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译注于长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庄子译注于长春- 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上(4)。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5)?”二大夫
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于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惠子相梁

(6),庄子往见之。或谓惠于曰(7):‘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
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M(8),子知之乎?
夫鹓M 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9),非练实不食(10),非醛泉不
饮(11)。于鸱是得腐鼠(12),过鹓M 过之,仰而视之曰:“吓(13)!今子欲以子
梁国而吓我邪?”庄子与惠子游于壕梁之上(14)。庄子曰:“慷鱼出游从容(15), 
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
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
知鱼之乐,全矣(16)。”庄子曰:“请循其本(17)。子曰‘女安知鱼乐’云者,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壕上也(18)。”
'注释'

(1)濮水:水名,在今山东范县境。
(2)楚王:指楚威王。往先:前往致相邀之意,表示对贤人的礼遇。
(3)愿以境内累:此句为二大夫代表楚王向庄子所致之同,意为愿把国事相累于先生。也就是请
庄子去作官的含蓄说法。《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载:“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聘之,许以为相。”
即此意。
(4)巾筒(sì):笥为竹箱之类。意为把龟骨放在竹箱里,再蒙上中被。庙堂:大庙之明堂,为
古代君主与群臣议政和举行祭祀仪式之处。
(5)曳尾于涂中:拖着尾巴在泥中爬行。比喻生之微贱。
(6)惠子:即惠施,宋人,名家主要代表者之一,曾作过梁惠王的相,是庄子的老朋友。《庄子》
中有多处记载惠施之事及二人的辩论。梁:即大梁(今河南开封),为战国时魏国都城,故魏亦称梁。
(7)或,有人、某人,不定代词。
(8)鹓M (yuanchu):传说中鸾凤之类神鸟。庄子以之自喻。
(9)梧桐,落叶乔木。传说凤凰只在梧桐树上栖息。
(10)练实:竹实。
(11)醴泉:醴为甜酒,泉为泉水。象甜酒般甘美的泉水。
(12)鸱:猫头鹰,比喻惠施。腐鼠比喻相位。
(13)吓:动物发出威吓敌人的声音。
(14)濠梁:濠水桥上,濠水在今安微风阳县境内,北流至临淮关入淮。
(15)儵(tiáo)鱼:亦称白鲦,银白色,长约16 厘米,为淡水小型鱼类,喜欢在上层水面游动,
故易为人见。
(16)全矣:完全肯定的了。
(17)循其本:循着争论的根源讲起。本,根源、起点之意。
(18)此句意为,你所说“你怎么能知道鱼的乐趣”这句话,就是已经知道我之所知而向我发问
的,既然你惠施能知我庄周,我庄周为什么不能知鱼呢?我是在濠水桥上知道的呀。庄子把惠施“我
怎么知道鱼的乐趣”的反问,转成肯定的否定意义,成为你不知鱼之乐趣。既然知庄子之不知,也就
是知庄子之所知了。用以驳回惠施之论点。

'译文'

庄子在涯水边钓鱼,楚威王派二位大夫前来致相邀之意说:“愿意把国
事相累于先生!”庄子手把钓竿;头也未回说:“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已
经死去三千年了。楚王将它的骨甲装在竹箱里,蒙上罩巾,珍藏在大庙明堂
之上。对这只龟来说,它是愿意死后留下骨甲而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活着
在泥里拖着尾巴爬行呢?”二大夫回答说:“宁愿活着在泥里拖着尾巴爬行。”
庄子说:“你们请回吧!我将照旧拖着尾巴在泥里爬行。”惠施做梁国的相,
庄子前去拜访他。有人对惠施说:“庄子前来,打算取代你的相位。”于是
惠施十分惊恐,派人在都城内搜索庄子,搜了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惠施说:
“南方有一种鸟,名叫鹓M ,你知道吗?这种鸟从南海出发,飞往北海;不
是梧桐树不肯停息,不是竹实不食,不是甘美的泉水不饮。在这时,猫头鹰
得到一只腐烂的老鼠,见鹓M 飞过,仰头看着发出一声威吓:‘吓’!今天,
你也想用你得到的相位来吓我吗?”庄子与惠施在椽水桥上游玩。庄子说:
“白鳝鱼悠闲自在的游水,这是鱼儿的快乐呀。”惠施说:“你不是鱼,怎
么能知道鱼之乐趣?”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鱼的乐趣?”
惠施说:“我不是你,本来就不知道你;你本不是鱼,你的不知鱼之乐趣,
完全可以肯定。”庄子说:“请循着我们争论的起点说起,你所说‘你怎能
知道鱼的乐趣’这句话;就是已经知道我之所知而向我发问的。既然你能知
我,我为什么不能知鱼呢?我是在壕水桥上知道鱼之乐趣的呀!”


