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推销麻辣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自我推销麻辣烫-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反感的;相反;他会对你产生好感;形成心理相容。     
    “逢人减寿”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成年人(特别是中老年人);相反;对于幼儿、少年;用“逢人添岁”(年龄往大处说)的方法效果较好;因为他们有一种渴望成年的心理。     
    上面我们所说的言语加减法:遇货加钱;逢人减寿;说穿了就是一种投其所好。但是只要我们的目的光明正大;这种投其所好;于自己、于对方、于社会都会无害;相反能给对方、给社会带来欢乐;至多只能说它们是“美丽的错误”“无害的阴谋”;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部分 锦心绣口 左右逢源
第10章 人人都是顺毛驴 (2)顺水推舟受欢迎

    清初有一位著名的诗人叫周宛云;喜欢扶持后进;也经常有人拿着自己的诗稿去请他指教。    
    开始;周宛云对任何人都是直言相告;把对方写的诗稿里的是非曲直都一一指出。时间长了;社会上出现了一种说法;说他空有虚名;没有实才;还喜欢嫉妒别人的才能;等等;一时间众说纷纭。    
    他很苦恼;于是就请教一位朋友。朋友给他附耳指点了一番;他含笑而回。    
    又有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头儿赶着一头驴来拜访他;驴背了驮了两麻袋诗稿;声称自己写了四十年;有一百多卷。周宛云看着那些又酸又涩的诗说:四十年写一百多卷;真不容易!    
    老头心服口服;高兴而回。    
    不久;有一个富家子弟拿着一首狗屁不通的诗来请教;周宛云说:小小年岁就能通晓诗文;真不容易!    
    富家子弟心服口服;留下一堆金银;高兴而回。    
    又不久;一位生员拿着诗稿来求教;周宛云说:先生已经有功名;还如此好学不倦;虚怀若谷;真不容易。    
    生员心服口服;高兴而回。    
    不多久;社会上就传出了一句话:此生不入翰林院;但愿一识周宛如云。周宛云顿时名动天下;所有人都对他心服口服。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喜欢骂人为“顺毛驴”。其实;多数人从天性上来讲都是“顺毛驴”;只是有的纯种些;有的杂种些而已。有人以为自己厌恶别人赞美自己;实际上他只是讨厌赞美的方式;或者说没有拍到点子上的马屁罢了。    
    因此可以断言;大部分人表现谦虚的时候;仍然保存着一份获得赞美和认可的强烈感情。如果别人信以为真;为这种谦虚所感动;把真正的意见说出来的时候;他却未必能够接受。    
    某市一位摄影家名气很大。这天一位年轻摄影爱好者拿了一叠摄影作品来拜访;请他批评。    
    摄影家热心地告诉对方;哪一张曝光时间长了一些;哪一张光圈小了一些;哪一张取景需要变换角度……。    
    当这位摄影家正在指正的时候;那位摄影爱好者却总是找一番理由来为自己辩护;不是说当时天气不洼;就是说取景时找不到合适的落脚点等;如此这般地罗嗦半天。    
    当那个摄影爱好者走了以后;摄影家好气又好笑地说:“我真傻;何必说那么多的话呢?”其实这并不是个别现象;因为很少有人能真正虚心接受当面的批评。    
    既然人情喜欢顺毛摸;那么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无疑是最佳的一种接触方式。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最重要的前提是对对方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三国时期;刘关张率军与曹操激战失利;关羽让曹操围在一座土山上。曹操很爱惜关羽的人才;可是;该怎么去劝他投降呢?显然;靠正常的方法是不行的;关羽早已决心以死相拼;不吃这一套。    
    张辽出面了;他对关羽说:“你若战死;首先就有三个罪过。你和刘备是桃园结义;誓同生死;如今刘备刚战败你就死了;它日刘备倘若东山再起;却得不到你的帮助;你不是有负当年的誓约吗?此为第一罪。第二罪;刘备托家眷于你;你若战死则使她们无依无靠;有负重托。第三个罪过;你武艺超群;兼通经史;不图协助刘备匡扶汉室;却想一拼匹夫之勇;显得胸无大谋;算不得是个忠义之士。”    
    张辽见关羽面色犹豫;趁热打铁地说:“依我之见;眼下不若暂且下山。大丈夫能屈能伸;只要忠心不变则可。以后;去打听刘备的下落再去找他。这样;你既能完成刘备的托眷重任;又能协助他大展匡扶汉室、统一天下之宏愿。愿关将军三思。”    
