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来吃去 作者:黄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吃来吃去 作者:黄橙-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陈家祠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恩龙里34号,最便捷的抵达方式是坐地铁,广州地铁中有陈家祠站。门票:10元,学生及退休人员凭证半票。

  相关美食:

  【双皮奶】

  原料:新鲜牛奶,蛋清、白糖少许。

  制作:奶锅里热一碗牛奶,沸后倒入小碗等待冷却。这时,往大碗中注入鸡蛋清和适量,白糖,搅拌。等小碗中的牛奶冷却后,缓缓倒牛奶入大碗,小心不要刺穿奶皮,让一层奶皮完美地躺在小碗的碗底;将大碗中的蛋清、白糖、牛奶搅拌均匀,再缓缓地注回小碗。如果操作得当,原先小碗底部的奶皮浮起,覆盖在混合液上。入锅,蒸。适时起锅,冷却,新的奶皮生成。



别样的西塘风月

  喜欢一个地方,有时并不是因为它美,而是因为它静,静得可以让你与自己的灵魂面对。西塘就是这样可以让脑袋胡思乱想的地方。

  ——题记

  西施般的西塘

  入夜,西塘就成了新娘,四处是羞答答的红艳,像笼着轻纱的幻梦。

  白天有一对新人相携着走过环秀桥,走过风韵无限的烟雨长廊,满满的幸福啊,就让那洁白的婚纱拖着,拖在江南三月的青石小径上。

  如果记忆能追溯春秋战国时代,_眼前这条西塘河该是连接着吴越两国吧。当西施被越王勾践当作和亲的新娘进贡给吴王的时候,从诸暨苎萝村出发,清纯的她走的也该是这条水路呀!只是那种以身许国的悲壮与新娘的心情相去甚远,远得像陌生的奢华。

  西塘作为吴越的交界地带,更多的时刻不是握手言欢的和平,而是寸土不让的纷争。血染沙场或背井离乡,多少人的青春就这样像胥塘河(西塘河的原名)的流水一样飘逝远方。那萦绕吴歌的小楼,那插满杏花的瓷瓶,那挂满蓝花布的染坊……都成了游子挥之不去的思乡源头。

  呵呵,如今的西塘再也追寻不到春秋战国时的任何蛛丝马迹了。古镇是明清时期的诗意风貌,偶尔有点唐诗宋词的温馨。走进西街的古董小店,青花瓷器、金丝木雕、铜锁瓦当,品种繁多,然而,你若想从里面找到一百年前的老东西,恐怕得有一双孙行者的火眼金睛。

  对于人们来说,健忘是一种记忆的无奈。再甜蜜的新婚都会像烟雨一样,过了江南三月就缥缈难觅了。

  如诗的美味

  可以安慰人心的总是西塘随街可见的美食,这是比华美的门楼、精巧的宅院更久远的历史遗留。荷叶粉蒸肉、芡实糕、一口粽、熏青豆,这些地方美味的源头说不准就是隋唐、明清。坐落于永宁桥畔的“钱塘人家”是西塘最著名的酒家,窗外是流水,是古桥,是灯影里的足音,典型的江南美景可以佐餐。酒家门口有一木刻对联:“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明摆着怂恿人们沉溺美酒嘛!西塘的酒叫善酿,有年限之分,酒性和顺、酒味醇润如江南女子,稍不留心就深陷其间不能自拔。有过类似体验的人说,在西塘的夜色之中醉酒是幸福的,因为这样你就分不清是活在哪个朝代了。

  “钱塘人家”酒香,菜更香。其实都是家常菜,蝉衣(豆腐皮)肉卷、炒螺蛳、蚬子汤、椒盐鳑鱼、雪菜土步鱼、清炒马兰头等等。这样的菜要是在自己家里吃,也就是果腹之物。如今能映着水波吃,就着灯影吃,望着古桥吃,就吃出古典的诗意。倘若对面还坐着西施般的灵秀女子,浪漫的味道也出来了。

  自古江南多才子。仅西塘一地,明清四百余年里,就出了进士十九名,举人三十一名。江南才子不仅熟读四书五经,而且风流倜傥,懂得享受生活。他们在品尝着菜肴的色、香、味时,还重视菜肴的声、名、器、境。像“左手持酒杯,右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这样的“腐败言论”就是出自江南才子之口啊。

