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下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釉下蓝-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瓷俑和褐点彩鼓钉渣斗。两件宋代青白釉加褐彩作品瓷俑的装饰手法别具一格,俑身着左衽衫,外罩一件宽袖长袍,利用褐色的条彩显示出微风轻拂的衣褶,线条柔和而又简洁。瓷俑双手合捧一生肖动物像,脚下踩一八方扁型座,长袍曳地前露一双尖靴,整个造型所展现的线条委婉柔和,无生硬感。青白釉褐色鼓钉渣斗(宋时宴席上盛装肉骨鱼刺的用具),此作品在腹上部刻弦纹两道,弦纹问路按规则的在已挂釉的坯上画着褐色彩鼓钉,弦纹以下用刻剔兼并的手法表现着翻卷自如的水澜纹,线条犀利,刀法流畅。褐彩在此器中着墨不多,但那些褐色小点多似不耐寂寞而翻然跳跃于微波荡漾水面上的一尾尾鱼儿,渣斗本为用于放置鱼刺等残渣的,用鱼波纹装饰在器物上,使人“见物思义”。元以后釉中彩逐渐被釉下五彩所取代。

      进入20世纪肋年代,景德镇研制成功高温快烧颜料装饰,同样是采用釉中彩绘方法,所用色料非常丰富,也有人把这类装饰方法称作高温釉上彩。景德镇经过技术改造后的高档瓷生产厂家,其制作工艺是将施完釉的坯胎先经800℃低温素烧,然后在这种半成品上彩绘,接着在花面上喷一层薄釉,再经高温烧成,从表面看,彩在釉下,实质夹在两层釉的中间,故它称为釉中彩。

转自:jdzcy/News_list。asp?unid=2910

**************************************************

釉下五彩    釉下五彩简称釉下彩,也叫窑彩。产生在青花和釉里红之后。清康熙年间创制的一种釉下三彩(红、蓝、青三色),也称釉里三彩,其中的红和蓝分别利用以铜红色料和钴料着色,青即豆青,以氧化铁着色。通常用来填绘山石,与红蓝互衬,使釉下色彩更加丰富。釉下五彩是在青花和釉里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集中了多种表现方法,将点、勾、涂、洗染、空白线条等不同方法综合运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由于釉下五彩在高温中变化多端,烧成不易,因而历朝生产的品种和数量不是很多,清末及民国时期,釉下五彩多用于瓷脸盆、痰盂等粗瓷上,绘制粗劣,颜色单调。20世纪50年代以后,釉下五彩发展很快,颜色品种由大绿、浅绿、深碧、茶色等几个增加到12个,不仅装饰各式碗、盆、杯、碟等用瓷,还装饰各种陈设瓷,特别是釉下五彩时尚艺术瓷,画面多为抽象写意手法,国内外甚为畅销。

      釉下五彩的工艺分为手工绘制、釉下贴花及釉下喷花三种:

       手工绘制又有工笔和写意两种形式。工笔形式习惯上称画线条分水,即以釉下各种颜料搓成油料钩线,然后根据纹样进行染色分水,进入窑中高温烧成。写意形式是在坯胎上直接绘制,能达到宣纸画的效果,意在笔先,才能得心应手。装饰对象一般适用于陈设瓷。

     在釉胎上贴花以网印花纸为主。在坯胎上贴花以铜板花纸(又称凹板)为主,日用瓷大批量生产均采用贴花工艺。但多用于高白泥釉胎,烘托出其色彩清雅、秀丽。

        喷花是在手工刷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纹样反映的效果属于没骨彩。主要是利用色彩的深浅、明暗、块面的对比,以及颜色的重复变化产生美感,具有光线自然、色彩柔和、纹样清晰,过渡色富有变化的特点,尤其大面积的色彩效果更佳。

     景德镇市红旗瓷厂是釉下五彩瓷专业生产企业——建厂于1952年,生产品种由原来几十种发展到二百多种,不仅可以生产高档的各式花瓶、皮灯、文具、挂盘等,还可以大批量生产配套的中西式餐具、茶具、咖啡具和酒具等产品。20世纪肋年代,该厂成套成批地供应中央办公厅、外交部驻外使馆用瓷。与此同时,全国各地一些较有名气的大宾馆饭店纷纷向该厂订货,北京的和平宾馆、香山宾馆、前门饭店、民族饭店,上海的延安饭店,广州的东方宾馆,杭州的工业大厦等都要求为他们生产特定花面装饰的餐茶具,有的还专门特制一个店标以示专用。

     在釉下五彩中广泛装饰的日用器皿的纹样是蓝色(专业中称“海碧”色)缠枝莲,又称串枝莲、穿枝莲。它取材于人们普遍喜爱的莲花,吸取历代陶瓷缠枝莲纹样的艺术特点,四方连续的缠枝形式组成图案,从单一品种装饰缠枝纹,而扩大到应用在日用配套品种上,由于瓷质是高白泥釉,发色效果好,人们称它“釉下蓝花”或“釉下蓝彩”也称“白釉青花”。

     缠枝莲花头造型质朴优美,蓝白空间的虚实都表现出匀称美,庄重而洒脱,穿枝的主枝以变幻无穷的太极S形线,根据陶瓷器皿的需要,以似矫若游龙的线条连续引伸连贯,循环往返,生气盎然,纹样上下镶有子母线,使纹样具有动的节奏韵律。莲花叶子凝炼简化,创造出一个既有民族传统风格又有时代新意的艺术图案。1980—1985年,红旗瓷厂生产的缠枝莲54头、92头中餐具,连续被评为国家、轻工业部、省市优质产品和消费者满意产品称号。

      20世纪80年代以后,釉下五彩装饰在陈设瓷上广泛应用具有独特风格深受消费者欢迎。《屈原》釉下五彩挂盘为代表作品之一,作者利用釉下彩特有的工艺技法,有效地汲取汉代石刻画意,在笔触的使用上,改变了过去的那种单线平涂的常用方法,在表现形式上作了一次新的探求。用直线的构图以及带有刻意的点表现了屈原漫步江边一个侧面,用疏密而富有变幻上升孤线和点的交错表现滔滔的汩罗江水,以旋律般的节奏自然熔铸在统一单纯的直线之中,给人带来奋起而悲壮的气势之感。在色彩的使用上,全部使用了那种釉下彩画面通常易于显得土气,一向并不多用赭色单一色调,经常间色的配制,改变了原赭色的色相过于浮燥和易于给人以干枯感,增强了色泽的明度赭色趋于柔和滋润感觉,以求画面具有浓郁的古典气息。表现民间的装饰意趣,在混水的技法上作了一次新的赏试,采用边深中淡四面积水方法,改变过去画面底色(地皮)装饰单一的平混法,这样就进一步丰富了画面单一色彩的层次感和空间感的结合,兼之吸收运用了传统青花蓝地白花装饰效果,以求烘托出屈原的形象,又显示瓷釉材质自然美,使画面体现古朴典雅而又较新颖的感觉。

转自:jdzcy/dick…info。asp?Unid=2911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