    张辽这一席话之高杆;足可与诸葛亮舌战群儒相媲美。他深知关云长喜读春秋;向来以仁义自期;因此如果用“良禽择木而栖”、“大丈夫识时务为俊杰”之类的话来劝说;不仅毫无效果;反而会坚定其必死之心。唯有以忠攻忠;以义攻义;以毒攻毒;要让关羽明白忠义也有权变。    
    按常规来说;投降曹操是不仁不义;而宁死不屈则忠义双全;可在张辽嘴里一切全变了;关羽如果拼死不降;反而是不仁不义。在张辽的劝说下;关羽感情上的弯子终于转了过来;与曹操立下降汉不降曹等三誓;欣然投降。    
    关云长这样义薄云天的盖世英雄;都可以被三寸不烂之舌收服;更何况世间寻常的匹夫匹妇呢?    
    学会看人下菜碟    
    清代京城有一家生意兴隆的理发店;大修门面时请来一位“狂士”为该店撰写一副对联: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对联写得有气势;字也写得很好。悬挂出去之后;却“数日间客皆裹足不前;其店顿闭。”    
    清雍正年间;大书法家董邦达到京师游历;盘缠花光了也没有找到进身之阶。这一天;他给一家萧条冷落的理发店编写了一副对联:    
    相逢尽是弹冠客;    
    此去应无搔首人。    
    对联挂出之后;竟顾客盈门;使一城理发店相对失色;作者本人也因之“以书画闻京师”;声名大噪。    
    上面这个故事对于我们的交际有两个启示,可以总结为两句话:一句是巴掌不打笑脸人,也就是说,在交际中时刻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如果我们在说话时也是一样;如果出言必金刚怒目;杀气腾腾;必然会使对方望而生畏;避之惟恐不及;谁还敢来光顾。而态度和蔼;谈吐文雅;春风融融;使对方闻言三分暖;见面总觉格外亲;当然乐于光顾。    
    但是同时,虽然说巴掌不打笑脸人;但是如果我们不分对象和场合,只会堆着笑脸说刻板而空洞的套话,也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比如说上面那第二副对联,用在理发店就能让人如沐春风,可是用在棺材店就未必收到预期的效果。    
    这个故事同时也启发我们,每个人的特点不同,我们在交际中要学会看人下菜碟,针对不同的场合和人采用不同的说法,而不能千篇一律地按自己的习惯与人交往。如果见人就说“久仰大名;如雷贯耳”、“贵公司生意一定兴隆发达”、“鄙人才学疏浅;请阁下多多指教!有时甚至可能直接导致交际的失败。    
    路逢侠客须呈剑,不是才人莫献诗。    
    人的本性不同;后天的修养也各异;可以说是千人千面;而上面的话都是一些缺乏真诚感情的;完全是公式化的套话。不要以为说好话不会得罪别人;实际上说得不对味比不说还要惨。    
    如果我们对于对方没有分析过;就不能盲目地说好话奉承对方。谁也不是傻子;人大多知道自己的优缺点所在;如果有人胡乱奉承;他们也不会胡乱接受。即使表面上接受;心里却十分清楚什么是胡言乱语;什么是真心赞美。    
    只有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仔细推敲赞美所用的词句;才能抓住对方的特点;把对方说得舒舒服服;他对我们自然会印象深刻。    
    由内心里发出的话才有意义。遇到一个生意人;如果我们赞美他才能出众、手腕灵活、现在红光满面;发财即在眼前;他听了一定会高兴。但我们如果赞扬他学问深、道烙高尚、清廉自守、乐道安贫;他不仅无动于衷;还会认为我们是讽刺他。    
    遇到政府官员;我们应该赞美他为国为民;一身清正;廉洁自持;劳苦功高。我们如果赞美他生财有道;哪怕我们是真心佩服他这一点;他一定会跟我们翻脸;搞不好还分给我们穿小鞋。    
    如果我们的谈话对象是个读书人;我们如果说他学有根底;笔下生花;思想正确;宁静谈泊;他听了一定会高兴的。    
    对一个文盲;如果我们赞美他的儿子读书用功;他一定很自豪;对一个暴发户;如果我们赞美他的大太漂亮贤慧;赞美他的居室够豪华气派;他也一定会甘之若怡。    
    看人下菜碟;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对方以哪方面为自豪或;我们拍哪方面的马屁;一定能得到对方的认可与赞同。    
    这种技巧在经验的推销者那儿;经常被运用得炉火纯青。    
    有个人性格执拗;从来听不进别人意见。他十年来始终开着一辆车;未曾换过。有许多汽车推销者跟他接触过;劝他换辆新车。    
    有些推销者说:“你这种老爷车很容易发生车祸。”还有些推销者说:“象这种老爷车;修理费相当可观”。    
    但是这些话反而触怒了他;他更加固执地拒绝了。    
    这一天;有个人到他家拜访;对他说:“我看你那辆车子还可以用半年;现在若要换辆新的;真有点可惜!”    
    事实上;他心中早就想换辆新车;只不过不想给别人留下耳根软的印象;因此固执着不换。经这人这么一说;他心情十分爽朗;马上决定实现这个心愿;就向这位与众不同的推销者购买了一辆崭新的汽车。    
    