  西塘河上,靠近送子来凤桥的地方,有乡情舫酒家,那就是用旧船改造的。今人学古人 不像的地方就在于才情的缺失,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仿古的结果就是模仿不到精神实质上。人造景观的尴尬不在于装饰材料,而在于东施效颦。乡情舫只有古典的躯壳,船舱里既没有水上人家的朴实无华,也没有江南文化的雅致气息。

  好在西塘有“钱塘人家”,有“响堂饭店”,有陆氏馄饨,有一线天作坊……游人能临水傍桥,与这里久远的文化进行口腹上的交流,也算是平生难忘的惬意。

  传奇的烟雨长廊

  在江南六大古镇中,西塘最具特色的就是千米廊棚了。这种类似广州骑楼的建筑风格因为其人性化,而给水乡增添了温馨的质感。

  廊棚是一种俗称,诗意的人都管它叫烟雨长廊。喝得微醺,从“钱塘人家”出发,沿着朝南埭街走去,廊棚就一直像伞一样替我遮着满天的月色。好长的廊棚啊,有一千米吧?到了尽头就是西塘的圣地“七老爷庙”了。

  江南古镇多是因水成市,因水成街。既可遮阳又可避雨的廊棚应是当年工匠的智慧创造。沿河一侧时有靠背长椅,可供行人休息。善于说古的人绝对不会满足于如此平淡无奇的叙事。于是,就有了胡姓寡妇心疼豆腐郎的故事,碍于封建礼教,不能将暗恋的小伙子邀请入室,那就在屋前为他搭个廊棚,替他遮风挡雨吧。这就是广泛流传的“爱心创造版”。还有一个更离谱的“对联招亲版”,说的是一个冯姓小姐貌美,想嫁才子,就在自家门板上贴上联求下联。怎奈风雨总是将上联吹走,就建了廊棚。冯小姐数月心急如焚,等来的才子竟是对答如流的白发老头,可怜的女人呐!哈哈,这个故事八成是哪个白发老头瞎编的吧!

  廊棚其实只是西塘人家伸长的屋檐,他们在老屋里住着,也顺便做一点买卖,酱油、老酒、熏青豆、荷叶粉蒸肉,他们或端着饭碗,或坐在板凳闲聊,偶尔跟路人点个头,脸上的笑也是淡淡的,像西塘河的水。我能见到的所有景观都是日常的、平凡的,却无比温情。

  廊棚上的石板有些是空心的,踩在上面有声,据说这是有意的铺设,可以流走积水。廊棚下曾经走过一些有诗意的人,比如柳亚子和他的南社诗友。他们在橹声桨影中,在廊棚滴雨时,享受着生命浓郁的春色。

  幽深狭长的弄巷总会在不经意间让行者驻足,我不知这样的弄巷通向谁的宅院,而这样私密的空间里如今是否还有不可思议的明清故事。拐进迩易堂客栈,估计就是出于这样的探秘心理。一间古香古色的大宅院,厅里摆着八仙桌,满壁的字画,整洁的客房就隐形于大堂之后。住在这里,你会无比向往四世同堂的家族生活,儿女绕膝,贤妻倚傍,中国最传统的幸福都像南柯一梦似的从床前掠过。

  因为热爱,所以信仰

  西塘的日子过得像慵懒的月光,你根本没法感知月儿的移动,只有屋瓦上的猫不分季节地春情荡漾。

  廊棚尽头的“七老爷庙”是一个无比神圣的地方。对于西塘人来说,七老爷简直就是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

  七老爷历史上真有其人,姓金,排七,百姓称之为七老爷。明朝崇祯年间西塘一带闹饥荒,当时七老爷督运皇粮船经过,见饥民累累,遂将皇粮倾施于饥民,自知难逃国法,就在雁塔湾河里自尽。得救的西塘百姓集资建庙供奉。后来朝廷只好咽下这口气,追封他为护国随粮王。因此,“七老爷庙”的官方叫法是护国随粮王庙。