至乐

'题解'

本篇取第一句中“至乐”二字为篇名,“至乐”就是最高的快乐。“至乐”的标准

怎样?如何达到?便是本篇的中心议题。涉及到苦乐观、生死观和万物生化等方面,是其

虚静无为思想在这些方面的具体运用。全文可分为六段。

第一段全部为抽象议论,在表达方式上与后面各段明显不同。认为世俗之人追求富
贵寿善,身安厚味美服好声色,众人都趋向这样目标,以为是乐之所在,实际上这些东西
都有害身的一面,根本够不上“至乐”。只有无为任自然,效法天道,才是“至乐”。并
归结为“至乐无乐,至誉无誉。”第二、三、四段,都是讲生死问题。好生恶死是通行的
世俗观念,庄子则对此提出怀疑。《齐物论》就讲,死何以不是从小丢失的孩子不知、回
归的老家呢?这几段也发挥这一思想,提出生死是无穷转化的过程,追究其终极处,则是
无生无死。恍愧迷离中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有生命,也才有了人,人又由生而死,这
是一种极平常的自然现象,如同四时昼夜的更替一样,何必为此而悲伤?这种生死观有一
定合理性。

第五段,孔子对颜回去齐一事加以评论,并讲述鲁侯养海鸟的故事。旨在说明“至
乐”就是按物之自然本性去养它,应无为而顺其自然,不可以己之好恶强加于物,圣人治
世亦如此,只有这样才能使一切顺心而幸福。第六段,讲述万物是一个无穷生化过程。提
出物种中包含情微之本质,由于其所遭遇之环境条件不同,发生千变万化,而成千差万别
之物。最后最高是化成人,人又复归于物种之几。其中讲述的内容与《列子·天瑞》篇所
载基本相同,并为后代人所引用,而发生一定影响。现在虽不能对这些具体论述作出完全
科学的解释和评价,但可以看出,作者是对客观世界作了实际观察,并把观察到的现象联
系起来,形成一种对自然界运动变化及其统一性的认识,这是深刻而有价值的思想。其中
主观臆测、神秘性的东西则应扬弃。

(2) 
天下有至乐无有哉?有可以活身者无有哉(1)?今奚为奚据?奚避奚处
?奚就奚去?奚乐奚恶?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贵寿善也;所乐者,身安厚
味美服好色音声也;所下者(3),贫贱夭恶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
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若不得者,则大忧以惧(4), 
其为形也亦愚哉(5)!夫富者,苦身疾作(6),多积财而不得尽用,其为形也亦
外矣(7)!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8),其为形也亦疏矣(9)!人之生也,
与忧俱生。寿者惛惛(10),久忧不死,何苦也!其为形也亦远矣(11)!烈士为
天下见善矣(12),未足以活身(13)。吾未知善之诚善邪?诚不善邪?若以为善
矣,不足活身;以为不善矣,足以活人(14)。故曰:“忠谏不听(15),蹲循勿
争(16)。”故夫子胥争之以残其形(17);不争,名亦不成。诚有善无有哉?今
俗之所为与其所乐,吾又未知乐之果乐邪?果不乐邪?吾观夫俗之所乐,举
群趣者(18),径译然如将不得己(19),而皆曰乐者,吾未之乐也(20),亦未之不
乐也。果有乐无有哉?吾以无为诚乐矣,又俗之所大苦也。故曰:“至乐无
乐,至誉无誉(21)。”天下是非果未可定也。虽然,无为可以定是非(22)。至
乐活身,唯无为几存(23)。请尝试言之:天无为以之清(24),地无为以之宁,
故两无为相合,万物皆化。芒乎芴乎(25),而无从出乎(26)!芴乎芒乎,而无
有象乎(27),万物职职(28),皆从无为殖(29)。故曰:天地无为也而无不为也,
人也孰能得无为哉(30)! 


'注释'