第二部分 锦心绣口 左右逢源
第10章 人人都是顺毛驴 (3)逆向思维激将法

    所谓激将法;指的是用带有刺激性的语言;来激发对方的某种情感;让对方的情绪受到震撼;并在冲动的情绪的驱使下;顺着我们指引的方向行事。    
    这是一种交际中的逆向思维;能在顺毛摸法失效的情况下发挥特殊的作用。    
    民国时的章太炎先生位饱学名士;因为得罪了袁世凯;于1914年被幽禁在北京龙泉寺;章愤而宣布绝食。    
   
第二天;他的弟子钱玄同、朱逊光、马夷初和吴承仕去看他;劝他进食。章太炎不管别人怎么劝;只是一味摇头就是不肯进食。    
    吴承仕灵机一动;想起了三国名士祢衡击鼓骂曹的故事;于是便说:“先生比祢衡如何?”。    
    章太炎一瞪眼说:“祢衡怎么能比我?”    
    吴承仕连忙说:“刘表要杀祢衡;自己不愿戴杀士之罪;而指使黄祖下手。现在;袁世凯比刘表高杆多了;他不用假黄祖这样的角色;叫先生自己杀自己。”    
    章太炎听完一骨碌翻身下床;恢复进食。劝章太炎这样心高气傲的饱学之士;平常的办法是不会有效的。而吴承仕用的就是激将法;一激再加一比;赞美中有刺激;比较中有规劝。    
    激将法是日常交际、推销和谈判中常用的语言艺术。在使用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看准对象。    
    激将法有一定的适应范围;一般说来;适用于哪些社会经验不太丰富;且容易感情用事的人身上。对于那些老谋深算、办事稳重、富于理智的人;激将法是难发挥作用的。    
    三国诸葛亮率兵十余万出斜谷;驻扎在渭水边上。曹魏派遣司马懿出兵抵抗。诸葛亮远征在外;急于进攻;可是司马懿拒守渭南不出。为了激司马懿出战;派人给他送去妇人的服饰羞辱他象妇人一样胆小。可是司马懿却故意当着使者的面笑嘻嘻地穿上衣服表演了一番。    
    诸葛亮气得七窍生烟;没有办法;过了三个月就鞠躬尽瘁。    
    同时;激将法也不宜于对于那些故事谨小慎微、自卑感强、性格内向的人。因为语言过于刺激;会被他们误认为是对他们的挖苦、嘲笑;并极可能导致怨恨心理。所以;选择好对象是激将法成功的第一要义。    
    (2)要讲究分寸。    
    激将法要讲究使用语言的分寸;激发起对方的情感;不是目的;使对方的反应掌握在我们手中才算有效。锋芒太露和过于苛薄的语言;容易使对方形成对抗心理;而语言无力;不痛不痒;则又难能让对方的情感产生震撼。因此;在使用激将法时;一定要注意言辞的分寸;既要防止过度;又避免不及。    
    (3)要保持风度。    
    使用激将法时;所用的工具是言辞;而不是态度;切不可为了激将而甩脸子、拍桌子;这不仅有损自己的风度;还可能让对方心生厌恶而拂袖而去。    
    在苏联外交史上;有一位风格独特的外交家;那就是赫鲁晓夫。他经常在谈判时;脱下皮鞋来拍桌子;来恐吓和刺激对手;但是却往往达不到目的;因为他的态度暴露了色厉内荏的本质。    
    下面是一个使用激将法推销成功的小例子。    
    一位老总到香港开会;来到一家珠宝店;对一只钻戒很感兴趣;准备买回去送给秘书。但嫌几十万港元的价格太贵;有些犹豫不决。    
    接待小姐见此情形;笑着对他说:“您真有眼光;昨天有位欧洲的王子也是一眼就看中了这只戒指;后来因为贵没买”。    
    这位老总听后;马上掏出信用卡;买下了这枚钻戒;而且还得意非常。    
    这就是劝将不如激将的神奇效果。如果那位接待小姐从正面劝说;那位老总未必能下决心买下那枚钻戒。而反面的激法;倒促使他们下了决心。因为人都有自尊心;荣誉感;当他听说某亲王也喜欢这枚钻戒;但因为太贵没买时;强烈的自尊、争强心被激发了出来。    
    


第二部分 锦心绣口 左右逢源
第11章  做一个有悬念的人 (1)逢人只说三分话

    戴高乐将军曾经说过,真正的领袖人物要幽居,伟大和超脱,要神秘,有时则要沉默寡言。    
    无独有偶,在戴高乐之前几百年之前,我国明朝吕坤在《呻吟语》中曾经总结圣人的处世经验说:独处看不破;忽处看不破;劳倦时看不破;急遽仓猝时看不破;惊扰驟感时看不破;重大独当时看不破;吾必以为圣人。    
    这里所说的圣人,无非是一个有悬念的人而已。    
    我们也许做不了圣人,但是我们却可以做“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