  西塘人热爱七老爷,崇拜七老爷,每年农历四月初三(也就是七老爷投河自尽的那天),西塘都要举办七老爷出巡庙会。将七老爷塑像抬出来逛街,让他老人家看看西塘人的幸福生活。如今,这一天又多了一层意义,西塘旅游节开幕了。西塘的春天不仅多雨,而且多福。

  友情提示:

  西塘位于浙江省嘉善县,距嘉善县城11公里。从上海、杭州都可以经嘉善或嘉兴到西塘。到嘉善后坐中巴或花20元打出租车到西塘;嘉兴汽车南站也有到西塘的汽车,票价7元,行程45分钟。如果经济许可,在嘉兴也可以直接打出租车前往西塘,不用打表,直接谈价钱,大约70元可以到达目的地。在西塘旅游,切莫错过划船,送子来凤桥下有船可以租用,小舟可以容四五人,每小时15元。

  行程建议傍晚到达西塘,夜宿小镇,第二天起个大早,看看古朴的江南小镇在雾气中渐渐苏醒。建议住迩易堂客栈,双人标准间100至120元(视淡旺季而定)。

  相关美食:

  【蝉衣肉卷】

  原料:豆腐皮、肉末、面粉、姜、葱、糖、烧酒等。

  制作:将豆腐皮浸软,切成长方形;肉末加盐、味精、姜末搅成馅;少量面粉调成糊;肉馅做成长条形摆在豆腐皮上,卷起,用面粉糊封口;油热,炸肉卷至表皮起壳;留油少许,放葱段、姜片,豆腐皮肉卷摆入,加白糖、酱油、烧酒、味精和肉清汤,小火烧至汤浓;加香油起锅,切小段装盘。



后记

  曾经热衷于用少少的钱玩多多的名胜。风餐露宿、睡通铺、与陌生人共眠……仿佛出门旅行就是为了体验省钱的快乐。后来就不行了,睡觉要单间的,要大床的,要临水的。 

  欲望这种东西,一被煽起,就扑不灭似的。旅行中随便品尝一下地方名吃,谁知却不可思议地吃出美食中的历史底蕴,那是一种不可言传的味蕾觉醒。 

  原来只是想用脚去丈量世界的,最后却用了舌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后面要是不加上“品万家味”了,这个人生就不圆满了。 

  此后的百里追螺,千里追蟹……都是因为厌倦了身边的日常饮食而策划的一次次“外遇”。即使是每一次为灵山秀水而奔波的旅行,只要身上尚存返程的路费,剩余的钱都可以在异乡的好餐馆里一掷,像嗜酒者倾囊为一醉。 

  我是一个吃饱了撑着的人,开始写起《吃来吃去:一个“知食分子”的动感味觉》来了。对我知根知底的朋友,都很惊讶地看着我,仿佛一个味蕾粗鄙的家伙猝不及防地成了“知食分子”。表示诧异也就算了,他们还别有用心地叫我美食家。这样,朋友聚会时点菜这种吃力不讨好的累活,理所当然地落到我的头上。什么叫众口难调呀,点菜时你就全明白了。 

  还有更惨的,连卖咸菜的远房亲戚都找上门来了,他说你将我的咸菜写到你的文章里吧,这样就有更多的人来买我的咸菜了。呵呵,下次你再叫我美食家,我就跟你急。 

  比较而言,我喜欢“知食分子”这个叫法,这跟知道分子相似,就是拥有一滴水就泛滥的那种人。《吃来吃去》常以美食的名义谈旅行,聊民俗,掰故事,编段子。无非是希望读的人感觉轻松,有分享的愉悦,没有站在酒桌旁干瞪眼的不良反应。 

  如果能落实“坦白从宽”的政策,我愿意承认我再也不想过粗茶淡饭的日子了。远,我羡慕韩熙载可以夜夜笙歌,豪宴达旦;近,我希望成为分食一颗五十五万元挂绿荔枝的“六人集团”中的一员,退而求其次成为一桌三十六万元的满汉全席中的嘉宾也行。我想,经过这些天价美食的强化训练,我一定会成为合格的“知食分子”。我的手正夹着筷子宣誓呢。 

  黄 橙 

  二零零六年三月二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