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云路5芙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柯云路5芙蓉国- 第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母亲的皮肤属于苍白的一类,至今她还觉得自己和母亲有相似之处,只是慢慢品味,也就觉出了自己和母亲的区别。母亲让她想到平原上的农村大户,县城里的秀才。在摇摇曳曳的县城小街上,有一个门槛高一点的大门,里边是四四方方的青砖院落,比较干净又比较陈旧,里面的房子空洞而又黑暗,一个小女孩在院落里孤零零地站着,谛听着街上走过的骡马和人群,时而跑到大门口扒着门缝往外看一看,有时也大着胆踮起脚拔开门栓,将门轻轻拉开一条缝,向外窥探,一会儿又将门关上,插上门栓,飞快地跑到房子里,再过一会儿,又会探出头来,慢慢迈过门槛来到院子里。四面的房子都是暗暗的,院子中间的一方天地是明明的,仰望天空,天倒是蓝蓝的,这就是儿时的母亲。
  她转头看了一下门厅里一人多高的椭圆形穿衣镜,那里浮现出自己早已看过无数次的相貌。她的头发是黑褐色的,自然弯卷着,皮肤白白的,透着一点红,眉毛和眼睛弯弯的、细长的,波光流动。她和父母确实不像,当她将目光又落回眼前时,看到自己一双手白皙而柔软,它落在任何一个男人脸上,都会给对方没有筋骨的嫩豆腐的感觉。这块嫩豆腐现在就在这个不安定的世界中晃荡着,不知哪个坚实的托盘能够托护住她。
  胡萍将最后一张皮擀好,有点疲倦地撂在案板上,然后,收拾走擀面杖、面盆,将案板上多余的干面粉扫入面碗中,将面碗放到一边,扩大了排放饺子的地盘。她坐下来,帮父母包最后几个饺子,当碗里的最后一点馅被刮净,分到最后三个饺子皮中后,他们便一人一个将其捏好,端端正正地码在案板上。母亲立起身来说道:“胡象,你把凉菜弄出来,我准备下饺子了。”包好的饺子都端到厨房里去了,圆桌被抹净了,父亲将切好的香肠、拌好的黄瓜摆上,又将松花蛋剥壳切好,配上姜丝,倒上酱油,再添上一盘糖拌西红柿,将三个小碟倒上醋和香油,又将一罐糖蒜放在桌上打开,第一锅饺子已经热气腾腾盛到了两个大盘里,端上了桌子,这顿团圆饭就这样开始了。父亲兴致勃勃地在三个玻璃杯里倒上了啤酒,招呼着母亲从厨房过来,先完成团圆饭的第一道程序:三个人举起了玻璃杯,胡萍与母亲碰杯,与父亲碰杯,父亲母亲相互碰杯,三个人同时碰杯。金黄的啤酒在带有红色花纹的玻璃杯中漾着灯光晃动着,倾入口中,给胡萍带来秋天在阳光下划船荡桨的摇晃感。
  父亲又给自己倒了一小盅白酒,吱地一声干了杯,用手背轻轻擦了擦嘴唇,很有口劲地品尝起香肠、松花蛋及拌黄瓜来。一阵有滋有味的咀嚼后,他夹起一个饺子,蘸上醋很香地吃起来。吃了几个,又给自己倒上一盅白酒,慢慢喝着,用筷子照顾着每一个盘子。
  他精神饱满的目光、满脸的红光及嘴里喷出的酒气,都显出男人有声有色面对酒菜时兴致勃勃的从容与自信。饭桌是男人自信的场所之一,胡萍接着就想到了男人自信的另外两个场所:一个,在床上;一个,在政治上。而父亲在床上的自信势必联系到母亲,这是让她极为厌恶、不愿思想的事情。一瞬间,呼昌盛那食肉兽一样精瘦凶悍的样子抢占到眼前。她倒从来没有发现过呼昌盛在饭桌上兴致勃勃的从容与自信。呼昌盛在政治上曾经是很狂妄、很自信的,现在是“虎落平川被犬欺”。呼昌盛床上的自信是胡萍现在不愿细想的,那是用自己嫩豆腐一样的柔顺供养起来的。男人在床上的自信、在饭桌上的自信乃至在政治上的自信,或许都需要女人的柔顺做供养才行。
