不思报么?若其大局稳定,出兵复仇,我又将如何?因此虽然认为陆逊之析甚有见地,但仍显得犹豫不决。 
  吴国老臣张昭,对陆逊治国之才,深得孙权信任,甚至已超越凌驾自己,心中不由有点妒恨。他暗道:我在此怎又让陆逊一人独大……他心中转念,便向孙权道:“主公!蜀国遣使至此,乃诸葛亮退兵之计,故遣邓芝来作说客,主公虽决定吴国按兵不动,但亦不可令其过于得意,轻视吴国之力也。” 
  孙权一听,正合他的心意,便间张昭道:“当以何法应之?” 
  张昭道:“可于殿前放一大鼎,将油放入,烧沸鼎油;更执雄壮武士,执刀环立,从宫门直排至殿也。再传入邓芝。不待他说话,即责以说客之罪,若犯之则投油鼎烹之。看他如何对答。” 
  孙权深以为然,又见陆逊默默不语,以为他亦赞同,便大笑道:“此计甚妙!可速依法行之。” 
  于是迅速放置油鼎、武士,然后再召邓芝入见。 
  陆逊在一旁思忖着:吴蜀如今虽已是唇亡齿寒之局,然而主公对于蜀国似仍存顾忌,若此时反对张昭之议,不仅不能解除主公之虑,反徒招张昭忌恨,不如暂且先看蜀国使者如何应对,我再见机行事吧!            
第十章 旋乾转坤     
  邓芝奉召,即整衣而入,他走至宫门前,但见两行武士,威风凛凛,各执钢刀、大斧、长剑,一直排列到殿上,邓芝从容一笑,在刀枪剑阵中穿行,来到殿前,又见大油鼎,鼎内油沸,两旁武土怒目相向,十分可怕。 
  张昭喝道:“见了我主,为何不跪拜?” 
  邓芝傲然说道:“两国通使,须以礼相待,今以刀枪剑阵、沸油之鼎相迎,我岂会拜此无礼之国主。” 
  邓芝继而大笑道:“不料堂堂吴候,一国之主,意畏我一介寒儒。” 
  孙权一听,不由动了真火,喝喝:“孤如何惧你?” 
  邓芝道:“既然不惧,为何怕我说话呢?” 
  孙权道:“孤知你奉孔明诡计,来说动孤与魏国之盟好! 
  因此不容你胡说八道。” 
  孙权见邓芝意志甚坚,不由欣喜道:“如先生之才,蜀国尚有多少人呢?” 
  邓芝叹道:“邓某微未之才,在蜀国多如沙石,岂敢以绝无仅有而自居。” 
  孙权终于欣然笑道:“孙亦正欲与蜀讲和,只是恐怕蜀主年轻识浅,未能全始全终。” 
  邓芝慨然道:“与吴唇齿相依,乃蜀相孔明之意,但孔明在位一日,我敢保证蜀、吴盟好必可保持。” 
  孙权大喜道:“难得孔明先生识大体顾全大局,孤有他作主,再无疑虑了!尊使返国,请向孔明转达孤诚意。” 
  邓芝亦欣然道:“大王放心,我返国必向丞相转达吴国的盟和诚意。” 
  孙权大喜,下令罢酒款待邓芝,席间,孙权忽然问邓芝道:“若日后吴、蜀同心灭魏,共得天下,由二主分治,岂不乐乎?” 
  邓芝一听,大笑道:“自古天无二日,世无二主。灭魏之后,也未知天命所归于谁!但为人君者,各修政德;为臣者,各尽其忠;如此天下自可保太平,我愿亦足矣。” 
  孙权欣然笑道:“先生之意,果然甚诚!不似曹丕之奸诡!孤再无思虑,即派使者入蜀,拜见蜀主,以结吴蜀长久盟好。” 
  第二天,孙权果然派出使者,入蜀拜见蜀主刘禅、丞相孔明,转达孙权修好结盟之意。 
  孔明大喜,即安排好好款待东吴使者。东吴使者是大臣张温。他见后主刘禅年幼无知,席间不晓答对,但悉向他敬酒作礼,心中不由有点轻视,面露冷笑。 
  张温的轻蔑神色,虽然一闪即逝,但岂能瞒过孔明的锐目?孔明心中微哼,即目视在席间作陪的萧候仪。 
  萧候仪会意,即一跃而出,以丞相府侍从的身份,向刘禅朗声道:“主上!容小人于席间献艺以博吴使一乐么?” 
  刘禅不懂答对,道:“一切但问丞相裁决。” 
  孔明微微一笑,道:“萧兄弟乃我的亲随,并非朝中之人,可以侍从身份献艺一乐,未知尊使意下如何?” 
  张温听说是孔明的亲随,虽不敢轻慢,但亦并不以为意,随口说道:“但凭孔明先生作主吧。” 
  孔明向萧候仪微一点头。 
  萧候仪即大声道:“亲兵听令!将我的青龙偃月刀捧出。”众亲兵领令,疾奔而出。 
  张温一听,神色不由一凛,暗道:闻说当今之世,只有关羽善使青龙偃月刀,但关羽已去世多时,蜀国怎会有此骁将,能施展青龙偃月刀?莫非其中有诈么? 
  张温转念之际,四名亲兵,已抬出一柄大刀。张温一看,认得果然是青龙偃月刀,心中不由又一凛,暗道:此刀据闻重八十二斤,只有关羽的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