(1)活身者:全生保身的方法。
(2)奚:何。为:作为。据:依据。避:回避。处:安处。
(3)下:卑贱。
(4)大忧以惧:大优和大惧。以,和、同。
(5)为形:保养身体。
(6)苦身:使身体劳苦。疾作:加速作事。
(7)外:追求外在之物以养身,结果反而害身。
(8)否(pǐ):恶。与善为对。
(9)疏:疏忽。
(10)惛(hūn)惛:胡涂,神识不清。
(11)远:与养身健体相距大远。
(12)烈士:殉名而死者,如儒家所称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之辈。
(13)活身:使生命保持长久。
(14)活人:用自己之死,换取他人之活。
(15)忠谏:以忠诚之心去匡正谏阻。
(16)蹲循:如逡巡,退却之意。
(17)子胥:伍员,字子胥,吴国大将。吴王夫差接受越王勾践求和请求,伍子青看清越国阴谋,
苦谏夫差而下被听从,后被赐死。
(18)举群趣者:所有的人都奔往所乐之处。举,皆、全。趣,同趋。
(19)■(kē ng)■然:坚定果敢的样子。已:止。
(20)未之乐:未乐之。世伯以为乐事,我并不以之为乐。
(21)至乐无乐,庄子认为,乐与忧共存,有乐则有优,如东与西相反而不可相无。所以乐之极
至为无乐,惟无乐才能无忧,而达于至乐之境。至誉无誉:最完全的赞誉即是不赞誉。如对烈士,赞
誉其杀身成仁,就包含对自身的戕害,并不算完备。而无誉则无所不包,故为至誉。
(22)无为可以定是非:按照庄子的一贯看法,是非是无从分辨和判定的。如《齐物论》讲:“彼
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是非并没有同一的客观标准,是随人所命的,既然如此,就不如“莫若以
明”,任万物自行去区分。这里讲无为定是非,也是“莫若以明”,任万物自定,以不定为定之意。
(23)唯无为几存:只有无为近似于至乐活身之道。几,近似。差不多。
(24)清:清虚。天无心无力,自然清虚。
(25)芒芴(hū):同恍惚。渺茫暗昧,无形无象,似有若无的一种状态。
(26)无从出:不知从何所出。
(27)象:形象。
(28)职职:繁多。
(29)殖:生殖。
(30)感叹世人不懂无为之真谛,让人效法天道无为。
'译文'

世上有没有至极之乐呢?有没有可以全生保身的方法呢?现在应当有何
作为?以何为依据?回避什么?安处在哪里?趋就什么?舍弃什么?喜欢什
么?厌恶什么?天下所最崇尚的,就是富有、尊贵、长寿、善名;所最喜欢
的,就是身体安逸、丰足的美味佳肴、漂亮的服饰、悦目的色彩、悦耳的音
乐;所卑贱的,就是贫穷、地位低下、夭折和坏名声;所苦恼的,就是身不


得安逸,口不得丰厚的美味,身上穿不到美丽的服饰,眼睛看不到悦目的色
彩,耳朵听不到悦耳的音乐。如果不能得到这些,就大为忧惧,这样的养身
方法岂不是大愚蠢了吗!富有的人,劳苦身体加速做事,多积财富而不能尽
数享用,这是求养身于外呀!高贵的人,夜以继日,思虑分辩为善去恶,这
对养身不是太疏远了么!人一生下来,就与忧愁同在。长寿的人衰老得胡里
胡涂,长处忧愁而不死去,何等苦恼啊!这与养生健体更离得远了!殉名之
上为天下人称善,却不能使自身生命得以保存。我不知道这种善确实是善呢,
还是不善呢?如果认为是善,又不能使自身存活;认为是不善,又使他人存
活,所以说:“以忠诚之心去匡正谏止而不被听从,就退却而不强争。”以
前伍子胥因为强谏,而身遭残害;然而不去谏争,他也不会成名。这佯说来
到底还有没有善呢?现今世俗之所为与所乐,我也不知那果真是乐呢,还是
不乐呢?我观察世俗之所乐,所有人都争着奔向所乐,坚定果敢的样子好象
没法停止似的,而他们都以为乐,我认为没有什么可乐,也没有什么不可乐。
果真有乐没有呢?我认为无为确实是可乐的,而世俗之人又认为是大苦。所
以说:“最高的快乐就是无忧无乐,最完美的赞誉就是不赞誉。”天下之是
非确实是不定的。虽然这样,无力却可以定是非。最高之快乐与存活自身,
唯有无为差不多可以作到。请尝试讲一下:天由于无为而能清虚,地由于无
为而得宁静,故而天地两者无为相合,万物都化生出来。恍惚暗昧,不知从
何所出!暗昧恍惚,又没有一定形象!万物繁杂众多,都从无为生殖出来。
所以说:天地是无为,又是无不为的。人谁能懂得无为之道而效法啊!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1)。惠子曰:“与人居,
长子老身(2),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
是其始死也(3),我独何能无概(4)!然察其始而本无生(5);非徒无生也,而本
无形(6);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药之间(7),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
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8)。人且惬然寝于
巨室(9),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10),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注释'

(1)箕踞(jījù):盘腿而坐,其形如簸箕,故而得名,古人是屈膝跪地,臀部坐在脚跟上,为
标准坐态。盘腿而坐是比较随便的坐式。鼓盆:敲击瓦盆作歌唱之拍节。
(2)长子老身:为倒装句式,孩子长大,身体老迈。
(3)是,此,指庄子之妻。始死,刚刚死的时候。
(4)概:借为慨,慨叹、哀伤之意。
(5)无生:未曾生。庄子认为生死不过是物象幻化,本没有什么分别,生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