  看着父亲敞开胸怀面对酒饭的豪迈样子,她就想到坐在一旁的母亲了。当自己和父亲面对面坐着时,母亲照例是居中而坐。她一边唠唠叨叨和父亲说着话,一边随随便便地夹着香肠、黄瓜及饺子。男人和女人在饭桌上的表现迥然不同,父亲是有板有眼的,一杯白酒“吱”地一声喝下去,嘴很有力地抿住,还很有力地咂一咂嘴,精神抖擞地品尝和表现出酒的力度,而后,便两眼微红地伸出筷子,挑挑拣拣地又是有板有眼地夹起香肠、松花蛋、黄瓜或者西红柿,动作分明地丢到嘴里,很香地咀嚼着,同时,再夹一两口菜,将口腔塞满,嚼得更饱满、更有力、更有味。然后,就会很有节奏地放下筷子,端起酒杯再“吱”
  一口。当嘴唇很有力地品尝着烈酒的味道时,左手便放下酒盅,右手拿起筷子,在每个盘子上巡幸一番。酒杯和筷子的起落,喝酒与嚼菜的交替,都是一张一弛的,有种男人的声色。而母亲则是流水账一般毫不在意地吃着,眼睛看着父亲,心思在说话上,喂肚子是一个按部就班无所用心的程序。
  母亲是善良的,质朴的,也是粗枝大叶的。父亲在政治中、生活中将男人的有板有眼表现得淋漓尽致,母亲则将女人的善良、质朴与粗枝大叶表现得十分极致。父亲在一切正式场合都十分注意章法、仪表、形象、规矩、分寸及影响,十分注意照顾各种关系,母亲则总是一派家常,从不在意各种章法和规矩。常常在一个十分讲究礼仪的酒会上,父亲正在从容不迫地和左右的客人们妙趣横生地交谈,母亲会突然毫不顾忌地抬手指着父亲说:“胡象,你的嘴角上有一个米粒,擦掉它,看着别扭。”这种做法常常会使父亲感到难堪,然而,他有一个好涵养,再加上对母亲有一份好感情,他便呵呵笑着,很风趣地用手绢擦干净嘴角,然后,更风趣地和大家说话。这时,坐在饭桌上的胡萍就会为母亲难堪,为父亲抱屈。倘若她处在母亲的角色,她会得体得多,会把父亲照顾和陪衬得好得多。母亲经常让人想到小县城的善良妇女,端着笸箩在阳光下挑拣着豆子里的石头,或者在阳光下缝着针线。其实,母亲并不擅长针线,每到父亲扣子掉了,常常是胡萍拿起针线,喝令父亲将衣服脱下来。那时,母亲就会马马虎虎地从父亲身前走过,唠唠叨叨地说道:“你爸爸自己就会缝。”父亲这时照例是有一份好涵养,他呵呵呵地很美地笑着,脱下衣服交给胡萍。
  父亲和母亲是一对公认的好夫妻,今天又处在共患难后的团圆中,似乎更显得情意融融。父亲显得心满意足,兴高采烈,母亲显得和和顺顺,言听计从。虽然胡萍朦朦胧胧中还是隐隐感到这里有什么不和谐之处,然而,她今天尤其不愿在这方面敏感。她自己的处境使得她在这个团圆饭中有些神思恍惚、心不在焉。原来四居室的东西堆在两间房中,门厅尤其显出拥挤,四面堆满了椅子、板凳和乱七八糟的东西。一家三人围着餐桌吃饭,像是在四面峭壁包围的盆地中。父亲一不小心后仰身,头就会碰到高高堆起来的家具和什物,然后摸摸头,笑着自我揶揄一下。呼昌盛的垮台虽然造成女儿政治上的挫折,并没有破坏父亲重新获得人生自由的兴致。
  几个月前,是胡萍回到家中给政治上忧心忡忡的父母传达小道消息,分析政治形势,出谋划策,宽解人心,今天,轮着父亲宽慰女儿了。他说:“工人阶级领导一切,是马列主义的根本精神,是毛主席的战略部署,学生造反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了,现在开始的是新的历史阶段。”父亲似乎完全恢复了过去在家中的地位,显得分外和颜悦色。胡萍体会到了父爱的温暖,同时又心事重重,郁郁寡欢。她挑挑拣拣地吃着凉菜,稀里糊涂地蘸着醋一路滑溜着吃下十几个饺子,吃到最后一个饺子时,她才漫不经心地观察起来。面揉得很有劲,皮擀得厚薄适度,煮熟的饺子皮有些绿森森地晶莹发亮,半透着芹菜馅的色泽。饺子已在盘中晾凉,薄薄的皮显得很有弹性,夹到筷子里晃一晃,颤动着显出柔韧与结实,像一块软玉,又像一条胖鱼。放到嘴里咬去一半,里边的猪肉芹菜馅水汪汪的鲜嫩,在咀嚼中更觉出了饺子皮柔韧的口劲。把剩下的半个也丢到嘴里一并慢慢咀嚼着,芹菜、肉沫、汁液、饺子皮在唾液的搅拌中鲜香滋润地融合在一起,被徐徐咽下喉咙。再一勺一勺喝下饺子汤,饺子汤漂着煮饺子溢出的油花,热乎乎地经过口腔喉咙咽下去,熨贴着消化系统,安慰和麻木着她的大脑。
  当碗里的饺子汤露出碗底时,她凝视的目光尤其显得朦胧,手中的瓷勺在碗中一下一下叮叮当当地刮响着。额头几缕头发遮掩着目光,愈加让她觉出自己的神思恍惚,似乎碗里最后的几勺饺子汤喝净了,她就将结束生命一样。她喝得越来越慢,目光越来越呆滞,眼前只有自己的汤碗,朦朦胧胧中多少有些忘记了父亲和母亲的存在。父亲兴致勃勃的吃喝也有了停顿,听到父亲又“吱”地喝了一口白酒,放下酒杯,一双红木筷子伸出来,在几个菜盘上游荡着,夹起几筷什么菜,又充实了一阵咀嚼,这阵咀嚼完成后,父亲没有放下筷子,也没有拿起酒杯,而是用筷子轻轻敲点着胡萍面前的菜盘子,落下一句关心的话:“萍萍,是不是有心事啊?我看你今天情绪不好。”母亲的目光也照过来,说:“萍萍,想什么呢?”父母终于注意到了女儿有心事,胡萍舀了一口饺子汤喝下去,半垂着目光无奈地笑了一下,说:“就那些事呗,也没什么可多想的。”父亲放下筷子搓搓手,两手八字张开扶着桌边,很大度地笑着教诲道:“人人都要接受磨练。”胡萍低下头神思恍惚地点点头。
  父亲和蔼大度的笑容刺伤了她,眼泪从她眼中流了出来。
  父亲的笑容似乎这时才消失,因为胡萍看到落在眼前的父亲的目光中没有了刚才粉红艳亮的颜色,父亲说:“你到底因为什么难过?学校的事主要是呼昌盛他们负责,跟你又没有太直接的关系,只要解释清楚就没事了。”胡萍用手背擦去眼泪,理了一下额前零乱的碎发,目光凝视着眼前,没说什么。父亲有点束手无策地看着她,母亲在一旁哄劝道:“萍萍,再吃几个饺子吧。”胡萍这时已经平静下来,垂着目光说道:“我吃好了,你们接着吃吧,吃完我来收拾。”
  晚上,一家三口都睡了,父母睡在南面的大房间里,胡萍睡在朝北的小房间里,两个房间都有些拥挤零乱,中间隔着一个同样拥挤零乱的门厅。正值北京夏日最炎热的日子,南北房子的门窗敞开着,寻求一点没有对通风的对通风。灯早已关了,屋里一片黑暗,胡萍躺在小床上看着窗外的月亮。北边是一家电影院,月亮停在电影院的高墙上,露出一张憔悴的瘦脸,远远近近一片分辨不清的噪音,嗡嗡嗡地添着夏日的闷热。她在凉席上翻来翻去,难以成眠。
  门开着,挂着一方花布门帘,遮去了门的中段,留下上边的空缺,可以看见门厅的房顶,下边的空缺在床上平躺着看过去,可以看到父母房间里的地面。大概是不愿意细想北清大学里发生的事情,她对眼前的情景在心不在焉中有了令她吃惊的细致观察。她长这么大从没有一次吃饺子像今天这样心不在焉,也从没有一次吃饺子像今天这样印象深刻。窗外偶尔有一丝若有若无的风溜进来,不觉凉意,但见花布门帘轻微拂动。父母房间的窗外有路灯,做门帘的这块小花布微微透着亮,天蓝的底色上有些绿叶红花,绿叶红花很碎小,眯起眼来凝视时,使人想到浩渺的宇宙和铺满草莓及野花的草原。
  已经后半夜了,听见父母那边双人床上响起较重的翻身声,接着,隐隐听到父亲的声音:“太热了,不好睡。”又听到大蒲扇摇动的声音,一开始比较缓慢,像是母亲躺在床上摇,接着,隐隐听到父亲在床上坐起来,趿拉上拖鞋的声音,然后是一阵速度较快的烦躁的摇扇声,一听就是父亲接过了扇子,扇着满身的热汗。又接着,听见父亲趿拉着拖鞋在房间里慢慢踱步的声音,又听到他在藤椅上坐下的吱嘎嘎的声音。这一次,蒲扇是一下一下慢而有力地摇了起来,偶尔还听到父亲用蒲扇拍打腿的声音。又过了一会儿,听到了父母的说话声。床在门边贴墙放着,藤椅则背靠着窗,胡萍听到较近的母亲和较远的父亲之间说话的声音,从自己床上,贴地可以看到父亲的小腿,看到一上一下时隐时现的蒲扇。父亲说:“我们光顾自己高兴了,忘了多问问萍萍的事。”母亲在床上翻了一个身,说:“她自己又不讲。”父亲摇着蒲扇扇着,说道:“孩子大了,有自尊心。”母亲说:“现在是革命,不能讲小资产阶级自尊心。”父亲用蒲扇拍了几下小腿,稍有些不满地说:“将心比心,还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替她想想。”胡萍闭了一下眼,觉得眼睛潮湿了,同时又觉得自己回到了很小的年龄。
  听到父亲从藤椅上站起来的声音,贴地望过去,看见父亲在屋里慢慢走来走去,可以看见他胖胖的小腿正面来背面去。父亲站住了,又摇了几下蒲扇,说道:“咱们的孩子又和别人家的孩子情况不太一样。”母亲唠叨地说道:“她自己并不知道。”父亲说:“我们知道,所以我们更要照顾她的自尊心。”母亲说:“是你光顾高兴自己的事了,忘了多关心她,这会儿又来教训我。”父亲使劲地摇了几下蒲扇,蒲扇吱嘎吱嘎地轻微响着,过了一会儿,他有些恼火地说道:“好了好了,不谈了,先睡觉。”
  他走到门厅,听见他把蒲扇撂到门厅折叠桌上的轻微声响,然后进了卫生间。胡萍闭上眼睛,似乎这样同时也能封住自己的耳朵,还是听到父亲打开水龙头、搓毛巾拧毛巾的声音,水龙头关住了,听见父亲用毛巾擦脸、擦脖子、擦胳膊的声音。天气如此闷热,父亲又如此烦躁,一定是很难受的。当胡萍放松了自己听觉的屏蔽后,忽略了卫生间的门轻轻掩上的声音,耳朵便毫无遮拦地听到了父亲小便的声音。她赶紧闭上眼,同时翻过身蒙蔽自己的听觉,眼前却出现了儿时骑在父亲脖颈上的情景。父亲的脖颈粗粗的,热烘烘的,一股头油和热汗的气味蒸上来,让她像一朵暖气流中的浮云,悠悠晃晃。为了继续蒙蔽听觉转移注意力,她又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